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4984U -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4984U
CN203674984U CN201320854006.6U CN201320854006U CN203674984U CN 203674984 U CN203674984 U CN 203674984U CN 201320854006 U CN201320854006 U CN 201320854006U CN 203674984 U CN203674984 U CN 203674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sistance
output
circuit
pwm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540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朝辉
郭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ONG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ONG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ONG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ONG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540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74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4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49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包括:防雷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化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电压反馈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以及耦合功率变化电路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变压器T1;输入电压通过防雷电路后进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变化电路和PWM控制器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连接并驱动功率变化电路;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相互隔离;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用于反馈第一输出回路或第二输出回路中的取样电压至PWM控制器电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实现多路输出电压的隔离。

Description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可广泛地应用于集中式或者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汇流箱自供电监控装置的供电。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日趋紧张。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加快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符合我国国情,也会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伏电站的监控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的监控装置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这样就需要对智能监控装置进行自供电。
光伏电站中电池板电压一般都高达数百伏,甚至上千伏。而智能监控装置的电源输入一般为24V或者5V。这就需要采用一种自供电电源转换装置能够将几百伏甚至上千伏的电压转换成稳定的24V或者5V直流电压供给智能监控装置使用。一般来说,智能监控装置内部需要主控电路部分,开关量采集部分和RS485通讯部分。各部分的电路需要连接不通的系统,这就需要必须的电源供应是相互隔离的。而目前常用的光伏监控装置电源电路只能提供一路电压24V或者5V,这样在使用时,监控装置内部还需要对各部分电路系统通过DCDC进行二次隔离,增加了监控装置电路的电路复杂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能够提供三种隔离电压的稳定输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包括:防雷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化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电压反馈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以及耦合功率变化电路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变压器T1;输入电压通过防雷电路后进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变化电路和PWM控制器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连接并驱动功率变化电路;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相互隔离;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用于反馈第一输出回路或第二输出回路中的取样电压至PWM控制器电路。
所述功率变化电路包括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二极管D7,电阻R8,电容C10,开关管即NMOS管Q1,电阻R22和R23;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的阳极、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共同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变压器T1初级绕组一端;电阻R8和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的阴极和二极管D7的阴极;变压器T1初级绕组另一端接二极管D7的阳极和NMOS管Q1的漏极,NMOS管Q1的源极通过两个并联的电阻R22和R23接输入地GND_H;NMOS管Q1的栅极接PWM控制器电路。
所述PWM控制器电路包括PWM控制器芯片U1,电阻R9,R10,R12,R15,R24,R30,R17,R25以及电容C23;PWM控制器芯片U1的启动输入端VIN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15、R12、R10、R9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PWM控制器芯片U1的接地端接输入地GND_H,反馈端FB接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参考设置端RI通过电阻R24接输入地GND_H;PWM控制器芯片U1的驱动输出端GATE通过电阻R30接功率变化电路中的NMOS管Q1的栅极;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流监测端CS通过电阻R17接功率变化电路中NMOS管Q1的源极和电阻R22、R23连接的节点;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流监测端CS通过电容C23接输入地GND_H,温度检测端RT通过电阻R25接输入地GND_H;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源端从变压器T1的一个辅助绕组取电。
具体地,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一端接输入地GND_H,另一端接二极管D9的阳极,二极管D9的阳极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源端;电容C24、C21和C20并联在电阻R13的另一端和输入地GND_H间。
所述第一输出回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电阻R7,电容C7,C8和C9,二极管D5,集成稳压块U2,电容C25和C26;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二极管D5的阳极,另一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二极管D5的阴极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9的正极,以及集成稳压块U2的输入端;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容C9的负极接第一输出地GND_1;电阻R7和电容C7串联后再并联在二极管D5的阳极和阴极间;集成稳压块U2的输出端接电容C26的正极和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负极和电容C25的另一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集成稳压块U2的接地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
所述第二输出回路包括带中间抽头的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和两个输出部分。
一个输出部分包括二极管D6和D11、电阻R11、电容C13、C14和C15、电感L1、电容C1、C12和C16、电阻R38;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抽头接二极管D6和D11的阳极,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一端;二极管D6和D1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正极、电容C15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作为该输出部分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6的正极以及电阻R38的一端;电容C14的负极、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的负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6的负极以及电阻R38的另一端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接第二输出地GND_2。
