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24982U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24982U CN203724982U CN201420065356.9U CN201420065356U CN203724982U CN 203724982 U CN203724982 U CN 203724982U CN 201420065356 U CN201420065356 U CN 201420065356U CN 203724982 U CN203724982 U CN 2037249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
- surge tank
- adsorption
- gas
- adsorption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1 oxygen-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1882 di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594 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264 purifi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516 radical scaveng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6010027476 Metastasi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6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8246 gaseous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61 rar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150000002910 rar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200036617 SYT16 V10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74 adsor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926 oxy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GCNLQHANGFOQKY-UHFFFAOYSA-N [C+4].[O-2].[O-2].[Ti+4] Chemical compound [C+4].[O-2].[O-2].[Ti+4] GCNLQHANGFOQ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36 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73 di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39 systemic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第一级PSA为装有常规沸石等氮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氮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第二级PSA为装有氧选择性等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氩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的改进,即在第二级PSA中设置了一套混合进料回路,并按照规定工步运行,从而显著提高氧气回收率,因而也提高了总的氧气回收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即氧氮氩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变压吸附(PSA)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广泛应用的气体分离方法,变压吸附制氧方法是低温深冷制氧工艺的重要补充,用于由空气流生产氧气的传统PSA法通常采用如CaA,CaX,NaX,LiX型等氮吸附剂基于平衡吸附理论制氧,因这些吸附材料对氮气的吸附能力比氧气强,也即选择性,通常选择性达到3以上即可实现能效比不错的工业制氧,改良的合成沸石氧氮的选择性可以高达10,而且还在不断的突破。这样的选择性结合合理的分离流程甚至可以实质上做到氮气和氧气间的完全分离。但是,针对空气组分中的氩气,因氧气和氩气在这些吸附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几乎相同,常规的这些合成沸石对原料空气中的氧气与氩气基本无选择性,即使假定所有氮气均被沸石吸附,富氧产品气流中也因含有约5%的氩气,从而使得采用常规的这种吸附氮气的基于平衡吸附理论基础PSA法一般不能产生氧气浓度大于95%的产品气,一般分离仅限制于88~95.7%的氧气产品,这就大大限制了需要纯度更高的诸如切割、医疗等氧气应用(需要大于97%以上的氧气,甚至需要99.5%以上的高纯度气体)。
