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051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0511U
CN203850511U CN201420171343.XU CN201420171343U CN203850511U CN 203850511 U CN203850511 U CN 203850511U CN 201420171343 U CN201420171343 U CN 201420171343U CN 203850511 U CN203850511 U CN 203850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terminal
elastic arm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713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小波
俞春明
张国华
龚亮
郑启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713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0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0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0511U/zh
Priority to JP2015028271A priority patent/JP2015204288A/ja
Priority to US14/684,223 priority patent/US9484654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壁、顶壁及相对两侧壁。所述两侧壁底端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定位脚,所述定位脚两侧设有逃料槽。所述定位脚包括连接侧壁的矩形部及自矩形部向下延伸的梯形部。如此设置可抑制发彩现象向上扩散阻力,防止整个金属壳体受到影响。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金属壳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06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9101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两侧壁及自两侧壁向下延伸的焊接脚,所述两侧壁位于焊接脚的前端部分凹设有逃料槽,所述逃料槽与焊接脚为弧形平滑连接,且焊接脚由下至上宽度逐渐增加。该电连接器若长期在盐雾条件下使用,焊接脚容易发生发彩现象,且容易向上扩散,而影响了该连接器金属壳体的外观及使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发彩现象扩散的金属壳体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壁、顶壁及相对两侧壁,所述两侧壁底端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定位脚,其中所述定位脚两侧还设有逃料槽,所述逃料槽与定位脚相连的顶缘为水平直线段,所述定位脚包括连接所述侧壁的矩形部及自矩形部向下延伸的梯形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梯形部的宽度自上向下逐渐减小,且所述梯形部长度大于矩形部长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逃料槽的高度为0.6m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壳体两侧壁底缘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距离为1.40m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脚还冲压形成有筋,所述筋自矩形部延伸至梯形部,且高于所述逃料槽高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脚镀锡后采用70%水性封孔后处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信号端子及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其中前述绝缘本体具有用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安装面,绝缘本体内形成有可供对接插头插入的收容腔,所述第一开关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一弹性臂,前述第二开关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二主体部及自第二主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上还设有绝缘隔离体,该隔离体凸伸入上述收容腔内,其可在对接插头插入收容腔并与之相抵压时,在垂直于安装面的平面内运动,并驱动前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用以导引对接插头插入的绝缘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绝缘对接环及自绝缘对接环后端上缘与下缘向上与向下凸伸出的一对凸块,所述凸块相对内侧设有部分延伸入对接环内的收容通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若干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包括水平部及自水平部后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相应的信号端子、开关端子搭接,以实现转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安装于绝缘本体收容腔上方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前端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臂部、自其前端中间位置向后凹设的狭缝及于其后端凹设形成的若干定位槽,所述转接端子的竖直部延伸穿过固定件的定位槽的部分抵靠于定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定位脚两侧均设有逃料槽,且逃料槽与定位脚直角连接,定位脚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至矩形部宽度保持不变,增加了发彩现象向上扩撒的阻力,防止影响到整个金属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与图2相似,取自另一角度。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部分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接地片3、定位座6、连接绝缘本体1与定位座6的固定件5、组装于绝缘本体1上用以导引对接插头(未图示)插入的绝缘对接部7及罩设在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壳体8。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绝缘本体1呈长方体构形,其具前表面、后表面及有用来安装之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安装面19,于其所述前表面沿竖直方向凹设有三个对接口11。每一对接口11包括上、下对称排布的梯形孔111及上、下连接梯形孔111的中间圆孔112。绝缘本体1内设有与上述对接口11对应连通并贯穿绝缘本体1后表面的三个收容腔12,该三个收容腔12自上而下分别标号为12a、12b及12c。绝缘本体1在其邻近收容腔12的两侧及底部形成有间隔设置的收容槽13、14及设置于收容腔12顶部中央位置的收容槽15,这些收容槽13、14、15与收容腔12相连通。该绝缘本体1后表面于竖直方向上还设有位于每两个收容腔12间的固持孔16,两相对外侧壁设有若干凹槽17,底部两侧设有相对的卡槽18。
