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73087U - 一次性微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微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73087U
CN204073087U CN201420349600.4U CN201420349600U CN204073087U CN 204073087 U CN204073087 U CN 204073087U CN 201420349600 U CN201420349600 U CN 201420349600U CN 204073087 U CN204073087 U CN 204073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base
micropin
connecting rod
micro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496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彦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496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73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73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7308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次性微针装置包括底座、微针组件、盖体和若干可溶解于酒精的连接杆;该微针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若干间隔分布的微针;该基座的顶壁和该底座的底壁上各开设数量与连接杆相同的锥形凹槽;每一连接杆的两末端均呈锥形状,每一连接杆的其中一末端嵌装于该底座的底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每一连接杆的另一末端嵌装于该基座的顶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若干连接杆间隔排列形成一正三角形阵列;该盖体可拆卸地扣合于该底座上,该盖体和该底座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该微针组件和连接杆位于该密闭空间内。上述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二次使用,从根本上避免交叉感染。

Description

一次性微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微针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微针装置的微针锋利短小,而皮肤角质层没有神经组织和血管,因此使用时不会产生疼痛和出血现象,且微创的小孔可在很短时间内愈合,故使得微针装置不仅广泛应用于医疗给药,还广泛应用于促进美容产品的吸收和渗透。
现有的微针装置一般包括底座和微针阵列组件,该微针阵列组件通过黏胶固定于该底座上。实际应用中,有些美容院为节省成本,会将使用过的微针装置经过酒精简单浸泡后再次使用,如此,会给使用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轻则皮肤过敏如干燥、红肿,重则毁容或感染传染病。另外,使用者也无法通过直观地观察判别微针装置是否已使用过,不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使用者通过微针装置给药时,一般按压微针阵列,使得微针阵列瞬间在皮肤角质层和表皮层产生大量微米量级大小的孔道,再取走微针装置,将药物涂抹于皮肤,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孔道实现快速渗透和扩散,此种方式有时会导致药物被空气中的杂质所污染,影响药效,且给药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二次使用的一次性微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微针装置,其包括底座、微针组件、盖体和若干可溶解于酒精的连接杆;
该微针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若干间隔分布的微针;该基座的顶壁和该底座的底壁上各开设数量与连接杆相同的锥形凹槽;每一连接杆的两末端均呈锥形状,每一连接杆的其中一末端嵌装于该底座的底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每一连接杆的另一末端嵌装于该基座的顶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若干连接杆间隔排列形成一正三角形阵列;
该盖体可拆卸地扣合于该底座上,该盖体和该底座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该微针组件和连接杆位于该密闭空间内。
进一步地,该微针组件还包括若干遇水而变色的变色件,变色件的数量与微针的数量相同,且变色件与微针一一对应;若干微针形成一纵横交错的微针阵列;每一变色件固定于基座上,并套设于对应的一微针的上端外。
进一步地,每一微针呈锥形状;每一变色件呈半球形状,其中部开设贯穿球面和底面的锥形通孔,每一变色件通过该锥形通孔套设于对应的一微针的上端外。
进一步地,该变色件为变色硅胶件。
进一步地,该底座内开设一储液腔,该底座的底壁开设一连通该储液腔的出液口,该基座内开设一横向导液通道,该基座的侧壁开设一连通该横向导液通道的进液口,该底座的出液口通过一导液软管连通该基座的进液口;每一微针内开设一连通该横向导液通道的导液通道。
