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78222U - 远红外线采暖器 - Google Patents

远红外线采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78222U
CN204478222U CN201520098643.4U CN201520098643U CN204478222U CN 204478222 U CN204478222 U CN 204478222U CN 201520098643 U CN201520098643 U CN 201520098643U CN 204478222 U CN204478222 U CN 204478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ar infrared
aluminum pipe
heat collector
refl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986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路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路明 filed Critical 路明
Priority to CN2015200986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78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78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78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线采暖器,包括散热面板,其中:所述散热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单元组件;所述散热单元组件自内层至外层依次包括接通有电源的电阻丝、包裹在所述电阻丝的外表面的填充管层和套接在填充管层的铝管;所述铝管的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填充管层为铝镁合金管件;所述散热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石粉涂层。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同时具有散热速率快、耐高温变形、散热利用率高、易改造、易拆装、维修方便等特点。

Description

远红外线采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线采暖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采暖设备(例如,暖气片)作为现代生活的不可替代的常用家用设备。其中,铸铁暖气片已经逐步退出了市场舞台,钢制暖气片、铜铝复合散热器等新型暖气片无论从材质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优于铸铁散热器,成为市场上最主流的暖气片。
但是采用电加热方式的采暖设备其往往是水暖和油暖,即通过通电加热对受热物质(即水或是油),其都是先将受热物质进行加热,然后通过受热物质在散热管内的流通实施散热过程;这种采暖设备的加热过程较慢,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加热至理想温度要求;遵照热传递的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受热物体(水或者是油)的温度不会高于热源的温度。否则能量将不再守恒。暖气片的温度最多会达到和管里的热水一样的温度,不会超过热水的温度。实际中暖气片要向周围空间散热,受到受热物质温度所限其散热温度也不会太高。由于结构所限,该采暖设备散热效率和速率也很一般,而且往往通过配合锅炉设备的方式才能使用上述采暖设备,其远距离输送也将损失大量热能。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采暖设备散热效率和散热速率低且散热能力很难达到要求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线采暖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线采暖器,包括散热面板,其中:
所述散热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单元组件;所述散热单元组件自内层至外层依次包括接通有电源的电阻丝、包裹在所述电阻丝的外表面的填充管层和套接在填充管层的铝管;所述铝管的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填充管层为铝镁合金管件;
所述散热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石粉涂层。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铝管的管内的电阻丝两端分别接通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铝管上还设置有硅胶绝缘层;
所述铝管的管内的电阻丝电阻率不同,且电阻率呈分段式结构分布,各段不同电阻率的电阻丝依次电连接;位于所述铝管的中部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大于位于所述铝管管内两端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铝管为U型铝管或是S型铝管;与所述铝管固定连接的所述散热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散热板的面积与所述铝管铺设面积相适应;
所述散热板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卡环;所述散热板上的所述卡环与所述铝管的两端卡扣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还包括箱体组件,
其中,所述箱体组件自顶层至底层结构依次设置有托板、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和箱板;所述散热面板设置在箱体组件结构中的所述托板的表面上且固定连接,且在第二反射板和箱板之间还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用于同时对托板、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实施侧面拉直固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散热板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卡舌;所述托板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槽,所述散热板上的所述卡舌与所述托板上的所述卡槽卡扣连接;
