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0331U - 蚕丝被芯以及蚕丝被 - Google Patents
蚕丝被芯以及蚕丝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10331U CN204410331U CN201420845852.6U CN201420845852U CN204410331U CN 204410331 U CN204410331 U CN 204410331U CN 201420845852 U CN201420845852 U CN 201420845852U CN 204410331 U CN204410331 U CN 2044103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k
- main body
- sheet
- core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08708 Morus alb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0249 Morus al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蚕丝被芯以及蚕丝被,该蚕丝被芯包括多层叠放的主体蚕丝片,每层主体蚕丝片的表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该蚕丝被是在上述基础上,所述被芯主体设置在被罩内部。制造方法主要是对蚕丝片的拉伸,使其表面形成波浪形状,然后层层叠放,最终形成蚕丝被。该蚕丝被不易断丝且不易发生蚕丝移位。制作过程不需要使用传统的人工定位,被芯内部没有多余的线头,整体结构稳定,舒适度有所提高。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加工领域的蚕丝被芯、蚕丝被。
背景技术
蚕丝被目前已得到广泛推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蚕丝被的制作工艺目前比较复杂,且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断丝。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蚕丝由于制作工艺的缺陷,经常发生移位和断丝,使得使用一段时间后,被子变得薄厚不均匀。进而使得的蚕丝被的保暖效果受到影响。也相应的降低了蚕丝被的使用寿命。而且,现有的蚕丝被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采用手工定位,这样会在被芯内部增加很多线头,影响被芯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即便采用人工定位,在制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蚕丝移位和断丝的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蚕丝被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使用过程中不易断丝和不易发生蚕丝移位的蚕丝被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蚕丝被芯,包括多层叠放的主体蚕丝片,每层主体蚕丝片的表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是:各层主体蚕丝片中至少有两层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
进一步的是:相邻两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
进一步的是:所述相邻两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垂直交叉。
进一步的是: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上方的各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被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包裹并封闭,且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贴合在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的顶面,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的上方还铺设有一层将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覆盖的封盖蚕丝片,所述封盖蚕丝片的表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封盖蚕丝片的凸起结构与下方相邻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上述主体蚕丝片和封盖蚕丝片都是蚕丝片制成,只是为了描述而加以区分。上述蚕丝片都是由蚕丝原料通过剪裁并拉伸制成。具体方法在后介绍。
进一步的是:各层主体蚕丝片与封盖蚕丝片形成被芯主体,被芯主体的边缘设置有缝合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蚕丝被,在上述基础上,所述被芯主体设置在被罩内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蚕丝被芯制造方法及蚕丝被制造方法,具体为:
上述蚕丝被芯制造方法包括称重,还包括:
剪裁步骤:称重后将桑蚕丝原料裁剪成N个长条形拉伸片,各个拉伸片的宽度方向为易拉伸方向;
叠放步骤:先将一个拉伸完毕的拉伸片平铺,形成第一层,然后将下一个拉伸完毕的拉伸片平铺在第一层的表面,以此类推,直至将第(N-1)个拉伸完毕的拉伸片平铺完毕,其中,拉伸片的拉伸方法为:将拉伸片沿其易拉伸方向分多次进行拉伸,使拉伸片的宽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预定宽度,达到预定宽度后的拉伸片的表面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
