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卷绕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卷绕完成后,需快速将卷绕。在现有技术中,隔膜切断时容易导致隔膜端部产生毛刺,影响电芯卷绕质量,需技术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卷绕效率高、卷绕精度好、自动化性能好的电芯卷绕装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芯卷绕装置,包括左极片插入机构、右极片插入机构、夹辊机构、切隔膜机构、卷绕机构、第一隔膜传送辊、第二隔膜传送辊、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极片插入机构与右极片插入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极片传送机构、纠偏机构、切刀机构,其中,所述极片传送机构前端设有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前端设有切刀机构,所述极片传送机构用于驱动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之间的极片向前传送,所述纠偏机构能自动纠偏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之间的极片位置,所述切刀机构能实现自动切断极片;所述夹辊机构包括左夹辊、左夹辊驱动机构、右夹辊、右夹辊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右夹辊安装于右夹辊驱动机构,所述右夹辊驱动机构驱动右夹辊移动,所述右夹辊对侧设有左夹辊,所述左夹辊安装于左夹辊驱动机构,所述左夹辊驱动机构驱动左夹辊移动,实现左夹辊压于右夹辊;所述切隔膜机构包括切刀、第七滚轮、切刀驱动机构、第二压板、压板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压板安装于压板驱动机构,所述压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压板移动,所述第二压板对侧设有切刀、第七气缸、第七滚轮,所述第七滚轮和切刀安装于切刀驱动机构,所述切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切刀和第七滚轮整体移动,实现第七滚轮压于第二压板,所述第七气缸能驱动切刀前后移动;所述卷绕机构包括第一卷芯、第二卷芯、卷芯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卷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旋转和直线前后移动,并且能同时驱动第一卷芯和第二卷芯翻转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片传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安装板、上插片板、下插片板、第四安装板、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第三安装座、第二导杆、第一气缸,其中,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于第一丝杆,且所述第一丝杆与固定于第一安装板上的螺母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滑动连接于第四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滚动连接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后侧第一安装板上固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三滚轮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三滚轮下方设有第四滚轮,所述第四滚轮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固定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第三安装座且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固设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滑动连接于第三安装座,所述上插片板通过连接板固设于第一安装座,所述下插片板通过连接板固设于第二安装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传感器、第五滚轮、第六滚轮、第二安装板、第三气缸、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安装板、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其中,所述第三安装板滑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五滚轮转动安装于第一支座,所述第六滚轮转动安装于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固连于第一支座,所述第三气缸输出端固连于第二支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第二安装板侧端,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丝杆连接,第二丝杆螺接于第三安装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刀机构包括下刀、上切刀、刀座、上刀固定板、第一导杆、第一弹簧、第一连杆、第一压板、第四气缸,其中,所述刀座固定于安装底板,所述下刀固定于刀座,所述刀座上端设有上刀固定板,所述上切刀固定于上刀固定板,所述第一压板上固设第一导杆,且所述第一导杆滑动安装于上刀固定板,所述第一压板上端面与上刀固定板下端面之间的第一导杆外侧套装有第一弹簧,第一连杆穿过上刀固定板,且第一连杆下端连接于第一压板,所述上刀固定板固定第三导杆,且所述第三导杆滑动连接于刀座,所述第四气缸固定于刀座,且所述第四气缸活塞杆端连接于上刀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支座、第五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