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3495U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63495U CN203763495U CN201420178868.6U CN201420178868U CN203763495U CN 203763495 U CN203763495 U CN 203763495U CN 201420178868 U CN201420178868 U CN 201420178868U CN 203763495 U CN203763495 U CN 2037634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 heat preservation
- medicine
- insulation support
- moisture absor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包括固定保温承托袋、热水袋、中药包和吸潮固定布片,热水袋装置在固定保温承托袋内,固定保温承托袋的一面上缝制有凸起的围框,中药包装置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的围框内,吸潮固定布片通过粘扣扣合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并将中药包覆盖在内。本产品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实现对颈椎病、腰椎病等诸多脊柱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本产品在固定保温承托袋内装有热水袋,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装有中药包,同时辅热药酒对人体穴位进行治疗,激发穴位反射区的潜能,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本产品覆盖范围大而广,利用本产品,患者独自即可随时对病患部分或穴位进行治疗,省时省力,且治愈效果好。是医院、家庭的好帮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养生越来越重视了。在我国,利用穴位治疗疾病的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有对人体穴位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针灸治疗,即在病灶穴位上针灸进行刺激,激发穴位的潜能,进而治疗疾病,此类治疗方式对手法要求高,需有经验的医师对位穴位依资助时行扎针,耗时、费力、且病人患疼痛感,以致许多患者产生畏惧感,耽误病情。其二是艾灸疾病,此类方法同样要求医师的经验丰富、水平高深。上述两种穴位治疗方式均需要医师手法高超、经验丰富,且需要至少一位医师进行协助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十分不便。针对上述目前利用穴位治疗疾病的方式存在的缺陷,发明人研制出了一款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在对穴位进行刺激治疗的同时,省时省力,患者独自即可进行治疗,方便实用,治疗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它包括固定保温承托袋、热水袋、中药包和吸潮固定布片,所述热水袋装置在固定保温承托袋内,所述固定保温承托袋的一面上缝制有凸起的围框,所述中药包装置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的围框内,所述吸潮固定布片通过粘扣扣合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并将中药包覆盖在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保温承托袋为矩形袋子,其由防水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保温承托袋上装置多个中药包。
进一步的,所述中约包内装置有中药,中药包为矩形包,其宽度为10-15cm。
进一步的,所述吸潮固定布片由透气性强的布料制成,吸潮固定布片 的四周缝制有吸水布。
进一步的,所述围框由条状的布袋以及填充在布袋内的锦棉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有:本产品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实现对颈椎病、腰椎病等诸多脊柱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本产品在固定保温承托袋内装有热水袋,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装有中药包,同时辅以药酒对人体穴位进行治疗,激发穴位反射区的潜能,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本产品的覆盖范围而广,利用本产品,患者独自即可随时对病患部分或穴位进行治疗,省时省力,且治愈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吸潮固定布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保温承托袋 2、热水袋 3、中药包 4、吸潮固定布片5、粘扣 11、围框 41、吸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它包括固定保温承托袋1、热水袋2、中药包3和吸潮固定布片4,固定保温承托袋1可以是矩形、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的袋子,这里优选为为矩形袋子,其由防水材料制成;热水袋2装置在固定保温承托袋1内,固定保温承托袋1的一面上缝制有凸起的围框11,围框11由条装的布袋以及填充在布袋内的锦棉制成,起到固定中药包及保温作用,中药包3内装置有中药,中药包3为也可以是矩形、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的药包,这里优选为矩形包,人体脊柱两侧的穴位基本位于脊柱两侧10cm以内,这里矩形中药包的宽度选为10-15cm,可以将脊柱两侧穴位覆盖在内。将多个中药包3装置在固定保温承托袋1上的围框11内,吸潮固定布片4及固定保温承托袋1上均缝制或粘贴有粘扣,吸潮固定布片4通过粘扣5扣合在固定保温承托袋1上,并将中药包3覆盖在内,吸潮固定布片4由透气性强的布料制成,药酒可以通过吸潮固定布片迅速渗透进穴位内,吸潮固定布片4的四周缝制有吸水布41,防止药流窜至其它无关部位处。
