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0766U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30766U CN204430766U CN201420837368.9U CN201420837368U CN204430766U CN 204430766 U CN204430766 U CN 204430766U CN 201420837368 U CN201420837368 U CN 201420837368U CN 204430766 U CN204430766 U CN 2044307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l
- ring gear
- special
- tool rest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包括床座、拖板、专用刀座、专用工装、主轴箱、滑板、主电机和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用刀座包括内孔刀座和倒角刀座;所述专用工装上设有工件定位装置;所述刀座上设有刀具位置调整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盘上设置的粗定位块、精定位块和拉杆等,通过拉杆与定位块的配合实现对工件的装夹。在刀具位置调整装置上设有调整垫和高低调整板等,调节刀具的位置。技术效果:实现对飞轮齿圈的准确定位装夹,保证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工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飞轮齿圈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同时对飞轮齿圈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加工此类零件的各种工艺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工其内孔和孔边倒角为其一序,加工后的内孔为其后序的基准,是其关键工序。目前采用普通的设备进行加工,不易装夹,精度不易保证,单件加工效率又很低。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飞轮齿圈装夹、保证加工精度的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包括床座、拖板、专用刀座、专用工装、主轴箱、滑板、主电机和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用刀座包括内孔刀座和倒角刀座;所述专用工装上设有工件定位装置;所述刀座上设有刀具位置调整装置。
进一步地,工件定位装置上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设有加工件的粗定位块、精定位块和压板,在专用工装的中心设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与紧固盘固定连接,在专用工装圆周平面一侧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的第二拉饭与压板固定连接;在专用工装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导向套,在导向套内设有滑块,滑块上连接有弹簧;滑块周面与垂直于第一拉杆的滑杆一端接触,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连接一连杆,连杆连接所述的精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粗定位块和精定位块接触工件的一端为半球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套导向部分外形为圆柱体状,运动部分外形为锥体状,所述滑块为锥体状,所述滑块的外锥体面接触所述滑杆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刀具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在内圈倒角刀和外圈倒角刀之间设有间距调整垫,所述间距调整垫固定在倒角刀座上;在刀座体紧靠倒角刀座和内孔刀座一侧上固定设有高低调整板。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专用工装上定位装置可以实现对飞轮齿圈的准确定位装夹,保证定位精度,从而为加工精度的保证提供基础。通过刀座上的刀具位置调整装置,可以实现对刀座的位置调整,以及根据不同厚度的飞轮齿圈调整刀具的间距,从而保证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专用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刀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座,2拖板,3X轴向,4专用刀座,5专用工装,501定位盘,502粗定位块,503第一拉杆,504紧固盘,505第二拉杆,506压板,507滑块,508导向套,509连杆,510滑杆,511精定位块,6主轴箱,7滑板,8Z轴向,9主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床座、拖板、专用刀座、专用工装、主轴箱、滑板、主电机和液压站。所述的专用刀座包括内孔刀座和倒角刀座;所述专用工装上设有工件定位装置;所述刀座上设有刀具位置调整装置。
如图2所示,工件定位装置上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设有飞轮齿圈的定位元件。在定位盘上设有加工件及飞轮齿圈的粗定位块、精定位块和压板。为了是更好的保证粗定位块和精定位块与飞轮齿圈的定位稳定性,可将粗定位块和精定位块与飞轮齿圈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半球体状。
在专用工装的中心设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与紧固盘固定连接,第一拉杆还与液压缸连接,液压缸带动第一拉杆运动,第一拉杆带动紧固盘可前后运动。
在专用工装圆周平面一侧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的第二拉饭与压板固定连接;第二拉杆也与液压缸连接,在液压缸的带动下,第二拉杆可以带动压板运动,从而实现压紧加工件即飞轮齿圈。
在专用工装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导向套,在导向套内设有滑块,滑块上连接有弹簧。当紧固盘在第一拉杆的带动下向后运动的同时,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在导向套内向后运动。
所述的导向套导向部分外形为圆柱体状;运动部分为锥体状,内孔也为锥体状;所述滑块外形也为锥体状,滑块与导向套内孔锥体部分配合安装。
滑块周面与垂直于第一拉杆的滑杆一端接触,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连接一连杆,连杆连接所述的精定位块。所述滑块的外锥体面接触所述滑杆的一端。
