CN204701264U - 转向式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式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01264U CN204701264U CN201520361807.8U CN201520361807U CN204701264U CN 204701264 U CN204701264 U CN 204701264U CN 201520361807 U CN201520361807 U CN 201520361807U CN 204701264 U CN204701264 U CN 2047012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ing roller
- roller
- turn
- board
- convey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42 intercro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向式输送装置,用以输送一带状材料进行转向。于一机台的相对二长侧边枢接有一入料辊轮及一出料辊轮,且入料辊轮及出料辊轮分别以一第一轴向作为轴心而转动。并于机台的相对二短侧边枢接有一第一辊轮组及一第二辊轮组,而第一辊轮组及第二辊轮组则分别以一第二轴向作为轴心而转动。再将一第一转向辊轮及一第二转向辊轮分别枢接于机台之中,且第一转向辊轮及第二转向辊轮分别以一第三轴向作为轴心而转动,并使第三轴向相异于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藉此,通过第一转向辊轮及第二转向辊轮将带状材料作一转向的输送,达到带状材料仅以无印刷的表面与各辊轮形成接触,避免带状材料有印刷的表面与辊轮接触而容易产生损毁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使一带状材料有印刷的表面避免与输送辊轮形成接触的转向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按,印刷是指将图像或文字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技术,而现今印刷技术是使用印刷机将油墨印在承印物(如:纸张)上,藉以达到大量复制的目的。
而现有烫印印刷主要可以区分为烫金印刷或冷烫印刷二种。所述烫金印刷或冷烫印刷是将烫金薄膜转印在承印物上,而烫金印刷所使用的烫金薄膜是由基片、颜料或金属粉末层、热转移胶所组成,其中烫金印刷先将印版受热后,再将烫金薄膜压在承印物,利用热力及压力将烫金薄膜粘在承印物上,以使烫金薄膜能顺利转移至承印物上,而没有受压力的烫金薄膜区域则会留在基片上,以确保烫金字体或图案清晰,所以烫金印刷在热力与压力两者的配合非常重要,也使得烫金印刷过程会让承印物留下凹痕。另外,所述冷烫印刷所使用的冷烫薄膜是由基片、分离胶、颜料或金属粉末层所组成,而冷烫印刷的冷烫薄膜不需使用热转移胶,因此冷烫印刷是由印版将胶水先印在承印物上,然后将冷烫薄膜经平面圆筒压在承印物上,冷烫薄膜被胶水的粘力拉离基片转移至承印物上以形成字体或图案,也因此冷烫印刷不需利用热力及压力将冷烫薄膜印在承印物上,所以冷烫印刷的字体或图案是不会有凹痕产生。
而烫印印刷制程中,为了避免承印物其印有字体或图案的表面与印刷机的输送辊轮相接触,而导致承印物其印有字体或图案的表面产生损毁情况,因此现有印刷机皆以直线或反向(180°反向)方式输送承印物,如此一来,不仅造成现有印刷机体积庞大,也会造成必须有宽阔的空间来置放现有印刷机。
此外,于烫印印刷制程中,印刷字体或图案若要呈现不同颜色时,则必须进行多道烫印印刷制程,其中于每一道烫印印刷之间,则必须让承印物已印有的字体或图案进行冷却,导致现有印刷机必须增设输送辊轮的路径长度,让承印物进行冷却,如此一来,不仅造成现有印刷机体积庞大,也会造成必须有宽阔的空间来置放现有印刷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式输送装置,利用多段转向机制,将带状材料(如:纸张带状材料)于输送辊轮之间作多段的转向输送,使得于一有限空间中,能让带状材料有印刷的表面避免与输送辊轮形成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转向式输送装置,用以输送一带状材料进行转向,包括有一机台、一入料辊轮、一出料辊轮、一第一辊轮组、一第二辊轮组、一第一转向辊轮及一第二转向辊轮。其中,机台具有二长侧边及二短侧边,平行于二长侧边定义一第一轴向,平行于二短侧边定义一第二轴向,且第一轴向垂直于第二轴向。入料辊轮及出料辊轮分别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相对的二长侧边,并使入料辊轮及出料辊轮分别以第一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机台转动。第一辊轮组及第二辊轮组分别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相对的二短侧边,并使第一辊轮组及第二辊轮组分别以第二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机台转动。第一转向辊轮及第二转向辊轮分别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之中,并使第一转向辊轮及第二转向辊轮分别以一第三轴向作为轴心而转动,且第三轴向相异于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由第一转向辊轮与第二转向辊轮用以将行进中的带状材料作一转向(如:90°转向)的输送,使得带状材料由入料辊轮输送至第一转向辊轮时,由第一转向辊轮将带状材料转向至第一辊轮组,第一辊轮组将带状材料输送至第二辊轮组,由第二辊轮组将带状材料输送至第二转向辊轮时,由第二转向辊轮将带状材料转向至出料辊轮,以进行另一印刷制程。