请参阅图2、图3及图6所示,导电端子对应上述三个收容腔12形成三组,其中位于上方的两端子组包括对接端子组20及若干转接端子40。所述对接端子组20包括一对位于左右两侧的信号端子23、位于信号端子23之间上下设置的一对开关端子24、25。信号端子包括一竖直状板部231、自该板部231一侧延伸的接触部232,设于板部231上下两端的卡扣部233及自板部231下端弯折延伸而成的尾部234。其中两信号端子23的接触部232分别自相应板部231的前、后侧缘向后或向前相向延伸以形成错开设置。
请进一步结合图6及图7所示,第一开关端子24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n”型第一主体部241、自第一主体部241中部向收容腔12弯折并水平向后延伸而成的第一弹性臂242、设于第一主体部241两端的若干卡扣部243及自第一主体部241下端弯折延伸而成的若干尾部244。在该第一弹性臂242上靠近其自由端的两侧向内凹设一对缺口而形成固持部249,于第一弹性臂242上镶埋成型(Insert-molding)有隔离体245。该隔离体245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固持于第一弹性臂242上的基部246、自基部246向上凸伸入收容腔12的抵压部247、倾斜设置于抵压部247与基部246前端的导引面248及收容第一弹性臂242并与固持部249相配合的固持槽240。当然,该隔离体245与其它实施方式中亦可以是插接组装于第一弹性臂242的自由端,并不影响本案技术方案的实施。第二开关端子25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n”型第二主体部251、自第二主体部251中部向后水平延伸并向第一开关端子24弯折而成的第二弹性臂252、设于第二主体部251两端的若干卡扣部253、靠近第二弹性臂252自由端设置的凸出部255及自第二主体部251边缘弯折延伸而成的尾部254。
上层两端子组中的对接端子组20结构相同,不再重复描述。转接端子41呈上层两端子组中的转接端子同样结构相同,仅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不同。转接端子41呈“L”型,包括水平部41及自水平部41后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竖直部42。所述水平部41与对接端子组20中的相应信号/开关端子23、24、25搭接,以实现转接。
位于最下层的端子组29包括左右信号端子26及开关端子27、28,其中左右信号端子26与所述对接端子组29中的信号端子23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自板部231的下缘向下延伸有用于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尾部263。开关端子27、28的结构与对接端子组20中的开关端子24、25分别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自相应主体部向下延伸有尾部274、284。
所述接地片3包括一竖向设置的本体30、由本体30一侧的不同位置延伸出的三个接触部32、固定部33及由本体30底部竖直向下延伸出的尾部34。
请再参阅图2至图4所示,每一固定件5包括基部51及由基部51前端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臂部52、自其前端中间位置向后凹设的狭缝53及于其后端凹设形成的若干定位槽54。
定位座6包括竖向设置的一基台61及由基台61前端下缘向前延伸出的卡持板62,上述卡持板62上设有贯穿卡持板62的若干通孔63。基台61呈阶梯状布置,其包括第一台阶65及较第一台阶65高的第二台阶64。第一台阶65及第二台阶64上均设有若干竖直通道68,用以收容上述转接端子40的竖直部42。第一台阶65前端设有竖直狭槽66,用以收容及固持接地片3的本体30。
对接部7包括圆形中空的绝缘对接环73及自对接环73后端上缘与下缘向上与向下凸伸出的一对凸块71,所述凸块71的相对内侧分别凹设有部分延伸入对接环73内的收容通道72。
所述金属壳体8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并弯折成一长方体状,其包括前壁83、顶壁84及相对两侧壁85。所述两侧壁85底缘高于所述绝缘本体1底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侧壁85底缘距离绝缘本体1底部距离为1.40mm。前壁83上设有对应于绝缘本体1的对接口11分布的圆孔81,于侧壁85底端延伸出若干定位脚82,所述定位脚82用以将电连接器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结合图5所示,包括连接侧壁85的矩形部821及自矩形部821向下延伸的梯形部822,其中所述梯形部822的宽度自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侧壁85位于定位脚82两侧处凹设有逃料槽86,所述逃料槽86大致呈直角梯形,该逃料槽86高度为0.60mm。所述逃料槽86的顶缘与定位脚82的侧边之间形成直角连接,换句话说逃料槽86的顶缘为水平线段。所述定位脚82还冲压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凸肋823,所述凸肋823自矩形部821延伸至梯形部822,所述凸肋823的高度高于所述逃料槽86的高度,用以增加定位脚82的结构强度。所述定位脚82采用70%水性封孔处理。
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组装时,先将上层两端子组的对接端子组20及下层端子组29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相应收容腔12的两侧、底部的收容槽13、14内,卡扣部233、243、253与对应收容槽13、14的内壁相配合。收容于收容腔12c的下层端子组29的尾部263、274、284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面。然后将接地片3的的接触部32插入各收容槽15内,其固定部33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固持孔16内,尾部34延伸出绝缘本体1底部。再将上层两端子组的转接端子40的两组转接端子40的水平部41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2a、12b的收容槽14内,并分别与相应对接端子组20的尾部234、244、254相抵接而达成电性连接。转接端子40的竖直部42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面。两个固定件5分别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2a、12b的上方,其臂部52收容于绝缘本体1上的对应凹槽17内,同时接地片3的本体30收容于固定件5的狭缝53内,且收容于收容腔12a、12b内的竖直部42延伸穿过固定件5的定位槽54的部分抵靠于定位槽54内。定位座6自下向上组装至绝缘本体1上,其卡持板62与绝缘本体1的卡槽18相配合,转接端子40的竖直部42分别穿过定位座6的第一及第二台阶65、64的竖直通道68,并延伸出定位座6的下表面。接地片3的本体30收容于定位座6的竖直狭槽66内。对接部7由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直接组入绝缘本体1的对接口11内,其中对接部7的凸块71与相应的对接口11的梯形孔111相对齐,对接环73收容于相应的对接口11的圆孔112内,另外,接地片3的接触部32延伸入对接部7的收容通道72内。