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2139U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92139U CN204592139U CN201520154227.1U CN201520154227U CN204592139U CN 204592139 U CN204592139 U CN 204592139U CN 201520154227 U CN201520154227 U CN 201520154227U CN 204592139 U CN204592139 U CN 2045921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e part
- adpting flange
- outer ring
- restraining groove
- vibration da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987 sulfu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38 T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36 vulcanized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复合式扭转减振器,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包括质量惯性块、外圈、吸振橡胶、限位棒和连接法兰件;连接法兰件位于外圈的内孔中部,该外圈与连接法兰件之间通过均布的多个吸振橡胶硫化连接;所述的质量惯性块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连接法兰件的两端,并与外圈内孔的两端连接;外圈和连接法兰件之间在错开吸振橡胶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腔,限位腔内安装有所述的限位棒。本实用新型通过惯性块重量和吸振橡胶刚度调整,在满足降低传动轴某一频带共振噪声功能的基础上,能防止质量惯性块在使用时脱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限位接触或碰撞、摩擦产生的噪声,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转减振器,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前置后驱动汽车传动轴的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汽车设计者不断提高整车的减振降噪技术。目前,在传动轴上安装扭转减振器,是解决汽车传动系振动噪声较重要、较先进的手段之一。
[0003] 扭转减振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减振器的固有频率设计为与传动系统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在产生旋转共振时附加质量块的反向惯性力抵消振动力,同时橡胶在惯性变形时产生摩擦生热以衰减能量,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目的。
[0004]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扭转减振器结构如附图的图5和图6所示,质量惯性块与连接法兰件通过硫化橡胶连接,装配时通过连接法兰件内的装配孔与传动轴紧固。这种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但由于没有设置有效的限位结构,在实际使用中,车辆在急加减速或紧急制动时,由于惯性作用,质量惯性块产生较大的旋转惯性力,加上共振作用,导致橡胶很容易产生超极限变形而提前撕裂失效,降低减振器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引起质量惯性块甩脱出伤及管件、油箱等传动轴周边其它部件,危及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橡胶超极限变形和防止质量惯性块在高速运转时被甩脱出、而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0006]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包括质量惯性块、夕卜圈、吸振橡胶、限位棒和用于与传动轴紧固连接的连接法兰件;所述的连接法兰件位于外圈的内孔中部,该外圈与连接法兰件之间通过均布的多个吸振橡胶硫化连接;所述的质量惯性块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连接法兰件的两端,并与外圈内孔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外圈和连接法兰件之间在错开吸振橡胶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腔,所述的限位棒安装于该限位腔内。
[000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质量惯性块在外端面一侧还沿外圆周设置有定位边;所述质量惯性块的外圆周面与外圈内孔两端的内圆周面为尺寸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定位边进行定位。
[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外圈在内圆周面上错开吸振橡胶的位置沿圆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块,每个限位块在指向圆心方向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A ;所述的连接法兰件沿外圆周面等间隔设置有多个与限位槽A相对应的限位槽B,该限位槽B与限位槽A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用于安装限位棒的限位腔。