因此,基于吸附方法来获得更高的氧气纯度,人们不得不采用更为复杂的多级变压吸附系统,国内专利CN1226142A就揭示了一种采用多级变压吸附获得了纯度98.4%的变压吸附方法,以沸石氮吸附剂祛除大量的氮气,以基于动力学分离特性的碳分子筛实现氧氩的分离,两级吸附系统采用了不同传质机理,其前级采用了基于平衡吸附传质机理的吸附系统,后级采用了基于动力学分离机理的吸附系统,尽管以单一动力设备实现了分离过程,但显然其15%的氧气回收率大大限制了其应用。
多级变压吸附在国外有代表性的分离方法主要以US4190424、US4959483、US4913339、US 5395427、US5137549、US4190424、US4959083、US5226933和US5470378为代表,现有的这些技术的多级PSA系统采用了至少两级PSA,有的采用了氮吸附剂首先由进料空气流产生含氧浓度大于95.0%的产品气,再以碳分子筛组成的第二吸附床层分离其中的氩气,有的先采用基于动力学分离原理的碳分子筛获得贫氩富氧气体,再以采用基于平衡吸附理论的氮吸附剂继续富集以生产高纯度氧气。但在采用的各种方法中,即在两段或者多段式PSA法中至少有两个不同的传质区,更典型的特征是至少在其中的一个传质区采用了动力学分离原理的碳分子筛来实现氧与氩的分离,其系统循环复杂,采用大量的缓冲罐、动力设备为获得更高的氧气产品进行必要的清洗、置换或排代步骤,能源消耗巨大、造价高昂。
中国专利CN201930684U揭示了一种氧氩混合气非深冷变压吸附分离装置,采用两个相同并均基于平衡吸附传质机理的串联吸附系统构建了一种分离流程,实现了氧氮氩分离,但是,因其流程构建的不足,导致其后级氧氩分离系统的氧气回收率仍然局限于50%以下,如前级变压吸附制取93%纯度氧气的氧氮分离系统的氧气回收率为50%,则该串联的两级变压吸附系统总的氧气回收率局限于25%以下,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基于平衡吸附传质机理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并提供该系统的控制操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级PSA为装有常规沸石等氮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氮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第二级PSA为装有氧选择性等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氩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的改进,即在第二级PSA中设置了一套混合进料回路,并按照规定工步(步骤,也称为时序)运行,从而显著提高氧气回收率,因而也提高了总的氧气回收率。
现有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其结构和流程如图2所示,第一级PSA为装有常规沸石等氮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氮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第二级PSA为装有氧选择性氮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氮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其中,第一级PSA包括至少两个吸附塔(图中标为第一吸附塔101A和第二吸附塔101B)、第一缓冲罐P1,还包括各种控制阀门及连接管路,控制阀门包括V1A、V1B、V2A、V2B、V3A、V3B、V4A、V4B、V5A、V5B、V5C等,这些控制阀门和管路分别组成吸附塔之间的控制转移回路、控制清洗与转移回路;第一级PSA的吸附塔中填充氮吸附剂。第二级PSA 包括至少两个吸附塔(图中标为第三吸附塔201A和第四吸附塔201B)、一个压缩机AB201、一个第二缓冲罐P2、一个第三缓冲罐P3、一个第四缓冲罐P4,以及各种连接管路和管路上必要的控制阀门;第二级PSA的吸附塔中填充氧选择性等吸附剂,该吸附剂能从含氧、氩混合气中吸附氧气;第二缓冲罐P2与吸附塔的出口端通过控制阀门相连通,用以接受自吸附塔富集的难以被吸附剂吸附的废气,以及将接收的废气送回到吸附塔的出口端进行预充压;第三缓冲罐P3与吸附塔的出口端通过控制阀门相连通,用以接收自吸附塔富集的难以被吸附剂吸附的废气,以及将接收的工艺气体送回到吸附塔的出口端进行置换吸附剂气相的高纯度气体,并借助压缩机AB201 (或者真空泵)作为产品输出,或者排向一个并非完全必要的产品气缓冲罐;压缩机AB201与吸附塔的入口端通过控制阀门相连通,用以将被吸附塔吸附的气体通过控制阀门自吸附塔中取出;各种连接管路和管路上必要的控制阀门组成下述回路:
进料回路:用于把第一级PSA中第一缓冲罐P1即产品气缓冲罐的气体引入第二级PSA的吸附塔中;该回路包括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6A、V6B),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富氧产出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吸附塔与压缩机AB201通过控制阀门相接通,将气体自吸附塔取出,输送至产品气缓冲罐P4;该回路包括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7A、V7B)和对应于产品气缓冲罐P4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7C),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贫氧气体输出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贫氧气体转移到第二缓冲罐P2或者将第二缓冲罐P2的气体转送入吸附塔的出口端,该回路包含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8A、V8B)和对应于第二缓冲罐P2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8C),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贫氧气体转移与置换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贫氧气体转移到第三缓冲罐P3或者将第三缓冲罐P3的气体转送入吸附塔的出口端,该回路包含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9A、V9B)和对应于第三缓冲罐P3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9C),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置换清洗回路,用以将更高纯度的产品氧气体转移到吸附塔的入口端,该回路包含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10A、V10B),与第四缓冲罐P4之间的切换阀门(V10C),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该回路是优选的,非必要的;
产品气、废气出口(如缓冲罐P2、缓冲罐P4出口)段分别具有可调节流量、控制输出压力的阀门V8D、V6F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还包括如公知技术的,一套完整的控制组件,用以对回路上的阀件进行必要的操作控制以及对压缩机进行必要的操作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二级PSA中设置的混合进料回路,位于原有的进料回路旁边,并且相互关联,具体地说,在第一级PSA中的第一缓冲罐P1与第二级PSA中的压缩机AB201输出端之间设置一管路,该管路中,对应于各吸附塔分别设置切换阀门,与原有进料回路的切换阀门之间建立连接(图中标示为V6C与V6D);在压缩机AB201输出端与第二级PSA中的第四缓冲罐P4之间设置一个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6E);此外,在压缩机AB201输入端与第四缓冲罐P4之间设置管路,该管路上设置一个切换阀门(图中标示为V7D)。
经本实用新型改进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第一级PSA采用基于平衡吸附理论的使用氮吸附剂的变压吸附系统进行氧氮分离,产生的富含氧、氩组分的混合气,其组分约O2:90-95%,Ar:4~5%,其余为氮,如公知变压吸附技术,其氧气回收率通常为42~60%;后级串联采用基于平衡吸附理论的使用氧选择性吸附剂的变压吸附系统进行氧氩分离,将前级系统产生的氧氩混合气祛除氩气,从而产生纯度99.5%以上的高纯度氧气,后级变压吸附氧氩分离系统因混合进料回路采用混合进气工步,其氧气回收率可达到惊人的70~80%,从而使得氧气的总回收率可达29.4~48%。
为更好的描述本实用新型,有关名字释义如下:
所述的产品气,是指较容易被吸附剂吸附的气体,如相对氧选择性吸附剂来说,氧气较容易被氧选择性吸附。
所述的废气,是指相对产品气来说难以被吸附剂吸附的气体,如氩气、氮气相对氧气来说较难被氧选择性吸附剂吸附。
所述的吸附塔,也可称为吸附器、吸附床、分离器,是指装填了至少一种比如上面所说的吸附剂的容器,吸附剂对混合气体中较易吸附的组分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所述变压吸附、吸附分离,PSA等词,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会承认,这些方法所指不仅是PSA方法,还包括与之类似的方法,如真空变压吸附(Vacuum Swing Adsorption-VSA)或混合压力变压吸附(Mixed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MPSA)方法等等,要在更宽广的意义上理解,也就是说,对于周期性循环的吸附压力、一种较高的压力是相对于解吸步骤的更高的压力,可以包括大于或等于大气压力,而周期性循环的解吸压力,一种较低的压力是相对于吸附步骤的更低的压力,则包括小于或等于大气压力。
所述的压力除注明是表压,其它均指绝对压力。
所描述的难吸附组分,是指相对于较为容易吸附的组分而言,同样的,易吸附组分则是指相对于较难吸附的组分而言。
附图中,以V打头的符号代表自动控制阀门:如V1A/V1B,V2A/V2B,V3A/V3B,V4A/V4B,V5A/V5B/5C,V6A/V6B/V6C/V6D/V6E/V6F,V7A/V7B/V7C/V7D,V8A/V8B/V8C/V8D,V9A/V9B/V9C,V10A/V10B/V10C,等等,都是自动控制阀门,它们可根据预先设定的逻辑开启或关闭,当然,也可以是带有流量控制调节性能的自动控制阀门,这些阀门可以是气动控制的,也可以是电动、液压控制的自动控制阀。
