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5036U - 起重机小车架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小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5036U
CN204125036U CN201420495053.0U CN201420495053U CN204125036U CN 204125036 U CN204125036 U CN 204125036U CN 201420495053 U CN201420495053 U CN 201420495053U CN 204125036 U CN204125036 U CN 204125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tube
butt hole
cart frame
pipe link
small c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950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玉娟
韩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y Crane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y Crane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y Crane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y Crane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950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5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5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5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小车架,所述起重机小车架包括第一方管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方管两侧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的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与所述第一方管连接,所述第一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不同。第一方管和连接杆装配更容易,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有利于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起重机小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小车架。
背景技术
起重机(hoist)在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起重机通常包括用于提供拉力的起升机构(hoisting machinery)、用于使起重机在轨道梁上行进的运行机构(travelling machinery)、吊绳以及吊钩等部件。
起重机还包括小车架(trolley frame),用于将起重机各部件架在轨道梁(rail beam)上。起重机小车架通常包括方管和连接杆,连接杆穿过方管与之连接。方管上的对接孔的尺寸需要与连接杆的尺寸精密配合,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降低起重机小车架因装配精度引起的加工制造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小车架,所述起重机小车架包括第一方管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方管两侧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的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与所述第一方管连接,沿着与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垂直的方向投射,所述第一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不同。
可选地,所述起重机小车架进一步包括第二方管,所述连接杆在靠近第一方管的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一方管连接,所述连接杆在靠近第二方管的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二方管连接,所述第一方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方管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连接杆的夹角不等于90°。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接孔比所述第二对接孔更靠近所述第二方管,沿着与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垂直的方向投射,所述第一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的长轴上的位置比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高1毫米至2毫米。
可选地,当所述起重机小车架装配在轨道梁上并且未加载负重时,所述连接杆的长轴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与重力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是0.5°至1°。
可选地,当所述起重机小车架装配在轨道梁上并且加载负重时,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与重力方向平行或与重力方向之间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管上还装配有螺栓组件,用于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对接孔和所述第二对接孔的孔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管两侧的管壁上还分别设有的第三对接孔和第四对接孔,用于允许轨道轮的轮轴穿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垂直的方向投射,所述第三对接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同一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预设的具有不同高度的对接孔装配连接杆,可避免加工连接杆的外圆精度及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的精度不匹配带来的装配困难,降低工艺精度要求,从而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方管被配置为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在起重机的使用过程中,负载的作用力能够使得倾斜的第一方管恢复或接近恢复到与重力方向平行的状态,从而抵消负载作用力所产生的影响,提高起重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重机小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第一方管和连接杆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第一方管和连接杆紧固装配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结构在负载作用力下的状态。
图5示出了第一方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起重机小车架的立体示意图。起重机小车架100包括第一方管(tube)110、第二方管130以及连接杆(intermediumbeam)150。
在起重机中,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第二方管130分别与端板(未图示)固接,进而分别连接起升机构及配重(例如,可以是电源箱)。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第二方管130分别连接哪些部件,在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术语“方管”并不限定其所对应的部件具有方形的管状结构,“方管”可以是其他可适用的、具有其他形状的管子。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对方管的形状,例如横截面形状,所做的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所述连接杆150在靠近其第一端处连接所述第一方管110,在靠近其第二端处连接所述第二方管130。所述连接杆150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方管110管壁上的两个相对的对接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方管130管壁上的两个相对的对接孔,从而连接两个方管。在调节螺杆等部件的配合下,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第二方管130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第二方管130上还分别安装有轨道轮(railwheel)170和190。所述轨道轮170和190的轮轴穿过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第二方管130,将起重机小车架100装配在轨道梁200上,从而实现起重机在轨道梁上的运行。在将起重机小车架100装配到轨道梁200上之后,所述连接杆130保持和地面的平行,其两端分别连接的部件也分别位于轨道梁200的两侧,从而实现平衡。
通过分析,发现在起重机的使用过程中,即加载了负重之后,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第二方管130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其下端会倾向于相互靠近,其上端会倾向于相互远离(在图1中以箭头示出上下端的偏移方向)。为克服方管倾斜带来的不稳定,在本实用新型有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第二方管130中至少有一个具有预设的倾斜度,即与所述连接杆150的夹角不等于90°,以抵消或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因负载作用力而导致的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上端”、“下端”、“高”和“低”均以起重机小车架装配到轨道梁上时的位置为基准,更靠近地面的一端为下端,更靠近地面的位置为低。在起重机中,连接杆连接方管的位置一般靠近方管的下端,轨道轮连接方管的位置一般靠近方管的上端。
