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2956U -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32956U CN203932956U CN201420297939.4U CN201420297939U CN203932956U CN 203932956 U CN203932956 U CN 203932956U CN 201420297939 U CN201420297939 U CN 201420297939U CN 203932956 U CN203932956 U CN 203932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relay
- capacitor
- diode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29910001006 Constanta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小信号控制继电器驱动负载大电流电路,可以满足高边驱动技术中负载的大电流,同时又能实时监测负载电流的变化,实现负载的过流、开路和短路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特别是能实现负载开路、过流、短路保护以及继电器自身的触点粘合检测、继电器触点的开路检测,电路可以故障码的形式反馈给显示设备,可作出预警。
背景技术
在高边驱动技术中,如果负载电流要求输入电流较大,同时又要实现负载的过流、开路、短路保护,往往要求实现的硬件采用高驱智能IC,这种情况下实现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电路,该电路在输入高边驱动技术中负载的大电流时,能实现负载的过流、开路和短路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连接;
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阻R1和电阻R2、续流二极管D1和继电器,第一电源的输出端经电阻R2与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续流二极管D1与继电器的线圈并联,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
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电阻R6和电阻R8,继电器的线圈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线,继电器驱动的控制信号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电阻R3、电容C1和二极管D4,第二电源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包括第三电源、第四电源、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7、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二极管D3由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串联而成,第三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源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五电源、康铜片、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和电阻R19、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电感L1、电感L2、运放和二极管D5,运放由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经电阻R14与第二运放的正输入端串联组成,二极管D5由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串联组成,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分别与康铜片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康铜片的输入端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以及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容C3的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地线,康铜片的输出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地线,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源,第一运放的参考正电压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参考负电压端均连接地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均为陶瓷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继电器驱动电路产生一继电器驱动信号,传递至负载中的继电器电路,控制继电器的开合,高边驱动中的继电器的开关信号传递至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将其转换成开关信号并传递给MCU,其次高边驱动中的继电器的开关信号传递至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并传递给MCU,经继电器的RC消弧电路和续流电路,滤除干扰,从而完成电器自身故障检测和负载短路、过流、开路检测。当继电器触点粘合时,在不使用继电器驱动电路时,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反馈为高电平,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反馈信号正常;当继电器触点吸合失效时,在不使用继电器驱动电路时,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反馈为低电平,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反馈信号异常;当继电器输出短路时,使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反馈为低电平,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反馈信号异常;当继电器输出过流时,使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反馈为高电平,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反馈信号异常;当继电器输出开路时,使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反馈为高电平,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反馈信号异常;MCU即可作出预警以故障码的形式反馈给显示设备。MCU中文名是微控制单元。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运放是LM2904、三极管是MMBT5551、二极管是BAV99和MUST120T、R9/R11/R19/R17是0.1%电阻、陶瓷电容是0.1uF、L1和L2是0805/10uH电感、R1和R2是2512/270欧姆电阻、继电器是松川继电器、康铜片是10m欧,输入电源是12V-32V直流电压源,第一电源是IGN_a,第二电源是IGN_Power,第三电源是+5V_a,第四电源是5V,第五电源是5V,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小信号控制继电器驱动负载大电流电路,满足高边驱动技术中负载的大电流,同时又能实时监测负载电流的变化,实现负载的过流、开路和短路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具体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
图1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包括2个三极管、5个二极管、19个电阻、1个康铜片、1个继电器、1个运放、2个电感和6个电容。具体为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连接;
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阻R1和电阻R2、续流二极管D1和继电器,第一电源的输出端经电阻R2与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续流二极管D1与继电器的线圈并联,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