01A,01B,101A,101B,201A,201B等是吸附塔,装填有至少一种或多种吸附剂。
P1,P2,P3,P4等代表缓冲罐或称为平衡罐。
AB01,AB101,AB201等代表压缩机、升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在串联的两级分离系统的第二级氧氩分离系统中设置了一套混合进料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系统的总回收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本发明的两级串联并均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变压吸附制氧系统(氧氮氩分离),按照下述步骤运行:
一、经公知技术预处理后的压缩空气进入第一级PSA,即采用氮吸附剂基于平衡吸附理论的变压吸附系统进行氧氮分离,并如公知变压吸附技术运行并产生富含氧、氩组分的混合气,其组分约O2:90-95%,Ar:4~5%,其余为氮,收集于第一缓冲罐P1;
二、经第一级PSA产生的富含氧、氩组分、含少量氮的混合气经第一缓冲罐P1出口管线进入第二级PSA即采用氧选择性吸附剂基于平衡吸附理论的变压吸附系统进行氧氩分离,产生纯度达99.5%的高纯度氧气,收集于第四缓冲罐P4,并经阀门V6F输出为产品气,而其中富含氩气的废气则经第二缓冲罐P2再经阀门V8D排除出系统;其中,第二级PSA即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变压吸附氧氩分离系统按照附图1所示连接(以两个吸附塔为例说明),自动阀门按照如下表规定的要求切换,两个吸附塔201A、201B异相顺序运行,其运行步骤如下表所示:
上述步骤除指定开启阀门之外的阀门全部为关闭状态,可通过调整阀门V6F、V8D加以控制高纯度氧气以及废气的输出流量。
上述描述的阀门开启至合适的开度指可控制气体流率的阀门自0~100%之间的任意合适的开启度。
作为一个加强的混合气进料过程,可插入一个步骤,即将混合气进料步骤后将阀门V7D打开将P4储罐内最高纯度的气体通过阀门V6D输送至原料气进料回路。
上述各步骤中,压缩设备AB201均为运行状态。
上述步骤顺序运行,并循环重复上述1~10 的步骤即可实现氧氩分离,如附图所示的分离装置,典型的,可将前级产生的氧氩混合气进一步达到纯度99.5%的氧气。
上述步骤中,第一级由公知技术采用氮吸附剂的变压吸附获得组分约O2:90-95%,Ar:4-5%,其余为氮的原料气,这些氧氩混合气进入装填有氧选择性吸附剂的吸附塔时,较易吸附的氧气被吸附在氧选择性吸附剂上,而较难吸附的气体如氩气、少量氮气被富集从该吸附器出口排出,并至少将有一部分富集了这种难以吸附的气体如氩气、氮气进入吸附器出口相连通的第二缓冲罐中P2中,在吸附过程中,通过调节吸附出口(非进料端)至第二缓冲罐P2之间的管线上的控制阀门控制气体流率,在原料气进入吸附塔时控制该阀门的开度始终维持恒定的预定的吸附压力,也即,在进料的初始阶段,有较小的开度,随着进料进行,塔内压力逐步升高,该阀开度逐步开大,以达到控制吸附塔内压力基本恒定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混合进料过程,在如吸附塔201A的混合气进料步骤1、2步骤,或吸附塔201B的混合气进料步骤6、7步骤中,因通过混合进料回路引入异相运行的对应吸附塔中的更高纯度的氧气,使进料混合气的氧气纯度更高,与第3、8的置换清洗、排代步骤的组合,进一步提升了吸附效果,提高了运行总效率,有效的减少了前级氧氩混合气的消耗量,从而使得氧气回收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以变压吸附(包括PSA,VPSA、VSA)方法从含氧、氮、氩的混合气中分离高纯度的氧气。
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中国专利CN101733070A公开的氧选择性吸附剂作为氧氩分离吸附床层的主要吸附剂层,用于氧氩分离的这种氧选择性吸附(稀土X型沸石)比现有技术传统使用的吸附剂(比如碳分子筛、X型载银沸石AgX,TEC's)效果更好:
首先,稀土X型沸石与碳分子筛比较,前者是平衡吸附型分子筛,后者是速率吸附型分子筛,典型的现象是在针对氧氩混合气,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的吸附量比较而言稀土X型沸石吸附氧气的量比吸附氩气的量差异很大,碳分子筛则表现不同,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通常是几秒)较容易吸附氧气,与氩的吸附量比较有所不同,但是,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的吸附量比较而言碳分子筛吸附氧气的量与吸附氩气的量基本一致。
其次,稀土X型沸石与X型载银沸石AgX比较,两者都是平衡吸附型分子筛,典型的现象是在针对氧氩混合气,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的吸附量比较而言稀土X型沸石吸附氧气的量比吸附氩气的量大,载银沸石AgX则表现不同,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的吸附量比较而言载银沸石AgX吸附氩气的量比吸附氧气的量大。
