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1684U -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1684U
CN204551684U CN201520216759.3U CN201520216759U CN204551684U CN 204551684 U CN204551684 U CN 204551684U CN 201520216759 U CN201520216759 U CN 201520216759U CN 204551684 U CN204551684 U CN 204551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catch
water
roof
ba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167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AINWA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167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1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1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1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和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其特征在于: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屋顶绿地、雨水斗、沉砂井和雨水收集池,雨水斗设置在屋顶绿地排出水口处,沉砂井设置在地面,雨水收集池设置在地下,雨水斗通过雨落管连通沉砂井的进水端,雨水收集池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进水阀连通沉砂井的出水端,在雨水收集池的水泵的出水端通过过滤器、供水管连接地面给水栓;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的雨水口通过雨水管连通渗透排水井,其渗透排水井通过渗透排水管连通雨水渗透池,其雨水渗透池通过溢流管连通雨水井,其雨水井连通市政雨水管。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小城市自来水用量,节约水资源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特别适用于城市建筑雨水生态利用。属于雨水综合利用及给水排水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内的非透水地面(例如:水泥地面、花岗岩地面等)越来越大,雨水的下渗能力大幅度减小,造成降雨地面径流不断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受到极大的考验,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威胁。同时,由于雨水下渗能力下降,地下水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但影响地面植被的生长环境,还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局面。雨水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受污染程度较轻,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作为绿化、洗车等杂用水源。在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雨水收集利用日益变得重要,雨水收集利用不仅可以开辟新水源,节约城市水资源,还能减小雨水地面径流量,降低发生雨洪灾害的危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系统具有雨水收集、处理、利用以及补充地下水、雨水减量的功能。具有突出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和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其结构特点在于: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屋顶绿地、雨水斗、沉砂井和雨水收集池,雨水斗设置在屋顶绿地的排出水口处,沉砂井设置在地面,雨水收集池设置在地下,雨水斗通过雨落管连通沉砂井的进水端,雨水收集池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进水阀连通沉砂井的出水端,在雨水收集池的底部设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端通过过滤器、供水管连接地面给水栓;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雨水口、渗透排水井、雨水渗透池和雨水井;雨水口通过雨水管连通渗透排水井的进水端,渗透排水井的出水端通过渗透排水管连通雨水渗透池的进水端,雨水渗透池的出水端通过溢流管连通雨水井的进水端,雨水井的出水端连通市政雨水管;沉砂井通过超越管与渗透排水井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屋顶绿地是在建筑屋面防水层上铺上一层垫土或锯末、蛭石等松散材料,并种植景观花草植物,其有保温防热、增加城市绿化率、吸收初期雨水等作用。
进一步地,屋顶绿地设有排水沟渠与建筑屋顶周边的雨水沟连通,在屋面雨水沟内设置雨水斗,屋面绿地形成的雨水径流通过雨水斗收集经雨落管流到地面沉砂井。
进一步地,沉砂井有沉砂功能,在井内设截污筐,截留树叶等杂渣。
进一步地,雨水渗透池可根据现场条件组合成不同规格和容积,充分地尽可能多的储存雨水,让雨水慢慢渗透到地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屋顶绿地雨水利用和地面雨水渗透排放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具有有效利用雨水,开辟非传统水源,减小城市自来水用量,节约水资源等有益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具有雨水渗透、储存功能的排水井、排水管、雨水渗透池,在利用雨水的同时,削减雨水径流,减小城市雨洪流量,可以做到在降雨开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或者在一定降雨强度内,建筑区不会对外排放雨水,避免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冲击,具有减小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小城市下游排水系统的建设规模,降低建设成本的有益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可以避免由于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而造成的地质灾害。还可以减少小区绿化用水量,降低绿地维护成本。
4、本实用新型通过屋顶绿地,能保温防热,滞留雨水同时形成一个空中花园,符合绿色建筑概念,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净化空气,减低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1由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和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构成;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屋顶绿地1、雨水斗2、沉砂井4和雨水收集池7,雨水斗2设置在屋顶绿地1的排出水口处,沉砂井4设置在地面,雨水收集池7设置在地下,雨水斗2通过雨落管3连通沉砂井4的进水端,雨水收集池7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5、进水阀6连通沉砂井4的出水端,在雨水收集池7的底部设有水泵8,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过滤器9、供水管10连接地面给水栓11;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雨水口13、渗透排水井15、雨水渗透池17和雨水井19;雨水口13通过雨水管14连通渗透排水井15的进水端,渗透排水井15的出水端通过渗透排水管16连通雨水渗透池17的进水端,雨水渗透池17的出水端通过溢流管18连通雨水井19的进水端,雨水井19的出水端连通市政雨水管20;所述沉砂井4通过超越管12与渗透排水井15连通。
