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91385U -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91385U
CN204591385U CN201520287812.9U CN201520287812U CN204591385U CN 204591385 U CN204591385 U CN 204591385U CN 201520287812 U CN201520287812 U CN 201520287812U CN 204591385 U CN204591385 U CN 204591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medium
inlet
outlet
liqui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878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敬
陈海生
徐玉杰
许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ke Super Energy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202878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91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91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913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压缩机组和膨胀机组的进气口分别装有喷射器,在储能压缩过程中,通过向被压缩空气中喷入雾状或者泡沫状液态换热介质实现准等温压缩过程,从而降低单位工质的压缩功,在压缩机组后装有气液分离器,分离压缩空气中的冷却介质并存储;在释能膨胀过程中,通过向膨胀过程的气体内喷射雾状或者泡沫状液态换热介质实现准等温膨胀过程,从而提高单位工质的输出功量,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以使压缩与膨胀过程明显地偏离绝热过程,获得接近于等温的“准等温压缩与准等温膨胀”过程,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储能的系统,即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通过向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中的空气流中喷入雾状或者泡沫状的流体介质,实现等温压缩和等温膨胀,从而可以在同等功率情况下,减小设备体积,提高单位膨胀工质的出功量、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力负荷的高峰和低谷差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迅速,迫切需要经济、稳定、高效的电力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相匹配,从而实现“削峰填谷”和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同时,电力储能系统还是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容量小、负荷波动大的问题的关键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一种适合大规模储能的储能技术,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和工业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示范运行工作。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不能实现对压缩过程中能量的充分利用,并且在膨胀过程中加入燃烧室,导致系统的效率不高,并且具有污染物排放。
等温压缩机和等温膨胀机研发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领域已初步涉及等温柴油机、压缩机喷水蒸发内冷却过程等领域。实现等温压缩/膨胀过程的关键在于该过程中的强化传热,通过在压缩或者膨胀过程中的非直接接触式换热,其换热系数很低,更近绝热过程,目前工业上常采用的多级膨胀、级间加热的运行方式,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结构复杂化、成本增加以及附加功耗增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对压缩热的充分回收和利用,降低单位质量空气的压缩机耗功,提高单位质量空气的膨胀机输出比功,并且该系统不消耗化石燃料,可以利用一些工业废热、太阳能热或者燃料发动机的余热,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能/压缩过程中,通过向被压缩空气中喷入雾状或者泡沫状介质实现准等温压缩过程,从而降低单位工质的压缩功;在释能/膨胀过程中,通过向膨胀过程的气体内喷射雾状或者泡沫状介质实现准等温膨胀过程,从而提高单位工质的输出功量,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机组、膨胀机组和储气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还包括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和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
--在所述压缩机组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压缩机喷射器,在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口处装有高压分离器和冷却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气腔的进口连通,
其中,
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包括空气进口、低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和低温混合气出口,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与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将液态换热介质雾化或者形成泡沫状喷射入待压缩空气后由所述低温混合气出口进入所述压缩机组中;
所述高压分离器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进口连通;
所述冷却器包括高温侧和低温侧,其高温侧通入高温压缩气体,其低温侧的进口与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出口连通,其低温侧的出口与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进口连通,
--在所述膨胀机组的进气口设置有膨胀机喷射器,在所述膨胀机组的排气口设置有低压分离器,
其中,
所述膨胀机喷射器包括压缩气体进口、高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和高温混合气出口,该压缩气体进口与所述储气腔的出口连通,该高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与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出口连通,该高温混合气出口与所述膨胀机组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膨胀机喷射器将液态换热介质雾化或者形成泡沫状喷射入压缩气体后进入所述膨胀机组中;
所述低压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膨胀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分离器的液态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进口连通,所述低压分离器的空气出口与大气连通。
优选地,所述高压分离器的高压混合气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高压分离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出口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或者,
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出口与所述高压分离器的高压混合气进口连通,所述高压分离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储气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组为叶轮式、活塞式或者螺杆式的结构形式。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和膨胀机喷射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组和膨胀机组的进气通道。
优选地,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有机工质、水蒸气或HFC系列工质。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和膨胀机喷射器为电磁喷射器或超声喷射器。