图2示出了第一方管和连接杆连接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连接杆150连接时,所述第一方管110的上端朝向所述连接杆150的另一端(即靠近第二方管的一端)倾斜。这样的设置有助于更方便地将所述连接杆150插入所述第一方管110中,降低装配难度。下面的描述中会进一步阐述倾斜设置对装配的好处。
图3示出了第一方管和连接杆紧固装配的剖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了防止所述连接杆150与所述第一对接孔113和所述第二对接孔115的接触出现松动,所述第一方管110还装配有螺栓组件111,用于将所述连接杆150固定在所述第一对接孔和所述第二对接孔的孔壁上。螺栓施加在所述连接杆150上的压力仅用于使其固定,而不改变其与第一方管110之间的预设角度。
当起重机小车架装配在轨道梁上并且未加载负重时,所述连接杆150的长轴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一方管110的长轴与重力方向(即与连接杆150垂直的方向)具有第一夹角。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方管和连接杆的长轴(图3中分别以虚线示出),均指与其延伸方向平行的中心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是0.5°至1°。
依此设置,所述第一方管110在起重机未加载负重时,就具有倾斜的角度,而且其倾斜的方向为上端更靠近所述第二方管130的上端,下端更远离所述第二方管130的下端,从而为后续使用中因负载作用力而产生的角度偏移提供提前量。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所示结构在负载作用力下的状态。如图4所示,由于所述第一方管110具有一个提前倾斜的第一角度,在负载作用力(方向以箭头示出)下,所述第一角度变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方管110和所述连接杆150的长轴的夹角在使用过程中呈90°或接近90°,即所述第一方管110的长轴与重力方向平行或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夹角。
图5示出了所述第一方管11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方管110在相对的两面管壁上分别设有供所述连接杆150通过的第一对接孔113和第二对接孔115,另外还分别设有供所述轨道轮170的轮轴穿过的第三对接孔117和第四对接孔119。所述第一对接孔113更加靠近所述连接杆150的第二端,即安装有第二方管的一端。沿着与所述第一方管110的长轴垂直的方向投射(投射方向如箭头所示),所述第一对接孔113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110的长轴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对接孔115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110的长轴上的位置。在这样的配置下,所述第一方管110在与所述连接杆150进行配合连接后,会形成一个不等于90°的夹角,而且其上端会向所述连接杆150的第二端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高度差的范围是1毫米到2毫米。相应地,所述第一对接孔113和所述第二对接孔115的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杆150的横截面积,以便其倾斜插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孔113和所述第二对接孔115的尺寸相同,其直径比所述连接杆150的横截面直径大1毫米到2毫米。这样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杆150、所述第一对接孔113和所述第二对接孔115的位置和大小不需要十分精密的加工精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与所述第一对接孔113和所述第二对接孔115不同,所述第三对接孔117和所述第四对接孔119的位置对应,其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110长轴上的位置相同,从而保证轨道轮的轮轴与第一方管110长轴的垂直。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机小车架,所述起重机小车架包括第一方管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方管两侧的管壁上分别设有的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与所述第一方管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方管,所述连接杆在靠近第一方管的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一方管连接,所述连接杆在靠近第二方管的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二方管连接,所述第一方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方管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连接杆的夹角不等于9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孔比所述第二对接孔更靠近所述第二方管,沿着与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垂直的方向投射,所述第一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比所述第二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位置高1毫米到2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起重机小车架装配在轨道梁上并且未加载负重时,所述连接杆的长轴与地面平行,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与重力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是0.5°至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起重机小车架装配在轨道梁上并且加载负重时,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与重力方向平行或与重力方向之间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管上还装配有螺栓组件,用于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对接孔和所述第二对接孔的孔壁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管两侧的管壁上还分别设有的第三对接孔和第四对接孔,用于允许轨道轮的轮轴穿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垂直的方向投射,所述第三对接孔的中心与所述第四对接孔的中心投射到所述第一方管的长轴上的同一位置。 
CN201420495053.0U 2014-08-29 2014-08-29 起重机小车架 Active CN204125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5053.0U CN204125036U (zh) 2014-08-29 2014-08-29 起重机小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95053.0U CN204125036U (zh) 2014-08-29 2014-08-29 起重机小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5036U true CN204125036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1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95053.0U Active CN204125036U (zh) 2014-08-29 2014-08-29 起重机小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50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7062A (zh) * 2016-07-18 2016-09-28 河南省重业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间距可调的起重机行走小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7062A (zh) * 2016-07-18 2016-09-28 河南省重业起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行走间距可调的起重机行走小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82832U (zh) 一种起重机主臂防后倾装置
CN101979308B (zh) 塔式起重机及其平衡臂拉杆结构及该结构的安装方法
CN104675179A (zh) 自升式钢塔安装用吊架装置及钢塔施工方法
CN203173749U (zh) 液压复式起重机塔架组装整体式竖向自顶升装置
CN204125036U (zh) 起重机小车架
CN201756399U (zh) 吊运装备
CN205151548U (zh) 起重机平衡梁以及起重机
CN103663302A (zh) L型龙门安装架
CN102765659A (zh) 并联滑轮组起重钩
CN203653074U (zh) 一种用于门式起重机的快装式组合横梁
CN102398863A (zh) 提高臂架承载能力的支撑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起重机
CN204457048U (zh) 自升式钢塔安装用吊架装置
CN102829067A (zh) 一种可调台车水平转角和侧向位移的哈夫铰
CN104228950A (zh) 一种组合式工程机械底盘连接结构
CN201850091U (zh) 塔式起重机的平衡臂拉杆结构及塔式起重机
CN204823754U (zh) 一种起重机行走端梁
CN202481961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及其平台支撑装置
CN204823869U (zh) 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
CN204161463U (zh) 组合式工程机械底盘连接结构
CN203451072U (zh) 连接吊车梁与网架的构件
CN204163636U (zh) 长螺旋钻机鹅头的铰接装置
CN206265913U (zh) 轻型装卸架
CN103723638B (zh) 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架及塔式起重机
CN202704825U (zh) 并联滑轮组起重钩
CN218201908U (zh) 工程机械加长吊臂辅助机构及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