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反射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面板的底部的托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的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其表面为镜面。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反射板与所述第二反射板的四周均为翻边结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箱板的内壁表面还设置多个散热孔和用于安装控制装置的安装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安装孔紧固配合;
所述箱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控制箱盖板。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控器、空开和过热保护器;所述温控器分别与所述空开和所述过热保护器电连接构成温控电路;
所述过热保护器包括热敏电阻。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散热面板包括多个散热单元组件;多个所述散热单元组件排列设置,且每个所述散热单元组件独立接通电源和所述温控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远红外线采暖器,分析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结构可知: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的结构中具体有两个重要的研究结构,即其一是铝管干烧结构和干烧方式;其二是,散热板的表面是生物石粉涂层,可以作为生物辐射层来使用,上述两种结构都利于受热环境的快速升温;
电阻丝作为直接电加热结构,铝制加热管(即铝管)的里面的填充物同现有的受热物质(水和油)也是完全不一样,该铝镁合金管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其物理性能良好,高温不易变形;传统方式直接受热铝管经常会导致铝管断裂或是出现结构损坏,然而通过铝镁合金管件以及散热板(即铝镁合金板)的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将电阻丝的热量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散发出去,保证散热面板可以最快地散热,减少其表面温度,防止其受热温度过高而损坏的风险。
上述散热板的表面喷涂有生物石粉涂层即电气石粉层,其可以释放远红外线,并进一步地增加环境的受热温度;生物石粉涂层在释放远红外线的同时也是释放热能的过程;经研究发现,其生物石粉涂层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散热板的散热效率,将进一步地帮助散热板以最快地方式进行散热(即瞬间散热),并最终增强了远红外线散热器的散热速率。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远红外线采暖设备中,其采用的是直接铝管的方式,这样将通电的电阻丝直接放在铝管中实现电加热,并通过填充层实现快速导电,由于填充层为铝镁合金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最终将热量传递到铝管上;由于与铝管固定连接的散热板表面铺设有生物石粉涂层,其可以明显地提升散热效果和功能;其将帮助铝管热量很快散热出去,实现了快速散热的同时也保证铝管的受热温度稳定且不会维持在过高的受热温度范围;最终保障铝管不会因为受热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同时保障整个受热的散热面板不会发生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中的所述散热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单个的散热单元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散热单元组件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散热板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托板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第一反射板的结构三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第二反射板的结构三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箱板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局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其中:散热面板1、散热单元组件2、电阻丝3、填充管层4、铝管5、散热板6、托板7、第一反射板8、第二反射板9、箱板10、控制箱盖板11、托架12、卡环61、卡舌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红外线采暖器,包括散热面板1,其中:
所述散热面板1(可参加图1或是图2)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单元组件2(另参见图3);参见图4,所述散热单元组件2自内层至外层依次包括接通有电源的电阻丝3、包裹在所述电阻丝3的外表面的填充管层4和套接在填充管层4的铝管5;所述铝管5的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散热板6(另参见图5);所述填充管层4为铝镁合金管件;
另参见图1,所述散热板6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石粉涂层。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的结构中具体有两个重要的研究结构,即其一是铝管干烧结构和干烧方式;其二是,散热板的表面是生物石粉涂层,可以作为生物辐射层来使用,上述两种结构都利于受热环境的快速升温;
首先,电阻丝作为直接电加热结构,铝制加热管(即铝管)的里面的填充物同现有的受热物质(水和油)也是完全不一样,该铝镁合金管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其物理性能良好,高温不易变形;传统方式直接受热铝管经常会导致铝管断裂或是出现结构损坏,然而通过铝镁合金管件以及散热板(即铝镁合金板)的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将电阻丝的热量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散发出去,保证散热面板可以最快地散热,减少其表面温度,防止其受热温度过高而损坏的风险。
