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3625U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13625U CN204513625U CN201420822164.8U CN201420822164U CN204513625U CN 204513625 U CN204513625 U CN 204513625U CN 201420822164 U CN201420822164 U CN 201420822164U CN 204513625 U CN204513625 U CN 2045136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ution
- heat
- unit
- regeneration
- cycle lo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9
- 238000009938 sa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266 sal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5 dilu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67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510 nobl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包括至少一组溶液除湿单元、至少一组溶液再生单元、至少一组溶液热回收单元,溶液热回收单元包括上部热回收器和下部热回收器,溶液除湿单元与溶液再生单元设有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溶液除湿单元中第一换热装置与冷却塔连接,溶液再生单元中第二换热装置与外部热源连通接,上部热回收器与下部热回收器设有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下部热回收器、溶液除湿单元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形成新风——送风通道,下部热回收器、溶液再生单元从右至左依次排列形成回风——排风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系统稳定、运营成本低、能效比高、控制精确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的除湿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领域,夏季通常需要对室外进来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冬季通常需要对室外进来的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处理。传统的空调系统中大多采用冷凝除湿处理方式,即采用制冷机制备出低温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在表冷器的盘管中循环并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将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使空气凝结出水分从而实现对于空气的除湿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的除湿和降温过程为一体控制且同时进行,由于除湿要求的冷却水温度远低于降温所需的冷却水温度,通常为7~12℃,一方面,使制冷机工作在低蒸发温度情况下,导致制冷机的性能系数较低,另一方面,冷凝除湿后的空气湿度虽满足要求但温度过低,一般还需要再热才能达到送风温度要求,造成了能源的二次浪费。另外,由于凝结水的存在使表冷器盘管等处很容易滋生细菌、霉变,降低了送风品质,严重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
为克服传统空调系统冷凝除湿方式存在的缺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溶液调湿方式,即采用具有调湿性质的盐溶液作为工作介质,与新风直接接触并进行热质交换,当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高于盐溶液的表面蒸汽压时,盐溶液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当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低于盐溶液的表面蒸汽压时,盐溶液中的部分液态水就会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从而实现对空气湿度的调节目的。溶液除湿方式和传统系统的冷凝除湿方式相比,不需要过低温度(7~12℃)的冷源,为利用资源广泛的低品位能源创造了条件;且溶液除湿方式中的盐溶液是与空气直接接触进行传热传质的,通过盐溶液的过滤、杀菌功能,能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霉菌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可有效提高送风质量和室内空气品质。采用溶液除湿方式的空调系统实现了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由于在节约能源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应用。