稀土X型沸石与TEC's比较,基本特性一致,都是平衡吸附型分子筛,但稀土X型沸石具有更高的氧平衡吸附量,其纯组分氧氩平衡吸附量之比,也即通常说的绝热分离系数,在一个通常可以接受的温度范围内,比如,0~55℃的操作条件下也有更好的表现,既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又具有极高的绝热分离系数。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氧氩分离过程是采用2个吸附塔的分离过程,但不排除使用更多个吸附塔进行分离,但采用至少了1个第二缓冲罐P2、1个第三缓冲罐P3,产品气第四缓冲罐P4并非必要,可直接将富集的组分直接输出给用户使用,示出是为了介绍方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会知晓,可以简单采用必要的控制阀门,通过设置一些必要的管线,可以满足如上各个步骤所需即可。
采用第三缓冲罐P3的目的可以使得多个吸附塔运行的系统之间不相互连通,也即在多个吸附塔按照上述步骤运行时不产生相互之间的气体转移,这一特点可以使多个吸附器完全按照吸附饱和即可切换成解吸的原则进行,并且,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会了解,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吸附塔顺序运行,而使得进行扩展更加简单,并且,第三缓冲罐P3使得至少1个吸附塔的分离系统可以更具有效率,如本发明描述,缓冲罐还使得多个吸附塔的系统可以不采用塔间的相互作用而取得更高的回收率,而显然,与一个缓冲罐的低廉造价比较,回收更高纯度、更多的产品气更具有价值;
通过在产品气体缓冲罐中甚至在吸附塔入口与出口端设置必要的气体检测设备以及在吸附塔、第二缓冲罐P2、第三缓冲罐P3上安装必要的压力检测,可以设计成一种完全按照所需压力与纯度来运行的系统,需要的智能控制程序支持尽管看起来很复杂,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困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可能已经发现,设备的调试过程几乎就是系统自适应到稳定的过程,在故障的判断上,控制程序将给予维护维修人员更充分的信息,甚至直接指定故障点。
以上描述的或附图所示的方法和装置中,可作出各种各样的变动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虽然优选使用的是任何要求的构造形式、即或是固定容积、或是固定压力的2个吸附塔和2个缓冲罐以及必要的动力设备,但本实用新型也可利用两个以上的吸附塔和多个贮存罐、多个动力设备。再者,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附塔的气流型式可用轴向流、径向流、侧向流或其它的型式,关于吸附塔内装填的吸附剂,每个都可包括有多个主要吸附层,或者也可没有或设有一个或更多的预处理层用以吸附其它组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另外,每个吸附剂层可包括单一品种的吸附剂或两种或两种以上吸附剂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用一种吸附剂从难吸附的气体中分离出容易被吸附的气体,易吸附组分或者难吸附组分都可以单独或者同时作为所需的产品气。本发明优先应用于基于平衡吸附理论而非动力学分离理论的PSA过程,但不排除基于动力学分离理论的PSA过程可以采用本发明以实现本发明目的。所公开的基本原则可用于很多其它的分离场合。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分离的典型实例包括用选择氮的吸附剂来从空气中回收氮;用选择氧的吸附剂来从空气中回收氧;用选择CO的吸附剂来从气化煤中富集CO;用选择CO2的吸附剂来从气化煤中祛除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的分离、二氧化碳/氮气的分离、氢气/氮气的分离和烯烃/烷烃的分离等等。在基于平衡吸附理论的PSA过程中,从含氧气和氩气的气体例如变压吸附空气分离制取的混合气中分离氧气或氩气是最典型的代表,可使用一种或者多种适当的吸附剂的任何组合来吸附,例如,不限于使用CaA沸石、LiX沸石、或者任何其它的特效吸附剂来回收氧或氮,难以被选择性吸附的气体自非进料端富集而较容易被选择性吸附的组分自进料端富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级串联并均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结构图示。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两级串联并均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结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现氧氩分离的方法。
实施例1
图1是装有氧选择性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两床变压吸附氧氩分离方法与装置。其中第二级PSA主要由如下部件组成:
(1)2个吸附塔201A、201B,每个吸附塔装填由上海偲达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氧选择性吸附剂75kg,该吸附剂能从含氧、氩混合气中吸附氧气;