上述散热板的表面喷涂有生物石粉涂层即电气石粉层,其可以释放远红外线,并进一步地增加环境的受热温度;生物石粉涂层在释放远红外线的同时也是释放热能的过程;经研究发现,其生物石粉涂层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强散热板的散热效率,将进一步地帮助散热板以最快地方式进行散热,并最终增强了远红外线散热器的散热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生物石粉涂层即电气石粉是把电气石原矿经过去除杂质后,经过机械粉碎得到的粉体。经过加工提纯的电气石粉体具有较高的负离子产生量和远红外发射率。电气石粉根据用途不同,按粒度不同主要有超细石粉、纳米石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远红外线采暖器所选用的生物石粉为纳米加工的,可以释放远红外线;
远红外线对人的健康有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况,使脑细胞得以充分的氧气及养料供给,加强新陈代谢,使大脑皮层失衡状况得以改变,加深抑制过程,起到镇静、安眠作用。并且对循环系统也得到调节,人体吸收大量远红外后的热效应可使皮肤温度升高,刺激皮内热感应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并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使小动脉、毛细动脉及毛细静脉扩张,促使血流加快,从而带动人体大循环的加快,由于血流加快,使大量远红外能量被带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作用到微循环系统,调节了微循环血管的收缩功能,使纤细的管径变粗,加强血液流动,瘀滞扩张的血管变滞流为线流,这就是远红外对微循环血管的双向调节。最重要的是还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远红外加速循环,使代谢更加旺盛,提高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延缓器官衰退进程,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人体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生物石粉,经过雷蒙机或者气流粉碎机加工晶体颗粒大小各有不同,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用途进行颗粒生产;例如,200目-15000目之间。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远红外线采暖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依靠电热结构实现的发热加热(具体采用干烧铝管的方式加热和受热);
参见图1,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具体的结构如下:自顶层至底层结构依次设置有散热面板1、托板7(另还可参见图7)、第一反射板8(另还可参见图8)、第二反射板9(另还可参见图9)和箱板10(另还可参见图10);所述箱板10上还固定连接有控制箱盖板11;在第二反射板9和箱板10之间还设置有托架12(例如:如图1中3个不同位置的托架12),上述托架一边有6个螺丝可以对托板7、第一反射板8、第二反射板9实施侧面固定,保证托板7、第一反射板8、第二反射板9成拉直固定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上述板件热变形量,保障了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的使用寿命。
其中,托板7、第一反射板8、第二反射板9和箱板10构成了箱体组件;所述散热面板1设置在箱体组件结构中的所述托板5的表面上且固定连接。
另外,上述散热面板1可以由多个散热单元组件2排列组成,也可以是由一个散热单元组件2组成;其可以根据实际功率和实际加热需求而决定;
关于散热单元组件2,其整体形状通常为矩形(即最外层的散热板6),其中,其铝管5的形状可以是U型铝管或是S型铝管;与所述铝管固定连接的所述散热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散热板的面积与所述铝管铺设面积相适应;所述铝管的管内的电阻丝两端分别接通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铝管上还设置有硅胶绝缘层;
所述铝管的管内的电阻丝电阻率不同,且电阻率呈分段式结构分布,各段不同电阻率的电阻丝依次电连接;位于所述铝管的中部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大于位于所述铝管管内两端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只有中部集中设置有产热的电阻丝;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铝管结构中,仅仅只有铝管的管内中部电阻丝的电阻率较大,位于铝管管内的两端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很小,甚至其两端采用导线连接即可;其目的是位于铝管内中部的电阻率较大的电阻丝可以集中进行放热,其两端内电阻丝可以基本不放热;这样铺设的散热单元组件可以集中放热、散热,保障快速地实现加热、散热,最终进一步地提升了环境快速升温,满足了使用者的散热效果和散热速率。
其中散热板、铝管、托板等结构连接方式如下:
参见图6,所述散热板6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卡环61;所述散热板6上的所述卡环61与所述铝管的两端卡扣连接。所述散热板6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卡舌62;所述托板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槽(未示出),所述散热板6上的所述卡舌62与所述托板上的所述卡槽卡扣连接;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反射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面板的底部的托架。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6,上述散热板的内壁结构上的卡环可以卡扣在铝管(例如:U型铝管可以增加散热面积,进而增加换热效率);所述散热板的内壁结构上的卡舌可以嵌入托板的卡槽中,即可实现卡扣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卡扣连接(还可以包括卡箍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优选的方案使用上述卡扣连接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接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材料和结构,也可以实现紧固连接(与此同时,上述连接方式属于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整个远红外线采暖器拆卸和安装)。