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716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47160U CN203747160U CN201320879432.5U CN201320879432U CN203747160U CN 203747160 U CN203747160 U CN 203747160U CN 201320879432 U CN201320879432 U CN 201320879432U CN 203747160 U CN203747160 U CN 2037471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nnector
- breach
- magnetic module
- insulating base
- host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660 Reticulu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746 Feather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收容于屏蔽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磁性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后延伸的收容腔,所述磁性模组安装于收容腔的后方,所述磁性模组包括绝缘基座、安装于绝缘基座上的内电路板,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自绝缘基座的后边缘向前开设且垂直方向上上下贯穿绝缘基座,所述屏蔽壳体包括水平延伸进入缺口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与缺口内的内电路板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传输10Gbit/s以上的以太网电连接器中磁性模组的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参阅公告号为CN201230067的中国专利。该公告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收容于屏蔽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后方的磁性模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对接端口、自对接端口向后延伸的上下收容腔,所述磁性模组安装在收容腔的后方,所述磁性模组包括内电路板、安装在内电路板正反两侧的若干电子元件、及安装在内电路板正反两侧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向前延伸进入前述上下收容腔内,所述内电路板的上下两侧设有接地片,所述屏蔽壳体包括后盖,所述自后盖的中央延伸出两夹持片,所述两加持片分别与内电路板的上下两侧接地片电性相连,然而,这样的设计当连接器发生震动时,夹持片与接地片容易发生接触不良,且屏蔽壳体的后盖安装时要与内电路板精确对准,安装起来不方便。
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磁性模组的接地结构方便制造,且接触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收容于屏蔽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磁性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后延伸的收容腔,所述磁性模组安装于收容腔的后方,所述磁性模组包括绝缘基座、安装于绝缘基座上的内电路板,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自绝缘基座的后边缘向前开设且垂直方向上上下贯穿绝缘基座,所述屏蔽壳体包括水平延伸进入缺口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与缺口内的内电路板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接地脚自屏蔽壳体的底边缘缺口内延伸而出,与电连接器底部后端的缺口内的内电路板焊接,接触稳定,且缺口位于连接器的边缘方便焊枪伸入,焊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将屏蔽壳体自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分离出来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6是是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接地片、屏蔽片与两内电路板在相邻缺口内焊接在一起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绝缘本体 | 1 | 电连接器 | 100 |
前壁 | 11 | 后壁 | 12 |
第一隔栏槽 | 121 | 第二隔栏槽 | 122 |
顶壁 | 13 | 底壁 | 14 |
第一收容腔 | 15 | 第二收容腔 | 16 |
中间壁 | 17 | 卡槽 | 18 |
第一磁性模组 | 21 | 第一对接端子 | 211 |
第一内电路板 | 212 | 第一隔离变压器 | 213 |
第一接脚端子 | 214 | 第一绝缘基座 | 215 |
第一缺口 | 216 | 第二缺口 | 226 |
第二磁性模组 | 22 | 第二对接端子 | 221 |
第二内电路板 | 222 | 第二隔离变压器 | 223 |
第二接脚端子 | 224 | 第二绝缘基座 | 225 |
中间屏蔽片 | 3 | 金属接地片 | 31 |
铆接钩 | 310 | 第一竖直面 | 311 |
第二竖直面 | 312 | 凸点 | 313 |
第一绝缘胶带 | 321 | 第二绝缘胶带 | 322 |
屏蔽壳体 | 4 | 通孔 | 40 |
侧壁 | 42 | 上侧面 | 41 |
后盖 | 43 | 凹槽 | 46 |
第一接地脚 | 44 | 第二接地脚 | 45 |
LED灯 | 5 | 对接端口 | 19 |
第一阻挡块 | 51 | 第二阻挡块 | 52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4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和两个磁性模组21、22。
