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07559U - 旋转插头 - Google Patents
旋转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07559U CN204407559U CN201520083699.2U CN201520083699U CN204407559U CN 204407559 U CN204407559 U CN 204407559U CN 201520083699 U CN201520083699 U CN 201520083699U CN 204407559 U CN204407559 U CN 2044075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onductive contact
- latch
- rotary connector
- core pr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138 Tears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325280 Tricardia watson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一种旋转插头,包括绝缘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可相对于外壳旋转的旋转头,所述旋转头设有第一插销和与第一插销电连接的导电环,所述第一插销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内设有导电触头和安装孔,所述导电触头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电触头连接有按压弹簧,所述导电触头通过所述按压弹簧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按压弹簧将导电触头按压抵触在所述导电环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导电环连接的导电触头移动的过程中不会撕扯外壳的旋转插头,解决了现有的旋转插头外壳容易破损、对后壳与导电环的安装位置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尤其涉及一种旋转插头。
背景技术
[0002] 插头是一种常用的电气部件,有两极插头和三极插头两种。在中国专利号为201220924624、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I月9日、名称为“无接地防水插头”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插头。两极插头只有直式插头(即插头电源线引人方向与插销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插头)一种结构方式。三极插头则有直式插头和卧式插头(即插头电源线引人方向与插销的延伸方向相同垂直的插头)两种。最初的三极卧式插头的插销和电源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能转动的,而插座的插孔的位置也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电源线的方向需要改变的情形,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设计出了旋转插头。在中国专利号为2014204819949、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12月24日、名称为“悬转插头”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旋转插头。该旋转插头存在以下不足:设计为弹性导电片结构的导电件是同后壳固定在一起的,按压弹簧伸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驱动弹性导电片撕扯后壳的作用力,该力的存在增大了外壳破裂的可能性;对比文件装配时为将导电触头放置正确的位置,保持导电触头位置不变再进行固定,由于受插头产品本身体积的影响导电触头与安装空间都比较紧凑,由于弹簧力的干扰会使得安装困难;由于导电件固定于后壳,因此对安装时后壳与导电环相对位置要求高,否则胡影响导电触头与导电环电气接触;按压弹簧产生摆动时会干扰导电环和导电触头之间的电器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导电环连接的导电触头移动的过程中不会撕扯外壳的旋转插头,解决了现有的旋转插头外壳容易破损、对后壳与导电环的安装位置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0004]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旋转插头,包括绝缘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可相对于外壳旋转的旋转头,所述旋转头设有第一插销和与第一插销电连接的导电环,所述第一插销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内设有导电触头和安装孔,所述导电触头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电触头连接有按压弹簧,所述导电触头通过所述按压弹簧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按压弹簧将导电触头按压抵触在所述导电环上。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插销插在插座的插孔中,插头电源线的不同极性的芯线分别同三个导电件连接在一起、来实现插头同插座的电连接,需要改变插头电源线和插销的角度时,使外壳相对于旋转头转动即可。通过设置安装孔,将导电件设计为导电触头并可滑动地穿设在安装孔中且导电插头同外壳活动连接在一起,因此外壳壳仅收到按压弹簧的作用力,按压弹簧伸缩时不会产生驱动导电触头撕裂外壳的力,从而降低了外壳破损的可能性、且外壳与导电环的安装位置精度不会影响导电触头和导电环之间的电气连接可靠性。安装孔可以直接设计于外壳。当为两极插头时,插头的两个插销可以通过连接两个导电环或者一个根插销连接导电环、另一个插销连接导电插套而实现旋转,只是前者的紧凑性不如后者。
[0005]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内芯座,所述内芯座同外壳之间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旋转头位于所述前壳和内芯座之间,所述内芯座位于所述旋转头和后壳之间,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内芯座,所述按压弹簧一端同所述导电触头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后壳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装配时的方便性。
