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8978U -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 Google Patents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8978U
CN204488978U CN201520049699.0U CN201520049699U CN204488978U CN 204488978 U CN204488978 U CN 204488978U CN 201520049699 U CN201520049699 U CN 201520049699U CN 204488978 U CN204488978 U CN 204488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xed support
supporting structure
operator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496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战文
耿彦波
苏俊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15200496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8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8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8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驾驶室支撑结构包括:在驾驶室(1)下方底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的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的下方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设有前支撑(7)和后支撑(5);前支撑(7)设置在车架(6)前端对应于铰接转向油缸的位置,后支撑(5)设置在车架(6)沿驾驶室(1)长度方向远离铰接转向油缸的一端。此种驾驶室支撑结构使得平地机在行驶或作业过程中,有效地减轻地面和机体自身对驾驶室的冲击,能够提高操作者的舒适度,并且延长驾驶室内部零件的寿命,这都使得驾驶室更加稳定可靠,从而延长驾驶室的使用寿命,而且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机械整机性能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舒适性和品质问题,其中工程机械中驾驶室的安装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操作者的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驾驶室1a刚性连接在底板2a上,底板2a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固定支架3a,每个固定支架上设有两对安装孔,车架6a上端的左右两侧刚性连接有四个支撑5a,减振器4a通过销轴7a将固定支架3a与支撑5a连接在一起。
目前,国内平地机驾驶室安装的支撑结构大多采用上述方案所示的四点支撑,由于驾驶室1a底板下空间和车架6a结构的限制,支撑位置大多数偏后,驾驶室前端悬置过多,使得驾驶室的重心落在四点支撑之外,易产生左右、前后及上下振动。而且平地机工作时的路面工况又较为复杂,在行驶,特别是在作业时,作业场地对驾驶室的冲击比较大,冲击将通过驾驶室底板和司机座椅传递到司机身上,对司机产生冲击,严重时影响正常操作和导致身体不适,产生疲劳,另外对安装在驾驶室内部的各种零部件也易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在整机工作时能够使驾驶室更加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室支撑结构,包括:在驾驶室1下方底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的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的下方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设有前支撑7和后支撑5;
所述前支撑7设置在车架6前端对应于铰接转向油缸的位置,所述后支撑5设置在所述车架6沿所述驾驶室1长度方向远离所述铰接转向油缸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7包括一个公共端和两个分叉端,所述公共端安装在所述车架6上,两个所述分叉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撑5为两个,所述后支撑5的底端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6的左右两侧,顶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为减振器4,所述减振器4的安装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2。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7和所述后支撑5上设有第一孔9,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上设有第二孔10;
所述减振器4的纵向截面呈工字形,中部与所述第一孔9配合,对应于所述前支撑7的所述减振器4的上部位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与所述前支撑7之间,下部位于所述前支撑7的下方,对应于所述后支撑5的所述减振器4的上部位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与所述后支撑5之间,下部位于所述后支撑5的下方,且所述减振器4沿轴线设有通孔,能够通过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孔10的螺栓将将所述减振器4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4为橡胶减振器。
进一步地,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的前后端存在高度差。
进一步地,所述左固定支架8、所述右固定支架3、所述前支撑7和所述后支撑5采用箱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焊接在所述底板2下端左右两侧;
所述左固定支架8、所述右固定支架3、所述前支撑7和所述后支撑5由钢板焊接而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包括上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将前支撑设置在车架前端对应于铰接转向油缸的位置,后支撑设置在车架沿驾驶室长度方向远离铰接转向油缸的一端,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使驾驶室的重心落在各个支撑点之间,使得平地机在行驶或作业过程中,有效地减轻地面和机体自身对驾驶室的冲击,能够提高操作者的舒适度,并且能延长驾驶室内部零件的寿命。可见,此种支撑结构可使驾驶室更加稳定可靠,从而延长驾驶室的使用寿命,而且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左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后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驾驶室;2a-底板;3a-固定支架;4a-减振器;5a-支撑;6a-车架;7a-销轴;
1-驾驶室;2-底板;3-右固定支架;4-减振器;5-后支撑;6-车架;7-前支撑;8-左固定支架;9-第一孔;10-第二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另外,也对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一些表示方向性的词语进行定义,例如:“前”、“后”、“左”、“右”、“上”和“下”,都是以驾驶员坐在座椅上时的方向进行定义。以图4作为参考基准,图4的右侧对应驾驶室前方,左侧对应驾驶室后方。
