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25360U - 一种预制柱及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柱及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25360U CN204225360U CN201420496381.2U CN201420496381U CN204225360U CN 204225360 U CN204225360 U CN 204225360U CN 201420496381 U CN201420496381 U CN 201420496381U CN 204225360 U CN204225360 U CN 2042253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fabricated post
- precast beam
- hole
- grouting
- embedded ir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6 shut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柱及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其突出改进点在于,所述预制柱顶部设置若干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柱底部设置若干灌浆预留洞,所述预制柱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灌浆预留洞连通的灌浆通道,并且该预制柱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预埋铁,此外,设计一种预制梁,该预制梁具有一贯穿孔道,并且在该预制梁的顶面与底面分别设置预埋铁,预制梁下方的预制柱的连接钢筋深入贯穿孔道后固定于该预制梁上方预制柱的灌浆预留洞内,然后将预制梁和预制柱相互对应的预埋铁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标准设计,预制梁与预制柱在工厂预制而成,在施工现场直接相互安装固定,不需要现场支模,简化施工步骤,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使建筑趋于高效、高质及节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预制柱和预制梁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建筑结构梁、柱多采用先支模板再做混凝土浇注的方式,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随之产生了许多建筑垃圾,浪费资源和能源。且采用混凝土现浇梁柱,则需要大量模板支撑,施工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以上现有梁柱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新型预制建筑结构中梁、柱的制造方法,重点解决梁、柱与地面的衔接方式,免砌砖,不用在建筑工地现场支模板,施工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制柱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柱,所述预制柱竖直设置,所述预制柱内设置纵向受力筋,其改进点在于,所述预制柱顶部设置若干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柱底部设置若干灌浆预留洞,所述预制柱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灌浆预留洞连通的灌浆通道。
所述预制柱底面设置若干第二预埋铁。
所述连接钢筋是所述纵向受力筋的延伸。
所述灌浆预留洞的洞顶与所述预制柱纵向受力筋的底端接触设置。
所述灌浆通道在所述预制柱侧壁上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灌浆预留洞洞顶的上方,所述灌浆通道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制梁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梁,所述预制梁横向设置,其改进点在于,所述预制梁的顶面与底面之间设置贯穿孔道。
所述预制梁顶面设置若干第三预埋铁,所述预制梁底面设置若干第四预埋铁。
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柱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柱竖直设置,所述预制柱内设置纵向受力筋,所述预制梁横向设置,其改进点在于,所述预制柱顶部设置若干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柱底部设置若干灌浆预留洞,所述预制柱的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灌浆预留洞连通的灌浆通道,所述预制柱顶面设置若干第一预埋铁,所述预制柱底面设置若干第二预埋铁;
所述预制梁的顶面与底面之间设置贯穿孔道,所述贯穿孔道与所述连接钢筋相互匹配,所述预制梁顶面设置若干第三预埋铁,所述预制梁底面设置若干第四预埋铁;
所述第一预埋铁与所述第四预埋铁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二预埋铁与所述第三预埋铁位置相互对应;
位于所述预制梁下方的所述预制柱的连接钢筋穿过所述贯穿孔道后设置于所述预制梁上方另一所述预制柱的灌浆预留洞内;
所述预制梁下方的所述预制柱的第一预埋铁与所述第四预埋铁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梁上方的另一所述预制柱的第二预埋铁与所述第三预埋铁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钢筋长度是所述灌浆预留洞洞深高度和贯穿孔道长度之和。
所述灌浆预留洞洞深高度与所述贯穿孔道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柱和预制梁都采用标准化制造,避免了施工现场支模,施工方便快捷,大大简化了施工步骤,缩短工期,节约生产成本。