[0009] 所述的外圈在内圆周面上错开吸振橡胶的位置沿圆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块,每个限位块在指向圆心方向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A ;所述的连接法兰件沿外圆周面等间隔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槽A相对应的限位槽C,该限位槽C与限位槽A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用于安装限位棒的限位腔。
[0010] 在质量惯性块内端面与连接法兰件两侧端面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缓冲橡胶,该缓冲橡胶与吸振橡胶为一体硫化连接。
[0011] 所述的限位棒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该限位棒采用陶瓷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
[0012]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复合式扭转减振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质量惯性块、外圈、吸振橡胶、限位棒和连接法兰件;其中连接法兰件位于外圈的内孔中部,该外圈与连接法兰件之间通过均布的多个吸振橡胶硫化连接;质量惯性块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连接法兰件的两端,并与外圈内孔的两端连接;夕卜圈和连接法兰件之间在错开吸振橡胶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腔,限位棒安装于该限位腔内。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惯性块重量和吸振橡胶刚度调整,在满足降低传动轴某一频带共振噪声功能的基础上,具有以下作用:
[0014] 1.能防止质量惯性块在使用时脱落,提高使用寿命:
[0015]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外圈内圆周面和连接法兰件外圆周面之间的位置相对设置有限位腔和限位棒,形成了一个在径向和旋转方向具有限位作用的封闭结构,同时将与外圈通过过盈配合连接的两个质量惯性块分别设置在连接法兰件的两端,形成了一个在轴向具有限位作用的封闭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的限位结构,限制了在径向、旋转和轴向的运动位移,避免由于质量较大的质量惯性块过大的惯性运动带动吸振橡胶产生超出设计要求的变形量,防止吸振橡胶由于超极限变形而产生早期撕裂失效,提高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即使在严重时吸振橡胶产生非预期损坏的情况下,质量惯性块也不会脱落或被击飞出,杜绝安全隐患。
[0016] 2.可降低限位接触或碰撞、摩擦产生的噪声:
[0017]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质量惯性块内端面与连接法兰件两侧端面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缓冲橡胶,以及在外圈内圆周面与连接法兰件外圆周面的限位腔内设置有限位棒,通过缓冲橡胶的缓冲和陶瓷或塑料限位棒的减磨作用,还可以降低限位接触或碰撞、摩擦产生的噪声。
[0018] 3.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复合式扭转减振器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0] 图1-图2:实施例一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复合式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0021] 图1:主视图,图2:图1的A-A剖视图;
[0022] 图3-图4:实施例二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复合式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0023] 图3:主视图,图4:图3的B-B剖视图;
[0024] 图5-图6:现有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0025] 图5:主视图,图6:图5的C-C剖视图;
[0026] 图中:
[0027] 1-质量惯性块;11-定位边;
[0028] 2-外圈;21-限位块;211-限位槽A ;
[0029] 3-连接法兰件;31_限位槽B ;32-装配孔;33_中孔;34_限位块;341_限位槽C ;
[0030] 4-吸振橡胶;41_缓冲橡胶;
[0031] 5-限位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实施例一:
[0033] 一种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包括具有足够重量的能产生惯性位移的质量惯性块1、外圈2、吸振橡胶4、限位棒5和用于与传动轴紧固连接的连接法兰件3 ;其中:
[0034] 所述的连接法兰件3位于外圈2的内孔中部,该外圈2与连接法兰件3之间通过均布的四个吸振橡胶4硫化连接;所述的质量惯性块I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连接法兰件3的两端,该质量惯性块I在外端面一侧还沿外圆周设置有定位边11 ;两个质量惯性块I的外圆周面与外圈2内孔两端的内圆周面为尺寸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定位边11进行定位。
[0035] 所述的外圈2在内圆周面上错开吸振橡胶4的位置沿圆周等间距设置有四个限位块21,限位块21通过压焊方式与外圈2连接,也可通过一体化铸造工艺成型,每个限位块21在指向圆心方向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A211 ;
