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55279U -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055279U
CN204055279U CN201420446510.7U CN201420446510U CN204055279U CN 204055279 U CN204055279 U CN 204055279U CN 201420446510 U CN201420446510 U CN 201420446510U CN 204055279 U CN204055279 U CN 204055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ergency exits
drive system
power drive
electric bus
railway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465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加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UTENG BLUE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UTENG BLUE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UTENG BLUE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465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055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055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055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包括底盘、固定在底盘上方的车箱、以及固定在底盘下方的转向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车箱开设有位于其前部侧壁的前乘客门、位于其中部侧壁的中乘客门及位于其后部的逃生门。转向机构位于驱动机构前侧,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车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桥、驱动车轮及电驱动系统,驱动桥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车轮及使驱动车轮转动的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固定在驱动桥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在车箱后部开设逃生门,且在开设逃生门后,便于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后部乘客的逃生,能提高逃生效率。

Description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具体是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纯电池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公交车、增程式公交车、双源无轨电动公交车、无轨电动公交车等电动类新能源公交车因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而发展迅速。现有电动类新能源公交车普遍采用单桥集中驱动的方式,即在双胎的单后驱动桥上加装电机,通过整体桥的主减,将动力输出到车轮。因电机需要较高的功率及扭矩,其整体的外廓尺寸及重量都较大,现有电动公交车的电机安装于车辆后部,因此,电动公交车的上下门一般开设于车辆的前部或中部,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电动公交车的后部设置多个座位。为了便于电动公交车内发生火灾、械斗及暴恐等突发性安全事故时乘员逃生,现有电动公交车的车箱前部、中部及后部均设置有安全窗,如此,在车内发生安全事故时位于车后部乘客除从中门逃生外,还可以用配置的铁锤砸开安全窗逃生。因电动公交车内通常后部乘客聚集,在车内发生安全事故时,车后部乘客从安全窗逃生时需逐个跳出窗外,逃生效率较低,从车中部的开门逃生较为拥挤,也不能保证逃生效率,如此,越是靠近车后部的乘客逃离公交车的速度越低,造成了很多生死悲剧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车内后部的乘客逃生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包括底盘、固定在底盘上方的车箱、以及固定在底盘下方的转向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车箱开设有位于其前部侧壁的前乘客门、位于其中部侧壁的中乘客门及位于其后部的逃生门;所述转向机构位于驱动机构前侧,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车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桥、驱动车轮及电驱动系统,所述驱动桥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车轮及使驱动车轮转动的电驱动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固定在驱动桥上。本实用新型的公交车可为纯电池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公交车、增程式公交车、双源无轨电动公交车、无轨电动公交车等电动类新能源公交车。本实用新型应用时,每个电驱动系统分别对应驱动一个驱动车轮,电驱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控制器进行协调,保证各驱动车轮的转速相同及转向时的差速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门设置在车箱后部的左侧、车箱后部右侧及车箱后端面任意一处或多处。本实用新型在车箱后部多处设置有逃生门时,能进一步提高逃生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逃车门的下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车箱设有与转轴位置对应的轴承,所述转轴两端均固定在轴承上。如此,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若发生安全事故,可将逃生门上端旋转至与地面接触,乘员可踩踏在逃生门上走出车辆,能减小踩踏事故。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纵拉杆和转向助力器,所述转向桥上连接有转向摇臂,所述纵拉杆两端分别连接转向助力器和转向摇臂。如此,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转向助力器通过纵位杆将动力传至转向桥上连接的转向摇臂,在转向摇臂的带动作用下,转向车轮实现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摇臂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连接板和纵向设置的纵向连接板,所述纵向连接板前端与横向连接板连接,所述转向摇臂通过穿过横向连接板与纵向连接板连接部位的限位销设置在转向桥上,转向摇臂通过其纵向连接板后端与转向桥活动连接,所述纵拉杆通过连接在横向连接板相对连接纵向连接板端的另一端与转向摇臂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摇臂活动时,其会绕限位销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轮架、上摆臂及下摆臂,所述电机固定在轮架上,所述电驱动系统通过电机使驱动车轮转动,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分别连接于轮架上下两端,电驱动系统通过上摆臂和下摆臂连接在驱动桥上。如此,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由电机驱动车轮转动,而上摆臂和下摆臂在本实用新型振动时用于对电驱动系统进行导向。