藉此,通过第一转向辊轮与第二转向辊轮用以将带状材料作转向的输送,达到带状材料仅以无印刷的表面与各辊轮形成接触,避免带状材料有印刷的表面与辊轮接触而容易产生损毁情况。同时,再通过第一转向辊轮与第二转向辊轮可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使得带状材料于机台的有限空间内,具三维空间的输送,达到有效增加辊轮输送路经,且有效降低印刷机所占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用于带状材料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用于带状材料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带状材料的转向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机台
11 第一侧边
12 第二侧边
13 第三侧边
14 第四侧边
15 调整机构
151 螺杆
152 转动手轮
153 平台
20 入料辊轮
30 出料辊轮
40 第一辊轮组
41 第一输送辊轮
50 第二辊轮组
51 第二输送辊轮
60 第一转向辊轮
70 第二转向辊轮
80 带状材料
81 第一表面
82 第二表面
R1 第一轴向
R2 第二轴向
R3 第三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应用于印刷制程,用以输送至少一带状材料80(如:纸张带状材料),所述带状材料80设有一第一表面81及一第二表面82。为了便于说明,图中所标示的X、Y、Z分别为X轴方向、Y轴方向与Z轴方向,且X轴方向、Y轴方向与Z轴方向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包括有一机台10、一入料辊轮20、一出料辊轮30、一第一辊轮组40、一第二辊轮组50、一第一转向辊轮60及一第二转向辊轮70。
机台10包括有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所构成。其中,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相互对应,以此构成机台10的二长侧边,平行于机台10的二长侧边(亦即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具有一第一轴向R1(即平行于X轴方向)。而第三侧边13与第四侧边14同样相互对应,并且构成机台10的二短侧边,平行于机台10的二短侧边(亦即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具有一第二轴向R2(即平行于Y轴方向)。并使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其相同一端分别与第三侧边13相连接,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其相同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侧边14相连接,由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与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相连接形成一框架。
又,机台10另包括有至少一调整机构15,所述调整机构15包括有一螺杆151、一转动手轮152及一平台153,螺杆151其二端分别设于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且螺杆151其一端延伸出第四侧边14并连接有转动手轮152,平台153受到螺杆151的致动,藉由转动转动手轮152而带动螺杆151转动,再由螺杆151带动平台153进行往复的线性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平台153可为一滑轨结构设计,可供第二转向辊轮70设置于其上,藉由螺杆151来带动平台153及其上的第二转向辊轮70进行往复位移。
入料辊轮20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10的第一侧边11,并与第一侧边11平行设置,使得入料辊轮20以第一轴向R1(即平行于X轴方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机台10转动。出料辊轮30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10的第二侧边12,并与第二侧边12平行设置,使得出料辊轮30以第一轴向R1(即平行于X轴方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机台10转动。如此,出料辊轮30与入料辊轮20相对配置在机台10的二侧。
第一辊轮组40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10的第三侧边13,并与第三侧边13平行设置,第一辊轮组40包括有至少二第一输送辊轮41,这二个的第一输送辊轮41分别以高、低排列的方式配置在第三侧边13,并使第一输送辊轮41以第二轴向R2(即平行于Y轴方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机台10转动。
第二辊轮组50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10的第四侧边14,并与第四侧边14平行设置,第二辊轮组50包括有至少二第二输送辊轮51,这二个的第二输送辊轮51分别以高、低排列的方式配置在第四侧边14,并使第二输送辊轮51以第二轴向R2(即平行于Y轴方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机台10转动。