溶液除湿装置与溶液再生装置是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热质交换过程直接影响整个空调系统的性能。目前的溶液除湿装置和溶液再生装置主要采用绝热式换热方式,在这种换热方式中,盐溶液从上部的喷淋部件喷淋到中部设置的填料塔式的换热器上,并在下部设置盐溶液回收箱,空气与喷淋到换热器上的盐溶液直接接触并进行传热传质,实现盐溶液对空气的除湿或加湿处理,同时盐溶液通过循环回路再生,并以此种方式反复循环运行。但采用这种绝热式溶液除湿装置和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系统普遍存在COP(能效比)低、能耗高、制造和运营成本高、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众所周知,盐溶液只有在低温和高浓度的情况下才具有较好的除湿能力,一旦盐溶液的温度升高或浓度降低都会影响除湿效果和效率;同样地,盐溶液在高温低浓度的情况下,通过与空气接触才能有效地再生成高浓度的盐溶液,否则会影响盐溶液再生效果和效率。在溶液除湿或加湿的过程,空气与盐溶液进行传热传质的同时会存在相变潜热的释放或吸收过程,使空气和溶液的温度同时发生快速变化,而这一变化恰恰抑制或降低了传质推动力,如不能及时将相变潜热传递出去,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溶液除湿和盐溶液再生的效果和效率。采用绝热式的盐溶液除湿装置和再生装置由于自身结构的缺陷,恰恰不能快速将相变潜热转走,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增加盐溶液循环量,以便抑制或稀释空气与盐溶液进行传热传质过程中产生的相变潜热,这种处理方式只能一定程上缓解相变潜热的不利影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由于吸湿性较好的盐溶液其价格都比较高昂,加大了运营成本,且使整体系统的运行参数和精度不易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盐溶液的使用量较大,也会造成整体机组加大,增加制造成本。同时这种绝热式的盐溶液除湿装置和溶液再生装置的换热器主要采用铜、合金钢等较贵金属材质制造,其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另外,目前采用溶液除湿方式的空调系统,主要靠热泵系统为盐溶液除湿和再生环节提供能量支持,消耗了大量的电能,不但使组织整体系统的COP较低,而且会给夏季用电高峰的电网运行造成较大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其具有系统稳定、运营成本低、效率高、能效比高、控制精确的特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绝热式溶液除湿系统存在的能效比低、能耗高、制造和运营成本高、系统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包括至少一组溶液除湿单元、至少一组溶液再生单元、至少一组溶液热回收单元,溶液除湿单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溶液喷淋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溶液箱;溶液再生单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溶液喷淋装置、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溶液箱;溶液热回收单元包括上部热回收器和下部热回收器,上部热回收器和下部热回收器的结构相同且由上至下依次分别设有第三溶液喷淋装置、第三换热装置、第三溶液箱;
在溶液除湿单元和溶液再生单元之间通过管道设置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使第一溶液喷淋装置和第二溶液箱连通,且使第一溶液箱和第二溶液喷淋装置连通,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上设有换热器和溶液循环泵;
溶液除湿单元中第一换热装置采用内冷式换热方式,第一换热装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塔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循环回路,第一换热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
溶液再生单元中第二换热装置采用内热式换热方式,第二换热装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热源连通形成第二换热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
上部热回收器中的第三溶液喷淋装置和第三溶液箱通过管道分别与下部热回收器中的第三溶液箱和第三溶液喷淋装置连通形成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
下部热回收器、溶液除湿单元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形成新风——送风通道;上部热回收器、溶液再生单元从右至左依次排列形成回风——排风通道。
优选地,新风——送风通道左端设有新风过滤器,新风过滤器中设有过滤和静电除尘装置,新风——送风通道右端设有送风风机,送风风机采用变频风机。
优选地,回风——排风通道右端从右至左依次设有回风粗效过滤器和排风风机,排风风机采用变频风机。
优选地,还包括电气和控制单元,电气和控制单元用于对各部件的动力配电与运行参数进行控制调节。
优选地,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为多层排管结构,多层排管采用塑料制作,多层排管的一端共同与和进液口相通的进液通道连通,多层排管的另一端共同与和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连通。
可选地,溶液除湿单元和溶液再生单元配对设置,每对溶液除湿单元和溶液再生单元之间均设置独立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
可选地,溶液除湿单元和溶液再生单元之间设有一段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共用管道,共用管道包括两条液流方向反向的管道,所有溶液除湿单元和所有溶液再生单元通过共用管道形成混合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
为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新风和回风的处理过程,以及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和热交换循环回路的运行过程分别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新风和回风处理过程:
室外新风从新风——送风通道左端进入,首先经新风过滤器进行过滤和静电除尘处理;然后通过下部热回收器并与其中的盐溶液直接接触进行热湿交换,使其中的盐溶液吸收新风的热量以冷却新风,此过程可降低新风处理的能耗≥50%;再通过溶液除湿单元并与其中的低温高浓度盐溶液直接接触进行热湿交换,在热湿交换过程中新风中的水分会变为液态进入盐溶液,从而实现新风的深度除湿;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后得到新风最后经送风风机输送到室内。室内回风从右端进入回风——排风通道,首先经回风过滤器进行过滤除尘处理;过滤除尘后的回风经排风风机输送到上部热回收器,与其中的盐溶液直接接触进行热湿交换,使回风带走盐溶液的热量;然后回风通过溶液再生单元并与其中的盐溶液直接接触进行热湿交换,低浓度盐溶液中的部分液态水变为气态进入回风中,从而实现盐溶液的高浓度再生,最后回风排出室外。本实用新型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均采用变频风机,可根据室内外参数进行变频调节,可节药能源和增强机组的运行稳定性。排风量以不小于送风量的70%为宜,理想状态下,排风量等于送风量的80%效果最好。
