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5629U - 一种电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95629U CN203895629U CN201420278743.0U CN201420278743U CN203895629U CN 203895629 U CN203895629 U CN 203895629U CN 201420278743 U CN201420278743 U CN 201420278743U CN 203895629 U CN203895629 U CN 2038956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late
- movable contact
- contact spring
- wire
-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9 step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与壳体连接的壳体盖、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和动触片,壳体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其特征在于: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每个V形动触片对应一个过线孔,V形动触片的活动片由静触片接触连通,该活动片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时朝远离过线孔的方向打开。还公开了另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与壳体连接的壳体盖、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和动触片,壳体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其特征在于: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每个V形动触片对应一个过线孔,V形动触片的活动片由静触片接触连通,该活动片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时朝远离过线孔的方向打开,静触片为倒U形,静触片的两侧各与V形动触片的活动片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端子在电气设备中广泛应用,而一些小型电连接器,在家用电器行业中也有广泛应用。目前,家用电器行业中,内部结构中的导线连接,使用的通常是封闭接线端子,俗称接线帽;或者螺钉接线端子。使用封闭接线端子时,一般是将两条或者三条导线的线头拧在一起,然后插入封闭接线端子中的导电体内,然后再使用工具对端子中部施加一定的加紧力,使得端子中的导电体变形,加紧插入的导线。这种方式操作,一方面,操作复杂,动作多,完成时间慢,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端子的中部被工具挤压后,容易出现破皮现象,导致漏电,或者绝缘层耐压不够,从而产生品质问题。使用螺钉接线端子时,通常导线的线头需要事先铆接金属端子,然后将铆接金属端子后的导线插入到螺钉接线端子的导电孔中,再使用螺丝刀将螺钉接线端子上的螺钉拧紧,压住导线的金属端子,并且每个导线需要这样操作一次,操作难度大,效率非常低下,相对来讲成本也较高。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研制了一种改进的电连接端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端子,有效解决传统的电连接端子使用接线帽时出现的操作复杂、动作多、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破皮现象导致的漏电、绝缘层耐压不够的问题;有效解决传统的电连接端子使用螺钉接线端子时出现的操作复杂、操作难度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问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2、与壳体2连接的壳体盖3、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1和动触片,所述壳体2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4,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4对应一个过线孔21,所述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由静触片1接触连通,该活动片41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21时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
另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2、与壳体2连接的壳体盖3、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1和动触片,所述壳体2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4,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4对应一个过线孔21,所述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由静触片1接触连通,该活动片41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21时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所述静触片1为倒U形,所述静触片1的两侧各与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与壳体连接的壳体盖、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和动触片,所述壳体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对应一个过线孔,所述V形动触片的活动片由静触片接触连通,该活动片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时朝远离过线孔的方向打开,使用时,将电导线插入过线孔,活动片朝远离过线孔的方向打开,电导线被夹持在静触片和活动片之间,静触片便可将被夹持在静触片和V形动触片的活动片之间的电导线连通,安装方便快捷,且静触片和V形动触片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要求较低,制造成本低。另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与壳体连接的壳体盖、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和动触片,所述壳体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对应一个过线孔,所述V形动触片的活动片由静触片接触连通,该活动片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时朝远离过线孔的方向打开,所述静触片为倒U形,所述静触片的两侧各与V形动触片的活动片接触,除了安装方便快捷、制造工艺要求较低、制造成本低外,多条电导线的连通所需面积也较小。这样能有效解决传统的电连接端子使用接线帽时出现的操作复杂、动作多、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破皮现象导致的漏电、绝缘层耐压不够的问题;有效解决传统的电连接端子使用螺钉接线端子时出现的操作复杂、操作难度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问题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耐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打开壳体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横向界面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沿两个过线孔轴线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插入导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打开壳体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3-2为图3-1A处的放大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包括壳体2、与壳体2连接的壳体盖3、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1和动触片,所述壳体2设有两个过线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V形动触片4,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4对应一个过线孔21,所述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由一块静触片1接触连通,该活动片41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21时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使用时,将电导线插入过线孔21,活动片41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电导线被夹持在静触片1和活动片41之间,静触片1便可将被夹持在静触片1和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之间的电导线连通,安装方便快捷,且静触片1和V形动触片4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要求较低,制造成本低。