包边步骤:将第一层的拉伸片的外缘向上翻折并贴合在第(N-1)层的拉伸片的表面,接着将第N个拉伸片进行拉伸,拉伸完毕后覆盖并贴合在第(N-1)层的拉伸片的表面,第N个拉伸片的拉伸方法为:将拉伸片沿其易拉伸方向分多次进行拉伸,使拉伸片的宽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预定宽度,达到预定宽度后的拉伸片的表面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
缝合:将各层拉伸片的边缘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合。
上述蚕丝被制造方法就是缝合后,最后将被芯套上被罩。
进一步的是:相邻两层的拉伸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制作过程不需要使用传统的人工定位,被芯内部没有多余的线头,整体结构稳定,舒适度有所提高。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使用过程,都不易发生断丝,各层不易发生相对移动。可增加蚕丝被的使用寿命。且被面无任何外力作用,使其桑蚕丝弹性更好,保暖性更加,蚕丝被体验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拉伸片的示意图;
图2为拉伸完毕后的拉伸片上的凸起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拉伸完毕后的拉伸片上的波浪形状的截面图;
图4为两层蚕丝片上的凸起结构在空间相互交叉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拉伸片1,凸起结构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蚕丝被芯,包括多层叠放的主体蚕丝片,每层主体蚕丝片的表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这种结构的蚕丝片是通过拉伸方式得到的。拉伸方法为:将拉伸片1沿其易拉伸方向分多次进行拉伸,使拉伸片1的宽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预定宽度,达到预定宽度后的拉伸片的表面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拉伸片1就是一条蚕丝片。由于蚕丝片在某一个方向上容易拉伸且拉伸过程中不易断丝,而另一个方向不易拉伸,如果在该方向拉伸过长则容易断丝。在拿到蚕丝原料时,一般是长条形状,与原料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则为易拉伸方向。例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为一个拉伸片的易拉伸方向。通过在易拉伸方向分阶段拉伸,也就是每一次通过对拉伸片1的宽度的两端施加向外的拉力使拉伸片1的宽度增加,每拉伸一次就可在拉伸片1上形成凸起结构,通过多次拉伸可在拉伸片1上形成多个凸起结构,从而在拉伸片1上形成上述波浪形状。如图3所示。
为了增加蚕丝被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使蚕丝被更加蓬松,结构更加牢靠,且不易塌陷,在上述基础上,各层主体蚕丝片中至少有两层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例如图4所示的交叉结构。基于上述思想,更优的方案是:相邻两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这种交叉包括垂直交叉。也就是每层拉伸完毕的蚕丝片在叠放时注意凸起结构的走向,使相邻两层的凸起结构的走向相互交叉,构成立体网格结构。这样,各层之间起到相互支撑且相互限位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各层不易发生移位,不易发生断丝。
在上述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的保证各层之间的位置不易发生变动,使各层形成一个整体。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上方的各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被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包裹并封闭,且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贴合在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的顶面,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的上方还铺设有一层将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覆盖的封盖蚕丝片,所述封盖蚕丝片的表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封盖蚕丝片的凸起结构与下方相邻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上述结构相当于将各层蚕丝片封装在一起,最上边有封盖蚕丝片覆盖,从整体上可形成一个长方体。这样形成的被芯整体外观美观,结构非常牢靠,且便于将边缘缝合以及便于套入被罩内。
以下介绍蚕丝被芯制造方法,包括称重,也就是按照客户需求称量相应重量的蚕丝原料。然后进行剪裁步骤:称重后将桑蚕丝原料裁剪成N个长条形拉伸片,以6个拉伸片为例。各个拉伸片的宽度方向为易拉伸方向;接着进行叠放步骤:先将一个拉伸完毕的拉伸片平铺,形成第一层,然后将下一个拉伸完毕的拉伸片平铺在第一层的表面,以此类推,直至将第5个拉伸完毕的拉伸片平铺完毕。其中,拉伸片的拉伸方法为:将拉伸片沿其易拉伸方向分多次进行拉伸,使拉伸片的宽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预定宽度,达到预定宽度后的拉伸片的表面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然后进行包边步骤:将第一层的拉伸片的外缘向上翻折并贴合在第5层的拉伸片的表面。接着将第6个拉伸片进行拉伸,拉伸完毕后覆盖并贴合在第5层的拉伸片的表面,第6个拉伸片的拉伸方法为:将拉伸片沿其易拉伸方向分多次进行拉伸,使拉伸片的宽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预定宽度,达到预定宽度后的拉伸片的表面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接着缝合:将各层拉伸片的边缘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合。