进一步地,每一微针的末端面为一坡面。
进一步地,该连接杆为由热塑性酚醛树脂制成的连接杆。
进一步地,该基座和微针由金属或单晶硅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构成一稳固的正三角形阵列的支撑结构,可使得该微针组件牢靠地固定于该底座上。当使用者想通过消毒二次使用本装置,而将本一次性微针装置浸泡于酒精时,由于若干连接杆间隔排列,每一连接杆可充分与酒精接触,加速连接杆的溶解,分布于该正三角形阵列的三个角的连接杆快速被溶解,从而可快速摧毁该支撑结构,使得该微针组件从该底座上脱落,有效防止再次利用本微针装置,从根本上避免交叉感染,相对其他形状的阵列,该正三角形阵列可兼具牢靠支撑和快速溶解的效果。
2、使用者可通过直观地观察变色件的颜色,以判断本装置是否为首次使用。
3、相对传统的药液通过皮肤的小孔进入皮肤表层,本装置直接通过导液通道将药液导入皮肤表层,不但提高给药效率,且避免药液被外界污染,即可将无污染药液直接导入皮肤,快速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微针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次性微针装置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一次性微针装置的微针组件的局部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微针装置,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底座10、微针组件40、盖体20和若干可溶解于酒精的连接杆30。
该微针组件40包括基座41和设于基座41上的若干间隔分布的微针43。若干微针43与基座41一体成型。该基座41的顶壁和该底座10的底壁上各开设数量与连接杆30相同的锥形凹槽。每一连接杆30的两末端均呈锥形状,每一连接杆30的其中一末端嵌装于该底座10的底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每一连接杆30的另一末端嵌装于该基座41的顶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若干连接杆30间隔排列形成一正三角形阵列。
如此,该正三角形阵列构成一稳固的支撑结构,可使得该微针组件40牢靠地固定于该底座10上。当本一次性微针装置使用过一次后,使用者想通过消毒二次使用,而将本一次性微针装置浸泡于酒精时,由于若干连接杆30间隔排列,每一连接杆30可充分与酒精接触,加速连接杆30的溶解,分布于该正三角形阵列的三个角的连接杆30快速被溶解,从而可快速摧毁该支撑结构,使得该微针组件40从该底座10上脱落,有效防止再次利用本微针装置,从根本上避免交叉感染,相对其他形状的阵列,该正三角形阵列可兼具牢靠支撑和快速溶解的效果。
该连接杆3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能溶解于酒精的任意固状组分如各类酚醛树脂,优选地,可采用热塑性酚醛树脂,在此不再一一穷举。
该盖体20可拆卸地扣合于该底座10上,该盖体20和该底座10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该微针组件40和连接杆30均位于该密闭空间内,从而可保证微针组件40避免被水汽和灰尘所污染。
该微针组件40还包括若干遇水而变色的变色件42,变色件42的数量与微针43的数量相同,且变色件42与微针43一一对应。若干微针43形成一纵横交错的微针阵列。每一变色件42固定于基座41上,并套设于对应的一微针43的上端外。
每一微针43呈锥形状。每一变色件42呈半球形状,可增大变色件42与水分的接触面积,增大变色效率,其中部开设贯穿球面和底面的锥形通孔,每一变色件42通过该锥形通孔套设于对应的一微针43的上端外。
该变色件42所采用的变色材料和变色原理由现有技术可获知,如该变色件42可为变色硅胶件,在此不再一一穷举。使用前,本装置的微针组件40收容于密闭空间内,从而将变色件42与水分或酒精隔绝,确保变色件42保持原色,由此,使用者可直观地确定拆封后的微针装置乃首次使用。当微针43插进皮肤时,变色件42紧贴皮肤,皮肤表面的汗水含有水分,变色硅胶件吸收水分从蓝色变为红色,如此,使用者可通过变色件42直观地确认该微针装置已使用过,从而不再重复使用。再者,该变色件42还起到限位作用,可使得微针组件40与皮肤更贴合接触。另外,当使用者将微针装置浸泡于酒精中时,由于酒精中包含水分,该变色件42也会变色。
该底座10内开设一储液腔412,该底座10的底壁开设一连通该储液腔412的出液口。该基座41内开设一横向导液通道,该基座41的侧壁开设一连通该横向导液通道的进液口,该底座10的出液口通过一导液软管413连通该基座41的进液口,每一微针43内开设一连通该横向导液通道的导液通道431。如此,使用者可预先将药液导入该储液腔412内,再将微针43插进皮肤,储液腔412的药液将经由导液软管431流入该基座41的横向导液通道,并由该横向导液通道输送至每一导液通道431,以流入皮肤表层,相对传统的药液通过皮肤的小孔进入皮肤表层,本装置直接通过导液通道431将药液导入皮肤表层,不但提高给药效率,且避免药液被空气的杂质污染,即可将无污染药液直接导入皮肤,快速卫生。
每一微针43的末端面为一坡面,如此,可使得微针43更锋利且不易折断。
该基座41和微针43由金属或单晶硅一体成型制成,从而可使得微针43不易折断。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微针组件、盖体和若干可溶解于酒精的连接杆;
该微针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若干间隔分布的微针;该基座的顶壁和该底座的底壁上各开设数量与连接杆相同的锥形凹槽;每一连接杆的两末端均呈锥形状,每一连接杆的其中一末端嵌装于该底座的底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每一连接杆的另一末端嵌装于该基座的顶壁的对应一锥形凹槽内;若干连接杆间隔排列形成一正三角形阵列;
