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折叠及前轮转向功能的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折叠及前轮转向功能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滑板车大多结构以滑板中间段为脚踏板,脚踏板的两端安装有前轮和后轮,其使用方法是:使用者一脚踏于脚踏板上,而另一支脚踩踏地面并将滑板车撑向前方,滑板车向前滑行时,使用者的双脚均收踏于脚踏板上,待滑板车速度减慢至停止时,再将另一脚踩踏地面并将滑板车撑向前方,然后再将双脚均收踏于脚踏板上,如此反复操作,即可达到运动与休闲的双重目的。
市面上所销售的滑板车在连接杆和脚踏板之间都会有一个折叠结构,主要用于连接杆的折叠,起到方便存放拿取的特点。但是现有的滑板车折叠结构要么比较复杂,操作比较繁琐;要么只能平顺的撑滑板车单方向前进,不能转向,趣味性较小。对青少年而言,不仅缺乏刺激性,而且折叠极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方便、结构紧凑及体积小的具有折叠及前轮转向功能的滑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折叠及前轮转向功能的滑板车,包括把手和车身,所述把手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其可折叠连接的把手握;所述车身包括前叉、踏板和后车轮,所述前叉上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有深沟球轴承和前车轮,且该前叉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把手转动带动前叉旋转,所述前叉旋转后深沟球轴承转动驱动前车轮转向;所述后车轮安设在踏板的末端,所述前车轮的中心轴上安设有横梁,所述把手的底端和踏板的首端均与横梁枢接,且该把手和踏板可绕着横梁旋转后折叠。
其中,该滑板车还包括第一锁定弹销和第一锁定弹簧,所述第一锁定弹簧置于把手内且其顶端固定在把手上,且其底端与第一锁定弹销弹性连接;所述前车轮的外侧上设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上靠近前叉的位置上设有第一锁定孔,且该挡泥板上靠近踏板的位置上设有第二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弹销置于第一锁定孔时,滑板车可滑行;拉起第一锁定弹销后其离开第一锁定孔后,把手和踏板可绕着横梁旋转后折叠;折叠后,第一锁定弹销在第一锁定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并卡入第二锁定孔后锁定。
其中,所述前叉上还安装有位于横梁下方的推力轴承,所述踏板上的重力通过横梁压在推力轴承上,且该重力还通过前叉依次从深沟球轴承传递到前车轮和地面上。
其中,所述把手的上部开设有与后车轮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镂空窗,所述把手和踏板折叠后,后车轮插入该镂空窗内。
其中,每个把手握内均固定有第二锁定弹簧,且该第二锁定弹簧的底端弹性连接有第二锁定弹销,所述把手的两端与中心线相平行的位置上设有设有第三锁定孔,且两个把手握均与把手相枢接;所述第二锁定弹销插入第三锁定孔时,把手握与把手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二锁定弹销脱离第三锁定孔时,所述把手握旋转并与把手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折叠及前轮转向功能的滑板车,把手上的把手握与其是可折叠连接的,且把手的底端和踏板的首端均与横梁枢接,且该把手和踏板可绕着横梁旋转后折叠;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把手与把手握之间及横梁、把手与踏板之间均可折叠,折叠之后大大缩小了该滑板车的体积;同时,把手转动带动前叉旋转,前叉旋转后深沟球轴承转动驱动前车轮转向,该结构的改进,使得前车轮具有转向的功能,使折叠后的把手与踏板可进一步紧贴,缩小了折叠后的体积,而且由于把手和踏板可绕着横梁旋转后折叠,使得折叠后横梁在拖行状态时可作为把手使用,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的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身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把手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把手 11、车身
12、把手握 13、第二锁定弹销