优选地,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连接加热源,所述加热源为来自工业废热、太阳能热或者燃料发动机的余热。
优选地,所述的压缩机组和膨胀机组为单级、两级或者多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压缩储能时,电能驱动压缩机组,空气通过压缩机喷射器进入压缩机组被压缩,同时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被压缩机喷射器中喷射的雾状或者泡沫状的换热介质吸收,从而可以减缓压缩过程中的温度升高。在压缩机组的出气口处装有高压分离器和冷却器,分离储能压缩过程中喷射的换热介质,并冷却压缩机后的气流,回收的压缩机后热量通过高温换热介质存储于高温换热介质储罐中,分离的换热介质可以再次通过压缩机喷射器进入压缩机气流中。经过冷却和分离的压缩空气被存储于储气腔中,完成储能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释能过程中,储气腔中的压缩空气被调节到一定压力首先通过膨胀机喷射器,来自高温换热介质储罐的高温换热介质被喷射至压缩空气中,这部分高温换热介质为压缩空气提供热量,同时可以减缓膨胀过程中气流温度的降低。在膨胀机组后装有低压分离器,可以分离出被冷却的换热介质,压缩空气驱动膨胀机输出功。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1)通过直接向压缩机/膨胀机组气缸内喷注大量雾状或泡沫状换热介质,使气体在压缩过程/膨胀过程中强化传热,由于液态换热加热介质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在其为雾状或泡沫状时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可以使压缩过程/膨胀过程明显地偏离绝热过程,获得接近于等温的“准等温压缩/膨胀”过程,从而实现等温储能/释能,提高同类型压缩机/膨胀机的单位工质比功和其工作效率、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2)与传统的多级压缩/膨胀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还具有压缩机/膨胀机级数减少,单级压缩/膨胀比增大,而压缩机/膨胀机进出口温差减小,压缩/膨胀过程接近等温膨胀等特点,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单位工质输出功、等温效率,减小了设备单位功率的尺寸、成本和附加功耗,最终达到较高的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机组3、膨胀机组8、储气腔6以及压缩机喷射器2、膨胀机喷射器7、高压分离器4和低压分离器9、冷却器5、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2和低温储液态换热介质罐11等部件。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2和低温储液态换热介质罐11用以存储液态换热介质。
压缩机组3的进气口处设置压缩机喷射器2,在压缩机组3的出气口处装有高压分离器4和冷却器5并通过管路与储气腔6的进口连通。压缩机喷射器2包括空气进口、低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和低温混合气出口,空气进口与大气连通,低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与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1的出口连通,低温混合气出口与压缩机组3的进气口连通,压缩机喷射器2将雾状或者泡沫状液态换热介质喷射入待压缩空气中形成混合气后由低温混合气出口进入压缩机组3中。高压分离器4包括高压混合气进口、空气出口和换热介质出口,高压分离器4将由高压混合气进口进入其中的高压混合气分离为高压空气和液态换热介质,高压分离器4的换热介质出口与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2的进口连通。冷却器5用以对高温压缩气体进行冷却,包括高温侧和低温侧,其高温侧通入高温压缩气体,其低温侧的进口与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1的出口连通,其低温侧的出口与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2的进口连通。
在膨胀机组8的进气口设置有膨胀机喷射器7,在膨胀机组8的排气口设置有低压分离器9,膨胀机喷射器7包括压缩气体进口、高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和高温混合气出口,该压缩气体进口与储气腔6的出口连通,该高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与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2的出口连通,该高温混合气出口与膨胀机组8的进气口连通,膨胀机喷射器7将雾状或者泡沫状的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喷射入压缩气体中形成高温混合气后由高温混合气出口进入膨胀机组8中;低压分离器9的进气口与膨胀机组8的排气口连通,低压分离器9将进入其中的混合气分离为空气和低温液态换热介质,低压分离器9的液态换热介质出口与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1的进口连通,低压分离器9的空气出口与大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能过程时,电能驱动压缩机组3,空气1通过压缩机喷射器2进入压缩机组3被压缩,同时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被喷射器中喷射的雾状或者泡沫状的液态换热介质吸收,从而可以减缓压缩过程中的温度升高。在压缩机组后装有高压分离器4和冷却器5,冷却压缩机组后的气流并分离压缩机前喷射的介质。回收的压缩机后热量存储于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2中。经过冷却和分离的压缩空气被存储于储气腔6中,完成储能过程。
在释能过程中,储气腔6中的压缩空气被调节到一定压力首先通过膨胀机喷射器7,来自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2的液态换热介质被喷射至压缩空气中,这部分高温液态换热介质为压缩空气提供热量,同时可以减缓压缩空气在膨胀机组8膨胀过程中气流温度的降低。在膨胀机组8后装有低压分离器9,可以分离出被冷却的流体进入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11中,尾气10排放到大气中。膨胀机组在压缩空气的驱动下输出轴功发电。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后的高压分离器和冷却器的位置可以互换,可以先冷却后再分离换热介质;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压缩机系统和膨胀机系统可以为1级,也可以为2级或者多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机组、膨胀机组和储气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还包括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和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
--在所述压缩机组的进气口处设置有压缩机喷射器,在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口处装有高压分离器和冷却器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气腔的进口连通,
其中,
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包括空气进口、低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和低温混合气出口,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与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将液态换热介质雾化或者形成泡沫状喷射入待压缩空气后由所述低温混合气出口进入所述压缩机组中;
所述高压分离器的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进口连通;
所述冷却器包括高温侧和低温侧,其高温侧通入高温压缩气体,其低温侧的进口与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出口连通,其低温侧的出口与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进口连通,
--在所述膨胀机组的进气口设置有膨胀机喷射器,在所述膨胀机组的排气口设置有低压分离器,
其中,
所述膨胀机喷射器包括压缩气体进口、高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和高温混合气出口,该压缩气体进口与所述储气腔的出口连通,该高温液态换热介质进口与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出口连通,该高温混合气出口与所述膨胀机组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膨胀机喷射器将液态换热介质雾化或者形成泡沫状喷射入压缩气体后进入所述膨胀机组中;