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上摆臂上的气囊。如此,本实用新型的上摆臂摆动时会作用于气囊,气囊伸缩可达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减振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下摆臂和驱动桥连接的减振器。本实用新型在下摆臂摆动时减振器伸缩,在减振器的伸缩作用下能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均包括两条一端与轮架连接的柔性连接条,柔性连接条相对连接轮架端的另一端连接有球头,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均通过球头固定在驱动桥上与驱动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上摆臂和下摆臂连接在驱动桥上时均通过两点定位,能减小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电驱动系统的摆动幅度;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系统在球头的作用下可进行小幅的水平摆动,能避免硬性连接存在结构损坏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时采用分散电驱动的方式使驱动车轮转动,能降低电驱动系统的功率要求和电驱动系统所承受的扭矩,进而能减小电驱动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将电驱动系统安装于驱动桥的两侧,便于在车箱后部开设逃生门,发生紧急事故时,后部乘客可以及时打开逃生门,迅速撤离,提高逃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逃生门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电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车箱,101、前乘客门,102、中乘客门,103、逃生门,104、轴承,105、转轴,2、转向机构,201、转向桥,202、转向车轮,203、纵拉杆,204、转向摇臂,205、转向助力器,3、驱动机构,301、驱动桥,302、气囊,303、车轮,304、上摆臂,305、减振器,306、下摆臂,307、电机,308、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包括底盘、车箱1、转向机构2及驱动机构3,其中,车箱1固定在底盘上方,车箱1开设有位于其前部侧壁的前乘客门101、位于其中部侧壁的中乘客门102及位于其后部的逃生门103。转向机构2和驱动机构3均固定在底盘1上,转向机构2位于驱动机构3前侧。转向机构2包括转向桥201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转向桥201两侧的转向车轮202,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桥301、驱动车轮103及电驱动系统,驱动桥301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车轮303及使驱动车轮303转动的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固定在驱动桥301上。本实施例应用时,若发生安全事故,可开启逃生门103,以便于车箱1后部的乘客逃生。本实施例的逃生门103设置在车箱1后部的左侧、车箱1后部右侧及车箱1后端面任意一处或多处,为了提高逃生效率,本实施例应用时在车箱1后部的左侧、车箱1后部右侧及车箱1后端面均设置有一个逃生门103。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逃车门103的下端连接有转轴105,其中,车箱1设有与转轴105位置对应的轴承104,每个逃生门103均连接有一根转轴105,每根转轴105两端分别对应一个轴承,转轴105两端均固定在轴承104上。本实施例常规状态时逃生门103为竖直状态,与车箱1围成为一体,但当发生紧急事故时,逃生门103开启,绕转轴105旋转至与地面接触,成为支承板,使乘客能踩踏逃生门103迅速撤离,远离危险。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转向机构2还包括纵拉杆203和转向助力器205,其中,转向桥201上连接有转向摇臂204,纵拉杆203两端分别连接转向助力器205和转向摇臂204。
本实施例应用时,由转向助力器205带动纵拉杆203运动,纵拉杆203将动力传至转向桥201上的转向摇臂204,在转向摇臂204的带动作用下,实现转向桥201的转向。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转向摇臂204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连接板和纵向设置的纵向连接板,其中,纵向连接板前端与横向连接板连接,纵向连接板与横向连接板连接后整体构成“L”形状。为了提供转向摇臂204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转向摇臂204的横向连接板和纵向连接板集成为一体。本实施例中转向桥201上的转向摇臂204通过穿过横向连接板与纵向连接板连接部位的限位销设置在转向桥201上,转向桥201上转向摇臂204通过其纵向连接板后端与转向桥201活动连接,本实施例的纵拉杆203后端通过连接在横向连接板相对连接纵向连接板端的另一端与转向摇臂204连接。
实施例5: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实施例4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307、轮架308、上摆臂304及下摆臂306,其中,电机307固定在轮架308上,电驱动系统通过电机307使驱动车轮303转动。本实施例的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分别连接于轮架308上下两端,电驱动系统通过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连接在驱动桥301上。
本实施例应用时,每个电机307对单个驱动车轮303进行驱动,其承受的扭矩减小,电机307的功率要求也降低,如此,能降低电机307的功率并缩小电机307的体积,节省电机307的成本,并能达到缩小电驱动系统体积的目的。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四个电驱动系统的电机307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电机控制器进行协调,保证各驱动车轮303的转速相同及转向的减速要求,本实施例应用时便于采用电机控制器进行控制,电控成本低。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电驱动系统还包括气囊302,其中,气囊302设置在上摆臂304上。本实施例振动时气囊302伸缩,进而能达到减振的目的。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或实施例6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电驱动系统还包括减振器305,减振器305一端连接在下摆臂306上,其另一端连接在驱动桥301上。本实施例应用时,若出现振动,减振器305会伸缩,进而达到减振的目的。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实施例7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的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均包括两条一端与轮架308连接的柔性连接条,其中,柔性连接条采用塑料制成,柔性连接条相对连接轮架308端的另一端连接有球头,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均通过球头固定在驱动桥301上与驱动桥301连接。本实施例在电驱动系统进行水平摆动时,在球头的作用下,电驱动系统与驱动桥301的连接结构不易损坏。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9)

