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26373U -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26373U
CN204626373U CN201420857935.7U CN201420857935U CN204626373U CN 204626373 U CN204626373 U CN 204626373U CN 201420857935 U CN201420857935 U CN 201420857935U CN 204626373 U CN204626373 U CN 204626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cone
cone
bearing capacity
foundation soil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579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生
黄淮治
殷学智
徐艳琴
张国梁
裴晓峰
石树刚
阴泽明
徐永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PAN DIG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PAN DIG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PAN DIG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PAN DIG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4208579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26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26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26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高大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大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锥形块层,其由多个锥形块(8)构成,多个锥形块沿横向并设,锥形块(8)包括锥体部(3),其位于锥形块的上部;桩脚部(4),其位于锥形块的下部,并位于锥体部的下方,锥体部的斜面的外表面与锥体部和桩脚部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6)按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块间材料对锥体部的斜面的正压力的横向分力大于正压力的纵向分力的方式设定。

Description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处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人们知道有图4所示的包括锥形块(在本行业中通称为“陀螺桩”)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包括锥形块层,沿横向,如图1所示,该锥形块层包括并列的多个锥形块8,该锥形块8包括锥形体3,该锥形体3位于锥形块8的上部,在锥形体3的下方,形成有桩脚部4,桩脚部4的底部具有桩尖5,在锥形体3的顶面,设置有顶板2,上述桩尖5,桩脚部4,锥形体3和顶板2通过从它们中间穿过的连接钢筋1而连接,如图4所示,在多个沿横向相邻设置的锥形块8中的相应的桩脚部4和相应的锥体部3的底部的接触面处设置底部定位钢筋网10,如图4所示,在多个沿横向相邻设置的锥形块8中的相应的桩脚部4和相应的锥体部3的底部的接触面处设置底部定位钢筋网10,锥形块8的锥面外角α1,即,锥面的外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如图1中的标号6所示,设定在45°,由此,在作用于锥面的外侧面上的正压力中,水平分力较小,即,锥形块8的支承力不是以水平分力为主,其结果上,从总体上看,相邻的锥形块8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较弱,如果不考虑顶部固定钢筋网7和底部定位钢筋网10的联系作用,则锥形块8更倾向于独立地承受上部荷载F,锥形块8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够,这样,上述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只能够承受较小的上部荷载,只能满足低矮建筑物的要求,无法满足低承载力的软土地基,高层建筑物的大荷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满足高大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大的要求,承载力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该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包括锥形块层,该锥形块层由多个锥形块构成,该多个锥形块沿该锥形块层的横向而并列设置,该锥形块包括锥体部,该锥体部位于锥形块的上部;桩脚部,该桩脚部位于锥形块的下部,并且位于上述锥体部的下方,在沿横向而并列设置的相邻锥形块之间布置 有块间材料,从沿上述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横向而并列设置的多个锥形块中的相应锥形块的锥体部的斜面起,沿顺时针方向,沿上述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横向而并列设置的多个锥形块中的相应锥形块的锥体部的斜面与该锥体部和桩脚部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即,锥体部的斜面的外表面与该锥体部和桩脚部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按照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块间材料对锥体部的斜面的外表面的正压力的横向分力大于正压力的纵向分力,以便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相互横向更加协同地作用,更加相互倚靠支承的方式设定,在这里,正压力的横向分力中的横向指与锥形块的纵向,即,桩脚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按照本实用新型,由于块间材料对锥体部的斜面的外表面的正压力的横向分力大于正压力的纵向分力,这样锥形块之间的整体协同性大大增加,锥形块相互之间更加紧密地作用,更加相互依靠在一起,锥形块不是单独地承受上部荷载,而每层的多个锥形块更加相互协同地,共同参与受力,整体性更强,更加适合于软土地基,适合于大荷载的高层建筑物的要求。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在该结构中的周边,布置大尺寸的锥形块,在该结构中的内部区域,布置小尺寸的锥形块。
