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79284U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79284U CN204079284U CN201420575442.4U CN201420575442U CN204079284U CN 204079284 U CN204079284 U CN 204079284U CN 201420575442 U CN201420575442 U CN 201420575442U CN 204079284 U CN204079284 U CN 2040792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rope
- translation system
- suspender
- drive division
- transversal trans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518079 Plantago minu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包括小车、小车吊具,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左右驱动部,左驱动部和右驱动部分别具有可沿横向驱动相应钢丝绳左右移动的伸缩杆,伸缩杆朝向相应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导向结构,钢丝绳导向结构包括用于钢丝绳从中穿过的空隙以及位于空隙两侧的,用于限制钢丝绳左右横向摆动的横向限制结构,以及用于限制钢丝绳前后纵向摆动的纵向限制结构。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吊具横向平移一定位移,使得吊具正对在集装箱上,顺利对箱,由于不需要移动大车,大大节约了对箱时间,也同时降低了能耗,而且能够保证吊具与集装箱在起升或下降时不发生前后左右摆动,运行平稳,进一步提高了对箱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属于集装箱装卸设备的辅助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港口集装箱的物流领域中,岸桥系统在集装箱装卸系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进程不断的加快,港口的货运量也在逐年递增,集装箱岸桥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如何提高集装箱装卸岸桥的工作效率成为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通用的港口集装箱岸桥是通过单个起升小车将集装箱从船上吊运到集卡的上方或者从集卡吊运到船上,这种岸桥的特点是单小车装卸作业,在集装箱装卸作业中,集装箱运卡车不可能停的正好和集装箱岸桥的吊具平行,即集装箱运输卡车上集装箱的中心线和集装箱岸桥的吊具的中心线产生了一定的偏角,这时需要利用集装箱岸桥上的吊具回转装置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吊具中心线和集装箱的中心线重合,调整后方可继续作业。吊具回转装置一般通过电动或液压推杆推动钢丝绳来实现吊具的回转,吊具回转的角度一般为5度。但当起重机的吊具与运输卡车上集装箱在起重机大车方向上偏移有一定的距离时,需要在起重机大车方向上平移吊具与集装箱作“对箱”作业。目前一般采用“点动”集装箱岸桥的方法,使岸桥短距离平动来进行对箱作业,由于大车需要多次进行“点动”操作,频繁“点动”大车增加了装卸作业时间,增加了岸桥大车机构电机损耗和油料消耗。另外在“点动”岸桥的时候,使整个岸桥门架一直处于晃动的状态,既降低了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寿命,又降低了设备操作者的舒适性。
中国专利CN1962393A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吊具平移装置,该装置包括载重小车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位于载重小车上,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泵站、杠杆和钢丝绳缠绕系统,液压缸有四组,分别两两位于载重小车的两侧,每个液压油缸的一端通过支座固定在载重小车上,另一端设有杠杆与杠杆上端连接;杠杆的支点固定在载重小车的侧面,杠杆的下端有钢丝绳缠绕系统并与吊具上架连接;液压泵站在四组液压油缸中间并与每个液压油缸连接。钢丝绳缠绕系统包括:钢丝绳、滑轮、钢丝绳卷筒。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吊具在起重机大车方向上快速平移,节省了集装箱装卸时间。
然而,该现有技术在应用于岸桥时存在以下缺陷:在该现有技术中,通过油缸推动杠杆来实现吊具平移,而杠杆连接钢丝绳,因杠杆作用原理,势必会造成钢丝绳的摆动,杠杆摆动会造成钢丝绳的上下运动,从而无法实现平动,同时机构运动机件较多,维修保养较为繁琐,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的起重机吊具平衡装置在应用于岸桥时,会造成钢丝绳上下运动,导致无法实现平行移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保证吊具平移的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包括可沿岸桥大梁的轨道往复运行的小车;通过左右两侧钢丝绳吊设于所述小车下方的吊具;以及设置在所述小车上,用于驱动所述吊具沿横向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吊具左侧所述钢丝绳对应设置的左驱动部和与所述吊具右侧所述钢丝绳对应设置的右驱动部,左驱动部和右驱动部分别具有可沿横向驱动相应所述钢丝绳左右移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朝向相应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导向结构,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包括用于所述钢丝绳从中穿过的空隙以及位于所述空隙两侧的,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左右横向摆动的横向限制结构,以及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前后纵向摆动的纵向限制结构。
所述横向限制结构包括一对沿横向间隔对置且平行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纵向限制结构包括一对沿纵向间隔对置且平行的第二限位杆,一对第一限位杆与一对第二限位杆在所述钢丝绳延伸方向交叉围成位于中部的镂空空间作为所述空隙。
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横向限制结构和所述纵向限制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底部具有与所述空隙相通的透孔。
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至少其中之一为可转动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两端面上成型有凸出的第一枢轴,所述支架上设有供两所述第一枢轴插入的第一枢孔,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一枢孔可转动配合。
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两端面上成型有凸出的第二枢轴,所述支架上设有供两所述第二枢轴插入的第二枢孔,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第二枢孔可转动配合。
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杆为托辊。
所述伸缩杆的伸缩行程为0-800mm。
所述伸缩杆的伸缩行程为500mm。