三支座上固定第六气缸,第六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五安装板,第五安装板上固定第四导杆,且所述第四导杆滑动安装于第三支座,所述第五安装板上固定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表面固定连接切刀,所述第一固定块前端设有第七滚轮,所述第七滚轮转动安装于第五安装板,所述第三支座滑动安装于第六安装板,所述第三支座上固定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套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螺接于第六安装板,螺杆另一端设有台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驱动机构包括第四支座,其中,所述第四支座上固设第九气缸,第九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用于放置切刀的凹槽,所述第四支座滑动安装于第五支座,所述第五支座上固定有第八气缸,且第八气缸活塞杆连接于第四支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夹辊驱动机构与右夹辊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左夹辊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第六支座、夹辊安装座,其中,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第六支座,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连接于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与夹辊安装座上的螺母螺接,所述左夹辊转动安装于夹辊安装座,所述夹辊安装座滑动安装于第六支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卷芯驱动装置包括第七支座,所述第七支座固定于墙板,所述第七支座前端同心转动安装有法兰,所述墙板前端通过连接板固设第八支座,所述法兰中心固设连接轴且所述连接轴转动安装于第八支座,所述第七支座后端同心转动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法兰中心固设有连接杆并连接于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第六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中心同轴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轴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一端固定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固定第三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固定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另一端固定第四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一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连接于第四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从动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主动带轮安装于第五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对称设有第一卷芯驱动机构和第二卷芯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卷芯驱动机构和第二卷芯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卷芯安装于第一卷芯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卷芯安装于第二卷芯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卷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花键套、第三从动带轮,所述第三从动带轮转动安装于第一从动齿轮,第一花键套安装于第一从动齿轮,第一花键轴与第一花键套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花键轴前端固设第四安装座,所述第三从动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三主动带轮,所述第一卷芯固定于第四安装座,所述法兰与第一从动齿轮之间固设第五导杆,所述第四安装座滑动安装于第五导杆,所述第七支座上方滑动安装有第十气缸,所述第七支座上固设有用于驱动第十气缸前后移动的第十三气缸,所述第十气缸输出端与第四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固设旋转气缸,所述第一花键轴内部滑动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外部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旋转气缸动作用于推动第一推杆向前移动驱动卷芯夹紧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第二卷芯驱动机构上的第四从动带轮转动安装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花键轴与安装于第四从动带轮上的花键套配合连接,所述第四从动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第四主动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轴上固设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对称设计两个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弹簧、滑动块,