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45869U - 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45869U CN204345869U CN201420854326.6U CN201420854326U CN204345869U CN 204345869 U CN204345869 U CN 204345869U CN 201420854326 U CN201420854326 U CN 201420854326U CN 204345869 U CN204345869 U CN 2043458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module
- heat
- conditioning system
- retu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09866 Cold swea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1 modify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包括:新风模块、进风模块、回风模块、排风模块以及换热模块,上述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用于拼接组合成所述空调系统;其中,新风段由新风模块与换热模块、进风模块相邻布置而成,回风段由回风模块与换热模块、排风模块相邻布置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占用空间小、运行效率高、各部件通过排序和配置对新风及回风进行热回收从而节约了能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中央空调系统已经在商场、医院、写字楼、宾馆等广泛应用。但一方面中央空调耗电较大,而中央空调的负荷中很大比例是新风负荷,通常10%的新风量占总负荷达到20%。另一方面,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中央空调的新风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于中央空调的使用规范中就明确提出新风量要达到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使一般中央空调系统新风量从10%提高的20%以上,这是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但新风量的提高,直接造成能量的大量损失,新风量提高的20%,其新风负荷将达到总负荷的40%。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模块化技术,以缓解由于空调应用带来的电力紧张。
目前对于空调新风负荷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两种方案:一、应用全新风空调机处理新风负荷,该空调机以氟利昂为工质直接蒸发式的新风风管机,也有以水为媒介的普通空调箱空调机。这种新风的处理方式虽然空调机的效率较高,但因为大量的能量排放到大气中,因而总的来说是不模块化的;第二种方式是将排放到大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无法回收的部分以增大中央空调能力的办法给予解决。这种办法由于回收了系统中的大量的能量,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方式,但由于空调机在应用工况下空调机效率不高,仍存在着能量的浪费。
另一方面,工业厂房,尤其是电子工业洁净室生产厂房,由于其较好的维护结构密封性和隔热性能,即使在冬季,都需要予以制冷降温才能满足生产环境的温湿度要求。应用于工业洁净室生产厂房的蒸发冷却空调主要是蒸发式冷气机(直接蒸发冷却),直接蒸发冷却容易受气候和地域等条件的诸多限制,存在空调区域湿度偏大,降温有限等问题。在对湿度较高要求的环境中,需要与工业洁净室生产厂房精密空调等设备联动严格控制内部环境湿度,防止因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等问题。现有的蒸发式冷气机采用全新风直流送风方式,将具有低品位能的冷风直接排出室外,未能利用回风、排风的冷量(热量),造成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成本低、占用空间小、运行效率高、各部件通过排序和配置对新风及回风进行热回收从而节约能量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包括:新风模块,进风模块,回风模块,排风模块以及换热模块,上述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用于拼接组合成空调系统;其中,新风段由新风模块与换热模块、进风模块相邻布置而成,回风段由回风模块与换热模块、排风模块相邻布置而成。
作为优选,新风段的新风模块设有新风口,进风模块设有进风口,回风段的回风模块设有回风口,排风模块设有排风口。
作为优选,新风模块内依次设置有粗效过滤器、压缩机、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蒸发冷却器、第一喷淋装置、新风机、再热器。
作为优选,排风模块内依次设置有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冷凝器、排风机。
作为优选,回风模块内依次设置有回风口、回风过滤器、回风阀。
作为优选,回风阀设置在回风模块与进风模块之间。
作为优选,换热模块内设置有热回收换热器,热回收换热器由位于其上部的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和位于其下部的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构成。
作为优选,热回收换热器由多根热管组成,并且每一根热管的上部是冷凝段而下部是蒸发段。
作为优选,还包括热泵装置,热泵装置由压缩机、蒸发冷却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下列显著优点:
1、占用空间小、运行效率高、各部件通过排序和配置对新风及回风进行热回收从而节约能量。
2、在传统的热泵热回收新风机组上面可以加设热回收装置,当室内外有温差时,可以免费或花很少代价回收部分排风的热量,对新风进行处理,实现热量的高效回收。
3、可以对新风进行加湿,减少处理新风的能耗。
