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1072U - 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11072U CN203911072U CN201420280252.XU CN201420280252U CN203911072U CN 203911072 U CN203911072 U CN 203911072U CN 201420280252 U CN201420280252 U CN 201420280252U CN 203911072 U CN203911072 U CN 2039110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nd
- housing
- parallel
- pair
- harness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多个由平行的挡板隔开的腔体,与所述挡板垂直的所述壳体两个侧壁顶端设有边沿,所述边沿上设有多对平行的竖直向下延伸的突起;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壳体顶端固定,所述压盖包括顶板和从顶板相对的两端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顶板上设有多对平行的插口,每对所述插口之间的顶板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压杆,两个侧壁上设有多对平行的与所述突起嵌合的缺口;端子,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电线的两端分别从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所述压盖的一对所述插口伸出。电线的两个输出端竖直向上从插口伸出,电线两端延伸方向垂直于压盖,且平行于壳体的侧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串行高级技术附件的简称是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Attachment),是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器部件、模块及组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连接器,在电路内被阻断或孤立不通的两个或多个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100'包括压盖1'、壳体2'和通孔3'。壳体2'提供容纳空间,壳体2'位于压盖1'的下方,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通孔3',壳体2'内设有端子,端子与电线连接,电线的两端从通孔3'内伸出。由于通孔3'位于壳体2'的侧壁上,所以电线的端部需要平行于压盖1',且垂直于壳体2'的侧壁而从壳体2'内伸出。电线端部从壳体伸出时,需要先弯折90°,电线延伸方向与通孔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以,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100'与外界电路的连接时造成不便,影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100'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位于壳体的腔体内部的与端子连接的电线的两个输出端竖直向上从腔体上方的压盖的插口伸出。电线两端延伸方向垂直于压盖,且平行于壳体的侧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多个由平行的挡板隔开的腔体,与所述挡板垂直的所述壳体的两个侧壁顶端设有边沿,所述边沿上设有多对平行的竖直向下延伸的突起;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壳体顶端固定,所述压盖包括顶板和从顶板相对的两端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顶板上设有多对平行的插口,每对所述插口之间的所述顶板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压杆,两个侧壁上设有多对平行的与所述突起嵌合的缺口;端子,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电线的两端分别从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所述压盖的一对所述插口伸出。
优选地,所述压盖的两个侧壁的底端设有平行的卡槽,所述卡槽卡紧在所述壳体的边沿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由六个挡板隔开的五个所述腔体,所述边沿上设有五对平行的竖直向下延伸的突起,每个所述腔体相对的所述边沿上设有一对所述突起。
优选地,所述压盖的顶板上设有五对平行的所述插口,所述顶板上设有五根所述压杆,两个所述侧壁上设有五对平行的所述缺口。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每对所述插口与两个侧壁的一对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缺口与所述插口连通形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压盖卡紧在所述壳体顶端,每个所述腔体上方对应一对所述插口,每个所述腔体的一对突起与其上方的一对所述插口对应的一对缺口相互嵌合。
另外,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钩。