[0006]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弹簧同所述导电触头抵接在一起,所述按压弹簧同所述后壳抵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时的方便性。
[0007]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电插套和固接于所述旋转头的第二插销,所述导电插套设置于所述内芯座,所述第二插销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导电插套内。结构紧凑性好且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时的方便性。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插套可拔插地穿设于所述内芯座。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时的方便性。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内芯座设有止转槽,所述导电插套设有止转块,所述止转块插接在所述止转槽中。能够防止外壳相对于旋转头转动的过程中导电插套相对于外壳转动而拉扯插座电源线。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销设置于所述旋转头的旋转中心。
[0011 ]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触头设有止摆孔,所述按压弹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止摆孔中。止摆孔能够限制按压弹簧的摆动,按压弹簧不产生摆动则不会产生按压弹簧摆动而导致的电器接触不良现象。当然按压弹簧也可以不按压在导电触头,只是此时就没有止摆功能。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内芯座和外壳之间设有浮动间隙。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销有两根,所述导电环有两个,所述两根第一插销一一对应地同所述两个导电环电连接在一起。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按压弹簧产生伸缩时不会导致导电件产生撕裂外壳的力,使用过程中外壳不容易破裂、使用寿命长;装配方便,对外壳和导电环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低;在第一插销为多个的情况下,各个第一插销在壳体内的浮动是相互独立的,即使旋转头出线了轻微的倾斜,通过第一插销相互独立的浮动可以保证多个插销都能够和导电环很好地电接触,而不会出线其中一个接触不良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实用新型的分体状态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7] 图中:后壳11、前壳12、圆形孔13、第一插销21、第二插销22、导电环3、导电转轴
4、连接耳41、内芯座5、止转槽51、安装孔52、浮动间隙53、导电触头61、止摆孔611、导电插套62、止转块621、按压弹簧7、插头电源线9、芯线9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参见图1,一种旋转插头,包括绝缘外壳、两个第一插销21、一根第二插销22、两个导电环3、一根导电转轴4、内芯座5、三个导电件、二根按压弹簧7、旋转头8和插头电源线9。
[0020] 外壳包括后壳11和前壳12。前壳12设有圆形孔13。
[0021] 两个第一插销21分别为L极插销和N极插销。第二插销22为E极插销。
[0022] 两个导电环3同轴。导电转轴4和导电环3同轴。两个导电环3和导电转轴4三者各设有一个连接耳41。
[0023] 内芯座5设有止转槽51和二个安装孔52。
[0024] 三个导电件中的两个为导电触头61、另一个为导电插套62。导电触头61设有止摆孔611。导电插套62为圆形。导电插套62设有止转块621。
[0025] 插头电源线9设有三根芯线91。三根芯线91分别为L极芯线、N极芯线和E极芯线。
[0026] 将本实用新型组装在一起的方法为:
[0027] 参见图2并结合图1,二根第一插销21 —一对应地铆接在两个导电环3的连接耳41上来实现同两个导电环3的电连接。第二插销22铆接在导电转轴4的连接耳41上来实现同导电转轴4的电连接(三根插销三者彼此之间是不导通的)。旋转头12同导电环3和导电转轴4注塑成型在一起。电源线9的三根芯线91同两个导电触头61和导电插套62三者——对应地连接在一起。两个导电触头61——对应地穿设在两个安装孔52中。导电插套62也穿设到内芯座5中,导电插套62是可拔插地穿设于内芯座5的且止转块插接在止转槽中。将按压弹簧7穿设到止摆孔611中。将内芯座5连接到后壳11中。内芯座5和后壳11是卡接在一起的。以插销2朝向圆形孔13的方式使旋转头8穿过圆形孔13后搁置在前壳12上。将前壳12和后壳11连接在一起。前壳12和后壳11可以通过扣位或超声波焊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装配好后,按压弹簧7的一端同导电触头61抵接在一起、另一端同后壳11抵接在一起,导电触头61同后壳11之间是不固接在一起的使得导电触头61同后壳11沿按压弹簧7的按压方向即图中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连接在一起。两个导电触头61—一对应地同两个导电环3抵接在一起。导电插套62套设在导电转轴4的内端。需要改变电源线9的引出方向时,使由后壳11和前壳12构成的外壳相对于旋转头8转动即可,转动过程中两个导电触头61始终一一对应地抵接在两个导电环3中并沿着导电环3的周向滑动、导电插套62在导电转轴4上转动。内芯座5同外壳之间设有浮动间隙53,使得内芯座5可在外壳内摆动。