下面说明本产品的使用方法,以治疗颈椎病、腰椎病为例。首先将热水袋加热到一定保温度后放进固定保温承托袋内,将中药包通过蒸笼熥热到合适的温度后,将中药包放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的围框内,在药包上涂覆药酒,使药酒充分渗透至中药包中,将吸潮固定布片通过粘扣固定在固定保温承托袋上,同时对中药包进行覆盖。本产品整体形状为矩形,将本产品放置在人体脊柱上,本产品将脊柱及两侧10-15cm区域内有效穴位均覆盖在内,此时热水袋、中药包、以及药酒的将人体穴位传递达到一定的温度以后,热药酒透进穴位内,打通脊柱穴位,舒筋活血,激活穴位的潜在作用,对颈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产品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利用中医穴位的原理,即下肢疼育走腰椎,上肢、头痛走颈椎、内病患病走胸椎的治疗理念,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昭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共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保温承托袋(1)、热水袋(2)、中药包(3)和吸潮固定布片(4),所述热水袋(2)装置在固定保温承托袋(1)内,所述固定保温承托袋(1)的一面上缝制有凸起的围框(11),所述吸潮固定布片(4)通过粘扣(5)扣合在固定保温承托袋(1)上,并将中药包(3)覆盖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保温承托袋(1)为矩形袋子,其由防水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保温承托袋(1)上装置多个中药包(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3)内装置有中药,中药包(3)为矩形包,其宽度为10-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潮固定布片(4)由透气性强的布料制成,吸潮固定布片(4)的四周缝制有吸水布(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11)由条状的布袋以及填充在布袋内的锦棉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78868.6U CN203763495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78868.6U CN203763495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63495U true CN203763495U (zh) | 2014-08-13 |
Family
ID=51280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7886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3495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634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8404A (zh) * | 2014-04-15 | 2014-07-09 | 孙双全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
2014
- 2014-04-15 CN CN201420178868.6U patent/CN2037634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8404A (zh) * | 2014-04-15 | 2014-07-09 | 孙双全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59738U (zh) | 一种适用于风湿免疫科的腿部关节套 | |
CN201263771Y (zh) | 多功能眼睛保健治疗仪 | |
CN103110769A (zh) |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外用药酒 | |
CN205924467U (zh) | 一种带有中药熏蒸功能的按摩器 | |
CN105288567A (zh) | 一种泡脚中药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87477A (zh) | 一种腿部保健治疗仪 | |
CN204072722U (zh) | 一种脑病科用康复床 | |
CN204193029U (zh) | 脚部砭石按摩器 | |
CN203763495U (zh)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
CN202665973U (zh) | 多功能红外艾灸理疗床 | |
CN202589935U (zh) | 多功能温灸带 | |
CN204542807U (zh) | 一种腿部保健治疗仪 | |
CN106138276A (zh) | 活血通经络壮骨泡脚中药配方 | |
CN105327320A (zh) | 一种防治风湿腰痛的泡脚中药配方 | |
CN106621064B (zh) | 一种中医康复保健护理床椅 | |
CN207202623U (zh) | 一种神经内科安神助眠理疗枕 | |
CN201529326U (zh) | 托玛琳远红外线磁疗经络通装置 | |
CN205459636U (zh) | 一种脊椎按摩放松床 | |
CN204352137U (zh)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套筒 | |
CN103908404A (zh) | 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保健对症自治疗装置 | |
CN201709949U (zh) | 多功能颈椎生态康复保健枕 | |
Arsovska et al. |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houlder bursitis | |
CN207136950U (zh) | 一种粗盐中药热敷固定带 | |
CN206777447U (zh) | 保健理疗垫及组件 | |
CN205108033U (zh) | 便携式红豆祛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