[0036] 所述的连接法兰件3的法兰面上设置有装配孔32和中孔33,其中装配孔32为4个,为沿圆周等间隔设置分布,装配孔32除了用于与传动轴紧固连接外,可用于硫化成型定位。该连接法兰件3沿外圆周面等间隔设置有四个与限位槽A211相对应的限位槽B31,该限位槽B31与限位槽A211组合起来形成限位腔,限位腔内安装有所述的限位棒5,限位腔和限位棒5组成一个具有径向和旋转方向限位的结构,通过调整限位腔和限位棒5的尺寸配合,以满足质量惯性块I在径向和旋转方向的不同车型匹配设计位移量的目的。
[0037] 所述的限位棒5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限位棒5材质为较高强度而且有自润滑性的工程塑料,也可以为有类似性能的陶瓷材料或其它高分子合成材料,以便达到降低限位棒5在滚动或滑动的摩擦噪声和损耗、保证使用寿命的目的。
[0038] 在质量惯性块内端面与连接法兰件两侧端面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缓冲橡胶41,该缓冲橡胶41与吸振橡胶4为一体硫化连接;缓冲橡胶41主要起到轴向限位缓冲作用,降低金属限位接触噪声。
[0039] 实施例二:
[0040] 一种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包括具有足够重量的能产生惯性位移的质量惯性块1、外圈2、吸振橡胶4、限位棒5和用于与传动轴紧固连接的连接法兰件3 ;其中:
[0041] 所述的连接法兰件3位于外圈2的内孔中部,该外圈2与连接法兰件3之间通过均布的四个吸振橡胶4硫化连接;所述的质量惯性块I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连接法兰件3的两端,该质量惯性块I在外端面一侧还沿外圆周设置有定位边11 ;两个质量惯性块I的外圆周面与外圈2内孔两端的内圆周面为尺寸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定位边11进行定位。
[0042] 所述的外圈2在内圆周面上错开吸振橡胶4的位置沿圆周等间距设置有四个限位块21,限位块21通过压焊方式与外圈2连接,也可通过一体化铸造工艺成型,每个限位块21在指向圆心方向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A211 ;
[0043] 所述的连接法兰件3的法兰面上设置有装配孔32和中孔33,其中装配孔32为4个,为沿圆周等间隔设置分布,装配孔32除了用于与传动轴紧固连接外,可用于硫化成型定位。该连接法兰件3沿外圆周面等间隔设置有四个限位块34,限位块34通过压焊方式与连接法兰件3连接,也可通过一体化铸造工艺成型;限位块34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槽A211相对应的限位槽C341,该限位槽C341与限位槽A211组合起来形成限位腔,限位腔内安装有所述的限位棒5,限位腔和限位棒5组成一个具有径向和旋转方向限位的结构,通过调整限位腔和限位棒5的尺寸配合,以满足质量惯性块I在径向和旋转方向的不同车型匹配设计位移量的目的。
[0044] 所述的限位棒5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限位棒5的材质为较高强度而且有自润滑性的工程塑料,也可以为有类似性能的陶瓷材料或其它高分子合成材料,以便达到降低限位棒5在滚动或滑动的摩擦噪声和损耗、保证使用寿命的目的。
[0045] 在质量惯性块内端面与连接法兰件两侧端面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缓冲橡胶41,该缓冲橡胶41与吸振橡胶4为一体硫化连接;缓冲橡胶41主要起到轴向限位缓冲作用,降低金属限位接触噪声。
[0046] 作为本实施例一、二的一种变换,根据不同车型匹配需要,所述的限位块21也可以为3个,或者大于4个。
[0047] 作为本实施例一、二的又一种变换,所述的吸振橡胶4也可以设置为3个,或者大于4个,但吸振橡胶4设置数量应与由限位腔和限位棒5组成的限位结构数量相一致。
[0048] 作为本实施例一、二的又一种变换,根据不同车型匹配需要,连接法兰件3的装配孔32也可以为2个、3个,或者大于4个。
Claims (6)
1.一种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惯性块(1)、外圈(2)、吸振橡胶(4)、限位棒(5)和用于与传动轴紧固连接的连接法兰件(3);所述的连接法兰件(3)位于外圈(2 )的内孔中部,该外圈(2 )与连接法兰件(3 )之间通过均布的多个吸振橡胶(4 )硫化连接;所述的质量惯性块(I)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连接法兰件(3)的两端,并与外圈(2)内孔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外圈(2)和连接法兰件(3)之间在错开吸振橡胶(4)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腔,所述的限位棒(5)安装于该限位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质量惯性块(I)在外端面一侧还沿外圆周设置有定位边(11);所述质量惯性块(I)的外圆周面与外圈(2)内孔两端的内圆周面为尺寸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定位边(11)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2)在内圆周面上错开吸振橡胶(4)的位置沿圆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块(21),每个限位块(21)在指向圆心方向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A (211);所述的连接法兰件(3)沿外圆周面等间隔设置有多个与限位槽A (211)相对应的限位槽B (31),该限位槽B (31)与限位槽A (211)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用于安装限位棒的限位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2)在内圆周面上错开吸振橡胶(4)的位置沿圆周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限位块(21),每个限位块(21)在指向圆心方向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A (211);所述的连接法兰件(3)沿外圆周面等间隔设置有限位块(34),限位块(34)外侧设置有与限位槽A (211)相对应的限位槽C (341),该限位槽C(341)与限位槽A (211)组合起来形成所述的用于安装限位棒的限位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质量惯性块内端面与连接法兰件两侧端面之间还分别设置有缓冲橡胶(41 ),该缓冲橡胶(41)与吸振橡胶(4)为一体硫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复合式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棒(5)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该限位棒(5)采用陶瓷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54227.1U CN204592139U (zh) | 2015-03-18 | 2015-03-18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54227.1U CN204592139U (zh) | 2015-03-18 | 2015-03-18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92139U true CN204592139U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3928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54227.1U Active CN204592139U (zh) | 2015-03-18 | 2015-03-18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9213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8340A (zh) * | 2015-03-18 | 2015-06-24 | 柳州金鸿橡塑有限公司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CN105570370A (zh) * | 2016-03-03 | 2016-05-11 | 柳州金鸿橡塑有限公司 | 汽车传动系统橡胶扭转减振器 |
CN109268423A (zh) * | 2018-10-23 | 2019-01-25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动机悬置 |
-
2015
- 2015-03-18 CN CN201520154227.1U patent/CN2045921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8340A (zh) * | 2015-03-18 | 2015-06-24 | 柳州金鸿橡塑有限公司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CN105570370A (zh) * | 2016-03-03 | 2016-05-11 | 柳州金鸿橡塑有限公司 | 汽车传动系统橡胶扭转减振器 |
CN109268423A (zh) * | 2018-10-23 | 2019-01-25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动机悬置 |
CN109268423B (zh) * | 2018-10-23 | 2020-12-15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动机悬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92139U (zh)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
CN102272474B (zh) | 挠性飞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挠性飞轮 | |
AU2011217497A1 (en) | Vibration absorber | |
CN204458981U (zh) | 一种汽车传动轴总成中间支撑架 | |
CN204025519U (zh) | 发动机用颗粒阻尼橡胶隔振器 | |
CN104196955A (zh) | 一种发动机颗粒阻尼橡胶隔振器 | |
CN104791415A (zh) | 一种动力盘及使用该动力盘的扭转减振器、传动系统和汽车 | |
CN104074908A (zh) | 减震器 | |
CN104728340A (zh) | 复合式扭转减振器 | |
CN205639463U (zh) | 一种汽车传动轴用减振圈 | |
CN204592137U (zh) | 橡胶扭转减振器 | |
CN201666330U (zh) | 质量吸振器、车辆驱动轴及车辆 | |
CN104696431A (zh) | 橡胶扭转减振器 | |
CN104696409A (zh) | 质量减振器 | |
CN204592116U (zh) | 质量减振器 | |
CN204592117U (zh) | 并排分布式双频扭转减振器 | |
CN111619299B (zh) | 一种乘用车上悬置总成 | |
CN204774589U (zh) | 抗扭拉杆 | |
CN205559665U (zh) | 汽车传动系统橡胶扭转减振器 | |
CN105570370A (zh) | 汽车传动系统橡胶扭转减振器 | |
CN206419403U (zh) |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的双频复合式动力吸振器 | |
CN203146639U (zh) | 离合器液压减振结构从动盘 | |
CN207809048U (zh) | 一种汽车排气管吊耳 | |
CN101769354B (zh) |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 | |
CN104455198A (zh) | 减振器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