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连接板,所述滑动块滑动安装于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定位块转动安装于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卷芯端部能滑动安装于第一定位块上的定位孔;第八支座上固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开有缺口,且所述导向板上端表面固设第十一气缸,所述第十一气缸输出端固设第二推板,所述第十一气缸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二推板与导向板平齐;所述导向板下端表面固设第十二气缸,第十二气缸输出端固设第一推板,所述第十二气缸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一推板与导向板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克服卷绕效率低、卷绕精度低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电芯卷绕质量,提高了产能,从而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左极片插入机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纠偏机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切刀机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夹辊驱动机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切隔膜机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切隔膜机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卷绕机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卷绕机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极片插入机构、2右极片插入机构、3夹辊机构、4切隔膜机构、5卷绕机构、6第一隔膜传送辊、7第二隔膜传送辊、8第一隔膜、9第二隔膜、10墙板、1.1第一电机、1.2第一丝杆、1.3第一滚轮、1.4第二滚轮、1.5第一安装板、1.6第三滚轮、1.7第四滚轮、1.8上插片板、1.9下插片板、1.10第一气缸、1.11第五滚轮、1.12第六滚轮、1.13纠偏传感器、1.14第二安装板、1.15第二气缸、1.16第三气缸、1.17第一支座、1.18第二支座、1.19第三安装板、1.20第二电机、1.21第二丝杆、1.22第四气缸、1.23刀座、1.24下刀、1.25上刀固定板、1.26第一导杆、1.27第一弹簧、1.28第一连杆、1.29上切刀、1.30第一压板、1.31安装底板、1.32第四安装板、1.33第一安装座、1.34第二安装座、1.35第三安装座、1.36第二导杆、1.37第三导杆、3.1左夹辊、3.2右夹辊、、3.3第三丝杆、3.4第三电机、3.5第六支座、3.6夹辊安装座、4.1第五气缸、4.2螺杆、4.3第三支座、4.4第四导杆、4.5第一固定块、4.6切刀、4.7第六气缸、4.8第七气缸、4.9第七滚轮、4.10加热管、4.11第二压板、4.12第八气缸、4.13第九气缸、4.14第四支座、4.15第五安装板、4.16第六安装板、4.17凹槽、4.18第五支座、5.1第一主动带轮、5.2法兰、5.3第四电机、5.4第一从动带轮、5.5第五电机、5.6第二主动带轮、5.7第三主动带轮、5.8第二从动带轮、5.9第三从动带轮、5.10第四主动带轮、5.11第十气缸、5.12第一卷芯、5.13第一定位块、5.14第十一气缸、5.15第十二气缸、5.16连接杆、5.17第一传动轴、5.18第二传动轴、5.19第四从动带轮、5.20第一从动齿轮、5.21第一主动齿轮、5.22第六电机、5.23第十三气缸、5.24旋转气缸、5.25第七支座、5.26第一花键套、5.27第一花键轴、5.28第二弹簧、5.29第二花键轴、5.30第四安装座、5.31第一推板、5.32第五导杆、5.33第一推杆、5.34连接轴、5.35第二固定块、5.36连接板、5.37第三弹簧、5.38滑动块、5.39第八支座、5.40导向板、5.41第二推板、5.42第十四气缸、5.43第二卷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芯卷绕装置,包括左极片插入机构1、右极片插入机构2、夹辊机构3、切隔膜机构4、卷绕机构5、第一隔膜传送辊6、第二隔膜传送辊7、墙板10。
所述左极片插入机构1与右极片插入机构2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三滚轮1.6、第四滚轮1.7、极片传送机构、纠偏机构、切刀机构,其中,所述极片传送机构前端设有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前端设有切刀机构,所述极片传送机构用于驱动第三滚轮1.6和第四滚轮1.7之间的极片向前传送,所述纠偏机构能自动纠偏第三滚轮1.6和第四滚轮1.7之间的极片位置,所述切刀机构能实现自动切断极片;所述极片传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1、第一丝杆1.2、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第一安装板1.5、上插片板1.8、下插片板1.9、第四安装板1.32、第一安装座1.33、第二安装座1.34、第三安装座1.35、第二导杆1.36、第一气缸1.10,其中,所述第一电机1.1输出端连接于第一丝杆1.2,且所述第一丝杆1.2与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5上的螺母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5滑动连接于第四安装板1.32,所述第一安装板1.5上滚动连接有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所述第二滚轮1.4后侧第一安装板1.5上固设有第一安装座1.33,所述第三滚轮1.6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33,所述第三滚轮1.6下方设有第四滚轮1.7,所述第四滚轮1.7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34,所述第三安装座1.35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5,所述第一气缸1.10固定于第三安装座1.35且所述第一气缸1.10活塞杆连接第二安装座1.34,所述第二安装座1.34上固设第二导杆1.36,所述第二导杆1.36滑动连接于第三安装座1.35,所述上插片板1.8通过连接板固设于第一安装座1.33,所述下插片板1.9通过连接板固设于第二安装座1.34,所述第一电机1.1动作,驱动第一安装板1.5前后移动,所述第一气缸1.10动作,驱动第四滚轮1.7压于第三滚轮1.6。