按照上述方案,通过位于周边的大尺寸的锥形块,抵抗由发生水平协同作用的多个小尺寸锥形块的整体产生的向外侧的水平推力,这样可对内部的小尺寸锥形块进行横向约束,该结构的整体性更强,可承受更大的上部荷载。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将该结构划分为多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周边,布置大尺寸的锥形块,在每个单元的内部区域,布置小尺寸的锥形块,即,大尺寸的锥形块按照一定间隔布置于小尺寸的锥形块的区域之间。
按照上述方案,通过位于单元周边的大尺寸的锥形块,抵抗由发生水平协同作用的位于单元内部的多个小尺寸锥形块的整体产生的向外侧的水平推力,这样可对单元内部的小尺寸锥形块进行横向约束,可承受更大的上部荷载。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上述锥形块中的锥体部为圆锥体部。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夹角大于50°。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沿桩脚部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上述锥形块层。
按照上述方案,通过在上下布置多个上述锥形块层,可进一步提高承载力。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材料为原状土。在遇到硬土的场合,可以将原状土作为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材料,方便了施工。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材料为填充料,该填充料为碎石或或级配砂石。在遇到较软土的场合,对原来的土体进行置换,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材料为填充料,该填充料为碎石或或级配砂石,这样使得锥形块,填充料与地基土体之间形成一个刚度梯度,获得更高的承载力。
最好,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锥形块由混凝土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已有的单个锥形块的立面图;
图2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中的单个锥形块的立面图;
图3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局部立面图;
图4为表示已有技术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局部立面图;
图5为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整体的立面剖视图;
图6为表示图5所示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整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局部立面图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包括多个沿横向相邻设置的锥形块8,在多个沿横向相邻设置的锥形块8的顶面上设置有顶部固定钢筋网7,以便将相邻设置的多个锥形块8连接,加强了整体性,如图2所示,单个锥形块8包括锥体部3,比如,圆锥部3,该锥体部3位于锥形块8的上部;桩脚部4,该桩脚部4位于锥形块8的下部,并且位于上述锥体部3的下方,在沿横向而并列设置的相邻锥形块8,8之间布置有块间材料9,如,采用本行业通称的桩间填充料或桩间原状土,在锥形体3的顶面,设置有顶板2,比如,圆板,桩脚部4的底部具有桩尖5,上述桩尖5,桩脚部4,锥体部3,顶板2通过从它们中间穿过的连接钢筋1而连接,如图3所示,在多个沿横向相邻设置的锥形块8,8中的相应的桩脚部4和相应的锥体部3的底部的接触面处设置底部定位钢筋网10,锥体部3的斜面的外表面与该锥体部3和桩脚部4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α2,如图2中的标号6所示,按照相邻的锥形块8,8之间的块间材料对锥体部3的斜面的外表面的正压力的横向分力大于正压力的纵向分力,以便相邻的锥形块8,8之间相互横向更加协同地作用,相互倚靠支承的方式设定,在这里,正压力的横向分力中的横向指与锥形块8的纵向,即,桩脚部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锥形块8中的锥体部3的斜面的外表面与该锥体部3和桩脚部4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α2大于图4所示的过去的锥形块8中的锥体部3的斜面的外表面与该锥体部3和桩脚部4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α1,该夹角α2比如,设定在60°,而图4所示的已有技术的锥形块8的夹角α1一般设定在45°或小于45°的程度,在此场合,图3中的本实用新型的作用于锥形块8中的锥体部3的斜面的外表面上的正压力中的水平分力大于垂直分力,与此相比较,图4中的已有技术的作用于锥形块8中的锥体部3的斜面的外表面上的正压力中的水平分力等于或小于垂直分力。在这里,在图3中示出了斜面对块间材料的水平分力f,在图4中示出了斜面对块间材料的水平分力f。通过上面的力学分析,按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调动了相邻的锥形块8,8之间的材料参与受力,在水平方向,相邻的锥形块8,8之间相互协同作用,整体性进一步加强,这 样,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所承受的上部荷载F大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所承受的上部荷载F,所以,按照本实用新型,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承载力显著提高。