所述吊具左右两侧分别包括沿所述小车前后设置的两组所述钢丝绳;左驱动部为与左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对应设置的一组液压缸;右驱动部为与右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对应设置的一组液压缸;所述伸缩杆为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设置有分别与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对应设置的两套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两套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通过固定连接架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连接架的中部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的支架。
所述吊具左右两侧所述钢丝绳分别包括沿所述小车前后设置的两组所述钢丝绳;左驱动部为与左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对应设置的前后两组液压缸;右驱动部为与右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对应设置的前后两组液压缸;所述伸缩杆为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直接与对应的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固定连接。
左右两驱动部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吊具两侧所述钢丝绳的外侧或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其用于驱动所述吊具沿横向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吊具左侧的钢丝绳对应设置的左驱动部和与所述吊具右侧钢丝绳对应设置的右驱动部,左驱动部和右驱动部分别具有可以沿横向驱动相应所述钢丝绳左右移动的伸缩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伸缩杆朝向相应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导向结构,钢丝绳导向结构包括用于钢丝绳从中穿过的空隙以及位于所述空隙两侧的,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左右横向摆动的横向限制结构,以及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前后纵向摆动的纵向限制结构,当小车运行至集装箱上方进行对箱作业时,若吊具不在集装箱的正上方时,在不移动大车的前提下,对箱发生困难,此时可启动本实用新型的小车横向平移系统,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吊具横向平移一定位移,使得吊具正对在集装箱上,顺利对箱,由于不需要移动大车,大大节约了对箱时间,也同时降低了能耗;另外,通过横向限制结构和纵向限制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吊具与集装箱在起升或下降时不发生前后左右摆动,运行平稳,进一步提高了对箱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运动机件少,维修方便,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为可转动的,从而使得钢丝绳在上下起升中,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自由转动,钢丝绳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所述钢丝绳所受阻力小,保证了起升工况的需要,又可以实现对箱时左右移动对箱。
3.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所述液压油缸的伸缩杆的伸出端部设置有分别与前后两组钢丝绳对应设置的两套钢丝绳导向结构,两套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通过固定连接架固定连接,即吊具左侧的两组钢丝绳共用一个液压油缸,吊具右侧的两组钢丝绳共用一个液压油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四组液压油缸,该种设置节省了两个液压油缸,节省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中液压油缸及钢丝绳导向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中液压油缸及钢丝绳导向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中钢丝绳导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平移系统中钢丝绳导向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b1-小车,b2-钢丝绳,b3-吊具,b4-伸缩杆,b5-空隙,b6-第一限位杆,b7-第二限位杆,b8-支架,b9-透孔,b10-第一枢轴,b11-第一枢孔,b12-第二枢轴,b13-第二枢孔,b14-液压缸,b15-大梁,b16-液压缸底座,b17-钢丝绳导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一种较佳实施例,所述横向平移系统包括可沿岸桥大梁b15的轨道往复运行的小车b1、通过左右两侧钢丝绳b2吊设于所述小车b1下方的吊具b3;以及设置在所述小车b1上,用于驱动所述吊具b3沿横向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吊具b3左侧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左驱动部和与所述吊具b3右侧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右驱动部,左驱动部和右驱动部分别具有可沿横向驱动相应所述钢丝绳b2左右移动的伸缩杆b4,所述伸缩杆b4朝向相应所述钢丝绳b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导向结构b17,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包括用于所述钢丝绳b2从中穿过的空隙b5以及位于所述空隙b5两侧的,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b2左右横向摆动的横向限制结构,以及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b2前后纵向摆动的纵向限制结构。
优选地,所述左驱动部和所述右驱动部为液压缸,所述伸缩杆b4为液压缸,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部并不限于液压缸,只要具有可控制行程的伸缩杆的装置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小车运行至集装箱上方进行对箱作业时,若吊具不在集装箱的正上方时,在不移动大车的前提下,对箱发生困难,此时可启动本实用新型的小车横向平移系统,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吊具横向平移一定位移,使得吊具正对在集装箱上,顺利对箱,由于不需要移动大车,大大节约了对箱时间,也同时降低了能耗;另外,通过横向限制结构和纵向限制结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吊具与集装箱在起升或下降时不发生前后左右摆动,运行平稳,进一步提高了对箱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所述横向限制结构包括一对沿横向间隔对置且平行的第一限位杆b6,所述纵向限制结构包括一对沿纵向间隔对置且平行的第二限位杆b7,一对第一限位杆b6与一对第二限位杆b7在所述钢丝绳b2延伸方向交叉围成位于中部的镂空空间作为所述空隙b5。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一对第一限位杆b6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二限位杆b7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不限于设置在第二限位杆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b6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杆b7的下方,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杆b6与所述第二限位杆b7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b6以紧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杆b7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b6还可以以一定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杆b7的上方或者下方。