当导向套向后运动时,通过滑块的锥面顶出滑杆。滑杆的另一端作用与连杆上,连杆还与精定位块连接,在连杆的带动下,精定位块运动,实现对飞轮齿圈的精定位。在装配时,精定位块的位置可以调整。
当需要松开飞轮齿圈时,定位装置的动作与上述动作相反。
如图3所示,所述的刀具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在内圈倒角刀和外圈倒角刀之间设有间距调整垫,所述间距调整垫固定在倒角刀座上。在刀座体紧靠倒角刀座和内孔刀座一侧上固定设有高低调整板。
倒角刀分别倒两个齿圈的角,通过不同的间距调整垫来应对不同厚度的齿圈。两把倒角刀和间距调整垫都固定在倒角刀架上。内孔粗车刀和精车刀固定在内孔刀座上。精车刀和粗车刀在轴向上相距1毫米,通过加工内孔刀座来保证。倒角刀座和内孔刀座分别固定在刀座体上,通过高低调整版来调节两刀座的高低。
当安装在主轴上的两个齿圈被专用工装夹紧后,电机带动主轴和专用工装旋转。此时,刀座在拖板的带动下沿Z轴向主轴运动,进行内孔切削加工。内孔加工完成后,刀座在滑板的带动下沿X轴向运动,进行倒角切削,加工完成后退出。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包括床座、拖板、专用刀座、专用工装、主轴箱、滑板、主电机和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专用刀座包括内孔刀座和倒角刀座;所述专用工装上设有工件定位装置;所述刀座上设有刀具位置调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其特征在于:工件定位装置上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设有加工件的粗定位块、精定位块和压板,在专用工装的中心设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与紧固盘固定连接,在专用工装圆周平面一侧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的第二拉杆与压板固定连接;在专用工装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导向套,在导向套内设有滑块,滑块上连接有弹簧;滑块周面与垂直于第一拉杆的滑杆一端接触,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连接一连杆,连杆连接所述的精定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定位块和精定位块接触工件的一端为半球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套导向部分外形为圆柱体状,运动部分外形为锥体状,所述滑块为锥体状,所述滑块的外锥体面接触所述滑杆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具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在内圈倒角刀和外圈倒角刀之间设有间距调整垫,所述间距调整垫固定在倒角刀座上;在刀座体紧靠倒角刀座和内孔刀座一侧上固定设有高低调整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7368.9U CN204430766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37368.9U CN204430766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30766U true CN204430766U (zh) | 2015-07-01 |
Family
ID=5359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3736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0766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307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6357A (zh) * | 2014-12-25 | 2015-04-22 | 济南第一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
2014
- 2014-12-25 CN CN201420837368.9U patent/CN2044307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26357A (zh) * | 2014-12-25 | 2015-04-22 | 济南第一机床有限公司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23219U (zh) | 一种装有锥孔磨具的双磨头数控内圆磨床 | |
CN203184677U (zh) | 并排双车刀刀架 | |
CN102909418A (zh) | 曲轴扇板双端面铣削专机 | |
KR20140055633A (ko) | 하부 툴테이블을 구비한 선삭기 | |
CN205111564U (zh) | 利用数控车床对大规格环类产品内孔磨削装置 | |
CN204430766U (zh)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
CN203282292U (zh) | 外圆磨床无心磨削装置 | |
CN104526357B (zh) | 一种车削飞轮齿圈内孔的专用机床 | |
CN203854110U (zh) | 一种凹槽多孔产品装夹加工装置 | |
CN202106276U (zh) | 新型万能落地磨床 | |
CN204075899U (zh) | 数控立轴内圆磨床 | |
CN204339477U (zh) | 高速内圆磨床的磨削装置 | |
CN102744619A (zh) | 一种自动钻孔铣削夹具 | |
CN208083928U (zh) | Cnc单刀塔双主轴双倍加工效率的加工机 | |
CN103909425A (zh) | 一种多功能机床 | |
CN102990485A (zh) | 一种立式磨床 | |
CN205218627U (zh) | 一种弹性夹持工装 | |
CN205325175U (zh) | 大型凸凹镜复合加工机床 | |
CN206286940U (zh) | 一种50ef球形铣刀研磨器装配体 | |
CN203380708U (zh) | 五轴刀具磨床感应式自动托架 | |
CN204135857U (zh) | 阀芯轴肩圆角加工装置 | |
CN203579188U (zh) | Cv外环铣端面打中心孔装置 | |
CN204381988U (zh) | 高速内圆磨床的磨削装置支撑机构 | |
CN102485422A (zh) | 一种新型万能落地磨床 | |
CN104139193A (zh) | 一种粗精镗组合机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iu Zhilong Inventor before: Liu Yulong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U YULONG TO: LIU ZHILONG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