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8798U - 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48798U CN204348798U CN201420858453.3U CN201420858453U CN204348798U CN 204348798 U CN204348798 U CN 204348798U CN 201420858453 U CN201420858453 U CN 201420858453U CN 204348798 U CN204348798 U CN 2043487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late
- side end
- divider wall
- lithium ion
- copper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片状正、负极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通常比较近,导致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在装配、测试、维护和维修等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包括隔离墙、左侧端板、右侧端板和壳体顶板,隔离墙的底部、左侧端板的底部和右侧端板的底部均固定在壳体顶板上,隔离墙上设置有隔离墙过线槽,隔离墙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上,壳体顶板上设有铜条支撑固定台,左侧端板上设有左过线槽,左过线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右过线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隔离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属于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上的一种结构,用于将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进行隔离,防止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出现短路的情况。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柱和负极柱通常为柱状结构,正极柱和负极柱裸露在外的表面积较小,且正极柱和负极柱之间的间距较远,所以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在安装、测试、维护和维修等过程中不太会出现正极柱和负极柱短路的情况。但是,随着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极柱连接的可靠性和提高导电性能,片状的连接端子已经在使用了,片状的正极连接端子和片状的负极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通常比较近,且片状的正极连接端子和片状的负极连接端子的表面积均较大,导致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在装配、测试、维护和维修等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况,从而给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装配、测试、维护和维修带来较大的不便,同时也存在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独特,能够有效隔离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便于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装配、测试、维护和维修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的结构特点在于:包括隔离墙、左侧端板、右侧端板和壳体顶板,所述隔离墙的底部、左侧端板的底部和右侧端板的底部均固定在壳体顶板上,所述隔离墙上设置有隔离墙过线槽,该隔离墙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上,所述壳体顶板上设置有铜条支撑固定台,该铜条支撑固定台位于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之间,所述左侧端板上设置有左过线槽,该左过线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右侧端板上设置有右过线槽,该右过线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端板中还设置有左端板拆卸竖槽和左端板拆卸横槽,该左端板拆卸竖槽和左端板拆卸横槽垂直,所述左端板拆卸竖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左端板拆卸横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右侧端板中还设置有右端板拆卸竖槽和右端板拆卸横槽,该右端板拆卸竖槽和右端板拆卸横槽垂直,所述右端板拆卸竖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右端板拆卸横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左侧端板在左端板拆卸竖槽和左端板拆卸横槽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左端板拆卸竖槽和左端板拆卸横槽所围成的部分扳掉,从而形成一个用于过连接带的口子,右侧端板在右端板拆卸竖槽和右端板拆卸横槽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右端板拆卸竖槽和右端板拆卸横槽所围成的部分扳掉,从而形成一个用于过连接带的口子,使得相邻两个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之间的连接更加灵活,便于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布局,扩大了适用面。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墙上设置有盖片卡槽,所述左侧端板上设置有盖片左卡槽,所述右侧端板上设置有盖片右卡槽。由此使得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盖片能够方便的安装进行安装。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顶板的铜条支撑固定台上设置有螺钉连接孔。由此使得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铜条和连接片能够方便的通过螺钉固定到铜条支撑固定台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均垂直于隔离墙。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正负极隔离结构为一体式结构。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顶板上还设置有铜条支撑台和铜条限位台,该铜条支撑台和铜条限位台均位于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之间。由此使得铜条的安装和固定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顶板中铜条支撑固定台的数量为两个。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墙的高度低于左侧端板的高度,所述左侧端板的高度和右侧端板的高度相等。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布局更加科学。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隔离墙、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均垂直于壳体顶板。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独特,能够有效隔离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便于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装配、测试、维护和维修。使用时,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铜条和连接片固定在壳体顶板的铜条支撑固定台上形成正极或负极,位于同一个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被隔离墙隔开,能够有效防止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短路。隔离墙中的隔离墙过线槽、左侧端板中的左过线槽和右侧端板中的右过线槽用于过信号线,设计合理,布局科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带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负极隔离结构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包括隔离墙1、左侧端板2、右侧端板3和壳体顶板4,正负极隔离结构通常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隔离墙1的底部、左侧端板2的底部和右侧端板3的底部均固定在壳体顶板4上,隔离墙1、左侧端板2和右侧端板3均垂直于壳体顶板4。隔离墙1上设置有隔离墙过线槽11,该隔离墙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端板2和右侧端板3上,左侧端板2和右侧端板3均垂直于隔离墙1。壳体顶板4上设置有铜条支撑固定台41、铜条支撑台42和铜条限位台43,该铜条支撑固定台41、铜条支撑台42和铜条限位台43均位于左侧端板2和右侧端板3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左侧端板2上设置有左过线槽21,该左过线槽21和铜条支撑固定台41分别位于隔离墙1的两侧,右侧端板3上设置有右过线槽31,该右过线槽31和铜条支撑固定台41分别位于隔离墙1的两侧。在左侧端板2中还设置有左端板拆卸竖槽22和左端板拆卸横槽23,该左端板拆卸竖槽22和左端板拆卸横槽23垂直,左端板拆卸竖槽22和铜条支撑固定台41分别位于隔离墙1的两侧,左端板拆卸横槽23和铜条支撑固定台41分别位于隔离墙1的两侧。