4、在新风和排风间可以先采用热回收装置进行热回收,抬高或降低新风的温度,使热泵的工作状态不随室外温度的波动而变化较大,能使热泵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实现更加精确的温湿度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包括:新风模块1、进风模块2、回风模块3、排风模块5以及换热模块21,上述各箱体之间相互独立,用于拼接组合成所述空调系统;其中,新风段由新风模块1与换热模块21、进风模块2相邻布置而成,回风段由回风模块3与换热模块21、排风模块5相邻布置而成;回风模块3与进风模块2之间设置有回风阀4。新风段的新风模块1设有新风口6,进风模块2设有进风口7,所述回风段的回风模块3设有回风口8,排风模块5设有排风口9;热泵装置由压缩机11、蒸发冷却器14、节流装置和冷凝器18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蒸发冷却器14置于新风通道内,冷凝器18置于排风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还包括有设置在换热模块21内部的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热回收换热器由位于其上部的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12和位于其下部的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13构成。
新风模块1内依次设置有粗效过滤器10、压缩机11、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13、蒸发冷却器14、与蒸发冷却器14匹配设置的第一喷淋装置15、新风机16、再热器19;所述第一喷淋装置15由接水盘、水泵及喷头组成。
排风模块内依次设置有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12、冷凝器18、排风机20。
回风模块3内依次设置有回风口8、回风过滤器17、回风阀4。
实施例1:
夏季工况运行时,回风阀4开启,第一喷淋装置15开启,提高蒸发冷却效率,室外新风从新风口6进入,经粗效过滤器10过滤,冷却压缩机11后,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12进行等湿冷却,与通过回风阀4的室内回风混合,之后经蒸发冷却器14进一步降温冷却,再经过再热器19加热除湿到送风状态,最后由新风机16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回风口8,路过回风过滤器17,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13、冷凝器18热交换后,通过排风机20由排风口9排出,充分利用排风冷量。
冬季工况运行时,第一喷淋装置15开启,室外新风从新风口6进入,经粗效过滤器10过滤,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12进行等湿预热,与通过回风阀4的室内回风混合,之后经蒸发冷却器14(此时为冷凝器)进一步加热,同时经第一喷淋装置15加湿后,再经过再热器19加热到送风状态,由新风机16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回风口8,路过回风过滤器17,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13、冷凝器18热交换后,通过排风机20由排风口9排出,充分实现冬季热回收。
实施例2:
夏季工况运行时,回风阀4关闭,第一喷淋装置15开启,提高蒸发冷却效率,室外新风从新风口6进入,经粗效过滤器10过滤,冷却压缩机11后,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12进行等湿冷却,之后经蒸发冷却器14进一步降温冷却,再经过再热器19加热除湿到送风状态,最后由新风机16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回风口8,路过回风过滤器17,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13、冷凝器18热交换后,通过排风机20由排风口9排出,充分利用排风冷量。
冬季工况运行时,第一喷淋装置15开启,室外新风从新风口6进入,经粗效过滤器10过滤,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12进行等湿预热,之后经蒸发冷却器14(此时为冷凝器)进一步加热,同时经第一喷淋装置15加湿后,再经过再热器19加热到送风状态,由新风机16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回风口8,路过回风过滤器17,进入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13、冷凝器18热交换后,通过排风机20由排风口9排出,充分实现冬季热回收。
本实用新型在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的同事实现空调机组全年运行,通过充分利用回风和排风的冷量(热量)进行对新风进行处理,实现夏季冷回收、冬季热回收,减少处理新风的能耗,同时具有模块化高效等显著特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模块,进风模块,回风模块,排风模块以及换热模块,上述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用于拼接组合成所述空调系统;其中,新风段由新风模块与换热模块、进风模块相邻布置而成,回风段由回风模块与换热模块、排风模块相邻布置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段的新风模块设有新风口,进风模块设有进风口,所述回风段的回风模块设有回风口,排风模块设有排风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内依次设置有粗效过滤器、压缩机、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蒸发冷却器、第一喷淋装置、新风机、再热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模块内依次设置有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冷凝器、排风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模块内依次设置有回风口、回风过滤器、回风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阀设置在所述回风模块与进风模块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内设置有热回收换热器,所述热回收换热器由位于其上部的热管式间接第一换热器和位于其下部的热管式间接第二换热器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换热器由多根热管组成,并且每一根热管的上部是冷凝段而下部是蒸发段。