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和热交换循环回路的运行过程:
上述新风和回风的处理过程,由盐溶液循环回路以及换热循环回路提供驱动支持。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盐溶液循环回路和两个换热循环回路,盐溶液分别在两个盐溶液循环回路中循环运行,传热工质分别在两个换热循环回路中循环运行。两个盐溶液循环回路中一个是溶液除湿单元与溶液再生单元之间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另一个是上部热回收器与下部热回收器之间的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两个换热循环回路中一个就第一换热装置与冷却塔之间的第一换热循环回路,通过冷却塔循环不断地向第一换热装置提供冷源;另一个是第二换热装置与外部热源之间的第二换热循环回路,通过外部热源循环不断地向第二换热装置提供热源。
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运行过程中,低温高浓度的盐溶液在溶液除湿单元中进行喷淋过程中,与通过其中的新风直接接触并进行热湿交换,此时新风中的水蒸汽分压力高于盐溶液的表面蒸汽压,盐溶液会吸收新风中的水分从实现对新风进行除湿处理,而高浓度的盐溶液由于吸收了新风中的水分从而浓度降低。然后通过循环泵从溶液除湿单元中的第一溶液箱输送到溶液再生单元中的第二溶液喷淋装置,在溶液再生单元中进行喷淋过程中,与通过其中的回风直接接触并进行热湿交换,此时回风中的水蒸汽分压力低于盐溶液的表面蒸汽压时,低浓度盐溶液中的部分液态水会变为气态进入回风中,同时通过第二换热装置进行加热,使盐溶液再生成高温高浓度的盐溶液,然后通过该循环回路上的换热器使高温高浓度的盐溶液变成低温高浓度的盐溶液,最后通过另一循环泵将低温高浓度的盐溶液输送到溶液除湿单元的第一溶液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如此反复循环运行。
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在运行过程中,盐溶液通过下部热回收器的第三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并与通过其中的新风进直接接触行热湿交换,盐溶液吸收新风的热量从而温度升高,然后由溶液循环泵将温度升高的盐溶液从下部热回收器的第三溶液箱输送到上部热回收器的第三喷淋装置,并在喷淋过程中与通过其中的回风直接接触进行热湿交换,回风带走盐溶液中的热量,盐溶液温度降低,再从上部热回收器的第三溶液箱中流到下部热回收器的第三喷淋装置,如此反复循环运行。
在第一换热循环回路中,通过冷却塔向溶液除湿单元中的第一换热装置通入冷源,及时带走盐溶液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相变潜热(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因变成液态会放出热量),并将换热后的传热介质输送到冷却塔进行冷却,然后再输送给第一换热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第一换热循环回路的循环运行能及时将盐溶液除湿过程中产生的相变潜热传递出去,有效避免盐溶液在除湿过程中温度升高,使盐溶液维持较低的温度水平,保持长效的除湿能力。
在第二换热循环回路中,通过外部热源向溶液再生单中的第二换热装置通入热源,补充盐溶液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相变潜热(此时盐溶液中的水分因变成气态会吸收热量),并将换热后的传热介质输送到外部热源进行换热,然后再将热源输送给第二换热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第二换热循环回路的循环运行能及时补充盐溶液再生过程中产生的相变潜热,避免盐溶液在再生过程中温度降低,使盐溶液保持较高的温度水平,提高盐溶液的再生效率和再生效果。外部热源可利用太阳能、城市热网的热水或废热,还可利用BCHP系统的废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气和控制单元对机组各设备进行配电及运行参数控制,电气和控制单元包括检测传感器、执行器、DDC或PLC单片机等装置及箱体,通过电气及控制单元可实现机组的自动管理,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与传统空调除湿系统和绝热式的盐溶液除湿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盐溶液除湿方式,可利用低品位能源进行驱动,不需要使用温度很低的冷却水,同时也不存在盘管,能有效节约能源,避免细菌、霉变的滋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2)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塔为溶液除湿单元提供冷源,仅需溶液循环泵消耗少量电能即能获得满足机组稳定运行的冷源,能有效减少电能消耗,缓解夏季高峰的用电压力。3)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部热源为溶液再生单元提供热源,可利用太阳能、城市热网的热水或废热,还可利用BCHP系统的废热驱动,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4)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采用内冷(内热)的换热方式,能有效避免盐溶液除湿和再生过程中相变潜热的不利影响,使盐溶液保持稳定的温度水平,保持长效稳定的除湿功能,增强了除湿机组运行的稳定性。5)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冷(内热)换热方式,还能有效减少盐溶液的循环使用量,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缩小机组体积,降低机组造价。另外,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采用塑料制多层排管结构,不但能最大化发挥内冷(内热)换热方式的优势,而且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制造成本。