如图5和图6所示,从平面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划分有2个单元,在左边的单元的区域内部,中间布置有16个小尺寸,或小直径的锥形块82,在右边的单元的区域内部,中间布置有20个小尺寸,或小直径的锥形块82,在左边的单元和右边的单元之间,即,它们的边界处共用地布置有2个大尺寸,或大直径的锥形块81,另外在左边的单元的左侧,布置有2个大尺寸,或大直径的锥形块81,在右边的单元的右侧,布置有2个大尺寸,或大直径的锥形块81。如图5所示,从立面看,在左边的单元的左侧,上下布置有2个大尺寸,或大直径的锥形块81,在右边的单元的右侧,布置有1个大尺寸,或大直径的锥形块81,在左边的单元和右边的单元之间,即,它们的边界处共用地布置有1个(实际上是一排)大尺寸,或大直径的锥形块81,在左边的单元的区域内部,中间布置有4排小尺寸,或小直径的锥形块82,在右边的单元的区域内部,中间布置有5个小尺寸,或小直径的锥形块82,由于在各单元小边界,即外周处采用大尺寸,或大直径的锥形块81,在其内部布置小尺寸,或小直径的锥形块82,这样可在每个单元内部,通过锥形块81,抵抗由发生水平协同作用的多个锥形块82的整体产生的向外侧的水平推力,即,通过锥形块81,更好地对每个单元内部进行横向约束,获得了每个单元的整体性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该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包括锥形块层,该锥形块层由多个锥形块构成,该多个锥形块沿该锥形块层的横向而并列设置,该锥形块包括锥体部,该锥体部位于锥形块的上部;桩脚部,该桩脚部位于锥形块的下部,并且位于上述锥体部的下方,在沿横向而并列设置的相邻锥形块之间布置有块间材料,从沿上述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横向而并列设置的多个锥形块中的相应锥形块的锥体部的斜面起,沿顺时针方向,沿上述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的横向而并列设置的多个锥形块中的相应锥形块的锥体部的斜面与该锥体部和桩脚部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即,锥体部的斜面的外表面与该锥体部和桩脚部之间的接触面之间的夹角按照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块间材料对锥体部的斜面的外表面的正压力的横向分力大于正压力的纵向分力,以便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相互横向更加协同地作用,更加相互倚靠支承的方式设定,在这里,正压力的横向分力中的横向指与锥形块的纵向,即,桩脚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在该结构中的周边,布置大尺寸的锥形块,在该结构中的内部区域,布置小尺寸的锥形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将该结构划分为多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周边,布置大尺寸的锥形块,在每个单元的内部区域,布置小尺寸的锥形块,即,大尺寸的锥形块按照一定间隔布置于小尺寸的锥形块的区域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锥形块中的锥体部为圆锥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夹角大于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桩脚部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上述锥形块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材料为原状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锥形块之间的材料为填充料,该填充料为碎石或级配砂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锥形块由混凝土制成。
CN201420857935.7U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Active CN204626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7935.7U CN204626373U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57935.7U CN204626373U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26373U true CN204626373U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4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57935.7U Active CN204626373U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263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1423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北京支盘地工科技开发中心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1423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北京支盘地工科技开发中心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32380A4 (en) A retaining wall method of precast block to prevent landslide
KR101035462B1 (ko) ┳형 넛트에 의한 옹벽블럭의 장식판재 장착구조
CN204626373U (zh)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CN104631423A (zh) 一种地基承载力改善用的结构
CN105040876A (zh) 一种新型竹材楼板结构
CN201835440U (zh) 一种防变形混凝土钢管柱
CN206987103U (zh) 一种抗震墙
CN202989717U (zh) 架空砖
CN205046541U (zh) 复合地基
CN204919988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柱
CN209244103U (zh) 一种钢筋笼保护层防护装置
CN209227582U (zh) 一种用于大跨钢结构刚性柱脚的基础连接结构和连接基础
CN204738452U (zh) 预制立柱
CN203022166U (zh) 具有连续环状钢筋结构的混凝土剪力墙
CN204850187U (zh) 一种竹材楼板结构
CN103485485B (zh) 一种斜向角部局部区域分散式配筋混凝土柱及其制作方法
CN203755165U (zh) 钢管桩支架结构
CN204059427U (zh) 抗震地基
CN204126295U (zh) 一种梁底外包钢筋加固结构
CN203654815U (zh) 一种多梁型共用孔桩基础简支结构存梁台座
CN203499106U (zh) 一种斜向角部局部区域分散式配筋混凝土柱
CN204531042U (zh) 一种防风抗震建筑结构
CN202989900U (zh) 一种振冲碎石长、短桩的地基布置结构
CN205399462U (zh) 一种抗震性建筑物基础
CN103669201B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桁架梁用y形桥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