(2)1个第二缓冲罐P2,容积100L,装填有增强缓冲效果的吸附剂;
(3)1个第三缓冲罐P3,容积100L,装填有增强缓冲效果的吸附剂;
(4)1个第四缓冲罐P4,容积200L,装填有增强缓冲效果的吸附剂;
(5)1台氧气压缩机,装机功率5.5KW,升压能力0.4MPa(表压),容积流量40m3/h;
(6)1套如附图1连接的,包括如下回路以及各回路上必要的控制阀件、连接管线:
进料回路和混合进料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氧氩混合气(原料气)与自压缩机AB201出口排出的更高纯度的氧气混合后送入吸附塔,至少包含切换阀门V6A,V6B,V6C,V6D以及必要的管线,包括优选但非必要的V7D以及自产品气缓冲罐P4自压缩机AB201入口的必要的连接管线;
富氧产出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吸附塔与压缩机通过控制阀门相接通,将气体自吸附塔取出,至少包含切换阀门V7A、V7B、V7C,输送至产品缓冲罐P4的V6E,以及必要的管线;
贫氧气体输出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贫氧气体转移到缓冲罐P2或者将缓冲罐P2的气体转送入吸附塔的出口端,至少包含切换阀门V8A、V8B、V8C,以及必要的管线;
贫氧气体转移与置换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贫氧气体转移到缓冲罐P3或者将缓冲罐P3的气体转送入吸附塔的出口端,至少包含切换阀门V9A、V9B、V9C,以及必要的管线;
优选但非必要的一套置换清洗回路,用以将更高纯度的产品氧气体转移到吸附塔的入口端,至少包含切换阀门V10A、V10B、V10C,以及必要的管线;
产品气、废气出口,如P2、P4出口段分别具有可调节流量、控制输出压力的阀门V8D、V6F以及必要的管线;
(7)一套完整的控制组件:用以对回路上的阀件进行必要的操作控制以及对压缩机进行必要的操作。
由上述组成的装置,接受第一级PSA如公知技术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采用氮吸附剂的变压吸附制氧系统产生的混合气,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变压吸附氧氩分离,按照附图1连接,自动阀门在各步骤中按照如下表规定的要求切换,吸附塔201A,201B两塔异相顺序运行,具体步骤如下表所示:
上述步骤除指定开启阀门之外的阀门全部为关闭状态,可通过调整阀门V6F、V8D加以控制高纯度氧气以及废气的输出流量;
上述描述的阀门开启至合适的开度指可控制气体流率的阀门自0~100%之间的任意合适的开启度;
作为一个加强的混合气进料过程,可插入一个步骤,即将混合气进料步骤后将阀门V7D打开将P4储罐内最高纯度的气体通过阀门V6D输送至原料气进料回路;
上述各步骤中,压缩设备AB201均为运行状态;
上述步骤顺序运行,并循环重复上述1~10 的步骤即可实现氧氩分离,如附图所示的分离装置,典型的,可将前级产生的氧氩混合气进一步达到纯度99.5%的氧气。
由上述组成的装置,前级变压吸附系统装填氮吸附剂,可以产生15m3/h,94.5%纯度的氧气,氩气为4.5%,其余为氮气等气体,出口压力为0.5MPa(表压),经前级产生的这种富含氧、氩组分、含少量氮的混合气经P1出口管线进入采用氧选择性吸附剂基于平衡吸附理论的变压吸附系统进行氧氩分离,可产生纯度达99.5%的高纯度氧气,收集于P4缓冲罐并经阀V6F输出为产品气,其纯度为99.5%,流量为10.5m3/h,输出压力0.2MPa(表压),而其中富含氩气的废气则经缓冲罐P2再经阀V8D排除出系统,其平均流量为4.5m3/h,该氧氩分离系统的氧气回收率为:
(10.5×99.5%)/(15×94.5%)=73.7%
如公知技术,前级氧气回收率通常可达42~60%,按50%计,两级变压吸附的总氧气回收率可达:
73.7%×50% = 36.85% 。
而如对比例附图2的传统技术,其氧气的总回收率仅可达到25%,比较对比例,本发明的氧气总回收率提升了30%以上,效果显著。
Claims (1)
1.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其中,第一级PSA为装有常规沸石等氮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氮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第二级PSA为装有氧选择性等吸附剂的基于平衡吸附机理的氧氩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系统;
其中,第一级PSA包括至少两个吸附塔、一个第一缓冲罐P1,还包括各种控制阀门及连接管路,这些控制阀门和管路分别组成吸附塔之间的控制转移回路、控制清洗与转移回路;第一级PSA的吸附塔中填充氮吸附剂;
第二级PSA 包括至少两个吸附塔、一个压缩机AB201、一个第二缓冲罐P2、一个第三缓冲罐P3、一个第四缓冲罐P4,以及各种连接管路和管路上必要的控制阀门;第二级PSA的吸附塔中填充氧选择性吸附剂,该吸附剂能从含氧、氩混合气中吸附氧气;第二缓冲罐P2与吸附塔的出口端通过控制阀门相连通,用以接受自吸附塔富集的难以被吸附剂吸附的废气,以及将接收的废气送回到吸附塔的出口端进行预充压;第三缓冲罐P3与吸附塔的出口端通过控制阀门相连通,用以接收自吸附塔富集的难以被吸附剂吸附的废气,以及将接收的工艺气体送回到吸附塔的出口端进行置换吸附剂气相的高纯度气体,并借助压缩机AB201 作为产品输出,或者排向一个并非完全必要的产品气缓冲罐;压缩机AB201与吸附塔的入口端通过控制阀门相连通,用以将被吸附塔吸附的气体通过控制阀门自吸附塔中取出;各种连接管路和管路上必要的控制阀门组成下述回路:
进料回路:用于把第一级PSA中第一缓冲罐P1即产品气缓冲罐的气体引入第二级PSA的吸附塔中;该回路包括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富氧产出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吸附塔与压缩机AB201通过控制阀门相接通,将气体自吸附塔取出,输送至产品气缓冲罐P4;该回路包括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和对应于产品气缓冲罐P4的切换阀门,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贫氧气体输出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贫氧气体转移到第二缓冲罐P2或者将第二缓冲罐P2的气体转送入吸附塔的出口端,该回路包含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和对应于第二缓冲罐P2的切换阀门,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贫氧气体转移与置换回路:用以选择性的将贫氧气体转移到第三缓冲罐P3或者将第三缓冲罐P3的气体转送入吸附塔的出口端,该回路包含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和对应于第三缓冲罐P3的切换阀门,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置换清洗回路,用以将更高纯度的产品氧气体转移到吸附塔的入口端,该回路包含对应于各吸附塔的切换阀门,与第四缓冲罐P4之间的切换阀门,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产品气、废气出口段分别具有可调节流量、控制输出压力的阀门以及必要的连接管线;
还包括一套完整的控制组件,用以对回路上的阀件进行必要的操作控制以及对压缩机进行必要的操作控制;
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级PSA中还设置了混合进料回路,位于原有的进料回路旁边,并且相互关联,即在第一级PSA中的第一缓冲罐P1与第二级PSA中的压缩机AB201输出端之间设置一管路,该管路中,对应于各吸附塔分别设置切换阀门,与原有进料回路的切换阀门之间建立连接;在压缩机AB201输出端与第二级PSA中的第四缓冲罐P4之间设置一个切换阀门;此外,在压缩机AB201输入端与第四缓冲罐P4之间设置管路,该管路上设置一个切换阀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65356.9U CN203724982U (zh) | 2014-02-14 | 2014-02-14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65356.9U CN203724982U (zh) | 2014-02-14 | 2014-02-14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24982U true CN203724982U (zh) | 2014-07-23 |
Family
ID=5119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65356.9U Active CN203724982U (zh) | 2014-02-14 | 2014-02-14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24982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1171A (zh) * | 2014-02-14 | 2014-05-21 | 上海穗杉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04340961A (zh) * | 2014-11-18 | 2015-02-11 | 武汉恒业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及方法 |
CN104477851A (zh) * | 2015-01-01 | 2015-04-01 | 魏伯卿 | 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
CN109179335A (zh) * | 2018-11-06 | 2019-01-11 | 大连力德气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压吸附制备高纯度氧气的装置和方法 |
-
2014
- 2014-02-14 CN CN201420065356.9U patent/CN2037249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1171A (zh) * | 2014-02-14 | 2014-05-21 | 上海穗杉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04340961A (zh) * | 2014-11-18 | 2015-02-11 | 武汉恒业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及方法 |