6)本实用新型中的溶液除湿单元、溶液再单元、溶液热回收单元、表冷器组合灵活,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自由组合,其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分立布置或组合布置多种不同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空间状况。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地源热泵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包括一组溶液除湿单元1、一组溶液再生单元2、一组溶液热回收单元3,溶液除湿单元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溶液喷淋装置101、第一换热装置102、第一溶液箱103;溶液再生单元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溶液喷淋装置201、第二换热装置202、第二溶液箱203;溶液热回收单元3包括上部热回收器31和下部热回收器32,上部热回收器31和下部热回收器32的结构相同且由上至下依次分别设有第三溶液喷淋装置、第三换热装置、第三溶液箱。
在溶液除湿单元1和溶液再生单元2之间通过管道设置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使第一溶液喷淋装置101和第二溶液箱203连通,且使第一溶液箱103和第二溶液喷淋装置201连通,盐溶液在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中循环运行,并在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上设置换热器4,换热器4用于对再生后的盐溶液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在连通第一溶液喷淋装置101和第二溶液喷淋装置201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溶液循环泵5,通过溶液循环泵5为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提供循环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单元1中第一换热装置102采用内冷式换热方式,其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塔6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循环回路,通过冷却塔6向第一换热装置102循环提供冷源,使盐溶液在溶液除湿单元1中进行喷淋过程中保持低温水平并保持长效的除湿能力,并在第一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溶液循环泵5以提供循环驱动力;溶液再生单元2中第二换热装置202采用内热式换热方式,其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热源连通形成第二换热循环回路,通过外部热源向第二换热装置202循环通入热源,使盐溶液在溶液再生单元2中进行喷淋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高温水平以增强再生效果和效率,并在第二换热循环回路上设置溶液循环泵5以提供循环驱动力。
上部热回收器31中的第三溶液喷淋装置和第三溶液箱通过管道分别与下部热回收器32中的第三溶液箱和第三溶液喷淋装置连通形成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盐溶液在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中循环运行,并在连通上部热回收器31中第三溶液喷淋装置的管道上设置溶液循环泵5用以提供盐溶液循环驱动力。
下部热回收器32、溶液除湿单元1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构成新风——送风通道;上部热回收器31、溶液再生单元2从右至左依次排列构成回风——排风通道。通过在新风——送风通道的左端设置新风过滤器7,并在新风过滤器7中设置中效或亚高效过滤和静电除尘装置,能有效滤除新风中的灰尘或杂质,提高新风品质并避免新风的灰尘污染盐溶液;通过在新风——送风通道右端设置送风风机8,能引导新风走向和风速。通过在回风——排风通道右端从右至左还依次设置回风粗效过滤器9和排风风机10,同样能滤除回风中的灰尘或杂质,避免回风中的灰尘污染盐溶液,利用排风风机10引导回风走向和风速。本实用新型中的送风风机8和排风风机8均采用变频风机,可根据室内外参数进行变频调节,以节约能源,增强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气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电气和控制单元用于对各部件的动力配电以及运行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电气和控制单元包括检测传感器、执行器、DDC或PLC单片机等装置,通过电气及控制单元能实现机组的自动管理,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换热装置102和第二换热装置202设计成塑料制多层排管结构,并使多层排管的一端共同与和进液口相通的进液通道连通,多层排管的另一端共同与和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连通,采用此种结构的换热装置,不但能充分发挥内冷(内热)换热方式的优点,而且能节约制造成本。如果不考虑制造成本的话,第一换热装置102和第二换热装置202也可以采用铜和合金钢等金属材料制作。