实施例二参见图1-3、图2,包括壳体2、与壳体2连接的壳体盖3、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1和动触片,所述壳体2设有三个过线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三个V形动触片4,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4对应一个过线孔21,所述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由一块静触片1接触连通,该活动片41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21时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
实施例三参见图3-1、图3-2、图3-3,包括壳体2、与壳体2连接的壳体盖3、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1和动触片,所述壳体2设有四过线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四个V形动触片4,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4对应一个过线孔21,所述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由静触片1接触连通,该活动片41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21时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所述静触片1为倒U形,所述静触片1的两侧各与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接触,除了安装方便快捷、制造工艺要求较低、制造成本低外,多条电导线的连通所需面积也较小。
这样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耐用,能有效解决传统的电连接端子使用接线帽时出现的操作复杂、动作多、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破皮现象导致的漏电、绝缘层耐压不够的问题;有效解决传统的电连接端子使用螺钉接线端子时出现的操作复杂、操作难度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问题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
1.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2)、与壳体(2)连接的壳体盖(3)、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1)和动触片,所述壳体(2)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4),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4)对应一个过线孔(21),所述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由静触片(1)接触连通,该活动片(41)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21)时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
2.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壳体(2)、与壳体(2)连接的壳体盖(3)、位于壳体内的静触片(1)和动触片,所述壳体(2)设有两个以上过线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以上的V形动触片(4),所述每个V形动触片(4)对应一个过线孔(21),所述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由静触片(1)接触连通,该活动片(41)在电导线插进过线孔(21)时朝远离过线孔(21)的方向打开,所述静触片(1)为倒U形,所述静触片(1)的两侧各与V形动触片(4)的活动片(41)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78743.0U CN203895629U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一种电连接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78743.0U CN203895629U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一种电连接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95629U true CN203895629U (zh) | 2014-10-22 |
Family
ID=5172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78743.0U Active CN203895629U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一种电连接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95629U (zh) |
-
2014
- 2014-05-28 CN CN201420278743.0U patent/CN2038956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13611A (zh) | 一种使电能表不断电插拔的装置 | |
CN203799881U (zh) | 一种高压开关使用的电连接装置 | |
CN203895629U (zh) | 一种电连接端子 | |
CN205194898U (zh) | 使用内胀式橡胶弹簧的电气连接插头 | |
CN201130748Y (zh) | 弹性插座 | |
CN204144565U (zh) | 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矩形密封连接器 | |
CN202749554U (zh) | 一种自夹紧插座 | |
CN203733995U (zh) | 一种防松可调连接器 | |
CN204992040U (zh) | 电线快接插头 | |
CN202183312U (zh) | 一种导电触头弹簧触指式连接装置 | |
CN203445248U (zh) | 一种电连接端子 | |
CN203910981U (zh) | 一种接线柱 | |
CN203895652U (zh) | 一种插座铜片 | |
CN204495881U (zh) | 一种电表接插端子 | |
CN205844378U (zh) | 一种具有换电表不断电的新型电能表接插件 | |
CN204614991U (zh) | 一种接线端子装置 | |
CN204696290U (zh) | 插座及其插头 | |
CN203423288U (zh) | 插座插套结构 | |
CN203103589U (zh) | 一种插座 | |
CN203503845U (zh) | 一种插头 | |
CN208706954U (zh) | 电缆线插头 | |
CN203503847U (zh) | 一种灯笼花式接触头 | |
CN204793303U (zh) | 插拔端子 | |
CN204577506U (zh) | 蓄电池接线端子及蓄电池 | |
CN102683955B (zh) | 一种多功能安全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