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3553U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83553U CN203783553U CN201420157094.9U CN201420157094U CN203783553U CN 203783553 U CN203783553 U CN 203783553U CN 201420157094 U CN201420157094 U CN 201420157094U CN 203783553 U CN203783553 U CN 2037835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pump
- linking agent
- crosslinking agen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3431 cross linking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交联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一号液添泵、过渡罐、二号液添泵,还包括设置于一号液添泵出液口的过滤网一和设置于一号液添泵入液口的过滤网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第一出口三项端口A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第二出口三项端口B;该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可实现交联剂进入液添系统后多次被过滤,阻止任何杂质进入,并且还可以快速清洗滤网,不会中途影响交联剂的添加;另外,通过回流管线可以使二号液添泵一直处于稳定排量的工作状态,也扩宽了交联剂进入混砂车管汇的排量范围,从零到二号液添泵最大工作能力,这样可以保证交联剂的排量稳定,方便进行精准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交联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
背景技术
压裂液是压裂改造施工过程中的“血液”,其交联效果是保证压裂液携砂的前提,更是保证施工顺利的前提,有效避免砂堵现象的发生。随着新型液体体系和交联体系的研发推广,一方面由于交联剂波动对交联效果的影响较大,要求交联剂的精准程度较高;另一方面精细化施工,对交联剂的排量显示精确,对施工员监测液体交联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现有技术所使用的交联剂控制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交联剂池(4)、一号液添泵(1)、过渡罐(3)、二号液添泵(2)、流量计(12),最后与混砂车管汇(5)连接;该交联剂控制系统存在如下缺陷:一是交联剂不够清洁卡住流量计(12)芯子处卡住;二是交联剂排量容易受到液添泵影响,不能准确显示,主要两个因素是交联剂泵的工作范围有限,而且排量不稳定,很难实现精确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克服现有交联剂控制系统容易出现堵塞管线和排量不稳定,难以保证精确控制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一号液添泵、过渡罐、二号液添泵,还包括设置于一号液添泵出液口的过滤网一和设置于一号液添泵入液口的过滤网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第一出口三项端口A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第二出口三项端口B。
上述三项端口A的两个出口一个通过管线与过渡罐连接,中间设置有阀门A,一个作为废液排放口A,设置有阀门D。
上述控制交联剂的系统,还包括混砂车管汇,所述三项端口B的两个出口一个通过管线与混砂车管汇连接,中间设置有阀门B,一个作为废液排放口B,设置有阀门C。
上述一号液添泵是齿轮泵,其量程为1-150L/min;二号液添泵是柱塞泵,量程为1-50L/min。
上述阀门A、阀门B、阀门C、阀门D均采用抗碱性材料制作的阀门。
上述抗碱性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一号液添泵、过渡罐、二号液添泵,还包括设置于一号液添泵出液口的过滤网一和设置于一号液添泵入液口的过滤网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第一出口三项端口A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第二出口三项端口B,因此,该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可实现交联剂进入液添系统后多次被过滤,最大限度的阻止杂质进入,并且还可以快速清洗滤网,不会中途影响交联剂的添加;另外,通过回流管线可以使二号液添泵一直处于稳定排量的工作状态,也扩宽了交联剂进入混砂车管汇的排量范围,从零到二号液添泵最大工作能力的范围内能灵活方便的改变,这样还可以保证交联剂的排量稳定,方便进行精准控制。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控制交联剂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1、一号液添泵;2、二号液添泵;3、过渡罐;4、交联剂池;5、混砂车管汇;6、过滤网一;7、过滤网二;8、阀门A;9、阀门B;10、阀门C;11、阀门D;1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如图1所示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图中箭头表示交联剂流向,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一号液添泵1、过渡罐3、二号液添泵2,还包括设置于一号液添泵1出液口的过滤网一6和设置于一号液添泵1入液口的过滤网二7,这样可以对交联剂进行多次过滤最大限度的阻止杂质进入交联剂,保证交联剂的清洁,而且过滤网可以很方便的拆卸并进行更换和清洗,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上述控制交联剂的系统,还有设置于二号液添泵2第一出口三项端口A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2第二出口三项端口B;上述三项端口A的两个出口:一个通过管线与过渡罐3连接,中间设置有阀门A8,这样可以将二号液添泵2输出的交联剂回流到过度罐内;一个作为废液排放口A,设置有阀门D11。
上述控制交联剂的系统,还包括混砂车管汇5,所述三项端口B的两个出口一个通过管线与混砂车管汇5连接,中间设置有阀门B9,一个作为废液排放口B,设置有阀门C10;为了确保交联剂的供应源源不断,并且能稳定的输出交联剂,上述一号液添泵1是齿轮泵,其量程为1-150L/min,二号液添泵2是柱塞泵,量程为1-50L/min,一号液添泵的量程范围大于二号液添泵2可确保过度罐3中始终有交联剂供应,确保二号液添泵2可以连续工作稳定输出交联剂。
上述阀门A8、阀门B9、阀门C10、阀门D11均采用抗碱性材料制作的阀门,这是考虑到交联剂对设备的腐蚀,减小对阀门的更换与维护,让该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工作性能更加可靠,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非常必要。所述抗碱性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铜。