从上述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一,当压盖与壳体固定后,每个腔体的上方设有一对插口,则电线可以竖直向上伸出,垂直于压盖所在平面,且与壳体的侧壁相互平行,而不需要电线弯折90°后从其侧壁上的插口伸出;其二,压盖的侧壁上设有卡槽,可以与壳体上的边沿配合使用,使得压盖和壳体固定;压盖的缺口与壳体的突起相互嵌合,可以避免压盖在可以上来回移动;其三,压盖上设有压杆,当压盖和壳体固定时,每根压杆可以深入到相应的腔体内,并压制在端子和电线上方,可以使腔体内的端子与电线充分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4a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压盖的示意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压盖的侧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端子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线束连接器100'
1':压盖;2':壳体;3':通孔;
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100
10:壳体;11:挡板;12:腔体;13:边沿;14:突起;
20:压盖;21:顶板;22:侧壁;23:插口;24:压杆;
25:缺口;26:卡槽;30:端子;31: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图4a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压盖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压盖的侧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端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压盖20和端子30。
如图3所示,壳体10内包括多个由平行的挡板11隔开的腔体12,在本实施例中,六个挡板11将壳体10分成五个腔体12,位于两端的的两个挡板11分别与平行于挡板11的壳体10的两条侧壁相贴近,每个腔体12用于容纳一个端子30;与挡板11垂直的壳体10的两个侧壁顶端设有边沿13,边沿13上设有多对平行的竖直向下延伸的突起14。优选地,壳体10包括由六个挡板11隔开的五个腔体12,两个侧壁顶端的边沿13上设有五对平行的竖直向下延伸的突起14,每个腔体12相对的边沿13上设有一对突起14。通常,壳体10的侧壁上不设置卡钩,为了方便使用,优选地,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卡钩。
如图4a和4b所示,压盖20与壳体10顶端固定,例如压盖卡紧在壳体顶端。压盖20包括顶板21和从顶板21相对的两端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22,顶板21上设有多对平行的插口23,插口23的导向为水平方向,每对插口23的其中一个插口23靠近一侧侧壁22,另一个插口23靠近另一侧侧壁,每对插口23之间的顶板21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压杆24,两个侧壁22上设有多对平行的与突起14嵌合的缺口25,缺口25的导向为竖直方向。
优选地,压盖20的两个侧壁22的底端设有平行的卡槽26,当压盖20与壳体10固定时,卡槽26卡紧在壳体10的边沿13上,则压盖20与壳体10固定。当外力向上拉动压盖20时,或拉动从插口23伸出的电线31两端时,卡槽26卡紧在边沿13下方,压盖20与壳体10不会脱离,电线31和端子30也不能脱离壳体10。
优选地,压盖20的顶板21上设有五对平行的插口23,顶板21上设有五根压杆24,两个侧壁22上设有五对平行的缺口25。优选地,顶板21的每对插口23与两个侧壁22的一对25缺口对应,即插口23的延伸方向与其邻近的侧壁22上的缺口25的延伸方向垂直相交,插口23与缺口25连通形成一体,缺口25在侧壁22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在顶板21与侧壁22的连接处,缺口25的延伸方向改变,缺口25在顶板21上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而缺口25的延伸方向与插口23的延伸方向重合,在顶板21上,插口23与其邻近的侧壁22上缺口25在顶板21上连通形成一体。
优选地,压盖20卡紧在壳体10顶端,每个腔体12上方对应一对插口23,每个腔体12的一对突起14与其上方的一对插口23对应的一对缺口25相互嵌合。即当压盖10卡紧在壳体10顶端,壳体10上的突起14从压盖20上的缺口25伸出且相互嵌合,压盖20与壳体10合为一体时,可以形成平滑的表面,而且,突起14可以限定压盖20的位置,可以避免压盖20在壳体10上来回移动,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腔体12上方对应一对插口23。
如图5所示,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100包括五个端子30,每个端子30位于壳体10的一个腔体12内,与端子30连接的电线31的两端分别从与壳体10连接的压盖20的一对插口23伸出。
图6是图2所示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下面介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100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将电线31与端子30连接,将端子30压入到壳体10的腔体12内,电线31可以设置在腔体12内,可以与端子30充分连接,电线31的两端竖直向上输出;
第二步,将压盖20的卡槽26与壳体10的边沿13卡紧固定,壳体10的每个腔体12上方对应顶板21上的一对插口23,插口23之间的压杆24进入到该对插口23对应的腔体12中,压杆24末端位于端子30和电线31上,使端子30和电线31在腔体12内部紧密结合,腔体12两端的边沿13上的一对突起14与两个侧壁22的一对缺口25嵌合;
第三步,位于腔体12内的端子30的电线31的两端分别从其上方的压盖20的一对插口23竖直向上伸出,然后,电线31与其他电路连接。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提供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一,当压盖与壳体固定后,每个腔体的上方设有一对插口,则电线可以竖直向上伸出,垂直于压盖所在平面,且与壳体的侧壁相互平行,而不需要电线弯折90°后从其侧壁上的插口伸出;其二,压盖的侧壁上设有卡槽,可以与壳体上的边沿配合使用,使得压盖和壳体固定;压盖的缺口与壳体的突起相互嵌合,可以避免压盖在可以上来回移动;其三,压盖上设有压杆,当压盖和壳体固定时,每根压杆可以深入到相应的腔体内,并压制在端子和电线上方,可以使腔体内的端子与电线充分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例如改变壳体及压盖的尺寸、插孔个数及固定方式等,以及使用在任何相关设备上,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多个由平行的挡板隔开的腔体,与所述挡板垂直的所述壳体的两个侧壁顶端设有边沿,所述边沿上设有多对平行的竖直向下延伸的突起;