预制梁和预制柱通过连接钢筋连接及相互焊接预埋铁使其结合更加牢固,继承了钢筋混凝土梁柱抗拉抗压抗切力强的优点,同时,利用工厂流水线生产方式,混凝土的密实性更强,大大缩短工程工期,总之,该预制梁和预制柱结构坚固,制造工艺方便快捷,施工简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本新型预制梁和预制柱摒弃传统建筑方式,结构性能突出,顺应当 今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趋势,将是未来新型工业化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柱主视纵向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柱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柱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柱底部横向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柱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梁的主视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梁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梁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 连接钢筋
2 灌浆预留洞
3 灌浆通道
4 纵向受力筋
5 横向受力筋
6 贯穿孔道
7 第一预埋铁
8 第二预埋铁
9 第三预埋铁
10 第四预埋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柱的主视纵向截面图,在该预制柱内部有多条纵向受力筋4和多条横向受力筋5,纵向受力筋4和横向受力筋5相互交错连接形成承重骨架,在该预制柱顶部为连接钢筋1,该 连接钢筋1是纵向受力筋4的延伸,结合图2可知,多条连接钢筋1均匀分布在该预制柱的顶部。结合图3可知,在该预制柱底部具有多个灌浆预留洞2,灌浆预留洞2的洞顶与纵向受力筋4的尾部相互接触设置,且该灌浆预留洞2的直径大于连接钢筋1的直径,使得连接钢筋1能完全深入灌浆预留洞2内。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柱底部横向截面图。结合图1可知,在该预制柱底部侧壁上设置多个灌浆通道3,该灌浆通道3与灌浆预留洞2相连通,该灌浆通道3在预制柱侧壁上的开口位置略高于灌浆预留洞2的洞顶,使之呈倾斜设置方便灌注水泥。
图2、图3结合如图5所示,该预制柱顶面固定多个第一预埋铁7,该多个第一预埋铁7与连接钢筋1具有多种排列方式,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预埋铁7位于该预制柱顶面的两个对边上,并与连接钢筋1相互间隔排列,在该预制柱底面固定多个第二预埋铁8,同样该第二预埋铁8同样与灌浆预留洞2具有多种排列方式,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预埋铁8位于预制柱底面的两个对边上,多个第二预埋铁8与灌浆预留洞2相互间隔排列。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预埋铁7与第二预埋铁8为直角钢板,使其分别固定在预制柱顶面与侧面交叉位置及预制柱底面与侧面交叉位置,增加其整体受力性。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梁的主视截面图,在该预制梁的顶面与底面之间具有贯穿该预制梁的贯穿孔道6,该贯穿孔道6位于该预制梁的中部,或者根据实际建筑要求该贯穿孔道6也可位于该预制梁的两端部,该贯穿孔道6与连接钢筋1相互匹配。结合图7、图8所示,该预制梁顶面设置多个第三预埋铁9,在该预制梁底面设置多个第四预埋铁10,在该预制梁内同样具有横向受力筋5。
预制柱的第一预埋铁7与预制梁的第四预埋铁10位置相互对应,预制柱的第二预埋铁8与预制梁的第三预埋铁9位置相互对应,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三预埋铁9和第四预埋铁10分别与预制梁顶面与底面的 贯穿孔道6相互间隔排列。同样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三预埋铁9与第四预埋铁10为直角钢板,使其分别固定在预制梁顶面与侧面交叉位置及预制梁底面与侧面交叉位置。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结构示意图。预制梁和预制柱上下间隔排列,预制梁下方的预制柱连接钢筋1全部穿过该预制梁的贯穿孔道6后设置于预制梁上方的另一预制柱的灌浆预留洞2内,该连接钢筋1正好完全置于该灌浆预留洞2内部,然后通过灌浆通道3往灌浆预留洞2内部灌入水泥密封。
其中,然后该预制梁下方预制柱的第一预埋铁7与该预制梁底面的第四预埋铁10相互焊接或螺栓固定,该预制梁上方预制柱的第二预埋铁8与该预制梁顶面的第三预埋铁9相互焊接或螺栓固定,这样使得该预制梁与预制柱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抗压能力增强。
其中,该连接钢筋的长度是所述灌浆预留洞洞深高度和贯穿孔道长度之和,这样可以充分连接预制柱与预制梁。本实施例中所述灌浆预留洞洞深高度与所述贯穿孔道长度相同,故连接钢筋尽可能多的深入灌浆预留洞内,保证整体的稳固性。
或者还可以设置连接钢筋的长度为灌浆预留洞洞深长度,当不需要预制梁时,直接将两个预制柱首尾相接,一预制柱的连接钢筋全部深入另一预制柱的灌浆预留洞内,然后灌浆密封,或者进行建筑物的顶层施工时不需要在预制梁上加装预制柱,这时预制梁下部的预制柱的连接钢筋深入贯穿孔道后直接相互连接固定。总之,该预制梁与预制柱的组装方式灵活,可根据具体施工内容设计组装方式。
预制柱是在工厂预设制成,在生产车间使用钢模,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尺寸,在钢模内放入钢筋结构,浇注成型,同样,预制梁也采用类似预制方式制造,并在预制柱的顶部底部安置好第一预埋铁和第二预埋铁,在预制梁中部的顶面与地面上同样固定第三预埋铁和第四预埋铁。再在施工现场用吊车将预制柱吊起相互固定,将预制梁和预制柱上预埋铁用 螺栓固定或者焊接,最后用灌浆水泥密封。
本实用新型预制梁和预制柱连接结构技术避免了施工现场支模,施工方便快捷,大大简化了施工步骤,缩短工期,节约生产成本,预制梁和预制柱通过连接钢筋连接及相互焊接预埋铁使其结合更加牢固,继承了钢筋混凝土梁柱抗拉抗压抗切力强的优点,同时,利用工厂流水线生产方式,混凝土的密实性更强,大大缩短工程工期。
Claims (8)
1.一种预制柱,所述预制柱竖直设置,所述预制柱内设置纵向受力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顶部设置若干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柱底部设置若干灌浆预留洞,所述预制柱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灌浆预留洞连通的灌浆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顶面设置若干第一预埋铁,所述预制柱底面设置若干第二预埋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是所述纵向受力筋的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预留洞的洞顶与所述预制柱纵向受力筋的底端接触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通道在所述预制柱侧壁上的开口位置位于所述灌浆预留洞洞顶的上方,所述灌浆通道倾斜设置。