14、第二锁定弹簧 101、镂空窗
110、前车轮 111、前叉
112、踏板 113、后车轮
114、深沟球轴承 115、横梁
116、第一锁定弹销 117、第一锁定弹簧
118、挡泥板 119、推力轴承
1181、第一锁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折叠及前轮转向功能的滑板车,包括把手10和车身11,把手10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其可折叠连接的把手握12;车身11包括前叉111、踏板112和后车轮113,前叉111上由内至外依次套设有深沟球轴承114和前车轮110,且该前叉111与把手10固定连接,把手10转动带动前叉111旋转,前叉111旋转后深沟球轴承114转动驱动前车轮110转向;后车轮113安设在踏板112的末端,前车轮110的中心轴上安设有横梁115,把手10的底端和踏板112的首端均与横梁115枢接,且该把手10和踏板112可绕着横梁115旋转后折叠。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折叠及前轮转向功能的滑板车,把手10上的把手握12与其是可折叠连接的,且把手10的底端和踏板112的首端均与横梁115枢接,且该把手10和踏板112可绕着横梁115旋转后折叠;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把手10与把手握12之间及横梁、把手10与踏板112之间均可折叠,折叠之后大大缩小了该滑板车的体积;同时,把手10转动带动前叉111旋转,前叉111旋转后深沟球轴承114转动驱动前车轮110转向,该结构的改进,使得前车轮110具有转向的功能,使折叠后的把手10与踏板112可进一步紧贴,缩小了折叠后的体积,而且由于把手10和踏板112可绕着横梁115旋转后折叠,使得折叠后横梁115在拖行状态时可作为把手使用,方便了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滑板车还包括第一锁定弹销116和第一锁定弹簧117,第一锁定弹簧117置于把手10内且其顶端固定在把手10上,且其底端与第一锁定弹销116弹性连接;前车轮110的外侧上设有挡泥板118,挡泥板118上靠近前叉的位置上设有第一锁定孔1181,且该挡泥板118上靠近踏板112的位置上设有第二锁定孔(图未示);第一锁定弹销116置于第一锁定孔1181时,滑板车可滑行;拉起第一锁定弹销116后其离开第一锁定孔1181后,把手10和踏板112可绕着横梁15旋转后折叠;折叠后,第一锁定弹销116在第一锁定弹簧117的作用下弹出并卡入第二锁定孔后锁定。该车身的折叠功能工作原理如下:往上拉起第一锁定弹销116,车身11与把手10之间解锁,可以把踏板112和把手10绕着横梁115旋转折叠起来;折叠起来后,第一锁定弹销116在第一锁定弹簧117的作用下弹出并插入到第二锁定孔内,实现折叠后的锁定;需要打开时,拉起第一锁定弹销116,把手10与挡泥板118解锁,把踏板112和把手10打开到对应位置后,第一锁定弹销116又弹出并插入到第一锁定孔1181内,实现锁定。这种折叠方式,把手10和踏板112绕着横梁115旋转,使折叠后体积非常小。
在本实施例中,前叉111上还安装有位于横梁115下方的推力轴承119,人踩在踏板112上的重力通过横梁115压在推力轴承119上,且该重力还通过前叉111依次从深沟球轴承114传递到前车轮110和地面上。同时推力轴承119使前车轮110的转向不会影响到横梁115。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0的上部开设有与后车轮113形状大小相适配的镂空窗101,把手10和踏板112折叠后,后车轮113插入该镂空窗101内。镂空窗101的设计,使得折叠后的后车轮113刚好落入到把手的镂空窗101内,使得整体折叠后的体积更小。
请进一步参阅图6,每个把手握12内均固定有第二锁定弹簧14,且该第二锁定弹簧14的底端弹性连接有第二锁定弹销13,把手10的两端与中心线相平行的位置上设有设有第三锁定孔(图未示),且两个把手握12均与把手10相枢接;第二锁定弹销13插入第三锁定孔时,把手握12与把手10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处于锁定状态;第二锁定弹销13脱离第三锁定孔时,把手握12旋转并与把手10折叠。其工作原理如下:第二锁定弹簧14顶住第二锁定弹销13,使第二锁定弹销13插入把手10的第三锁定孔内,保证把手握12的锁定状态,此时把手握12无法折叠;向外拉动第二锁定弹销13,第二锁定弹销13脱开把手10,此时把手握12解锁,旋转把手握12完成把手握12的折叠功能。当然,本案中并不局限于通过弹簧与弹销的方式实现把手和把手握的折叠,只要能实现两者折叠的实施方式,均属于对本案的简单变形或变换,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