该盖体可拆卸地扣合于该底座上,该盖体和该底座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该微针组件和连接杆位于该密闭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针组件还包括若干遇水而变色的变色件,变色件的数量与微针的数量相同,且变色件与微针一一对应;若干微针形成一纵横交错的微针阵列;每一变色件固定于基座上,并套设于对应的一微针的上端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微针呈锥形状;每一变色件呈半球形状,其中部开设贯穿球面和底面的锥形通孔,每一变色件通过该锥形通孔套设于对应的一微针的上端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色件为变色硅胶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内开设一储液腔,该底座的底壁开设一连通该储液腔的出液口,该基座内开设一横向导液通道,该基座的侧壁开设一连通该横向导液通道的进液口,该底座的出液口通过一导液软管连通该基座的进液口;每一微针内开设一连通该横向导液通道的导液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微针的末端面为一坡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杆为由热塑性酚醛树脂制成的连接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微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和微针由金属或单晶硅一体成型制成。
CN201420349600.4U 2014-06-28 2014-06-28 一次性微针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3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9600.4U CN204073087U (zh) 2014-06-28 2014-06-28 一次性微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49600.4U CN204073087U (zh) 2014-06-28 2014-06-28 一次性微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73087U true CN204073087U (zh) 2015-01-07

Family

ID=52165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4960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73087U (zh) 2014-06-28 2014-06-28 一次性微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730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3192A (zh) * 2014-06-28 2014-09-17 陈彦彪 一次性微针装置
CN104689466A (zh) * 2015-03-31 2015-06-10 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型纳米美容仪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3192A (zh) * 2014-06-28 2014-09-17 陈彦彪 一次性微针装置
CN104689466A (zh) * 2015-03-31 2015-06-10 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型纳米美容仪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3192B (zh) 一次性微针装置
CN204815354U (zh) 一种可注渗超微针片套件
CN204073087U (zh) 一次性微针装置
CN206867503U (zh) 一种用于烧伤患者的药物涂抹装置
CN204910480U (zh) 一种可注射超微针片套件
CN202682046U (zh) 一种自动清洁镊尖的电凝镊支座
CN203494039U (zh)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204972686U (zh) 一种手动水光针套件
CN105640785A (zh) 一种新型的膜布使用装置
CN103505390A (zh) 一种具有护发功能的中药洗发水
CN204072482U (zh) 一种新型医用创伤辅料贴
CN204193087U (zh) 一种新型的试管面膜
CN206508266U (zh) 一种孔径可变的多孔脱水水凝胶膜
CN208710260U (zh) 一种单向渗透脱水水凝胶膜
CN203379275U (zh) 新型脑棉片
CN107616924B (zh) 一种改性膜布的溶解装置
CN206526257U (zh) 一种中药熏蒸装置
CN205163903U (zh) 一种免麻无痛注射/注渗系统
CN219128001U (zh) 一种微晶注射瓶
CN203806352U (zh) 酒精棉存储瓶
CN205052288U (zh) 一种园林树干注药器
CN208130153U (zh) 头皮直接给药按摩梳
CN202950982U (zh) 一种带消毒功能的电凝镊支座
CN204607962U (zh) 一种含活性炭吸附材料的按摩皂
CN2882601Y (zh) 开塞露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