1.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固定在底盘上方的车箱(1)、以及固定在底盘下方的转向机构(2)和驱动机构(3),所述车箱(1)开设有位于其前部侧壁的前乘客门(101)、位于其中部侧壁的中乘客门(102)及位于其后部的逃生门(103);所述转向机构(2)位于驱动机构(3)前侧,转向机构(2)包括转向桥(201)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转向桥(201)两侧的转向车轮(202),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桥(301)、驱动车轮(103)及电驱动系统,所述驱动桥(301)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车轮(303)及使驱动车轮(303)转动的电驱动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固定在驱动桥(3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103)设置在车箱(1)后部的左侧、车箱(1)后部右侧及车箱(1)后端面任意一处或多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逃车门(103)的下端连接有转轴(105),所述车箱(1)设有与转轴(105)位置对应的轴承(104),所述转轴(105)两端均固定在轴承(10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还包括纵拉杆(203)和转向助力器(205),所述转向桥(201)上连接有转向摇臂(204),所述纵拉杆(203)两端分别连接转向助力器(205)和转向摇臂(2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摇臂(204)包括横向设置的横向连接板和纵向设置的纵向连接板,所述纵向连接板前端与横向连接板连接,所述转向摇臂(204)通过穿过横向连接板与纵向连接板连接部位的限位销设置在转向桥(201)上,转向摇臂(204)通过其纵向连接板后端与转向桥(201)活动连接,所述纵拉杆(203)通过连接在横向连接板相对连接纵向连接板端的另一端与转向摇臂(20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系统包括电机(307)、轮架(308)、上摆臂(304)及下摆臂(306),所述电机(307)固定在轮架(308)上,所述电驱动系统通过电机(307)使驱动车轮(303)转动,所述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分别连接于轮架(308)上下两端,电驱动系统通过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连接在驱动桥(30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上摆臂(304)上的气囊(30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下摆臂(306)和驱动桥(301)连接的减振器(30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均包括两条一端与轮架(308)连接的柔性连接条,柔性连接条相对连接轮架(308)端的另一端连接有球头,所述上摆臂(304)和下摆臂(306)均通过球头固定在驱动桥(301)上与驱动桥(301)连接。
CN201420446510.7U 2014-08-08 2014-08-08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Active CN204055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6510.7U CN204055279U (zh) 2014-08-08 2014-08-08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46510.7U CN204055279U (zh) 2014-08-08 2014-08-08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055279U true CN204055279U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9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46510.7U Active CN204055279U (zh) 2014-08-08 2014-08-08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0552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9264A (zh) * 2014-08-08 2014-11-05 成都旭腾蓝驱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9264A (zh) * 2014-08-08 2014-11-05 成都旭腾蓝驱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9263A (zh) 一种三桥单胎承载的电动公交车
CN20429639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阻尼减震机构
CN203996512U (zh) 一种宽通道的电动公交车
CN204055279U (zh)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CN204055364U (zh) 一种四桥单胎承载的电动公交车
CN204055314U (zh) 电动公交车的双桥驱动机构
CN104149611B (zh) 一种四桥单胎承载的电动公交车
CN203358724U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4055278U (zh) 一种三桥单胎承载的电动公交车
CN202399847U (zh) 汽车纵向受力的双支柱悬架装置
CN204367773U (zh) 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后桥结构
CN104149596A (zh) 电动公交车的轮边电驱动模块
CN203974529U (zh) 电动公交车的轮边电驱动模块
CN104325855B (zh) 后驱式电动汽车防撞击安全型后桥结构
CN201800808U (zh) 一种钢板悬架式类菱形车
CN104129264A (zh) 具有逃生门的电动公交车
CN201900959U (zh) 一种应用于后空气悬架横向稳定装置
CN102555725A (zh) 一种应用于后空气悬架横向稳定系统
CN206968775U (zh) 电动客车
CN204367777U (zh) 一种后驱式电动汽车及其后桥检修门安装结构
CN104149865A (zh) 一种宽通道的电动公交车
CN104149843A (zh) 电动公交车的双桥转向机构
CN203974926U (zh) 电动公交车的双桥转向机构
CN204055315U (zh) 独立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04278984U (zh) 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ONG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GDU XUTENG LANQU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1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07

Address after: 610000, Sichuan,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ongquanyi District) car No. five, 137 East Road

Patentee after: ZHONG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Sichuan,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ongquanyi District) car No. five, 137 East Road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XUTENG BLUE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1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111 Motor City Road,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ongquanyi District, Sichuan)

Patentee after: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Sichuan,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ongquanyi District) car No. five, 137 East Road

Patentee before: ZHONGZ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