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参见图8和图9,所述第一反射板8与所述第二反射板9的四周均为翻边结构。且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的表面为镜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的表面光滑且为镜面,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散热板和U型铝管散发的热量反射回去并集中进行散热,保证其最大程度地利用热量,减少热量损失;上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的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其表面粗糙度较低,且四周为翻边结构,其可以增强两个反射板的反射效率。
在具体结构中,参见图10,所述箱板10的内壁表面还设置多个散热孔和用于安装控制装置的安装孔(未示出);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安装孔紧固配合;所述箱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控制箱盖板。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控器、空开和过热保护器;所述温控器分别与所述空开和所述过热保护器电连接构成温控电路;
所述过热保护器包括热敏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遥控器进行协同控制,控制装置中的温控电路可以保护散热面板,避免受热不均。当温度过高的时候,热敏电阻将会断开实现温控电路的断路;因此,当远红外线采暖器受热当一定程度后,为了保证铝管干烧后不致于受热过高,发生铝管断裂、断开现象;所述散热面板包括多个散热单元组件;多个所述散热单元组件排列设置,且每个所述散热单元组件独立接通电源和所述温控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的结构,可以具有多种结构方式,例如:壁挂式和移动式;上述壁挂式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吊环结构)可以吊挂或是装订在塑窗上、防盗窗上、屋顶或是监控器附近。采用壁挂的方式可以减少室内的空间占用,安装更加美观。其适应范围广泛,例如,公共场所的室内、浴室、商场、大棚或是饲养场等地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在具体应用时至少存在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器采暖器是采用了生态原理的远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被照射物(包括人或是植物)能够受到均匀的辐射和反射受热,而且比较传统的采暖器更加升温速率更快(铝管干烧时间长了也不会变形和烧坏,外面有铝镁合金管件可以瞬间散热,保证热量及时地散出去,这样就可以在干烧的同时,也不会引起铝管变形了,采暖器散热性能优越而且工作稳定)、效率更高,更加节能(即铝管干烧以及生物石粉涂层的作用使采暖器的发热效率比传统技术提高很多,热能直接释放,损耗较小,因此该远红外线采暖器相比现有的采暖器更加节能);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提出了铝管干烧的结构和方式:铝镁合金(即填充层)在铝管中类似以对流的形式将热量传给铝管,铝管通过自身的导热,将热量从内壁传到外壁以及散热板,散热板以对流的方式加热空间的空气,同时以辐射的形式加热空间中包含的壁(墙体,家具,人体等)。使房间或是受热物体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不受采暖季节的限制,可以保证室内温度均匀,恒温、无飘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采暖器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和固体可吸入颗粒物,不会产生飘尘,不会产生刺激气味(例如,二氧化硫),环保作用明显。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不存在有害的电磁波辐射,只有远红外线热辐射,且对人体具有理疗作用。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由于没有使用传统的锅炉设备配套使用,因此使用时,不会产生循环泵或是锅炉运转的杂音;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提高生理活性化作用及温热效果很卓越,表面添加量子银纳米可以得到抗菌的效果;电器石粉层的作用下发生空气中的维生素负离子,可以达到除臭的目的。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易于安装(参见图11局部结构装配后的示意图),易改造,维修和维护简单,维护成本相比现有技术采暖器也更加低廉。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同一系列的散热板组件可设计多规格、多种形式;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根据具体受热需求以及采暖环境,对远红外线采暖器结构中的散热面板的散热单元组件进行多组排列(具体散热元件组件的数量将决定其远红外线器的最终发热功率和取暖效果),进而实现对不同用户的定制需求。
上述远红外线采暖器同时具有耐高温变形,耐腐蚀、使用寿命更长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散热面板,其中:
所述散热面板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单元组件;所述散热单元组件自内层至外层依次包括接通有电源的电阻丝、包裹在所述电阻丝的外表面的填充管层和套接在填充管层的铝管;所述铝管的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填充管层为铝镁合金管件;
所述散热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生物石粉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管的管内的电阻丝两端分别接通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铝管上还设置有硅胶绝缘层;
所述铝管的管内的电阻丝电阻率不同,且电阻率呈分段式结构分布,各段不同电阻率的电阻丝依次电连接;位于所述铝管的中部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大于位于所述铝管管内两端的电阻丝的电阻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铝管为U型铝管或是S型铝管;与所述铝管固定连接的所述散热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散热板的面积与所述铝管铺设面积相适应;