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电阻R6和电阻R8,继电器的线圈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线,继电器驱动的控制信号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电阻R3、电容C1和二极管D4,第二电源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包括第三电源、第四电源、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7、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二极管D3由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串联而成,第三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源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五电源、康铜片、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和电阻R19、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电感L1、电感L2、运放和二极管D5,运放由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经电阻R14与第二运放的正输入端串联组成,二极管D5由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串联组成,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分别与康铜片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康铜片的输入端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以及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容C3的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地线,康铜片的输出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地线,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源,第一运放的参考正电压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参考负电压端均连接地线。
Claims (2)
1.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继电器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和继电器滤波电路连接;
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电阻R1和电阻R2、续流二极管D1和继电器,第一电源的输出端经电阻R2与继电器的线圈连接,续流二极管D1与继电器的线圈并联,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
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电阻R6和电阻R8,继电器的线圈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线,继电器驱动的控制信号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源、电阻R3、电容C1和二极管D4,第二电源的输出端经电阻R3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以及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开路保护电路包括第三电源、第四电源、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7、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二极管D3由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串联而成,第三电源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四电源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地线;
所述继电器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五电源、康铜片、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和电阻R19、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电感L1、电感L2、运放和二极管D5,运放由第一运放的输出端经电阻R14与第二运放的正输入端串联组成,二极管D5由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串联组成,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端分别与康铜片的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康铜片的输入端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9的一端、以及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容C3的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地线,康铜片的输出端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4的一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放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地线,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的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地线,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五电源,第一运放的参考正电压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第一运放的参考负电压端均连接地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均为陶瓷电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97939.4U CN203932956U (zh) | 2014-06-05 | 2014-06-05 |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97939.4U CN203932956U (zh) | 2014-06-05 | 2014-06-05 |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32956U true CN203932956U (zh) | 2014-11-05 |
Family
ID=5182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9793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32956U (zh) | 2014-06-05 | 2014-06-05 |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3295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5955A (zh) * | 2015-12-02 | 2017-06-23 |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 状态判定装置以及状态判定方法 |
CN107134390A (zh) * | 2017-07-03 | 2017-09-05 | 石家庄福润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控制与保护开关 |
-
2014
- 2014-06-05 CN CN201420297939.4U patent/CN2039329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5955A (zh) * | 2015-12-02 | 2017-06-23 | 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 状态判定装置以及状态判定方法 |
CN107134390A (zh) * | 2017-07-03 | 2017-09-05 | 石家庄福润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控制与保护开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84752U (zh) | 开关电源过流保护电路 | |
CN103346553A (zh) | 一种电子控制器防反接和防继电器线圈短路控制电路 | |
CN203251078U (zh) | 电机过流保护电路和电机驱动装置 | |
CN203932956U (zh) |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 | |
CN202333786U (zh) | 抑制igbt过电流的驱动电路 | |
CN103929104B (zh) | 无外加驱动电源的驱动电路 | |
CN203596738U (zh) | 开关电源输出过压保护电路 | |
CN204068210U (zh) | 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1341015Y (zh) | 自励发电机过压保护器 | |
CN203617680U (zh) | 驱动电路及其保护电路 | |
CN206332606U (zh) | 场效应管驱动电路 | |
CN206481243U (zh) |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可控硅控制电路 | |
CN205248194U (zh) | 继电器驱动电路 | |
CN203788205U (zh) | 无外加驱动电源的驱动电路 | |
CN103384056B (zh) | 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器12v供电保护电路 | |
CN209150014U (zh) | 一种低功耗直流接触器驱动电路 | |
CN103490388B (zh) | 一种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 | |
CN202564137U (zh) | 启动电路模块 | |
CN202797902U (zh) | 用于升压电路的短路保护电路 | |
CN201414101Y (zh) | 网络控制智能电机软起动器可控硅触发装置 | |
CN203872053U (zh) | 升压稳压电路 | |
CN106211479B (zh) | 一种缓冲瞬时大电流的智能保护电路 | |
CN206061217U (zh) | 缓冲瞬时大电流的智能保护电路 | |
CN203352552U (zh) | 一种大电流通断控制电路 | |
CN204230159U (zh) | 电子交流接触器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