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0298U -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10298U CN204110298U CN201420585373.5U CN201420585373U CN204110298U CN 204110298 U CN204110298 U CN 204110298U CN 201420585373 U CN201420585373 U CN 201420585373U CN 204110298 U CN204110298 U CN 204110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sleeve
- straight beam
- turn round
- wush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主要包括链轮套筒、前直梁、扭把套筒、后直梁、后轮叉杆套筒;链轮套筒设置在前直梁的前端,扭把套筒设置在前直梁与后直梁之间,后轮叉杆套筒设置在后直梁的后端。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平踏的骑行方式,人体正面面积小,空气阻力小。带有靠背的座椅不仅骑行舒适不易疲劳,还使人腿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因此与现有普及化的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相比,速度可提高一倍左右;设置的流线型车罩,不仅可以挡风挡寒,更加可以减小阻力,提高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力自行车,特别是一种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大众化、普及化的自行车均为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这种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由于车座与链轮近于直立设置,车把与车座近于水平设置,使人体以接近直立的方式骑行,不仅正面面积大,空气阻力大,还使人腿难以发挥出比自身重量更大的力量,导致人腿做功的效率大为降低。这种接近直立的骑行方式,不仅使现有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车速慢,骑行者极易疲劳,还使自行车结构复杂,车体大,重心高,自重大,并且不适合安装实用美观的流线型车罩,不具有挡风挡寒的功能。
由于现有大众化、普及化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以接近直立方式骑行所导致的上述缺点,链轮与车座以近于水平方向设置,车座带有靠背能使人腿发挥出更大力量的平踏骑行方式,即成为新型自行车研制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现有的几种已有试制样品,以平踏方式骑行的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与前驱动后转向自行车,由于车架的结构复杂不美观,尤其是转向机构的结构复杂,使人很难学会骑行及舒适驾驶,因此难以实现实用化、大众化以及普及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平踏方式骑行,结构简单美观,重量轻,速度快,转向机构能使人很快即可骑行驾驶的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主要包括链轮套筒、前直梁、扭把套筒、后直梁、后轮叉杆套筒;链轮套筒设置在前直梁的前端,扭把套筒设置在前直梁与后直梁之间,后轮叉杆套筒设置在后直梁的后端。
链轮的转轴安装在链轮套筒之内,扭把安装在扭把套筒之内,后轮叉杆的转轴安装在后轮叉杆套筒之内,前轮安装在前轮叉杆之内,后轮安装在后轮叉杆之内,在扭把与后轮叉杆的转轴之间交叉连接有钢丝绳,在后直梁上安装有带靠背的座椅,在车架上安装有流线型车罩。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平踏的骑行方式,人体正面面积小,空气阻力小。带有靠背的座椅不仅骑行舒适不易疲劳,还使人腿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因此与现有普及化的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相比,速度可提高一倍左右;设置的流线型车罩,不仅可以挡风挡寒,更加可以减小阻力,提高速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车架简单美观,车体小,重心低,重量轻,节省原材料。扭把式的转向机构适应人们已有的自动反应骑行方式,很快即可熟练骑行。由于利用后轮转向,后轮转向的方向与车体转向时产生的离心力的方向相近,因此转向非常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主要包括链轮套筒1、前直梁2、扭把套筒3、后直梁4、后轮叉杆套筒5;链轮套筒1设置在前直梁2的前端,扭把套筒3设置在前直梁2与后直梁4之间,后轮叉杆套筒5设置在后直梁4的后端。
链轮6的转轴安装在链轮套筒1之内,前轮7安装在前轮立叉杆9之内,扭把10安装在扭把套筒3之内,后轮叉杆11的转轴安装在后轮叉杆套筒5之内,后轮叉杆11上安装有后轮12,在扭把10与后轮叉杆11的转轴之间交叉连接有钢丝绳13。
在链轮套筒1与前轮立叉杆9之间连接有前轮叉杆8,在链轮6的两侧安装有脚蹬,链轮6与前轮7上的牙轮之间连接有链条14;在后直梁4上安装有带靠背的座椅15。在前直梁2上安装有车罩16。车罩16可以是只安装在前直梁2上前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安装在前直梁2、后直梁4上前封闭与上封闭式的,还可以是前、上、后与左、右全封闭式的。
本实用新型的骑行方式与转向机构的控制方式是:人坐在带有靠背的座椅15上,两腿平伸蹬踏链轮6两侧的脚蹬。双手前伸握住扭把10,扭把10通过与后轮叉杆11交叉连接的钢丝绳13控制后轮12转向,即可舒适骑行。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扭把式的转向机构及转向方式,与人们骑行现有大众化、普及化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形成的自动反应机制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上车骑行。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骑行速度快(一般时速30公里左右),骑行舒适不易疲劳,转向灵活,结构简单美观,很快即可熟练骑行等优点,完全可以替代和淘汰现有大众化、普及化的前转向后驱动自行车,从而实现新的大众化与普及化。尤其是在交通时常拥堵的城市中,是一种最为合适的轻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前轮叉杆8,前轮立叉杆9,后轮叉杆11可以是双侧的保持叉,也可以是单侧的支撑杆。