在右侧端板3中还设置有右端板拆卸竖槽32和右端板拆卸横槽33,该右端板拆卸竖槽32和右端板拆卸横槽33垂直,右端板拆卸竖槽32和铜条支撑固定台41分别位于隔离墙1的两侧,右端板拆卸横槽33和铜条支撑固定台41分别位于隔离墙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隔离墙1上设置有盖片卡槽12,左侧端板2上设置有盖片左卡槽24,右侧端板3上设置有盖片右卡槽34;在壳体顶板4的铜条支撑固定台41上设置有螺钉连接孔;隔离墙1的高度低于左侧端板2的高度,所述左侧端板2的高度和右侧端板3的高度相等;壳体顶板4中铜条支撑固定台41、铜条支撑台42和铜条限位台43的数量通常均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属于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上的一种结构,用于将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进行隔离,防止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出现短路的情况,构思巧妙、独特,一个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上存在两个正负极隔离结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铜条和连接片固定在壳体顶板的铜条支撑固定台41上形成正极或负极,位于同一个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被隔离墙1隔开,有效防止出现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被导体短路的情况,便于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装配、测试、维护和维修。
本实施例的左侧端板2在左端板拆卸竖槽22和左端板拆卸横槽23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左端板拆卸竖槽22和左端板拆卸横槽23所围成的部分扳掉,从而形成一个用于过连接带的口子,右侧端板3在右端板拆卸竖槽32和右端板拆卸横槽33存在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右端板拆卸竖槽32和右端板拆卸横槽33所围成的部分扳掉,从而形成一个用于过连接带的口子,使得相邻两个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之间的连接更加灵活。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墙、左侧端板、右侧端板和壳体顶板,所述隔离墙的底部、左侧端板的底部和右侧端板的底部均固定在壳体顶板上,所述隔离墙上设置有隔离墙过线槽,该隔离墙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上,所述壳体顶板上设置有铜条支撑固定台,该铜条支撑固定台位于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之间,所述左侧端板上设置有左过线槽,该左过线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右侧端板上设置有右过线槽,该右过线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端板中还设置有左端板拆卸竖槽和左端板拆卸横槽,该左端板拆卸竖槽和左端板拆卸横槽垂直,所述左端板拆卸竖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左端板拆卸横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右侧端板中还设置有右端板拆卸竖槽和右端板拆卸横槽,该右端板拆卸竖槽和右端板拆卸横槽垂直,所述右端板拆卸竖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所述右端板拆卸横槽和铜条支撑固定台分别位于隔离墙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墙上设置有盖片卡槽,所述左侧端板上设置有盖片左卡槽,所述右侧端板上设置有盖片右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板的铜条支撑固定台上设置有螺钉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均垂直于隔离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隔离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板上还设置有铜条支撑台和铜条限位台,该铜条支撑台和铜条限位台均位于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板中铜条支撑固定台的数量为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墙的高度低于左侧端板的高度,所述左侧端板的高度和右侧端板的高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墙、左侧端板和右侧端板均垂直于壳体顶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58453.3U CN204348798U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58453.3U CN204348798U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48798U true CN204348798U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3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58453.3U Active CN204348798U (zh) | 2014-12-30 | 2014-12-30 | 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4879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01166A1 (zh) * | 2017-11-24 | 2019-05-31 | 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
2014
- 2014-12-30 CN CN201420858453.3U patent/CN2043487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01166A1 (zh) * | 2017-11-24 | 2019-05-31 | 杭州天丰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67600U (zh) | 一种紧凑式接线端子 | |
CN20533549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348798U (zh) | 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壳体的正负极隔离结构 | |
CN202534515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容器 | |
CN203911247U (zh) | 一种高压开关柜柜顶母线结构 | |
CN205609455U (zh) | 断路器的电气连接端子 | |
CN202534527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容器用连接件 | |
CN203590646U (zh) | 一种支架组合结构及柜体 | |
CN104242194B (zh) | 一种照明母线槽插接箱用插脚 | |
CN204348800U (zh) | 一种用于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端子连接片 | |
CN205230768U (zh) | 一种移相变压器的低压接线板组件 | |
CN202534521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金属外壳电容器 | |
CN203589488U (zh) | 内立柱支架及安装有内立柱支架的开关柜 | |
CN204558289U (zh) | 电源开关固线结构及电源开关 | |
CN202678609U (zh) | 模块组合式插座 | |
CN204361562U (zh) | 一种低压抽出式开关配电柜的1/2单元抽屉用侧出线电路分线转接装置 | |
CN202551543U (zh) | 相邻电气柜并联拼接装置 | |
CN103501583A (zh) | 一种支架组合结构及柜体 | |
CN202534522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容器用连接件 | |
CN202534526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容器用连接件 | |
CN205959814U (zh) |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 | |
CN202534523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金属外壳电容器 | |
CN202534525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容器用连接件 | |
CN202534520U (zh) | 一种快速安装的金属外壳电容器 | |
CN204809654U (zh) | 一种计量柜与断路器柜组合使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12 Address after: 313201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city Deqing County Town, No. 1 Haijiulu Patentee after: Huzhou Tianfeng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22 Hangzhou, Zhejiang, Gongshu District Pro halfway on the road No. 11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KYRICH POWER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