另一个输出部分包括二极管D10和D8,电阻R14,电容C17,C18和C19,电阻R34,PNP三极管Q4,电阻R33,NPN三极管Q5,电阻R36,R37和R35,基准稳压源芯片U4,电容C29,电阻R31和R32,电容C30和C31,电阻R39;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0和D8的阳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D10和D8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电容C19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35的一端;电容C18的负极和电容C19的另一端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第二输出地GND_2,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37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36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7的另一端接电阻R35的另一端、电容C29的一端、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阴极;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阳极接地,参考极接电容C29的另一端;电阻R31的一端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另一端通过电阻R32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1和R32构成分压电路,连接的节点接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参考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该另一个输出部分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0的正极、电容C31的一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容C30的负极、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阻R39的另一端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
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容C22,光电耦合器T2,电阻R18,R19,R20和R21,电容C28,基准电压源芯片P4;电阻R19的一端和R2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第二输出回路中二极管D6的阴极,用于获得反馈给PWM控制器电路的取样电压;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18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T2的阳极;光电耦合器T2的阴极接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28的一端和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阴极;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参考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和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阳极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光电耦合器T2的发射极接电容C22的一端和输入地GND_H;光电耦合器T2的集电极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以及PWM控制器电路中PWM控制器芯片U1的反馈端FB。
所述PWM控制器芯片U1采用PWM控制器芯片OB2269。
所述集成稳压块U2采用集成稳压块7805。
所述基准稳压源芯片U4和P4均采用基准稳压源芯片TL43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光伏电站中智能监控装置的主控电路系统,开关量采集系统和RS485通讯系统的有效隔离,减少监控装置的电路设计和成本。具备下述优点,
1)实现3种电压的稳定输出,输出电压为两路+5V,一路+24V。
2)实现+5V电压输出和+24V电压输出相互隔离。
3)该电路设计精巧,元器件少,测试测量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包括:防雷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化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电压反馈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以及耦合功率变化电路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变压器T1。输入电压通过防雷电路后进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变化电路和PWM控制器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连接并驱动功率变化电路。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相互隔离。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用于反馈第一输出回路或第二输出回路中的取样电压至PWM控制器电路。
本电路的输入为150V-1200V,输出为2路+5V,1路24V。
防雷电路由自恢复保险丝PTC1,PTC2和压敏电阻RV1组成。它们是为了防止雷击对电路造成损伤。
整流滤波电路是由二极管D1~D4,电容C1~C3,电阻R1~R6组成。二极管D1~D4构成全波整流电路,二极管D2和D3的阴极作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1和D4的阳极接输入地GND_H。电容C1~C3,电阻R1~R6构成滤波电路。交流电压或者直流电压经过D1~D4整流后,经过电容C1~C3,电阻R1~R6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图中VCC100V并不表示改点的电压一定是1000v,而是表示该处为较高的直流电压,并起到连接符号的作用。
功率变化电路包括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二极管D7,电阻R8,电容C10,开关管即NMOS管Q1,电阻R22和R23;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的阳极、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共同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变压器T1初级绕组一端;电阻R8和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的阴极和二极管D7的阴极;变压器T1初级绕组另一端接二极管D7的阳极和NMOS管Q1的漏极,NMOS管Q1的源极通过两个并联的电阻R22和R23接输入地GND_H;NMOS管Q1的栅极接PWM控制器电路。
PWM控制器电路包括PWM控制器芯片U1,电阻R9,R10,R12,R15,R24,R30,R17,R25以及电容C23。PWM控制器芯片U1的启动输入端VIN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15、R12、R10、R9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PWM控制器芯片U1的接地端接输入地GND_H,反馈端FB接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参考设置端RI通过电阻R24接输入地GND_H。PWM控制器芯片U1的驱动输出端GATE通过电阻R30接功率变化电路中的NMOS管Q1的栅极;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流监测端CS通过电阻R17接功率变化电路中NMOS管Q1的源极和电阻R22、R23连接的节点;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流监测端CS通过电容C23接输入地GND_H,温度检测端RT通过电阻R25接输入地GND_H。
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源端从变压器T1的一个辅助绕组取电。具体地,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一端接输入地GND_H,另一端接二极管D9的阳极,二极管D9的阳极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源端;电容C24、C21和C20并联在电阻R13的另一端和输入地GND_H间。
所述PWM控制器芯片U1采用PWM控制器芯片OB2269。各管脚如下:
1脚:GND接地端;
2脚:FB反馈端;
3脚:VIN启动输入端;
4脚:RI参考设置端;
5脚:RT温度检测端;
6脚:CS电流监测端;
7脚:VDD电源端;
8脚:GATE驱动输出端。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