最后,将遮蔽壳体8自前向后安装至绝缘本体1外,对接环73由对应圆孔81凸露于遮蔽壳体8外。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在定位脚82两侧开设两逃料槽86,逃料槽86顶缘与定位脚82侧壁之间为直角连接,且定位脚82包括上段的矩形部821及下段的梯形部822,可阻止定位脚82的发彩现象向上扩散至金属壳体8的侧壁85上,影响使用效果及美观。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前壁、顶壁及相对两侧壁,所述两侧壁底端设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定位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脚两侧还设有逃料槽,所述逃料槽与定位脚相连的顶缘为水平直线段,所述定位脚包括连接所述侧壁的矩形部及自矩形部向下延伸的梯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部的宽度自上向下逐渐减小,且所述梯形部长度大于矩形部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逃料槽的高度为0.6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两侧壁底缘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距离为1.4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脚还冲压形成有筋,所述筋自矩形部延伸至梯形部,且高于所述逃料槽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脚镀锡后采用70%水性封孔后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两信号端子及第一、第二开关端子,其中前述绝缘本体具有用来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安装面,绝缘本体内形成有可供对接插头插入的收容腔,所述第一开关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一弹性臂,前述第二开关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二主体部及自第二主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上还设有绝缘隔离体,该隔离体凸伸入上述收容腔内,其可在对接插头插入收容腔并与之相抵压时,在垂直于安装面的平面内运动,并驱动前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用以导引对接插头插入的绝缘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绝缘对接环及自绝缘对接环后端上缘与下缘向上与向下凸伸出的一对凸块,所述凸块相对内侧设有部分延伸入对接环内的收容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若干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包括水平部及自水平部后端向下竖直延伸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与相应的信号端子、开关端子搭接,以实现转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安装于绝缘本体收容腔上方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前端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臂部、自其前端中间位置向后凹设的狭缝及于其后端凹设形成的若干定位槽,所述转接端子的竖直部延伸穿过固定件的定位槽的部分抵靠于定位槽内。
CN201420171343.XU 2014-04-10 2014-04-10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0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1343.XU CN203850511U (zh) 2014-04-10 2014-04-10 电连接器
JP2015028271A JP2015204288A (ja) 2014-04-10 2015-02-17 電気コネクタ
US14/684,223 US9484654B2 (en) 2014-04-10 2015-04-10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71343.XU CN203850511U (zh) 2014-04-10 2014-04-1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0511U true CN203850511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6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71343.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0511U (zh) 2014-04-10 2014-04-1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204288A (zh)
CN (1) CN2038505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54A (zh) * 2018-04-03 2019-10-22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54A (zh) * 2018-04-03 2019-10-22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364854B (zh) * 2018-04-03 2021-05-07 3M创新有限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04288A (ja) 2015-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9330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243282U (zh) 电连接器
CN204271328U (zh) 一种连接器插座
CN203135087U (zh) 电连接器
CN105406256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56656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9427A (zh) 电连接器
CN202111336U (zh) 电连接装置
CN203707463U (zh) 电连接器
CN203521679U (zh) 一种扁平导线条形灯的连接器组件
CN204103154U (zh) 电连接器
CN203367567U (zh) 电连接器
CN204905535U (zh) 沉板式usb连接器
CN203850511U (zh) 电连接器
CN204668587U (zh) 可增强插拔力的改良型插座连接器
CN204668603U (zh) 插拔力增强的稳固型插座连接器
CN203103608U (zh) 电连接器
CN204668543U (zh) 直立式插座连接器
CN203813146U (zh) 带led的连接器结构
CN103579811A (zh) 电连接器
CN202737181U (zh) 电连接器
CN202585862U (zh) 卡连接器
CN203326189U (zh) 小型化条形连接器
CN20515964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