所述低压分离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膨胀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低压分离器的液态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的进口连通,所述低压分离器的空气出口与大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分离器的高压混合气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高压分离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出口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或者,
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却器高温侧的出口与所述高压分离器的高压混合气进口连通,所述高压分离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储气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为叶轮式、活塞式或者螺杆式的结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和膨胀机喷射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组和膨胀机组的进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水、有机工质、水蒸气或HFC系列工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喷射器和膨胀机喷射器为电磁喷射器或超声喷射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液态换热介质储罐连接加热源,所述加热源为来自工业废热、太阳能热或者燃料发动机的余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组和膨胀机组为单级、两级或者多级结构。
CN201520287812.9U 2015-05-06 2015-05-06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91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7812.9U CN204591385U (zh) 2015-05-06 2015-05-06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87812.9U CN204591385U (zh) 2015-05-06 2015-05-06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91385U true CN204591385U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2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8781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91385U (zh) 2015-05-06 2015-05-06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913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099A (zh) * 2018-07-11 2018-12-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闭式等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9975351A (zh) * 2019-04-16 2019-07-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气-液传热系数动态测量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099A (zh) * 2018-07-11 2018-12-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闭式等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8953099B (zh) * 2018-07-11 2020-03-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闭式等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9975351A (zh) * 2019-04-16 2019-07-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气-液传热系数动态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6313B (zh)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9505666B (zh) 一种喷射膨胀复合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7355371B (zh) 一种高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4389648B (zh) 一种双源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87278A (zh) 用于低品味热源的能量自给型二氧化碳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03075233A (zh) 内燃机低温进气方法及发动机
CN201337967Y (zh) 小尺寸蒸汽喷射器
CN204591385U (zh)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4712433A (zh) 微型燃气轮机用烟气余热驱动喷射制冷的进气冷却系统
CN207093342U (zh) 一种高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201246214Y (zh) 增质增压发动机
CN114635767A (zh) 一种基于喷射器与涡流管组合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CN108387022A (zh) 一种以co2为工质的高温热泵系统
CN110986418B (zh) 一种基于升温升压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
CN218915437U (zh) 一种用于冷电联产和碳封存的地热能利用系统
CN112523826B (zh) 多模式船舶主机余热利用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1903220U (zh) 一种液氮发动机驱动制冷循环系统
WO2019128919A1 (zh) 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04729187U (zh) 一种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8167086A (zh) 一种高压富氧燃烧斯特林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202991U (zh) 氮液化二氧化碳闭合发动机
CN201851229U (zh) 气闭合循环热动力系统
CN202229528U (zh) 空气能空气液化分离装置
CN106224037A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冷凝的内燃机尾气利用热能动力系统
CN113819678B (zh) 一种带喷射器的多热源发生器机组及其吸收式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4

Address after: 100185 No. 301-63, No. 3, Building A 1, Eastern District of Qinghe Jiayua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ZHONGCHU GUON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North four Ring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202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6

Address after: No. 603, Floor 6, Building 2, Yard 2, Yongjie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after: Huake Super Energy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85 No. 301-63, No. 3, Building A 1, Eastern District of Qinghe Jiayua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ZHONGCHU GUON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