进一步描述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还包括支架b8,所述横向限制结构和所述纵向限制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b8上,所述支架b8底部具有与所述空隙b5相通的透孔b9。
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b6和所述第二限位杆b7至少其中之一为可转动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杆b6的两端面上成型有凸出的第一枢轴b10,所述支架b8上设有供两所述第一枢轴b10插入的第一枢孔b11,所述第一枢轴b10与所述第一枢孔b11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杆b7的两端面上成型有凸出的第二枢轴b12,所述支架b8上设有供两所述第二枢轴b12插入的第二枢孔b13,所述第二枢轴b12与所述第二枢孔b13可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为可转动的,从而使得钢丝绳在上下起升中,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自由转动,钢丝绳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所述钢丝绳所受阻力小,保证了起升工况的需要,又可以实现对箱时左右移动对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杆b6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杆b7优选为托辊。
本实施例的所述伸缩杆b4的伸缩行程可控制在0-800mm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小车需要以及对集卡所停位置的经验判断,所述伸缩杆的伸缩行程设置为500mm既能满足对箱要求。
所述吊具b3左右两侧分别包括沿所述小车b1前后设置的两组所述钢丝绳b2。
本实施例的左驱动部为与左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一组液压缸b14,右驱动部为与右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一组液压缸b14。所述伸缩杆b4为所述液压缸b14的活塞杆。
本实施例的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设置有分别与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两套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两套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通过固定连接架b16固定连接,即吊具左侧的两组钢丝绳共用一个液压油缸,吊具右侧的两组钢丝绳共用一个液压油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四组液压油缸,该种设置节省了两个液压油缸,节省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所述固定连接架b16的中部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的支架b8。
作为一种可替代形式,左驱动部为与左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前后两组液压缸b14;右驱动部为与右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前后两组液压缸b14。即小车上设置四组液压缸,每一组液压缸对应驱动一组钢丝绳。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直接与对应的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固定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左右两侧的液压缸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吊具b3两侧所述钢丝绳b2的外侧。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左右两侧的液压缸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吊具b3两侧所述钢丝绳的内侧。
本实施例的液压缸只要给定指令即可,若向左平移,其中一个液压缸顶出,另一个液压缸收缩,两者同步运动,实现平移。用于控制液压缸的控制手柄可以直接安装在岸桥的司机室内。
本实施例的小车横向平移系统还可以与岸桥上设有的吊具倾转装置配合动作,从而实现快速对箱。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包括
可沿岸桥大梁(b15)的轨道往复运行的小车(b1);
通过左右两侧钢丝绳(b2)吊设于所述小车(b1)下方的吊具(b3);以及
设置在所述小车(b1)上,用于驱动所述吊具(b3)沿横向左右移动的驱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吊具(b3)左侧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左驱动部和与所述吊具(b3)右侧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右驱动部,左驱动部和右驱动部分别具有可沿横向驱动相应所述钢丝绳(b2)左右移动的伸缩杆(b4),所述伸缩杆(b4)朝向相应所述钢丝绳(b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导向结构(b17),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包括用于所述钢丝绳(b2)从中穿过的空隙(b5)以及位于所述空隙(b5)两侧的,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b2)左右横向摆动的横向限制结构,以及用于限制所述钢丝绳(b2)前后纵向摆动的纵向限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限制结构包括一对沿横向间隔对置且平行的第一限位杆(b6),所述纵向限制结构包括一对沿纵向间隔对置且平行的第二限位杆(b7),一对第一限位杆(b6)与一对第二限位杆(b7)在所述钢丝绳(b2)延伸方向交叉围成位于中部的镂空空间作为所述空隙(b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还包括支架(b8),所述横向限制结构和所述纵向限制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b8)上,所述支架(b8)底部具有与所述空隙(b5)相通的透孔(b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