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83569U - 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83569U CN203983569U CN201420376290.5U CN201420376290U CN203983569U CN 203983569 U CN203983569 U CN 203983569U CN 201420376290 U CN201420376290 U CN 201420376290U CN 203983569 U CN203983569 U CN 2039835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fragment
- circuit substrate
- kink
- bending section
- contact 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弹片包括:固基部,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所述固基部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豁口,所述豁口内设有弹脚部;所述弹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弯折部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处于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所述弯折部为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所述弯折部的高度满足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弹片,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弹片,具有所述连接弹片的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弹片广泛应用于例如手机、开关、家电等电子产品上,用于电子产品及其内部电路基板间的电气连接。随着电子产品应用的多功能化和消费者对电子产品越来越高的要求,产品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变得日益重要,使得产品设计师们预留给用于连接电路基板内的电子产品所保留的空隙越来越小,而对它们的连接件(如连接弹片)的性能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还能提供高性能的连接弹片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图1所示,现有连接弹片通常包括用于与电路基板焊接固定的固基部1,可弹性变形的弹脚部2,及设置在所述弹脚部上,借助弹脚部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而与电子产品抵接接触的接触部21。目前,受到空间的限制,如图1所示现有结构的连接弹片的弹性力臂较短,连接弹片容易在其弹脚部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在振动环境下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与电子产品电气接触不稳定或连接中断等问题,可靠性不高。此外,连接弹片是通过表面安装工艺(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简称SMT)锡焊连接在电路基板上的。然而,如图1所示的现有结构的连接弹片的弹脚部受压(弹脚受到图1中X方向的压力)的一侧在所述电路基板3的第一表面31,而连接弹片锡焊在所述电路基板3的第二表面(即与第一表面31相对的表面),由于不在电路基板的同一表面上,且现有结构的连接弹片的弹脚部需要高出电路基板的第一表面,进而增加了SMT网板在刷焊锡时的工艺的复杂度,且不良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以简化结构,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弹片,包括:
固基部,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
所述固基部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豁口,所述豁口内设有弹脚部;
所述弹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弯折部以及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处于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
所述弯折部为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
所述弯折部的高度满足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可选的,前述的连接弹片,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段为“U”形弯曲段。
可选的,前述的连接弹片,所述接触部为与所述弯折部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一弯曲段。
可选的,前述的连接弹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圆弧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路基板,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上设有用于设置连接弹片的通孔或盲孔;
所述连接弹片包括:
固基部,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
所述固基部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豁口,所述豁口内设有弹脚部;
所述弹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弯折部以及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处于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
所述弯折部为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
所述弯折部的高度满足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 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以使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弹脚部置于所述通孔或所述盲孔中;
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路基板,
所述电路基板上设有用于设置连接弹片的通孔或盲孔;
所述连接弹片包括:
固基部,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
所述固基部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豁口,所述豁口内设有弹脚部;
所述弹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弯折部以及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处于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
所述弯折部为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
所述弯折部的高度满足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以使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弹脚部置于所述通孔或所述盲孔中;
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弹片采用结构简单的破板式结构,即在所述固基部上开设豁口,并在所述豁口内设置弹脚部,使得弹脚部的接触部处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且将固基部锡焊在电路板上的锡焊操作也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由于在电路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因此,降低了SMT网板在刷锡焊时的工艺复杂度,有助于提高锡焊质量,进而保证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弹脚部增设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位向下弯曲的弯曲段,可有效的避免弹脚部出现塑 性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连接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弹片的轴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弹片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路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结构的连接弹片所带来的锡焊工艺复杂,工作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简化的连接弹片的结构,便于安装,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弹片,包括:
固基部,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
所述固基部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豁口,所述豁口内设有弹脚部;
所述弹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弯折部以及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处于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
所述弯折部为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
所述弯折部的高度满足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弹片采用结构简单的破板式结构,即在所述固 基部上开设豁口,并在所述豁口内设置弹脚部,使得弹脚部的接触部处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且将固基部锡焊在电路板上的锡焊操作也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由于在电路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因此,降低了SMT网板在刷锡焊时的工艺复杂度,有助于提高锡焊质量,进而保证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弹脚部增设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位向下弯曲的弯曲段,可有效的避免弹脚部出现塑性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撑座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弹片包括:固基部10及弹脚部20。其中,所述固基部10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10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01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102。所述固基部1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01和所述第二表面102的豁口103,所述豁口103内设有所述弹脚部20。所述弹脚部20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201、弯折部202以及接触部203。所述接触部203处于所述固基部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1的上方。如图3所示,所述弯折部202为自所述第一表面101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所述弯折部202的高度H满足所述接触部203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即所述接触部203受到图3所示的Y方向上的抵接压力)时,所述弯折部202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弹片采用结构简单的破板式结构,即在所述固基部上开设豁口,并在所述豁口内设置弹脚部,使得弹脚部的接触部处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且将固基部锡焊在电路板上的锡焊操作也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由于在电路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因此,降低了SMT网板在刷锡焊时的工艺复杂度,有助于提高锡焊质量,进而保证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弹脚部增设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位向 下弯曲的弯曲段,可有效的避免弹脚部出现塑性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弯折部的第一弯曲段为“U”形弯曲段。
