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零件和设备存在缺陷或裂缝时,会影响使用寿命,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无损检验。着色渗透探伤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测手段,基本流程为:将红色渗透剂涂覆在被检表面,如果存在缺陷,在毛细作用下渗透剂渗入缺陷中,然后去除被检表面上多余渗透剂,再涂上一层显像剂,缺陷中渗透剂便被吸出,形成放大了的缺陷图像,在白光灯下观察缺陷显像。该方法产生的废液由于含有渗透剂和显像剂,呈显红色,浊度高,含有大量有机物,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在2000mg/L左右。该废水可生化性低,缺少氮磷等营养元素,使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生物处理,出水COD较高,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以降低着色探伤废水的化学需氧量,使着色探伤废水达到排放标准,而且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提升泵、臭氧反应塔、臭氧发生器、第一储水池、第二提升泵、石英砂过滤器、第一活性炭吸附塔、第二活性炭吸附塔、第二储水池和反渗透设备;所述的臭氧反应塔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提升泵与进水相连,臭氧反应塔底部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相连,臭氧反应塔的上部塔壁设有出水口,臭氧反应塔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的第一储水池的进水口与臭氧反应塔上部塔壁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的第一储水池、第二提升泵、石英砂过滤器、第一活性炭吸附塔、第二活性炭吸附塔、第二储水池和反渗透设备通过管道依次相连;所述的石英砂过滤器进出水方式为上进下出,所述第一、第二活性炭吸附塔进出水方式分别采用下进上出;所述的反渗透设备中设有提升泵,反渗透设备从第二储水池中提取处理后净水,处理后净水通过出水口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废水处理系统,首先利用臭氧强氧化,去除着色探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并褪去废水颜色;再使用两级活性炭吸附,一方面保证出水水质,降低后端反渗透装置处理负荷,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活性炭吸附容量,减少更换或再生频次,降低运行成本;最后再使用反渗透装置,确保出水稳定达标。该方法仅使用物理化学手段,工艺短,设备少,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是第一提升泵,2是臭氧反应塔,3是臭氧发生器,4是第一储水池,5是第二提升泵,6是石英砂过滤器,7是第一活性炭吸附塔,8是第二活性炭吸附塔,9是第二储水池,10是反渗透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提升泵1、臭氧反应塔2、臭氧发生器3、第一储水池4、第二提升泵5、石英砂过滤器6、第一活性炭吸附塔7、第二活性炭吸附塔8、第二储水池9和反渗透设备10。臭氧反应塔2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提升泵1与进水相连,臭氧反应塔2底部的进气口与臭氧发生器3相连,臭氧反应塔的上部塔壁设有出水口,臭氧反应塔2顶部留有出气口。第一储水池4的进水口与臭氧反应塔的出水口相连,第一储水池4、第二提升泵5、石英砂过滤器6、第一活性炭吸附塔7、第二活性炭吸附塔8、第二储水池9、反渗透设备10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石英砂过滤器6进出水方式为上进下出,所述第一活性炭吸附塔7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塔8的进出水方式均采用下进上出;所述反渗透设备10自带提升泵,从第二储水池中提取废水,处理后净水通过出水口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中,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着色探伤废水在臭氧反应塔内经臭氧氧化,大部分有机物被去除,红色褪去;氧化后废水进石英砂过滤器,悬浮颗粒物截留于过滤器内;过滤器后串联两座活性炭吸附塔,废水中有机物被活性炭吸附;再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后,细菌、微小颗粒物、剩余有机物等被去除,出水达标排放。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的臭氧反应器,臭氧曝气时间不少于2小时,1m3废水臭氧投加量不少于500g。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活性炭吸附塔7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塔8,设计水利停留时间为10-15min。活性炭选用10-24目粒径、碘值大于1000mg/L的椰壳活性炭,填充率为80%。
本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储水池4和第二储水池9,水利停留时间为均为2小时。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着色探伤废水通过第一提升泵1进入臭氧反应塔2,水量为1m3/h。臭氧发生器3向臭氧反应塔2内提供臭氧,曝气3h,臭氧总投加量约600mg/L。处理后废水进入第一储水池4,然后由第二提升泵5泵入石英砂过滤器6,石英砂过滤器6内水流采用上进水下方式。废水再依次进入第一活性炭吸附塔7、第二活性炭吸附塔8,两塔水流均采用下进上出方式,每座吸附塔水利停留时间10min。活性炭选用10-24目粒径、碘值大于1000mg/L的椰壳活性炭。过滤后出水进入第一储水池9,再使用提升泵将废水泵入反渗透装置10,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后,出水达标排放。
实施例2:
着色探伤废水通过第一提升泵1进入臭氧反应塔2,水量为1m3/h。臭氧发生器3向臭氧反应塔2内提供臭氧,曝气2.5h,臭氧总投加量约500mg/L。处理后废水进入第一储水池4,然后由第二提升泵5泵入石英砂过滤器6,石英砂过滤器6内水流采用上进水下方式。废水再依次进入第一活性炭吸附塔7、第二活性炭吸附塔8,两塔水流均采用下进上出方式,每座吸附塔水利停留时间15min。活性炭选用10-24目粒径、碘值大于1000mg/L的椰壳活性炭。过滤后出水进入第一储水池9,再使用提升泵将废水泵入反渗透装置10,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后,出水达标排放。
表1着色探伤废水COD去除效果单位:mg/L
|
原水 |
处理后 |
实施例1 |
2065 |
21.5 |
实施例2 |
1974 |
18.6 |
上述实例中,使用的臭氧反应器由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NLO-200;使用活性炭由北京科诚光华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粒径为10-24目,碘值大于1000mg/L;臭氧反应塔、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塔均由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由廊坊百冠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