b6)和所述第二限位杆(b7)至少其中之一为可转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b6)的两端面上成型有凸出的第一枢轴(b10),所述支架(b8)上设有供两所述第一枢轴(b10)插入的第一枢孔(b11),所述第一枢轴(b10)与所述第一枢孔(b11)可转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杆(b7)的两端面上成型有凸出的第二枢轴(b12),所述支架(b8)上设有供两所述第二枢轴(b12)插入的第二枢孔(b13),所述第二枢轴(b12)与所述第二枢孔(b13)可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b6)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杆(b7)为托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b4)的伸缩行程为0-8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b4)的伸缩行程为5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b3)左右两侧分别包括沿所述小车(b1)前后设置的两组所述钢丝绳(b2);
左驱动部为与左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一组液压缸(b14);
右驱动部为与右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一组液压缸(b14);
所述伸缩杆(b4)为所述液压缸(b14)的活塞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设置有分别与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两套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两套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通过固定连接架(b16)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架(b16)的中部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的支架(b8)。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b3)左右两侧所述钢丝绳(b2)分别包括沿所述小车(b1)前后设置的两组所述钢丝绳(b2);
左驱动部为与左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前后两组液压缸(b14);
右驱动部为与右侧前后两组所述钢丝绳(b2)对应设置的前后两组液压缸(b14);
所述伸缩杆(b4)为所述液压缸(b14)的活塞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部直接与对应的所述钢丝绳导向结构(b17)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或11或12所述的横向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右两驱动部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吊具(b3)两侧所述钢丝绳(b2)的外侧或内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75442.4U CN204079284U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75442.4U CN204079284U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79284U true CN204079284U (zh) | 2015-01-07 |
Family
ID=5217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7544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9284U (zh) | 2014-09-30 | 2014-09-30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7928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29630A (zh) * | 2014-09-30 | 2014-12-24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CN109987514A (zh) * | 2019-05-04 | 2019-07-09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岸桥小车吊具微调移位系统 |
-
2014
- 2014-09-30 CN CN201420575442.4U patent/CN20407928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29630A (zh) * | 2014-09-30 | 2014-12-24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CN109987514A (zh) * | 2019-05-04 | 2019-07-09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岸桥小车吊具微调移位系统 |
WO2020224046A1 (zh) * | 2019-05-04 | 2020-11-12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岸桥小车吊具微调移位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312915U (zh) | 一种双梁门式起重机 | |
CN103663168B (zh) | 一种风机叶片搬运专用起重机 | |
CN103072902B (zh) | 双大梁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 |
CN102070078A (zh) | 装卸机械手 | |
CN204162367U (zh) | 电动叉车 | |
CN107445065A (zh) | 吊装设备 | |
CN203624874U (zh) | 一种风机叶片搬运专用起重机 | |
CN204079284U (zh)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
CN104229630B (zh) | 用于岸桥小车的横向平移系统 | |
CN100488860C (zh) | 起重机吊具平移装置 | |
CN105384108A (zh) | 可移动起吊装置 | |
CN102502417A (zh) | 一种门式起重机及其起升机构 | |
CN203877781U (zh) | 一种气动吊运装置 | |
CN102826448A (zh) | 一种起升机构及门式起重机 | |
CN106629500A (zh) | 一种货物装载器件的运输车 | |
CN107381405B (zh) | 一种具有多点可变位吊具的起重设备 | |
KR20160025833A (ko) | 천정 크레인 | |
CN207792534U (zh) | 吊运机 | |
CN102795545A (zh) | 轮胎式起重机吊具的减摇装置 | |
CN204096946U (zh) | 一种起吊装置及集装箱起重机 | |
CN206680092U (zh) | 一种钢结构桥梁提升装置 | |
CN202986918U (zh) | 一种矿用集装箱搬运车 | |
CN207030788U (zh) | 吊装设备 | |
CN201002923Y (zh) | 起重机吊具平移装置 | |
CN104229636A (zh) | 井口房悬臂桥式起重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16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