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传感器1.13、第五滚轮1.11、第六滚轮1.12、第二安装板1.14、第三气缸1.16、第一支座1.17、第二支座1.18、第三安装板1.19、第二电机1.20、第二丝杆1.21、第二气缸1.15、第三气缸1.16,其中,所述第三安装板1.19滑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板1.14,所述第一支座1.17和第二支座1.18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三安装板1.19,所述第五滚轮1.11转动安装于第一支座1.17,所述第六滚轮1.12转动安装于第二支座1.18,所述第二气缸1.15输出端固连于第一支座1.17,所述第三气缸1.16输出端固连于第二支座1.18,所述第二电机1.20固定于第二安装板1.14侧端,所述第二电机1.20输出端与第二丝杆1.21连接,第二丝杆1.21螺接于第三安装板1.19,所述第二电机1.20动作,驱动第五滚轮1.11和第六滚轮1.12同步移动,所述第二气缸1.15驱动第五滚轮1.11向下移动,所述第三气缸1.16驱动第六滚轮1.12向上移动,使其第六滚轮1.12压于第五滚轮1.11。
所述切刀机构包括下刀1.24、上切刀1.29、刀座1.23、上刀固定板1.25、第一导杆1.26、第一弹簧1.27、第一连杆1.28、第一压板1.30、第四气缸1.22,其中,所述刀座1.23固定于安装底板1.31,所述下刀1.24固定于刀座1.23,所述刀座1.23上端设有上刀固定板1.25,所述上切刀1.29固定于上刀固定板1.25,所述第一压板1.30上固设第一导杆1.26,且所述第一导杆1.26滑动安装于上刀固定板1.25,所述第一压板1.30上端面与上刀固定板1.25下端面之间的第一导杆1.26外侧套装有第一弹簧1.27,第一连杆1.28穿过上刀固定板1.25,且第一连杆1.28下端连接于第一压板1.30,所述上刀固定板1.25固定第三导杆1.37,且所述第三导杆1.37滑动连接于刀座1.23,所述第四气缸1.22固定于刀座1.23,且所述第四气缸1.22活塞杆端连接于上刀固定板1.25,所述第四气缸1.22动作,驱动上切刀1.29向下移动,使上切刀1.29和下刀1.24配合,切断极片。
所述切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支座4.3、第五安装板4.15,其中,所述第三支座4.3上固定第六气缸4.7,第六气缸4.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五安装板4.15,第五安装板4.15上固定第四导杆4.4,且所述第四导杆4.4滑动安装于第三支座4.3,所述第五安装板4.15上固定第七气缸4.8,所述第七气缸4.8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4.5,所述第一固定块4.5内部设置有加热管4.10,所述第一固定块4.5上表面固定连接切刀4.6,所述第一固定块4.5前端设有第七滚轮4.9,所述第七滚轮4.9转动安装于第五安装板4.15,所述第三支座4.3滑动安装于第六安装板4.16,所述第三支座4.3上固定第五气缸4.1,所述第五气缸4.1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支座4.3,所述第三支座4.3套有螺杆4.2,所述螺杆4.2一端螺接于第六安装板4.16,螺杆4.2另一端设有台阶;所述压板驱动机构包括第四支座4.14,其中,所述第四支座4.14上固设第九气缸4.13,第九气缸4.13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压板4.11,所述第二压板4.11上设有用于放置切刀4.6的凹槽4.17,所述第四支座4.14滑动安装于第五支座4.18,所述第五支座4.18上固定有第八气缸4.12,且第八气缸4.12活塞杆连接于第四支座4.14,所述第八气缸4.12和第九气缸4.13动作,驱动第二压板4.11移动,所述第五气缸4.1和第六气缸4.7动作,驱动第七滚轮4.9压于第二压板4.11,所述第七气缸4.8动作,驱动切刀4.6切断隔膜;
所述左夹辊驱动机构与右夹辊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左夹辊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3.4、第三丝杆3.3、第六支座3.5、夹辊安装座3.6,其中,所述第三电机3.4固定于第六支座3.5,所述第三电机3.4输出轴连接于第三丝杆3.3,所述第三丝杆3.3与夹辊安装座3.6上的螺母螺接,左夹辊3.1转动安装于夹辊安装座3.6,所述夹辊安装座3.6滑动安装于第六支座3.5上;所述左夹辊驱动机构和右夹辊驱动机构分别动作,驱动左夹辊3.1和右夹辊3.2动作,使左夹辊3.1压于右夹辊3.2上,使其夹紧左夹辊3.1和右夹辊3.2之间的隔膜。
所述卷绕机构5包括第一卷芯5.12、卷芯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卷芯驱动装置包括第七支座5.25,所述第七支座5.25固定于墙板10,所述第七支座5.25前端同心转动安装有法兰5.2,所述墙板10前端通过连接板固设第八支座5.39,所述法兰5.2中心固设连接轴5.34且所述连接轴5.34转动安装于第八支座5.39,所述第七支座5.25后端同心转动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5.20,所述法兰5.2中心固设有连接杆5.16并连接于第一从动齿轮5.20,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0与第一主动齿轮5.21啮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21固定连接于第六电机5.22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0中心同轴转动安装有第二传动轴