所述散热板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卡环;所述散热板上的所述卡环与所述铝管的两端卡扣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箱体组件,
其中,所述箱体组件自顶层至底层结构依次设置有托板、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和箱板;所述散热面板设置在箱体组件结构中的所述托板的表面上且固定连接;且在第二反射板和箱板之间还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用于同时对托板、第一反射板、第二反射板实施侧面拉直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板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卡舌;所述托板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卡槽,所述散热板上的所述卡舌与所述托板上的所述卡槽卡扣连接;
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反射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面板的底部的托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的表面经过抛光处理,其表面为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板与所述第二反射板的四周均为翻边结构。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板的内壁表面还设置多个散热孔和用于安装控制装置的安装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安装孔紧固配合;
所述箱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控制箱盖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控器、空开和过热保护器;所述温控器分别与所述空开和所述过热保护器电连接构成温控电路;
所述过热保护器包括热敏电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红外线采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面板包括多个散热单元组件;多个所述散热单元组件排列设置,且每个所述散热单元组件独立接通电源和所述温控电路。
CN201520098643.4U 2015-02-11 2015-02-11 远红外线采暖器 Active CN204478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643.4U CN204478222U (zh) 2015-02-11 2015-02-11 远红外线采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98643.4U CN204478222U (zh) 2015-02-11 2015-02-11 远红外线采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78222U true CN204478222U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34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98643.4U Active CN204478222U (zh) 2015-02-11 2015-02-11 远红外线采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782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6606A (zh) * 2015-02-11 2015-04-29 路明 远红外线采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6606A (zh) * 2015-02-11 2015-04-29 路明 远红外线采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80735U (zh) 冷热垫
CN204478222U (zh) 远红外线采暖器
CN201203261Y (zh) 多功能浴室取暖器
CN201200169Y (zh) 太阳能理疗智能温控床垫
CN104566606A (zh) 远红外线采暖器
CN204560658U (zh) 恒温恒湿养蛇场
CN201396834Y (zh) 石暖炕板
CN201724308U (zh) 一种双核动力集成吊顶浴霸
CN202604248U (zh) 一种远红外碳晶取暖理疗坐垫
CN201973792U (zh) 取暖、洗浴一体化装置
CN204199579U (zh) 一种可利用地热能的内墙装饰板
CN204165253U (zh) 无动力循环即热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7019159U (zh) 一种适于室内使用的加热器
CN102687959A (zh) 一种远红外碳晶取暖理疗坐垫
CN206539060U (zh) 高原专用箱式房屋
CN206037247U (zh) 一种与热泵室外机连接的无风室内空调
CN206247471U (zh) 热水型取暖器及热水器
CN201680529U (zh) 壁画式空气调节器
CN201463097U (zh) 散热器
CN201127117Y (zh) 远红外线沙疗加热装置
CN205757824U (zh) 一种双控式多功能加热饭盒
CN204814788U (zh) 汗蒸房
CN103836707A (zh) 地热地板加热方法
CN105240913B (zh) 一种液体保温式电暖炉
KR20100012271A (ko) 음이온 및 원적외선이 발산되는 침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9 101b, 1st floor, building 11, yard 3, gaolizh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Green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6000 group 4, yaozhan Committee, beishichang street, Tiedong District, Siping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 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