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单吸节段式多级双出口离心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单吸节段式多级双出口离心泵。
背景技术
[0002] 当一台高压给水泵供水给需要不同压力(比如高压和中压)的两个用户时,通常是采用减压阀调节高压给水泵的出口压力(消耗能量)来满足中压用户的需求,其效果是不节能;或者采用2台不同扬程(高压和中压输出)的给水泵分别提供高压和中压水满足两个用户需求,但这样增加了设备及占用了更多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压力和流量的用户需求的卧式单吸节段式多级双出口离心泵。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单吸节段式多级双出口离心泵,其包括:主要由吸入段、吸入隔板、中段、导叶及吐出段组成,并用穿杠联成一体的定子部分,以及主要由叶轮、中心轴及平衡鼓组成,并由叶轮卡环、平衡鼓定位环、平衡鼓间隔环和平衡鼓间卡环轴向定位的转子部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入段和吐出段之间的另一吐出段,所述另一吐出段将所述吸入段和吐出段之间的所述中段和叶轮分隔成两部分,并且使所述另一吐出段提供离心泵最大扬程的一部分扬程压力与总流量的一部分的水输出给中压用户,而使所述吐出段提供离心泵全扬程压力与剩余流量的水输出给高压用户。
[000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另一吐出段提供离心泵最大扬程的25%〜75%扬程压力与总流量的25%〜75%的水输出给中压用户,所述吐出段提供心泵全扬程压力与剩余流量的水输出给高压用户。
[0006]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另一吐出段前后两侧的叶轮的数量不同,且所述另一吐出段前后两侧的叶轮采用不同的比转速设计。
[0007]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另一吐出段前侧的叶轮数量为2〜6个,所述另一吐出段后侧的叶轮数量为2〜6个。
[000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离心泵两端的所述中心轴上均设置有风冷的径向滑动轴承。
[0009]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位于所述吐出段一侧的所述中心轴上还设置有一对背靠背安装的推力球轴承。
[001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滑动轴承和推力球轴承均采用甩油环自润滑方式。
[0011]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常规卧式单吸节段式多级离心泵的中段增加一个特殊设计的吐出段,并且使新增的吐出段提供离心泵最大扬程的一部分扬程压力与总流量的一部分的水输出给中压用户,而使原有的吐出段提供离心泵全扬程压力与剩余流量的水输出给高压用户,以同时满足不同压力和流量的用户需求。2、本实用新型能够取代原来由一台通过减压耗能提供中压供水的高压泵,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能够取代原来2台不同扬程(压力)的泵分别提供中压和高压供水,从而达到节省占地空间及设备造价的效果。4、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由多级泵中段开孔或改制加一个出水口结构的双出口水泵,水泵第一出口的流量更大,流量调节范围更宽,流态好,效率更高,节能。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高、中压分压力、分流量供水工作场合,如油田分压力/分流量注水泵、工业流程系统的分压力/分流量给水泵等工作场合。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要由吸入段1、吸入隔板2、中段3、导叶4及吐出段6等零部件组成,并用穿杠7联成一体的定子部分,以及主要由叶轮8、中心轴10及平衡鼓11等零部件组成,并由叶轮卡环12、平衡鼓定位环13、平衡鼓间隔环14和平衡鼓间卡环15轴向定位的转子部分。但由于上述结构均为常规卧式单吸节段式多级离心泵的必要零部件,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吸入段I和吐出段6之间的另一吐出段5,该吐出段5将吸入段I和吐出段6之间的中段3和叶轮8分隔成两部分,并且使吐出段5提供离心泵最大扬程的一部分扬程压力与总流量的一部分的水输出给中压用户,而使吐出段6提供离心泵全扬程压力与剩余流量的水输出给高压用户,以同时满足不同压力和流量的用户需求。
[001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吐出段5提供离心泵最大扬程的25%〜75%扬程压力与总流量的25%〜75%的水输出给中压用户,吐出段6提供心泵全扬程压力与剩余流量的水输出给高压用户。
[0016]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由于吐出段5前侧(即吸入段I与吐出段5之间)的叶轮8和吐出段5后侧(即吐出段5与吐出段6之间)的叶轮8的数量不同,为保证前侧的叶轮8和后侧的叶轮8高效运行,吐出段5前侧的叶轮8和吐出段5后侧的叶轮采用不同的比转速设计。
[0017]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吐出段5前侧的叶轮8数量为2〜6个,吐出段5后侧的叶轮8数量为2〜6个。
[001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离心泵两端的中心轴10上,均设置有风冷的径向滑动轴承16来承担转子部分的重量和离心泵泵工作中产生的径向力。
[0019]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位于吐出段6 —侧的中心轴上还设置有一对背靠背安装的推力球轴承17,从而使得离心泵的大部分轴向力由平衡鼓11来平衡,残余的轴向力动则由推力球轴承17来承担。
[002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径向滑动轴承16和推力球轴承17均采用甩油环自润滑方式。
[0021]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