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将溶液热回收单元3设置为两组,增强了机组的热回收能力。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三种实施方式设有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两组溶液再生单元2、一组溶液热回收单元3,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中第一换热装置10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通过管道分别与对应的冷却塔6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循环回路;两组溶液再生单元2中第二换热装置20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通过管道与外部热源连通形成第二换热循环回路。且使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与两组溶液再生单元2之间配成两对设置,在两对溶液除湿单元1和溶液再生单2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各自独立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并在各自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上设置换热器4和溶液循环泵5,使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与两组溶液再生单2之间的盐溶液循环互不影响,这种结构设置可提高机组的应便能力,当一组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与两组溶液再生单2失去功效后,另一组可照常运行。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使两对溶液除湿单元1与溶液再生单2交替运行。
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与第三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两组溶液再生单元2、一组溶液热回收单元3,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共用一个冷却塔,在两组溶液除湿单元1与两组溶液再生单元2之间设置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共用管道,共用管道包括两条液流方向反向的管道,让所有连接第一溶液喷淋装置101的管道和所有连接第一溶液箱103的管道通过共用管道与所有连接第二溶液箱203的管道和所有连接第二溶液喷淋装置201的管道形成混合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这种混合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可以把换热器4和溶液循环泵5均设在共用管道上,也可以只把换热器4设在共用管道上而在所有连接第一溶液喷淋装置101和所有连接第二溶液喷淋装置201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溶液循环泵5。本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小机组体积,更好地适应较小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溶液除湿单元1、溶液再生单元2和溶液热回收单元3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设置更多组,溶液除湿单元1和溶液再生单元2之间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可根据安装空间灵活选择各自独立的或混合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包括至少一组溶液除湿单元(1)、至少一组溶液再生单元(2)、至少一组溶液热回收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单元(1)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溶液喷淋装置(101)、第一换热装置(102)、第一溶液箱(103);溶液再生单元(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溶液喷淋装置(201)、第二换热装置(202)、第二溶液箱(203);溶液热回收单元(3)包括上部热回收器(31)和下部热回收器(32),上部热回收器(31)和下部热回收器(32)的结构相同且由上至下依次分别设有第三溶液喷淋装置、第三换热装置、第三溶液箱;
在溶液除湿单元(1)和溶液再生单元(2)之间通过管道设置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使第一溶液喷淋装置(101)和第二溶液箱(203)连通,且使第一溶液箱(103)和第二溶液喷淋装置(201)连通,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上设有换热器(4)和溶液循环泵(5);
溶液除湿单元(1)中第一换热装置(102)采用内冷式换热方式,第一换热装置(10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塔(6)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循环回路,第一换热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5);
溶液再生单元(2)中第二换热装置(202)采用内热式换热方式,第二换热装置(20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热源连通形成第二换热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5);
上部热回收器(31)中的第三溶液喷淋装置和第三溶液箱通过管道分别与下部热回收器(32)中的第三溶液箱和第三溶液喷淋装置连通形成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溶液热回收循环回路上设有溶液循环泵(5);
下部热回收器(32)、溶液除湿单元(1)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形成新风——送风通道;上部热回收器(31)、溶液再生单元(2)从右至左依次排列形成回风——排风通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新风——送风通道左端设有新风过滤器(7),新风过滤器(7)中设有过滤和静电除尘装置,新风——送风通道右端设有送风风机(8),送风风机(8)采用变频风机。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回风——排风通道右端从右至左依次设有回风粗效过滤器(9)和排风风机(10),排风风机(10)采用变频风机。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气和控制单元,电气和控制单元用于对机组中各部件的动力配电与运行参数进行控制调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装置(102)和第二换热装置(202)为多层排管结构,多层排管采用塑料制作,多层排管的一端均与和进液口相通的进液通道连通,多层排管的另一端均与和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连通。