综上所述,该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可实现交联剂进入液添系统后多次被过滤,阻止杂质进入,并且还可以快速清洗滤网,不会中途影响交联剂的添加;另外,通过回流管线可以使二号液添泵一直处于稳定排量的工作状态,也扩宽了交联剂进入混砂车管汇的排量范围,从零到二号液添泵最大工作能力,这样可以保证交联剂的排量稳定,方便进行精准控制。
实施例2:
交联剂是通过地面交联剂池5和添加剂混合后,利用一号液添泵1泵入混砂车台上的过渡罐3中,然后二号液添泵2从过渡罐3中泵入混砂车管汇5内,实现液体交联。当需要较小交联剂排量时,二号液添泵2处于稳定的低速工作状态,通过阀门A8、阀门B9调节所需交联的排量,并且可以实现从零至泵最大工作能力,扩宽了交联剂泵排量的工作范围并且实现精准控制。
根据所需的交联剂排量大小,首先一号液添泵1将交联剂过渡罐3充满,开启二号液添泵2,让二号液添泵2处于最稳定的工作范围之内,阀门阀门C10、阀门D11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将阀门B9处于全开状态,让液体经过流量计进入混砂车管汇5进行液体交联,通过调节阀门A8开关大小让部门液体回流到过渡罐中,从而达到所需交联剂排量,这样二号液添泵2处于稳定工作状态,通过调节阀门B9来控制交联大小,可以精准控制,并且交联剂经过多次过滤,不会因有杂质卡住流量计12的芯子,这样就达到交联剂排量可精准控制的目的,施工结束后,打开阀门C10、阀门D11,易清洗滤网。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线连接的一号液添泵(1)、过渡罐(3)、二号液添泵(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一号液添泵(1)出液口的过滤网一(6)和设置于一号液添泵(1)入液口的过滤网二(7);设置于二号液添泵(2)第一出口三项端口A和设置于二号液添泵(2)第二出口三项端口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项端口A的两个出口一个通过管线与过渡罐(3)连接,中间设置有阀门A(8),一个作为废液排放口A,设置有阀门D(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砂车管汇(5),所述三项端口B的两个出口一个通过管线与混砂车管汇(5)连接,中间设置有阀门B(9),一个作为废液排放口B,设置有阀门C(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液添泵(1)是齿轮泵,其量程为1-150L/min;二号液添泵(2)是柱塞泵,量程为1-50L/min。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A(8)、阀门B(9)、阀门C(10)、阀门D(11)均采用抗碱性材料制作的阀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交联剂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碱性材料为不锈钢或者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57094.9U CN203783553U (zh) | 2014-04-02 | 2014-04-02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57094.9U CN203783553U (zh) | 2014-04-02 | 2014-04-02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83553U true CN203783553U (zh) | 2014-08-20 |
Family
ID=5131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5709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83553U (zh) | 2014-04-02 | 2014-04-02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835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2258A (zh) * | 2014-04-02 | 2014-07-09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机构 |
-
2014
- 2014-04-02 CN CN201420157094.9U patent/CN20378355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2258A (zh) * | 2014-04-02 | 2014-07-09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机构 |
CN103912258B (zh) * | 2014-04-02 | 2016-05-04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59893U (zh) | 一种混砂设备管汇 | |
CN203783553U (zh)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系统 | |
CN103912258B (zh) | 一种控制交联剂的机构 | |
CN213221118U (zh) | 一种用于药物研发的新型过滤装置 | |
CN204933031U (zh) | 一种多用过滤阀 | |
CN203189868U (zh) | 防堵水龙头 | |
CN203971782U (zh) | 一种高浓度酰胺自动溶药装置 | |
MY165083A (en) | Filter cleaning apparatus | |
CN203487581U (zh) | 一种流量可变的循环稳压供水装置 | |
CN202810934U (zh) | 除渣装置和排水装置 | |
CN208553287U (zh) |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初级过滤装置 | |
CN201420516Y (zh) | 地面防喷器控制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的过滤装置 | |
CN204608899U (zh) | 一种过滤阀门组件 | |
CN205495028U (zh) | 萃取剂的定量添加装置 | |
CN205145778U (zh) | 防止反洗水倒流至罗茨风机的装置 | |
CN203523460U (zh) | 一种水利灌溉用引水管道 | |
CN204239345U (zh) | 一种水泵过滤装置 | |
CN203944216U (zh) | 一种支渠水处理系统 | |
CN205207833U (zh) | 一种新型的农业水利工程专用连接阀 | |
CN203684388U (zh) | 一种用于污水池的自动虹吸抽水装置 | |
CN203507652U (zh) | 过压自洗过滤器 | |
CN202469363U (zh) | 一种化工制剂封闭转接装置 | |
CN206350944U (zh) | 一种可自清洗的过滤器 | |
CN101698959B (zh) | 一种电镀液活性炭处理装置 | |
CN204125259U (zh) | 一种反渗透纯化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0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