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壳体顶端固定,所述压盖包括顶板和从顶板相对的两端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顶板上设有多对平行的插口,每对所述插口之间的所述顶板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压杆,两个侧壁上设有多对平行的与所述突起嵌合的缺口;
端子,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与所述端子连接的电线的两端分别从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所述压盖的一对所述插口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的两个侧壁的底端设有平行的卡槽,所述卡槽卡紧在所述壳体的边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由六个挡板隔开的五个所述腔体,所述边沿上设有五对平行的竖直向下延伸的突起,每个所述腔体相对的所述边沿上设有一对所述突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的顶板上设有五对平行的所述插口,所述顶板上设有五根所述压杆,两个所述侧壁上设有五对平行的所述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每对所述插口与两个侧壁的一对所述缺口对应,所述缺口与所述插口连通形成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卡紧在所述壳体顶端,每个所述腔体上方对应一对所述插口,每个所述腔体的一对突起与其上方的一对所述插口对应的一对缺口相互嵌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钩。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0252.XU CN203911072U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 |
PCT/CN2015/072612 WO2015180512A1 (zh) | 2014-05-28 | 2015-02-10 | 刺破型线束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0252.XU CN203911072U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11072U true CN203911072U (zh) | 2014-10-29 |
Family
ID=5178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8025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1072U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110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80512A1 (zh) * | 2014-05-28 | 2015-12-03 | 叶佳涌 | 刺破型线束连接器 |
-
2014
- 2014-05-28 CN CN201420280252.XU patent/CN2039110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80512A1 (zh) * | 2014-05-28 | 2015-12-03 | 叶佳涌 | 刺破型线束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56603A (zh) | 一种插销式接线端子 | |
CN106025714A (zh) | 一种防松动的电源连接器 | |
CN205565175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3423303U (zh) | 增高型电连接器 | |
CN203911072U (zh) | 一种刺破型sata的线束连接器 | |
CN102377059A (zh) | 卡扣式电源线及其加工方法 | |
CN203911071U (zh) | 一种线束连接器 | |
CN203218651U (zh) | 二合一接口装置 | |
CN203813045U (zh) | 接线端子台 | |
CN204029529U (zh) | 一种网络变压器壳体 | |
CN203339433U (zh) | 一种控制器的输出结构 | |
CN205211976U (zh) | 一种垂直型端子连接器 | |
CN206460108U (zh) | 一种多功能自动化的接口测试装置 | |
CN205985617U (zh) | 一种带有检测装置的电子连接器 | |
CN201230033Y (zh) | 端子插座 | |
CN104158024A (zh) | 一种自导向线路板连接器 | |
CN204464571U (zh) | MiniUSB连接器外壳结构 | |
CN204885524U (zh) | 连接端子、连接器、线束组件及汽车can总线用连接器 | |
CN203722029U (zh) | 电子组件座 | |
CN203481598U (zh) | 微型便携导电联接装置 | |
WO2015180512A1 (zh) | 刺破型线束连接器 | |
CN206379503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 |
CN204045824U (zh) | 一种无导线可串联的接线板 | |
CN205487956U (zh) | 转接装置及继电设备 | |
CN204732610U (zh) | Plc快速插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