CN104340961B (zh) * | 2014-11-18 | 2016-08-31 | 武汉恒业通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及方法 |
CN104477851A (zh) * | 2015-01-01 | 2015-04-01 | 魏伯卿 | 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
CN109179335A (zh) * | 2018-11-06 | 2019-01-11 | 大连力德气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压吸附制备高纯度氧气的装置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rande | Advances in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for gas separation | |
JP3172646B2 (ja) | 改良された減圧スイング吸着方法 | |
CN203724982U (zh)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 |
EP1963766A2 (en) | The use of mofs in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 |
CN104066493B (zh) | 富氮气体制备方法、气体分离方法及富氮气体制备装置 | |
JP2002191925A (ja) | 原料ガス分離のための圧力スイング吸着方法 | |
CN104147896B (zh) | 二段变压吸附回收吸附相产品的方法 | |
EP1948348A1 (en) |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rocess for oxygen production | |
WO2010129329A2 (en) | Miniature oxygen concentrators and methods | |
JP2000157828A (ja) | 1つの吸着器と1つのブロワ―を使用する酸素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3585856A (zh) | 一种多回流的变压吸附方法 | |
CN103801171B (zh) | 一种可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3724983U (zh) | 一种能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 | |
CN104058371A (zh) | 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其方法 | |
CN201930684U (zh) | 氧氩混合气非深冷变压吸附分离装置 | |
CN103768891B (zh) | 一种能提高氧气回收率的两级串联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KR102279619B1 (ko) | 멀티-베드 급속 사이클 동적 psa | |
CN202237712U (zh) | 多塔真空变压吸附法提浓煤矿乏风瓦斯的装置 | |
CN102935324B (zh) | 一种提高吸附相产品回收率的变压吸附方法 | |
CN102380285B (zh) | 多塔真空变压吸附法提浓煤矿乏风瓦斯方法及装置 | |
CN101531342B (zh) | 五床变压吸附制造氧气的装置和方法 | |
RU196293U1 (ru) | Портативный мембранно-адсорбцонный концентратор кислорода | |
CN105038881A (zh) | 一种变压吸附连续分离沼气的方法 | |
CN108096995A (zh) | 一种基于新型heu型沸石分子筛分离甲烷与氮气的方法 | |
CN205575646U (zh) | 一种保证氦氖气体连续纯化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01506 Jinshan District,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Road, Lane No. 285, No. 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ui Hua Industri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Jinshan District,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Road, Lane No. 285, No. 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shan Industrial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