绝缘本体1具有前壁11、后壁12、顶壁13和底壁14。绝缘本体1包括两个设于前壁11上的水平排列的对接端口19、自两个对接端口19向后延伸的第一收容腔15和第二收容腔16,第一收容腔15和第二收容腔16贯穿前壁11,第一收容腔15和第二收容腔16分别用于一网络插头连接器RJ45(未图示)沿前后方向插入配合。后壁12上设有与第一收容腔15贯通的第一隔栏槽121和与第二收容腔16贯通的第二隔栏槽122。绝缘本体1具有自后壁12向后延伸出的中间壁17,中间壁17位于第一收容腔15和第二收容腔16之间。绝缘本体1设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绝缘本体1的卡槽18,且卡槽18向后贯穿中间壁17。
两个磁性模组21、22包括安装在第一收容腔15后侧的第一磁性模组21和安装在第二收容腔16后侧的第二磁性模组22。第一磁性模组21和第二磁性模组22之间设有一中间屏蔽片3,中间屏蔽片3用于屏蔽第一磁性模组21和第二磁性模组22之间的电磁干扰,中间屏蔽片3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并安装在第一收容腔15和第二收容腔16之间。中间屏蔽片3卡持在绝缘本体1的卡槽18内。
如图5和图6所示,中间屏蔽片3具有金属接地片31和贴在金属接地片31上的绝缘片,绝缘片用于防止磁性模组和金属接地片31之间的高压导电。金属接地片31具有面朝第一磁性模组21的第一竖直面311和面朝第二磁性模组22的第二竖直面312,绝缘片具有贴在第一竖直面311上的第一绝缘胶带321和贴在第二竖直面312上的第二绝缘胶带322。金属接地片31设有用于干涉配合至绝缘本体1卡槽18的凸点313。
金属接地片31具有位于其顶端的铆接钩310,电连接器100还具有包覆在绝缘本体1外侧的屏蔽壳体4,屏蔽壳体4上设有沿竖直方向上贯穿屏蔽壳体的通孔40,铆接钩310穿过通孔40朝单一方向铆接在屏蔽壳体4的上侧面41(图1)。中间屏蔽片3安装在中间壁17上,且金属接地片31与屏蔽壳体4物理连接。
第一磁性模组21具有从第一隔栏槽121插入至第一收容腔15内的第一对接端子211,第二磁性模组22具有从第二隔栏槽122插入第二收容腔16内的第二对接端子221,且第一、第二对接端子211、221沿着绝缘本体1的顶壁13向前延伸。第一磁性模组21还包括与第一对接端子211连接的第一内电路板212、安装在第一内电路板212上的第一隔离变压器213和与第一内电路板212连接的第一接脚端子214。第二磁性模组22还包括与第二对接端子221连接的第二内电路板222、安装在第二内电路板222上的第二隔离变压器223和与第二内电路板222连接的第二接脚端子224。第一磁性模组21还具有用于第一内电路板212安装的第一绝缘基座215,第二磁性模组22还具有用于第二内电路板222安装的第二绝缘基座225。第一接脚端子214固持在第一绝缘载体215上,第二接脚端子224固持在第二绝缘载体225上,第一接脚端子214和第二接脚端子224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一对接端子211固持于第一阻挡块51,第二对接端子221固持于第二阻挡块52,第一阻挡块51和第二阻挡块52分别安装在第一内电路板212和第二内电路板222上。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第一绝缘基座215的两侧后端部向前开设有两个第一缺口216,所述第一缺口216在垂直方向上上下贯穿第一绝缘基座215;第二绝缘基座225的两侧后端部向前开设有两个第二缺口226,所述第二缺口226在垂直方向上上下贯穿第二绝缘基座225。所述第一绝缘基座215和第二绝缘基座225的相邻的第一缺口216和第二缺口226相互连通。屏蔽壳体4包括后盖43,所述后盖43的底边缘上设有一凹槽46、自凹槽46内延伸出第一接地脚44和第二接地脚45,所述第一接地脚44延伸进入相邻两缺口的第一缺口216内与第一内电路板212上的接地电片(未标号)焊接相连,第二接地脚45延伸进入相邻两缺口的第二缺口227内与第二内电路板222上的接地电片相连焊接,所述中间屏蔽片3位于第一缺口216和第二缺口226之间的部分向下延伸超出第一、第二内电路板212、222,但中间屏蔽片3向下未延伸超出第一、第二绝缘基板215、225的底面,因此在焊接时,焊枪伸入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缺口216、226内将第一接地脚44、第二接地脚45、中间屏蔽片3、和第一、第二内电路板212、222上的接地电片一次性焊接在一起,节省工序。
所述屏蔽壳体4还包括侧壁42,所述侧壁42上也设有凹槽46,所述自凹槽46内延伸出第一接地脚44和第二接地脚45,所述第一接地脚44延伸进入位于电连接器100侧边上的第一缺口216内与第一内电路板212上的接地电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接地脚45延伸进入位于电连接器100另一侧边上的第二缺口226内与第二内电路板222上的接地电片焊接连接,由于第一、第二缺口216、226都位于电连接器100的底部且边缘处,故便于焊枪的伸入,便于焊接。
如图5和图6所示,电连接器100还具有安装在绝缘本体1上的LED灯5,LED灯5用于指示电连接器的通信状态。第一磁性模组21和屏蔽壳体4之间还设有第三绝缘胶带6,第二磁性模组22和屏蔽壳体4之间还设有第四绝缘胶带7。第三绝缘胶带6和第四绝缘胶带7用于防止第一磁性模组21和第二磁性模组22与屏蔽壳体4之间的高压打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屏蔽壳体、收容于屏蔽壳体内的绝缘本体及磁性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后延伸的收容腔,所述磁性模组安装于收容腔的后方,所述磁性模组包括绝缘基座、安装于绝缘基座上的内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自绝缘基座的后边缘向前开设且垂直方向上上下贯穿绝缘基座,所述屏蔽壳体包括水平延伸进入缺口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与缺口内的内电路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位于绝缘基座的两侧后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两个对接端口,所述收容腔包括自两个对接端口向后延伸的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所述磁性模组包括安装在第一收容腔后方的第一磁性模组和安装在第二收容腔后方的第二磁性模组,所述第一磁性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基座,第二磁性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基座,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