第一转向辊轮60及第二转向辊轮70分别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机台10,并使第一转向辊轮60及第二转向辊轮70分别以一第三轴向R3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机台10转动。需注意的是,第三轴向R3相异于第一轴向R1及第二轴向R2。亦即第三轴向R3与第一轴向R1构成一非垂直的夹角,同样的,第三轴向R3与第二轴向R2构成一非垂直的夹角。详言之,第一转向辊轮60以倾斜一预设角度形式,由第一侧边11与第四侧边14相接的夹角向第二侧边12与第三侧边13相接的夹角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二转向辊轮70相邻第二侧边12,且第二转向辊轮70以倾斜一预设角度形式,由第二侧边12与第三侧边13相接的夹角向第一侧边11与第四侧边14相接的夹角的方向倾斜设置。
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辊轮60及第二转向辊轮70分别以高、低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机台10之中,例如第二转向辊轮70相对位于第一转向辊轮60上方,但不以此为限。并使第一转向辊轮60对应于入料辊轮20及第一辊轮组40,第二转向辊轮70对应于出料辊轮30及第二辊轮组50。另外,第二转向辊轮70可进一步连接在调整机构15的平台153上,由调整机构15带动第二转向辊轮70作往复的线性移动。
当带状材料80由机台10输送时,带状材料80的第一表面81为有印刷的表面,带状材料80的第二表面82为无印刷的表面。带状材料80的第一表面81朝上由入料辊轮20输送至第一转向辊轮60时,通过第一转向辊轮60沿着第三轴向R3转动,可使第一转向辊轮60将行进中的带状材料80转向(如:90°转向)至第一辊轮组40(此时将带状材料80的第一表面81朝下),第一辊轮组40将带状材料80输送至第二辊轮组50(此时将带状材料80的第一表面81朝上),由第二辊轮组50将带状材料80输送至第二转向辊轮70时(此时将带状材料80的第一表面81朝下),相同通过第二转向辊轮70沿着第三轴向R3转动,同样使第二转向辊轮70将行进中的带状材料80转向(如:90°转向)至出料辊轮30(此时将带状材料80的第一表面81朝上),以进行另一印刷制程。
通过第一转向辊轮60与第二转向辊轮70用以将带状材料80作转向(如:90°横向转向)的输送,达到带状材料80仅以无印刷的第二表面82与各辊轮形成接触,维持带状材料80其有印刷的第一表面81保持朝向外部,避免带状材料80其有印刷的第一表面81与辊轮接触而容易产生损毁情况。同时,再通过第一转向辊轮60与第二转向辊轮70可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使得带状材料80于机台10的有限空间内,具三维空间的输送,达到有效增加辊轮输送路经,且有效降低印刷机所占的空间。
当带状材料80由第二转向辊轮70转向输送至出料辊轮30时,可通过调整机构15带动第二转向辊轮70作线性移动,用以对带状材料80作横向移动的偏移量微调。
值得注意的事,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输送装置,可依需求仅设置一第一转向辊轮60或多数个第一转向辊轮60与第二转向辊轮70。使得带状材料80可经由一个第一转向辊轮60作转向而输送输出;或者,带状材料80可经由多个第一转向辊轮60与第二转向辊轮70作转向而输送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利用第一转向辊轮60与第二转向辊轮70用以将带状材料80作转向的输送,达到带状材料80能以无印刷的表面与各辊轮形成接触,避免带状材料80有印刷的表面与辊轮接触而容易产生损毁情况。同时,再通过第一转向辊轮60与第二转向辊轮70可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使得带状材料80于机台10的有限空间内,具三维空间的输送,达到有效增加辊轮输送路经,且有效降低印刷机所占的空间。
Claims (8)
1.一种转向式输送装置,用以输送一带状材料进行转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式输送装置包括有:
一机台,具有二长侧边及二短侧边,平行于该二长侧边定义一第一轴向,平行于该二短侧边定义一第二轴向,该第一轴向垂直于该第二轴向;
一入料辊轮及一出料辊轮,分别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该机台相对的该二长侧边,该入料辊轮及该出料辊轮分别以该第一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该机台转动;
一第一辊轮组及一第二辊轮组,分别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该机台相对的该二短侧边,该第一辊轮组及该第二辊轮组分别以该第二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该机台转动;以及
一第一转向辊轮及一第二转向辊轮,分别以可旋转的关系枢接于该机台之中,该第一转向辊轮及该第二转向辊轮分别以一第三轴向作为轴心而转动,该第三轴向相异于该第一轴向及该第二轴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台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互对应且构成该二长侧边,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相互对应且构成该二短侧边,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该第三侧边及该第四侧边相互连接而构成一框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调整机构,配置在该机台,该调整机构包括:
一螺杆,相对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三侧边及该第四侧边;
一转动手轮,配置在该螺杆的其中一端,该转动手轮带动该螺杆旋转;以及
一平台,用以供该第二转向辊轮设置于其上,该平台受该螺杆致动而沿着该第一轴向进行往复的线性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辊轮组包括有至少二第一输送辊轮,各该第一输送辊轮分别以高、低排列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三侧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辊轮组包括有至少二第二输送辊轮,各该第二输送辊轮分别以高、低排列的方式配置在该第四侧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转向辊轮相对位于该第一转向辊轮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轴向与该第一轴向构成一非垂直的夹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轴向与该第二轴向构成一非垂直的夹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1807.8U CN204701264U (zh) | 2015-05-29 | 2015-05-29 | 转向式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61807.8U CN204701264U (zh) | 2015-05-29 | 2015-05-29 | 转向式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01264U true CN204701264U (zh) | 2015-10-14 |
Family
ID=54280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6180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01264U (zh) | 2015-05-29 | 2015-05-29 | 转向式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012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14732A (zh) * | 2018-01-09 | 2019-07-16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纸带运输装置及印刷系统 |
-
2015
- 2015-05-29 CN CN201520361807.8U patent/CN2047012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14732A (zh) * | 2018-01-09 | 2019-07-16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纸带运输装置及印刷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13311B1 (en) |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roll-to-roll rotary pressing process | |
KR101332145B1 (ko) | 그라비어 인쇄장치 | |
CN204622792U (zh) | 一种双面印刷装置 | |
KR102125829B1 (ko) | 정밀 인압 제어부를 갖는 롤투롤 인쇄 장치 | |
CN204701264U (zh) | 转向式输送装置 | |
CN103057253A (zh) | 浮雕图案印刷装置 | |
CN201761131U (zh) | 热缩膜印刷设备 | |
CN204453928U (zh) | 水性印刷机输送带式真空吸附传送结构 | |
CN103507407B (zh) | 可移动的吸料回收装置 | |
CN205818624U (zh) | 凹版双面印刷机 | |
CN203004507U (zh) | 浮雕图案印刷装置 | |
CN203331573U (zh) | 一种双面辊式印刷机 | |
CN201077187Y (zh) | 喷墨印表机 | |
CN108394175A (zh) | 一种全自动回转式压痕烫金设备 | |
CN105398198B (zh) | 一种双面印刷设备 | |
CN107601104B (zh) | 一种打印机的进纸装置 | |
CN203293653U (zh) | 适用于弧面转印的转印机构 | |
CN102259516A (zh) | 热缩膜印刷方法和印刷设备及所印刷的热缩膜 | |
KR20110127623A (ko) | 양방향 인쇄가 가능한 전자 소자 인쇄 장치 | |
CN203637308U (zh) | 扑克牌凹版印刷三维调节油墨刮刀机构 | |
CN103950283A (zh) | 一种印刷机联机冷烫用跳步装置 | |
CN205238782U (zh) | 一种砂布商标印刷系统 | |
CN212386141U (zh) | 一种压凹烫金设备 | |
CN204773969U (zh) | 柔性树脂版印刷机构、柔性印刷装置 | |
CN203637310U (zh) | 扑克牌凹版印刷背面逆向印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