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装置,所述热泵装置由压缩机、蒸发冷却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路顺序连接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54326.6U CN204345869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54326.6U CN204345869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45869U true CN204345869U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29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54326.6U Active CN204345869U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45869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502A (zh) * | 2016-07-29 | 2016-10-12 | 江苏赛诺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菌菇房专用制冷及新风集成式室外机组 |
CN107965861A (zh) * | 2017-08-10 | 2018-04-27 |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调温净化新风机 |
CN108006855A (zh) * | 2017-12-11 | 2018-05-08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机房热回收高效冷却空调系统 |
CN109974283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香港理工大学 | 间接蒸发冷却器及全热回收复合空调系统 |
-
2014
- 2014-12-25 CN CN201420854326.6U patent/CN20434586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502A (zh) * | 2016-07-29 | 2016-10-12 | 江苏赛诺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冷菌菇房专用制冷及新风集成式室外机组 |
CN107965861A (zh) * | 2017-08-10 | 2018-04-27 | 四川建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调温净化新风机 |
CN108006855A (zh) * | 2017-12-11 | 2018-05-08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机房热回收高效冷却空调系统 |
CN109974283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香港理工大学 | 间接蒸发冷却器及全热回收复合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97865U (zh) | 数据中心绝热蒸发间接换热空气侧自然冷却系统 | |
CN104266277A (zh) | 一种热管热回收全新风除湿空调装置 | |
CN204665595U (zh) | 串联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 |
CN105135572B (zh) | 数据中心用热管复合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204665596U (zh) | 直膨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 |
CN204345869U (zh) | 热回收模块化空调系统 | |
CN205065912U (zh) | 适用于数据中心的热管-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
CN204128094U (zh) | 一种小巧洁净型新风除湿机 | |
CN103776116A (zh) | 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及其空调方法 | |
CN202452609U (zh) |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 | |
CN206817624U (zh) | 热回收热泵新风净化机组 | |
CN102679478A (zh) | 全新风式家用蒸发冷却空调窗机 | |
CN104061630A (zh) | 单元式新风处理机 | |
CN109163390A (zh) | 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处理方法 | |
CN105135552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4613574A (zh) |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
CN114263992A (zh) | 基于回风冷量回收的溶液除湿机组 | |
CN205860296U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空调与水冷空调复合的制冷机组 | |
CN202546944U (zh) | 一种全新风式蒸发冷却家用窗机 | |
CN202254021U (zh) | 冷却塔与太阳能制冷机联合供冷的温湿独立处理系统 | |
CN205156198U (zh) | 内嵌冷源并蒸发冷却全热回收的独立除湿一体新风机组 | |
CN204301237U (zh) | 一种全过程节能蒸发冷凝空调机系统 | |
CN104101027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771597U (zh) | 适用于被动式建筑的地道通风和蒸发冷却复合空调系统 | |
CN105371397A (zh) | 内嵌冷源并蒸发冷却全热回收的独立除湿一体新风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3 Address after: 200001, room 804, C District, No. 666,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Beijing East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FC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0 room 8, building 25, No. 835, Lane 2170, Jiaxin Road,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NQ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