屋顶绿地1是在建筑屋面防水层上铺上一层垫土或锯末、蛭石等松散材料,并种植景观花草植物,其有保温防热、增加城市绿化率、吸收初期雨水等作用。
屋顶绿地1设有排水沟渠与建筑屋顶周边的雨水沟连通,在屋面雨水沟内设置雨水斗2,屋面绿地形成的雨水径流通过雨水斗2收集经雨落管3流到地面沉砂井4。
沉砂井4有沉砂功能,在井内设截污筐,截留树叶等杂渣。
经过初步过滤的雨水再由进水管5进入雨水收集池7储存起来。进水管5上安装进水阀6,阀门平时是打开的,在雨水收集池需要维护时候短时关闭。雨水收集池7内的雨水经静置沉淀后,便通过水泵8加压,加压后的雨水经过过滤器9,在过滤器8处理达到用水水质要求后通过供水管10送至给水栓11,用户通过给水栓接水用于绿化、洗车、冲洗道路等用途。
地面雨水通过雨水口13进行收集,雨水口13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水管14流入由渗透排水井15,再由渗透排水管16流入雨水渗透池17,渗透排水井15、渗透排水管、雨水渗透池17不仅是雨水排除设施,同时也是雨水渗透设施,通过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并削减流入雨水排水管的雨水量。雨水渗透池17可根据现场条件组合成不同规格和容积,充分地尽可能多的储存雨水,让雨水慢慢渗透到地下。超过雨水渗透池17储存能力的雨水经溢流管18进入雨水井19,最终由市政雨水管20排走。沉砂井4通过超越管12与渗透排水井15连通,超过雨水收集池7容积的雨水通过超越管12排入渗透排水井15,进入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结构进行进一步渗透利用或排放。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城市用地紧张,绿化面积减少,热岛现象日益严重。在屋面上种植,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减缓热岛现象同时能够对初期雨水进行渗透处理。城市建筑物种植屋面的雨水易于收集,而且不易受到污染,屋顶绿地直接截留初期雨水,收集的后期雨水雨水更干净,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作为绿化、洗车等杂用水源。这一类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处理、回用投资小、维护成本低,适合开发屋面雨水利用工程。
对于建筑物周边的绿地、广场的地面雨水,可以通过渗透设施利用于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环境生态。
通过建筑屋面及其周边绿地广场的雨水渗透和利用,可以起到雨水减量缓排的作用,可以实现大雨减量、小雨无外排的状态,进而减小流入城市市政雨水管的径流量,降低市政雨水管网的泄洪压力,提高市政雨水管网抗雨水冲击的能力。

Claims (5)

1.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和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其特征在于:屋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屋顶绿地(1)、雨水斗(2)、沉砂井(4)和雨水收集池(7),雨水斗(2)设置在屋顶绿地(1)的排出水口处,沉砂井(4)设置在地面,雨水收集池(7)设置在地下,雨水斗(2)通过雨落管(3)连通沉砂井(4)的进水端,雨水收集池(7)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5)、进水阀(6)连通沉砂井(4)的出水端,在雨水收集池(7)的底部设有水泵(8),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过滤器(9)、供水管(10)连接地面给水栓(11);地面雨水收集及利用部分包括雨水口(13)、渗透排水井(15)、雨水渗透池(17)和雨水井(19);雨水口(13)通过雨水管(14)连通渗透排水井(15)的进水端,渗透排水井(15)的出水端通过渗透排水管(16)连通雨水渗透池(17)的进水端,雨水渗透池(17)的出水端通过溢流管(18)连通雨水井(19)的进水端,雨水井(19)的出水端连通市政雨水管(20);沉砂井(4)通过超越管(12)与渗透排水井(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屋顶绿地(1)由设置在建筑屋面防水层上的绿化带构成,包括松散材料底层和种植在松散材料层上的景观花草植物,所述松散材料层由垫土或锯末、蛭石松散材料构成;种植景观花草植物,构成保温防热、增加城市绿化率和吸收初期雨水的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屋顶绿地(1)设有排水沟渠与建筑屋顶周边的雨水沟连通,雨水斗(2)设置在屋面雨水沟内,屋面绿地形成的雨水径流通过雨水斗(2)收集经雨落管(3)流到地面沉砂井(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沉砂井(4)具有沉砂结构,在沉砂井(4)内设有截污筐,以截留树叶杂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渗透池(17)组合成不同规格和容积,以充分地尽可能多的储存雨水,让雨水慢慢渗透到地下。
CN201520216759.3U 2015-04-12 2015-04-12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Active CN204551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6759.3U CN204551684U (zh) 2015-04-12 2015-04-12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16759.3U CN204551684U (zh) 2015-04-12 2015-04-12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1684U true CN204551684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2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16759.3U Active CN204551684U (zh) 2015-04-12 2015-04-12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1684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4547A (zh) * 2015-11-04 2016-02-03 三峡大学 屋顶绿化集水供水自动装置
CN105908820A (zh) * 2016-03-30 2016-08-31 孙鼎信 一种海绵城市用地下蓄水净水一体化系统
CN106978839A (zh) * 2017-03-17 2017-07-25 四川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
CN107460938A (zh) * 2016-06-02 2017-12-12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具有二次沉泥功能的渗透型道路雨水口
CN107780471A (zh) * 2017-10-31 2018-03-09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收集屋顶雨水经处理后用于自助车辆清洗的系统
CN107893511A (zh) * 2017-12-04 2018-04-10 天津天禄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