基座相邻的缺口相互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两磁性模组之间的屏蔽片,所述在相互连通的缺口内屏蔽片与接地脚、第一磁性模组的内电路板、第二磁性模组的内电路板焊接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位于缺口内的部分向下延伸,但不超出第一、第二绝缘基板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后盖及两侧壁,所述接地脚自后盖和两侧壁延伸而出,所述自后盖延伸出的接地脚延伸进入两个磁性模组相邻的缺口内,所述自两侧壁延伸出的接地脚延伸进入两个磁性模组两侧的缺口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的底边缘设有凹槽,所述接地脚自凹槽内延伸而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还包括卡持屏蔽片的卡槽,所述屏蔽片包括金属接地片和绝缘片,所述金属接地片设有用于干涉配合至卡槽的凸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地片具有位于其顶端的铆接钩,所述屏蔽壳体上设有沿竖直方向上贯穿屏蔽壳体的通孔,所述铆接钩穿过通孔铆接在屏蔽壳体的上侧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自磁性模组向前延伸入收容腔,且沿着绝缘本体的顶壁向前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79432.5U CN203747160U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电连接器 |
US14/583,823 US9413122B2 (en) | 2013-12-30 | 2014-12-29 | Modular jack having middle metal plate shielding two adjacent port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79432.5U CN203747160U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47160U true CN203747160U (zh) | 2014-07-30 |
Family
ID=51346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79432.5U Active CN203747160U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471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28093B2 (en) | 2019-03-28 | 2021-09-21 | Molex,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table non-soldered grounding structure |
-
2013
- 2013-12-30 CN CN201320879432.5U patent/CN2037471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28093B2 (en) | 2019-03-28 | 2021-09-21 | Molex,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table non-soldered grounding structur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99690B (zh) | 一种转接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3545627B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104779499A (zh) | 电连接器 | |
TW200703798A (en) |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1749991U (zh) | 弯焊印制板盲插浮动连接器 | |
CN104425964A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746501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74715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445319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3747160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760994B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 | |
CN204885553U (zh) | 一体式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0182975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521810U (zh) | 具有遮蔽壳体的电连接器 | |
CN20382669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564700U (zh) | 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 | |
CN20275904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2813284U (zh) | Led球泡灯中连接电源板与光源板的接插件 | |
CN204597139U (zh) | 一种Type-C插头连接器 | |
CN201829646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3826598U (zh) | 网络插座连接器 | |
CN2017418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404830U (zh) | 一种usb type-c母座 | |
CN202855969U (zh) | 一种侧立式d-sub插座 | |
CN203339421U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