被芯制造完毕后可将被芯套上被罩,形成蚕丝被。被罩的套接方法很多种,例如可以在上述叠放步骤前,先在平台上平铺被罩,然后再被罩上进行上述叠放步骤。待缝合完毕后,可在被芯的表面铺上无纺布,接着进行翻被操作,在翻被操作过程中使被芯进入被罩内,当被芯完全进入被罩内后可将无纺布抽出。无纺布是为了防止在翻被过程中粘丝。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蚕丝被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叠放的主体蚕丝片,每层主体蚕丝片的表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被芯,其特征在于:各层主体蚕丝片中至少有两层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蚕丝被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蚕丝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垂直交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丝被芯,其特征在于: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上方的各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被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包裹并封闭,且最底层的主体蚕丝片的外缘贴合在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的顶面,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的上方还铺设有一层将最顶层的主体蚕丝片覆盖的封盖蚕丝片,所述封盖蚕丝片的表面成波浪形状,所述波浪形状包括多个条形凸起结构,封盖蚕丝片的凸起结构与下方相邻的主体蚕丝片的凸起结构在空间上相互交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蚕丝被芯,其特征在于:各层主体蚕丝片与封盖蚕丝片形成被芯主体,被芯主体的边缘设置有缝合线。
7.蚕丝被,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蚕丝被芯,所述被芯主体设置在被罩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45852.6U CN204410331U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蚕丝被芯以及蚕丝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45852.6U CN204410331U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蚕丝被芯以及蚕丝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10331U true CN204410331U (zh) | 2015-06-24 |
Family
ID=53460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4585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0331U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蚕丝被芯以及蚕丝被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103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5162A (zh) * | 2014-12-26 | 2015-04-29 | 苏州市御丝坊丝绸有限公司 | 蚕丝被芯、蚕丝被、蚕丝被芯制造方法及蚕丝被制造方法 |
-
2014
- 2014-12-26 CN CN201420845852.6U patent/CN2044103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45162A (zh) * | 2014-12-26 | 2015-04-29 | 苏州市御丝坊丝绸有限公司 | 蚕丝被芯、蚕丝被、蚕丝被芯制造方法及蚕丝被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2822A (zh) | 一种可水洗的蚕丝被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4410331U (zh) | 蚕丝被芯以及蚕丝被 | |
CN201504898U (zh) | 一种多边形立衬羽绒被 | |
CN104545162A (zh) | 蚕丝被芯、蚕丝被、蚕丝被芯制造方法及蚕丝被制造方法 | |
CN205052348U (zh) | 轻型温室大棚保温被 | |
CN202081227U (zh) | 棋盘格地毯 | |
CN205292361U (zh) | 压痕丝圈脚垫 | |
CN202664976U (zh) | 羽绒被 | |
CN204105553U (zh) | 一种隔断组合式羽绒被 | |
CN104274000A (zh) | 一种隔断组合式羽绒被 | |
CN202698592U (zh) | 保暖被芯 | |
CN202043527U (zh) | 可变大小的笼子 | |
CN202072876U (zh) | 一种超细纤维的针织毛巾 | |
CN219720299U (zh) | 一种耐水洗的春秋被芯 | |
CN205251080U (zh) | 一种新型多接结双层提花被罩 | |
CN203016453U (zh) | 一种多功能被子 | |
CN204889416U (zh) | 一种呼吸被 | |
CN201727219U (zh) | 便于定位于床垫的床单 | |
CN102578893B (zh) | 折边簇绒地垫 | |
CN204249459U (zh) | 一种植物纤维编织弹性材料 | |
CN102835850A (zh) | 双层床垫 | |
CN202088581U (zh) | 一种垫子 | |
CN203957433U (zh) | 抗压型水池布 | |
CN202445658U (zh) | 一种可固定的床单 | |
CN203493259U (zh) | 一种柔软性能出色的竹节布套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