CN108222216A (zh) * 2018-03-26 2018-06-29 安阳师范学院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74447A (zh) * 2018-05-21 2018-08-07 深圳市奥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8625453A (zh) * 2018-04-30 2018-10-09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108775064A (zh) * 2018-06-25 2018-11-09 深圳市赛瑞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9479676A (zh) * 2018-11-10 2019-03-19 湖南草字头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雨水循环系统用于屋顶花园浇灌用的方法
CN114934420A (zh) * 2022-04-28 2022-08-23 南京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4547A (zh) * 2015-11-04 2016-02-03 三峡大学 屋顶绿化集水供水自动装置
CN105908820A (zh) * 2016-03-30 2016-08-31 孙鼎信 一种海绵城市用地下蓄水净水一体化系统
CN107460938A (zh) * 2016-06-02 2017-12-12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具有二次沉泥功能的渗透型道路雨水口
CN106978839B (zh) * 2017-03-17 2019-04-12 四川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
CN106978839A (zh) * 2017-03-17 2017-07-25 四川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
CN107780471A (zh) * 2017-10-31 2018-03-09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收集屋顶雨水经处理后用于自助车辆清洗的系统
CN107893511A (zh) * 2017-12-04 2018-04-10 天津天禄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雨水回收装置
CN108222216A (zh) * 2018-03-26 2018-06-29 安阳师范学院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22216B (zh) * 2018-03-26 2023-12-08 安阳师范学院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625453A (zh) * 2018-04-30 2018-10-09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108374447A (zh) * 2018-05-21 2018-08-07 深圳市奥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8374447B (zh) * 2018-05-21 2024-02-09 深圳市奥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8775064A (zh) * 2018-06-25 2018-11-09 深圳市赛瑞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9479676A (zh) * 2018-11-10 2019-03-19 湖南草字头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雨水循环系统用于屋顶花园浇灌用的方法
CN114934420A (zh) * 2022-04-28 2022-08-23 南京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1684U (zh) 绿色建筑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3371069B (zh) 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
CN103088897A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4959952U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203361234U (zh) 大型场馆抗冲击智能控制型雨水利用系统
CN106930387A (zh) 一种建筑小区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3080677U (zh)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CN103088896A (zh) 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
CN203080678U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5089302A (zh) 一种用于社区雨水分流、削峰及生态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5735405B (zh)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5348351U (zh) 一种兼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CN105133692B (zh) 一种景观型生态屋面雨水源头组合减污防涝系统
CN105862548B (zh) 防止路面积水和城区雨洪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的系统
CN201972229U (zh) 住宅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装置
CN105350607A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6052850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6205290U (zh)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03088871A (zh) 大型场馆抗冲击智能控制型雨水利用系统
CN110145014A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107842089A (zh)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循环系统
CN110012770B (zh)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物的雨水花园
CN107473505A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型校园雨污水回收再利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9

Address after: 510610 room 15, No. 188, Tianhe District forest and Middle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AINWAT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43000 Hubei Province, Yichang city Xiling District West Road No. 5-105

Patentee before: Zhu Jial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