6.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单元(1)和溶液再生单元(2)配对设置,每对溶液除湿单元(1)和溶液再生单元(2)之间均设置独立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
7.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除湿单元(1)和溶液再生单元(2)之间设有一段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共用管道,共用管道包括两条液流方向反向的管道,所有溶液除湿单元(1)和所有溶液再生单元(2)通过共用管道形成混合的溶液除湿再生循环回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22164.8U CN204513625U (zh) | 2014-12-22 | 2014-12-22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22164.8U CN204513625U (zh) | 2014-12-22 | 2014-12-22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13625U true CN204513625U (zh) | 2015-07-29 |
Family
ID=53711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22164.8U Active CN204513625U (zh) | 2014-12-22 | 2014-12-22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1362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6769A (zh) * | 2014-12-22 | 2015-03-25 | 丛旭日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EP3531034A4 (en) * | 2016-10-21 | 2019-10-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2014
- 2014-12-22 CN CN201420822164.8U patent/CN20451362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6769A (zh) * | 2014-12-22 | 2015-03-25 | 丛旭日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CN104456769B (zh) * | 2014-12-22 | 2017-09-26 | 丛旭日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EP3531034A4 (en) * | 2016-10-21 | 2019-10-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6367B (zh) | 一种热泵驱动的内冷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 |
CN101846365B (zh) | 一种利用室内排风蒸发冷却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 |
CN201827979U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双温新风机组 | |
CN101701738B (zh) | 溶液调湿控温新风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269466A (zh) | 一种新风机组 | |
CN202204076U (zh) | 一种适用于动物房的热回收型空调箱 | |
CN104456798A (zh) | 实现能量平衡的热泵驱动溶液调湿及生活热水制取系统 | |
CN202133046U (zh) | 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 | |
CN104406259B (zh) | 一种地源热泵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组 | |
CN202452608U (zh) |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 | |
CN102353102B (zh) | 真空再生溶液空气除湿系统及温湿度独立调控空调系统 | |
CN205014520U (zh) | 一种热泵双冷源内冷式盐溶液除湿机组 | |
CN202149571U (zh) | 一种新风机组 | |
CN104534591B (zh) | 一种热泵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组 | |
CN204313419U (zh) | 自带全部冷源和热源的溶液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1582926U (zh) | 溶液调湿控温新风空调机组 | |
CN204513625U (zh) | 一种冷却塔式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
CN104501466A (zh) | 一种地源热泵热力再生溶液除湿机组 | |
CN102538087A (zh) |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及溶液调湿方法 | |
CN205332427U (zh) | 一种盐水双冷源新风机组 | |
CN105135557A (zh) | 一种热泵双冷源内冷式盐溶液除湿机组 | |
CN204513709U (zh) | 一种溶液式全热回收机组 | |
CN204513639U (zh) | 一种内冷组合式新风机组 | |
CN204513626U (zh) | 一种恒温型溶液除湿再生循环系统 | |
CN104501321B (zh) | 一种内冷式溶液除湿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