前轮立叉杆9,后轮叉杆11可以是非减震的保持叉、支撑杆,也可以是安装减震器的保持叉、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链轮6与前轮7之间的动力传递,可以使用各种已有或将来新发明的传动机构与变速机构:可以使用不变速的链轮、链条、牙轮机构,也可以使用多级变速的链轮、链条、牙轮机构,还可以使用圆锥齿轮传动机构,以及内三速的变速机构等,各种具有动力传递与变速功能的机构均可替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扭把10与后轮叉干11之间的动力传递与控制机构,可以使用各种已有或将来新发明的动力传递与控制机构:可以使用交叉连接的钢丝绳,也可以使用交叉连接的齿带、齿轮机构或链条、链轮机构,还可以使用圆锥齿轮机构,齿轮拉杆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液压机构等,各种具有动力传递与控制功能的机构均可替换使用。除使用钢丝绳外,如果使用其他动力传递与控制机构,时间稍长即会产生间隙,而一旦产生间隙,不仅很难稳定控制自行车及其转向,速度稍高后轮即会剧烈摆动,实际上并不实用。使用钢丝绳为了防止其自然断裂而减小危险系数,可以采用双钢丝绳结构。因为两根钢丝绳同时自然断裂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从而更加保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所得出的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3)
1.一种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主要包括链轮套筒、前直梁、扭把套筒、后直梁、后轮叉杆套筒,其特征在于:链轮套筒设置在前直梁的前端,扭把套筒设置在前直梁与后直梁之间,后轮叉杆套筒设置在后直梁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链轮的转轴安装在链轮套筒之内,前轮安装在前轮立叉杆之内,扭把安装在扭把套筒之内,后轮叉杆的转轴安装在后轮叉杆套筒之内,后轮叉杆上安装有后轮,在扭把与后轮叉杆的转轴之间交叉连接有钢丝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链轮套筒与前轮立叉杆之间连接有前轮叉杆,在链轮的两侧安装有脚蹬,链轮与前轮上的牙轮之间连接有链条;在后直梁上安装有带靠背的座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5373.5U CN204110298U (zh) | 2014-10-10 | 2014-10-10 |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85373.5U CN204110298U (zh) | 2014-10-10 | 2014-10-10 |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10298U true CN204110298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32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8537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0298U (zh) | 2014-10-10 | 2014-10-10 |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1029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0278A (zh) * | 2016-07-12 | 2018-01-19 | 孟中午 | 电动自行车双向链条方向操纵器 |
CN108674559A (zh) * | 2018-07-05 | 2018-10-19 |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 一种前轮直驱后轮转向自行车 |
-
2014
- 2014-10-10 CN CN201420585373.5U patent/CN20411029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0278A (zh) * | 2016-07-12 | 2018-01-19 | 孟中午 | 电动自行车双向链条方向操纵器 |
CN108674559A (zh) * | 2018-07-05 | 2018-10-19 |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 一种前轮直驱后轮转向自行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37809U (zh) | 一种娱乐健身自行车 | |
CN204110298U (zh) |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 |
CN203410583U (zh) | 自行车用附曲柄装置 | |
CN204137264U (zh) |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新型电动车 | |
CN204110281U (zh) | 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电动自行车 | |
CN204050772U (zh) | 秋千车 | |
CN204341307U (zh) | 前驱动后转向三轮自行车 | |
CN205150094U (zh) | 一种躺式自行车 | |
CN201512072U (zh) | 具有后轮转向结构的单轮驱动电动车 | |
CN202637968U (zh) | 履带式游艺训练坦克车 | |
CN204341306U (zh) | 前驱动后转向三轮电动车 | |
CN201385731Y (zh) |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 |
CN200974577Y (zh) | 休闲式前轮驱动自行车 | |
CN202414046U (zh) | 一种安全便捷母子休闲车 | |
CN105480364B (zh) | 一种摆臂式代步龙行车 | |
CN204548357U (zh) | 一种改进型展开能形成自行车的折叠行李车 | |
CN205019638U (zh) | 跑步车 | |
CN210235216U (zh) |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 |
CN104691675A (zh) | 一种亲子自行车 | |
CN202863644U (zh) | 一种可倾摇摆三轮车 | |
CN203032825U (zh) | 冲浪自行车 | |
CN202608968U (zh) | 一种双人骑自行车 | |
CN2249201Y (zh) | 休闲自行车 | |
CN107444553B (zh) | 一种手摇娱乐自行车 | |
CN2892645Y (zh) | 二人双驱动三轮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