6.一种预制柱与预制梁连接结构,所述预制柱竖直设置,所述预制柱内设置纵向受力筋,所述预制梁横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顶部设置若干连接钢筋,所述预制柱底部设置若干灌浆预留洞,所述预制柱的侧壁上设置与所述灌浆预留洞连通的灌浆通道,所述预制柱顶面设置若干第一预埋铁,所述预制柱底面设置若干第二预埋铁;
所述预制梁的顶面与底面之间设置贯穿孔道,所述贯穿孔道与所述连接钢筋相互匹配,所述预制梁顶面设置若干第三预埋铁,所述预制梁底面设置若干第四预埋铁;
所述第一预埋铁与所述第四预埋铁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第二预埋铁与所述第三预埋铁位置相互对应;
位于所述预制梁下方的所述预制柱的连接钢筋穿过所述贯穿孔道后设置于所述预制梁上方另一所述预制柱的灌浆预留洞内;
所述预制梁下方的所述预制柱的第一预埋铁与所述第四预埋铁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梁上方的另一所述预制柱的第二预埋铁与所述第三预埋铁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柱与预制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长度是所述灌浆预留洞洞深高度和贯穿孔道长度之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柱与预制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预留洞洞深高度与所述贯穿孔道长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96381.2U CN204225360U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预制柱及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96381.2U CN204225360U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预制柱及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25360U true CN204225360U (zh) | 2015-03-25 |
Family
ID=52923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9638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225360U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一种预制柱及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2536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7292A (zh) * | 2016-03-09 | 2016-09-14 | 龙方启 | 多楼层框架立项柱 |
CN108179843A (zh) * | 2018-03-01 | 2018-06-19 | 费熙 | 一种砌块式砼预制柱模及其应用方法 |
-
2014
- 2014-09-01 CN CN201420496381.2U patent/CN2042253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37292A (zh) * | 2016-03-09 | 2016-09-14 | 龙方启 | 多楼层框架立项柱 |
CN108179843A (zh) * | 2018-03-01 | 2018-06-19 | 费熙 | 一种砌块式砼预制柱模及其应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83034B (zh) | 一种带边缘约束构件的装配式剪力墙及墙-梁连接结构 | |
CN105926803B (zh) | 一种具有凹凸纹路的3d打印配筋砌体剪力墙结构 | |
CN203654473U (zh) |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叠合梁连接节点 | |
CN202831402U (zh) | 一种内接圆管外套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 |
CN103628594B (zh) | 预制夹心叠合剪力墙连续钢筋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 | |
CN106968381B (zh) | 用组合式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 |
CN204983143U (zh) | 高强底筋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 | |
CN101736832B (zh) | 一种约束砌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088326A (zh) | 基于3d打印的装配式框架柱结构 | |
CN204626707U (zh) | 一种带芯柱免立模钢板连接的墙-墙水平连接节点 | |
CN205153139U (zh) | 一种拼合预制建筑物 | |
CN103866866B (zh) | 超高层核心筒与外框架梁后浇节点 | |
CN204225360U (zh) | 一种预制柱及与预制梁的连接结构 | |
CN209760513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键连接剪力墙柱结构 | |
CN102505849A (zh) | 膜壳密肋楼盖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 |
CN109208823B (zh) | 一种可快速装配的内置钢箱式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生产工艺 | |
CN207647033U (zh) | 一种预制钢筋笼结构 | |
CN203393880U (zh) | 一种增强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 |
CN206070519U (zh) | 一种预制预应力厚腹工字形空心支护桩 | |
CN206220297U (zh) | 预制剪力墙 | |
CN204357000U (zh) | 一种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柱骨架 | |
CN205153138U (zh) | 一种拼合预制建筑物 | |
CN204418172U (zh) |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土钉 | |
CN208502067U (zh) | 一种部分预制装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混合梁 | |
CN203603310U (zh) | 预制夹心叠合剪力墙连续钢筋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