5.18和第一传动轴5.17,所述第二传动轴5.18一端固定第一从动带轮5.4,所述第二传动轴5.18另一端固定第三主动带轮5.7,所述第一传动轴5.17一端固定第二从动带轮5.8,所述第一传动轴5.17另一端固定第四主动带轮5.10,所述第一从动带轮5.4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一主动带轮5.1,所述第一主动带轮5.1连接于第四电机5.3输出端,所述第二从动带轮5.8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二主动带轮5.6,第二主动带轮5.6安装于第五电机5.5输出端;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0上对称设有第一卷芯驱动机构和第二卷芯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卷芯驱动机构和第二卷芯驱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卷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花键套5.26、第三从动带轮5.9,所述第三从动带轮5.9转动安装于第一从动齿轮5.20,第一花键套5.26安装于第一从动齿轮5.20,第一花键轴5.27与第一花键套5.26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花键轴5.27前端固设第四安装座5.30,所述第三从动带轮5.9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三主动带轮5.7,所述第一卷芯5.12固定于第四安装座5.30,所述法兰5.2与第一从动齿轮5.20之间固设第五导杆5.32,所述第四安装座5.30滑动安装于第五导杆5.32,所述第七支座5.25上方滑动安装有第十气缸5.11,所述第七支座5.25上固设有用于驱动第十气缸5.11前后移动的第十三气缸5.23,所述第十气缸5.11输出端与第四安装座5.30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0上固设旋转气缸5.24,所述第一花键轴5.27内部滑动设有第一推杆5.33,所述第一推杆5.33外部套装有第二弹簧5.28,所述旋转气缸5.24动作用于推动第一推杆5.33向前移动驱动第一卷芯5.12夹紧第一隔膜8和第二隔膜9,当旋转气缸5.24从第一推杆5.33移开后,第一推杆5.33自动伸出,从而方便卷芯上的电芯卸料,第二卷芯驱动机构上的第四从动带轮5.19转动安装于第一从动齿轮5.20,第二花键轴5.29与安装于第四从动带轮5.19上的花键套配合连接,所述第四从动带轮5.19通过传送带连接第四主动带轮5.10,所述第四电机5.3动作和第五电机5.5动作,分别驱动第一卷芯5.12和第二卷芯5.43自转,所述第六电机5.22动作,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0旋转分度180°,从而带动第一卷芯5.12和第二卷芯5.43绕着连接杆5.16中心旋转,所述第十三气缸5.23动作和第十四气缸5.42分别动作,分别驱动第一卷芯5.12和第二卷芯5.43缩回至第七支座5.25内或者从第七支座5.25伸出;
所述连接轴5.34上固设连接板5.36,所述连接板5.36上对称设计两个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块5.13、第二固定块5.35、第三弹簧5.37、滑动块5.38,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块5.35固定于连接板5.36,所述滑动块5.38滑动安装于第二固定块5.35,所述第一定位块5.13转动安装于滑动块5.38,所述滑动块5.38与第二固定块5.35之间设有第三弹簧5.37,所述第一定位块5.13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卷芯5.12端部能滑动安装于第一定位块5.13上的定位孔;第八支座5.39上固设有导向板5.40,所述导向板5.40上开有缺口,且所述导向板5.40上端表面固设第十一气缸5.14,所述第十一气缸5.14输出端固设第二推板5.41,所述第十一气缸5.14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二推板5.41与导向板5.40平齐;所述导向板5.40下端表面固设第十二气缸5.15,第十二气缸5.15输出端固设第一推板5.31,所述第十二气缸5.15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一推板5.31与导向板5.40平齐;所述第十一气缸5.14动作,使第一定位块5.13伸出插入第一卷芯5.12端部,当第一卷芯5.12绕着连接杆5.16中心旋转至下料工位时,所述滑动块5.38贴合于导向板5.40上,当第一卷芯5.12从下料工位旋转至卷绕工位时,滑动块5.38与导向板不接触。
电芯卷绕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第二隔膜9沿着第二隔膜传送辊7传送,所述第一隔膜8沿着第一隔膜传送辊6传送,左夹辊3.1和右夹辊3.2在左夹辊驱动机构和右夹辊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夹紧第二隔膜9和所述第一隔膜8,切刀驱动机构驱动第七滚轮4.9和第二压板4.11动作以压紧第二隔膜9和所述第一隔膜8,卷绕机构5上设置卷绕工位和下料工位,卷绕工位的第一卷芯5.12动作,使第一卷芯5.12将第二隔膜9和述第一隔膜8夹紧,左极片插入机构1和右极片插入机构2分别动作,将极片分别送入卷绕工位上的第一卷芯5.12上,卷绕工位上的第一卷芯5.12转动,使第二隔膜9、第一隔膜8及极片卷绕于第一卷芯5.12上,当卷绕工位上的第一卷芯5.12卷绕结束后,左极片插入机构1和右极片插入机构2分别动作,将极片切断,卷绕机构5将卷绕工位的第一卷芯5.12旋转至下料工位,下料工位上第二卷芯5.43旋转至卷绕工位,所述切刀驱动机构驱动第七滚轮4.9和第二压板4.11动作以压紧第二隔膜9和第一隔膜8,所述左夹辊3.1和右夹辊3.2压紧第二隔膜9和第一隔膜8,所述卷绕工位上第二卷芯5.43夹紧第二隔膜9和第一隔膜8,接着切刀驱动机构驱动切刀4.6切断第二隔膜9和第一隔膜8,下料工位上的第一卷芯5.12旋转收尾第二隔膜9和第一隔膜8并通过终止胶带装置将胶带粘接于第二隔膜9和第一隔膜8上,并自动下料,同时,左极片插入机构1、右极片插入机构2分别动作,将极片分别插入卷绕工位上第二卷芯5.43上,重复上述动作。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