如图3所示,所述接触部203为与所述弯折部202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一弯曲段。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弯曲段可以为圆弧段。当然,所述第二曲段也可以是除圆弧段外的其他弧形段,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201与所述弯折部201圆弧过渡连接,通过圆弧过渡连接可有效的增强所述弹脚部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路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电路基板30上设有用于设置连接弹片40的通孔或盲孔301。所述连接弹片40包括:固基部10及弹脚部20。其中,所述固基部10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10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01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30的上表面302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图中未指出)。所述固基部10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01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豁口103,所述豁口103内设有所述弹脚部20。所述弹脚部20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201、弯折部202以及接触部203。所述接触部203处于所述固基部10的所述第一表面101的上方。所述弯折部20为自所述第一表面101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所述弯折部202的高度满足所述接触部203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202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30的下表面(即图4中与上表面302相对的表面)。所述连接弹片40的所述固基部10的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在所述电路基板30的上表面302,以使所述连接弹片40的所述弹脚部20置于所述通孔或所述盲孔301中。所述连接弹片40的所述接触部203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202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30的下表面(即图4中与上表面302相对的表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弹片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弹片采用结构简单的破板式结构,即在所述固基部上开设豁口,并在所述豁口内设置弹脚部,使得弹脚部的接触部处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且将固基部锡焊在电路板上的锡焊操作也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由于在电路基板的同一表面上,因此,降低了SMT网板在刷锡焊时的工艺复杂度,有助于提高锡焊质量,进而保证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脚部增设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位向下弯曲的弯曲段,可有效的避免弹脚部出现塑性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连接弹片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路基板50。所述电路基板50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电路基板,具体的是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式计算机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基部,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用于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锡焊在一起的第二表面;
所述固基部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豁口,所述豁口内设有弹脚部;
所述弹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部、弯折部以及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处于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
所述弯折部为自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段;
所述弯折部的高度满足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段为“U”形弯曲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与所述弯折部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一弯曲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段为圆弧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折部圆弧过渡连接。
6.一种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上设有用于设置连接弹片的通孔或盲孔;所述连接弹片为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连接弹片;
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固基部的所述第二表面贴合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以使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弹脚部置于所述通孔或所述盲孔中;
所述连接弹片的所述接触部在与外部接触设备抵接接触时,所述弯折部下沉后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最低点高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基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76290.5U CN203983569U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76290.5U CN203983569U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83569U true CN203983569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8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7629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83569U (zh) | 2014-07-08 | 2014-07-08 | 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8356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3065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沉板型弹片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WO2021012919A1 (zh) * | 2019-07-23 | 2021-01-28 |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触片结构、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4094272A (zh) * | 2021-12-17 | 2022-0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仓和电器设备 |
-
2014
- 2014-07-08 CN CN201420376290.5U patent/CN20398356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3065A (zh) * | 2016-05-31 | 2017-12-08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沉板型弹片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WO2021012919A1 (zh) * | 2019-07-23 | 2021-01-28 |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金属触片结构、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4094272A (zh) * | 2021-12-17 | 2022-0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仓和电器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3085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983569U (zh) | 连接弹片、电路基板及电子设备 | |
CN203085735U (zh) | 一种天线接触结构和移动终端 | |
CN20336760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28950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156174U (zh) | 导电弹片及其电子设备 | |
CN104183947A (zh) | 导电弹片结构 | |
CN202772367U (zh) | 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 |
CN290433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804574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088608U (zh) | 弹片及具有弹片的电子装置 | |
CN2032777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10503U (zh) | 双密压接式连接器 | |
CN202178429U (zh) | 一种连接器座及耳机连接器 | |
CN201285837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4793232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3503852U (zh) | 具缓冲结构的弹片 | |
CN203466378U (zh) | Pcb电连接器模组的接地结构 | |
CN203788342U (zh) | 一种移动终端红外传感模块的安装结构 | |
CN202817245U (zh) | 软性电路板转间距电连接器 | |
CN283395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74039U (zh) | 一种fpc连接器 | |
CN205282707U (zh) | 一种电气连接装置和电气连接器 | |
CN207398386U (zh) | 防脱焊连接器组件及具有防脱焊连接器组件的终端设备 | |
CN202513225U (zh) | 一种电池电极接触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