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插头,包括绝缘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可相对于外壳旋转的旋转头,所述旋转头设有第一插销和与第一插销电连接的导电环,所述第一插销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导电触头和安装孔,所述导电触头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电触头连接有按压弹簧,所述导电触头通过所述按压弹簧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按压弹簧将导电触头按压抵触在所述导电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内芯座,所述内芯座同外壳之间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旋转头位于所述前壳和内芯座之间,所述内芯座位于所述旋转头和后壳之间,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内芯座,所述按压弹簧一端同所述导电触头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后壳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弹簧同所述导电触头抵接在一起,所述按压弹簧同所述后壳抵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插套和固接于所述旋转头的第二插销,所述导电插套设置于所述内芯座,所述第二插销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导电插套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插套可拔插地穿设于所述内芯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座设有止转槽,所述导电插套设有止转块,所述止转块插接在所述止转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销设置于所述旋转头的旋转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头设有止摆孔,所述按压弹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止摆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座和外壳之间设有浮动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销有两根,所述导电环有两个,所述两根第一插销一一对应地同所述两个导电环电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83699.2U CN204407559U (zh) | 2015-02-06 | 2015-02-06 | 旋转插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83699.2U CN204407559U (zh) | 2015-02-06 | 2015-02-06 | 旋转插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07559U true CN204407559U (zh) | 2015-06-17 |
Family
ID=5343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83699.2U Active CN204407559U (zh) | 2015-02-06 | 2015-02-06 | 旋转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075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6307A (zh) * | 2021-06-24 | 2021-09-03 | 淄博职业学院 | 一种滑线连接器、转向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及车辆 |
-
2015
- 2015-02-06 CN CN201520083699.2U patent/CN2044075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6307A (zh) * | 2021-06-24 | 2021-09-03 | 淄博职业学院 | 一种滑线连接器、转向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43424U (zh) | 旋转插座 | |
CN205070029U (zh) | 一种外壳锁紧分离脱落电连接器 | |
WO2018233715A1 (zh) | 电连接装置 | |
WO2018233714A1 (zh) | 车端电连接器 | |
CN204407559U (zh) | 旋转插头 | |
CN202601921U (zh) | 安全插座 | |
CN204045901U (zh) | 旋转插头 | |
CN204243422U (zh) | 具有usb接口的旋转式插座 | |
CN208284727U (zh) | 一种电力电缆连接头 | |
CN205348997U (zh) | 一种高可靠性自动复位的电子锁 | |
CN103022772A (zh) | 探针式连接器 | |
CN211150964U (zh) | 一种带有转动锁定功能的电连接器 | |
CN102314118B (zh) | 感光鼓的驱动组件 | |
CN201562865U (zh) | 一种具有180°旋转功能的转接端口 | |
CN209313117U (zh) | 一种自动对接插头 | |
CN109066172B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电连接器 | |
CN204696391U (zh) | 一种适用于大截面电线对接的接线板 | |
CN205724097U (zh) | 组合排插单元的防护门结构 | |
CN204809457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电子连接器 | |
CN103904464B (zh) | 一种安全插座 | |
CN208806435U (zh) | 一种插接装置 | |
CN105720418A (zh) | 组合排插单元结构 | |
CN202930450U (zh) | 一种电池盒 | |
CN210224342U (zh) | 一种航空电连接器的直形管机构 | |
CN216563941U (zh) | 一种旋转式电源转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5314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Cixi city Guanhaiwei town East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Bulls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314 Zhejiang city of Ningbo province Cixi city Guanhaiwei town East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Gongniu Group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