针对现有技术中驾驶室支撑结构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支撑结构中各个支撑点的布局位置,提出一种改进的驾驶室支撑结构,能够减缓平地机在行驶或作业过程中对驾驶室产生的冲击,下面将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驾驶室支撑结构包括:在驾驶室1下方底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的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的下方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设有前支撑7和后支撑5;前支撑7设置在车架6前端对应于铰接转向油缸的位置,后支撑5设置在车架6沿驾驶室1长度方向远离铰接位置的一端。
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结构为四点支撑,但是由于受到驾驶室底板下空间和车架结构的限制,只能将前支撑布置在相对偏后的位置,使得驾驶室前端存在较多的悬置部分,驾驶室的重心落在四点支撑之外,导致支撑结构不稳定,这样平地机在行驶和作业时会给驾驶室带来很大的冲击,使得驾驶员的舒适度降低,而且会对驾驶室内部的零部件造成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将现有技术中的前支撑点前移,设置在车架前端对应于铰接转向油缸的位置,后支撑设置在车架沿驾驶室长度方向远离铰接转向油缸的一端,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使驾驶室的重心落在各个支撑点之间,减少驾驶室前端的悬置部分,使得平地机在行驶或作业过程中,有效地减轻地面和机体自身对驾驶室的冲击,能够提高操作者的舒适度,并且能延长驾驶室内部零件的寿命。可见,此种支撑结构使得驾驶室更加稳定可靠,从而延长驾驶室的使用寿命,而且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成本较低。
在一种布局形式的支撑结构中,如图5所示,前支撑7包括一个公共端和两个分叉端,公共端安装在车架6上,两个分叉端分别与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连接。
进一步地,后支撑5为两个,后支撑5的底端分别安装在车架6的左右两侧,顶端分别与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连接。
这种实施例的驾驶室支撑结构,车架6前端的两侧为倾斜结构,使得车架6前端的宽度较窄,如果在车架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前支撑7将会受到结构的限制,因而只设置了三个支撑结构件与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连接,即一个前支撑7和两个后支撑5,但实质上也是采用四点支撑方式。具体地,前支撑7设计为V形结构,底部为公共端,安装在车架6铰接的位置,上部为两个分叉端,分别与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连接,这种支撑结构可以在节省空间的前提下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能够突破驾驶室底板下空间和车架结构的限制,使得驾驶室的重心落在四点支撑之间,从而减弱驾驶室在作业时受到的冲击,提高整机工作时驾驶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如果在车架6前端的宽度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前支撑7设置为两个独立的支撑结构,只不过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可用空间的情况适当调节两个前支撑7之间的间距。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只设置一个不带分叉结构的前支撑7,前支撑7与驾驶室1的底板2之间只有一个连接点,这种支撑结构形成三点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对连接结构的形式也做出了改进,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的局部放大图,连接结构为减振器4,减振器4的安装轴线垂直于底板2。
现有技术中整个驾驶室的重量及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冲击都由四个销轴7a承担,对销轴7a的强度要求较高,安全系数低。另外,驾驶室支撑结构中的减振器4a为横向安装,仅仅在上下和前后方向有一定的减振效果,左右方向的减振效果不佳。通过对比,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实施例将减振器4纵向安装,能够吸收各个方向的冲击,从而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为操作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操作环境,同时延长驾驶室内部零件的寿命。另外,整个驾驶室的重量及整机工作时产生的冲击都由四个减振器4承担,与现有技术中的销轴7a相比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在一种具体的结构中,如图6所示,前支撑7和后支撑5上设有第一孔9,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上设有第二孔10;减振器4的纵向截面呈工字形,中部与第一孔9配合,对应于前支撑7的减振器4的上部位于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与前支撑7之间,下部位于前支撑7的下方,对应于后支撑5的减振器4的上部位于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与后支撑5之间,下部位于后支撑5的下方,且减振器4沿轴线设有通孔,能够通过穿设通孔和第二孔10的螺栓将将减振器4固定。
在这种结构中,所采用的减振器4为橡胶减振器。由于在前支撑7和后支撑5的安装板的上下方均通过减振材料与其它结构件进行阻隔,能够吸收上下方向的振动,且第一孔9的内部也设置有减振材料,能够吸收圆周上任意方向的振动。由于减振材料(例如: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当驾驶室受到振动和冲击时,可以使减振材料受到挤压而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达到吸收振动的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的前后端存在高度差。例如,在如图4和图7所示的结构中,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的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与驾驶室1和底板6之间的其它结构件发生干涉,方便底板6上其它零部件的安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固定支架进行增减材料,微调驾驶室的重心位置,有利于减振器的选型和配置;再一方面设置高度差使得平地机行驶于工况复杂的路面时,可以根据受力情况调整主要承力部位,从而能够更好地吸收整机行驶时对驾驶室产生的冲击力。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固性,左固定支架8、右固定支架3、前支撑7和后支撑5都可以采用箱形结构,并且可由钢板焊接而成。采用这种结构形式也为减振器4的安装提供了方便,当然在保证安装和强度的条件下,也不限于这种结构形式。另外,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焊接在底板2下端左右两侧,但不局限于此种固定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可拆卸的固定形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平地机,采用了上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由于此种驾驶室支撑结构能够减小驾驶室受到的冲击,并达到更好的吸收振动的效果,因而安装了本实用新型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平地机,也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1)支撑结构布局的改变,使得平地机在行驶或者作业过程中,驾驶室更加稳定可靠;
(2)平地机在工作时受到的振动很大一部分会被减振器隔离,使得传递到驾驶室的振动产生衰减,使操作者更加舒适,同时也会延长平地机内部的零件的使用寿命;
(3)可以通过安装支架的具体结构设计对驾驶室重心和减振器的选型进行配置。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驾驶室支撑结构也不局限于应用在平地机中,也可用在其它车辆的驾驶室支撑。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驾驶室(1)下方底板(2)的左右两侧固定的左固定支架(8)和右固定支架(3),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的下方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设有前支撑(7)和后支撑(5);
所述前支撑(7)设置在车架(6)前端对应于铰接转向油缸的位置,所述后支撑(5)设置在所述车架(6)沿所述驾驶室(1)长度方向远离所述铰接转向油缸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7)包括一个公共端和两个分叉端,所述公共端安装在所述车架(6)上,两个所述分叉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5)为两个,所述后支撑(5)的底端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6)的左右两侧,顶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减振器(4),所述减振器(4)的安装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7)和所述后支撑(5)上设有第一孔(9),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上设有第二孔(10);
所述减振器(4)的纵向截面呈工字形,中部与所述第一孔(9)配合,对应于所述前支撑(7)的所述减振器(4)的上部位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与所述前支撑(7)之间,下部位于所述前支撑(7)的下方,对应于所述后支撑(5)的所述减振器(4)的上部位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与所述后支撑(5)之间,下部位于所述后支撑(5)的下方,且所述减振器(4)沿轴线设有通孔,能够通过穿设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孔(10)的螺栓将将所述减振器(4)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4)为橡胶减振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的前后端存在高度差。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支架(8)、所述右固定支架(3)、所述前支撑(7)和所述后支撑(5)采用箱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支架(8)和所述右固定支架(3)焊接在所述底板(2)下端左右两侧;
所述左固定支架(8)、所述右固定支架(3)、所述前支撑(7)和所述后支撑(5)由钢板焊接而成。
10.一种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
CN201520049699.0U 2015-01-23 2015-01-23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Active CN204488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9699.0U CN204488978U (zh) 2015-01-23 2015-01-23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49699.0U CN204488978U (zh) 2015-01-23 2015-01-23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8978U true CN204488978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8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49699.0U Active CN204488978U (zh) 2015-01-23 2015-01-23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89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3574A (zh) * 2015-12-15 2016-03-09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支撑装置和驾驶室安装结构
CN109263736A (zh) * 2018-11-19 2019-01-25 三江瓦力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修井机驾驶室的安装支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3574A (zh) * 2015-12-15 2016-03-09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支撑装置和驾驶室安装结构
CN109263736A (zh) * 2018-11-19 2019-01-25 三江瓦力特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石油修井机驾驶室的安装支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88978U (zh) 驾驶室支撑结构及平地机
CN211196357U (zh) 一种用于越野房车的新型副梁连接装置
CN205059346U (zh) 一种无悬架车辆的座椅减震底座
CN201777316U (zh) 卡车前减震器悬置总成
CN204721860U (zh)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浮动驾驶操纵台
CN207403521U (zh) 非独立悬架横向稳定装置
CN205769567U (zh) 一种用非等臂悬挂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
CN201442502U (zh) 双后桥空气悬架
CN212765564U (zh) 一种观光车的空气悬挂装置
CN213565296U (zh) 一种后簧固定支架
CN107650662A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CN105667608A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JPH0924717A (ja)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WO2020224326A1 (zh) 一种独立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CN205574051U (zh) 一种客车中部加强梁总成
CN104885690B (zh)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浮动驾驶操纵台
JPH0924716A (ja)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10113164U (zh) 一种驾驶室全浮式前悬隔振装置
CN219601501U (zh) 电动三轮摩托车悬吊式电池仓
CN212243557U (zh) 一种降噪型副车架
CN219029178U (zh) 一种具有加固安装结构的汽车座椅脚架
CN212766236U (zh) 构架拉杆组合座
CN217917515U (zh) 一种车辆后悬架机构
CN214138729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17683048U (zh) 一种驾驶室平台减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