第一输出回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电阻R7,电容C7,C8和C9,二极管D5,集成稳压块U2,电容C25和C26。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二极管D5的阳极,另一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二极管D5的阴极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9的正极,以及集成稳压块U2的输入端;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容C9的负极接第一输出地GND_1;电阻R7和电容C7串联后再并联在二极管D5的阳极和阴极间。集成稳压块U2的输出端接电容C26的正极和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负极和电容C25的另一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集成稳压块U2的接地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集成稳压块U2的输出端输出第一路+5V电压。集成稳压块U2可采用集成稳压块7805。
第二输出回路包括带中间抽头的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和两个输出部分。
一个输出部分包括二极管D6和D11、电阻R11、电容C13、C14和C15、电感L1、电容C1、C12和C16、电阻R38。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抽头接二极管D6和D11的阳极,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一端;二极管D6和D1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正极、电容C15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作为该输出部分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6的正极以及电阻R38的一端;电容C14的负极、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的负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6的负极以及电阻R38的另一端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接第二输出地GND_2。此路输出部分输出第二路+5v电压。
另一个输出部分包括二极管D10和D8,电阻R14,电容C17,C18和C19,电阻R34,PNP三极管Q4,电阻R33,NPN三极管Q5,电阻R36,R37和R35,基准稳压源芯片U4,电容C29,电阻R31和R32,电容C30和C31,电阻R39。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0和D8的阳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D10和D8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电容C19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35的一端;电容C18的负极和电容C19的另一端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第二输出地GND_2,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37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36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7的另一端接电阻R35的另一端、电容C29的一端、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阴极;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阳极接地,参考极接电容C29的另一端。电阻R31的一端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另一端通过电阻R32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1和R32构成分压电路,连接的节点接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参考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该另一个输出部分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0的正极、电容C31的一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容C30的负极、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阻R39的另一端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此路输出部分输出第二路+24v电压。
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容C22,光电耦合器T2,电阻R18,R19,R20和R21,电容C28,基准电压源芯片P4。电阻R19的一端和R2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第二输出回路中二极管D6的阴极,用于获得反馈给PWM控制器电路的取样电压;(本例中,该取样电压是+5v,即图中的VCC5V)。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18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T2的阳极;光电耦合器T2的阴极接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28的一端和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阴极;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参考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和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阳极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光电耦合器T2的发射极接电容C22的一端和输入地GND_H;光电耦合器T2的集电极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以及PWM控制器电路中PWM控制器芯片U1的反馈端FB。
基准稳压源芯片U4和P4均采用基准稳压源芯片TL432。
下面对上述各主要电路的工作原理作分析。
在功率变化电路中,D7,TVS1,R8,C10组成缓冲器,和开关管Q1并接,使开关管电压应力减少,EMI减少,不发生二次击穿。在开关管Q1关断时,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初级绕组)易产生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这些元件组合在一起,能够很好地吸收尖峰电压和电流。从R22,R23测得的电流峰值信号参与当前工作周期的占空比控制。当R22,R23上的电压达到1V时,U1停止工作,开关管Q1立即关断。Q1的受控电压为占空比可变的PWM波形,当占空比越大时,Q1导通时间越长,变压器所存储的能量也就越多;当Q1截止时,变压器通过D7、R8、C10、TVS1释放能量,同时也达到磁场复位的目的,为变压器的下一次存储、传递能量做好了准备。U1根据输出电压和电流时刻调整着PWM波形占空比的大小,从而稳定整机的输出电流和电压。
PWM控制器电路接受来自于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的信号,产生PWM信号,控制MOS管的导通和关闭,实现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
输出电压反馈电路主要由C22,T2,R18,R19,R20,R21,C28,P4组成。当取样电压高于5V时,光耦T2导通,光耦内部的光电三极管导通,此时反馈端FB电压为低,此时PWM波形输出为低。当取样电压低于5V时,光耦断开,光耦内部的光电三极管断开,此时反馈端FB电压为高,此时PWM波形输出为高。通过取样电压反馈,最终达到输出电压稳定的目的。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第一输出回路用于输出一路+5V,第二输出回路用于输出另一路+5V和+24V,该两路相互隔离。第一输出回路包括R7,C7,C8,C9,D5,U2,C25,C26;输出电压通过R7,C7,C8,C9滤波,然后经由集成稳压块7805实现稳定+5V的电压输出。输出功率最大2.5W。
第二输出回路包括两个输出部分。输出+5V部分,包括D6、D11、R11、C13、C14、C15、L1、C1,、C12、C16、R38,该输出+5V作为输入的反馈电压。该电路组成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出电压信号进行滤波。输出+24V部分,包括D10,D8,R14,C17,C18,C19,R34,Q4,R33,Q5,R36,R37,R35,U4,C29,R31,R32,C30,C31,R39,用以产生稳定的+24V电压。
本实用新型通过了一种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电路。通过控制MOS开关管PWM占空和输出电压信号的反馈,以及输出回路的相互隔离,实现多路电压的稳定输出和隔离。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雷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化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电压反馈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以及耦合功率变化电路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变压器T1;
输入电压通过防雷电路后进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功率变化电路和PWM控制器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连接并驱动功率变化电路;
所述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第一输出回路和第二输出回路相互隔离;
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用于反馈第一输出回路或第二输出回路中的取样电压至PWM控制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化电路包括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二极管D7,电阻R8,电容C10,开关管即NMOS管Q1,电阻R22和R23;
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的阳极、电阻R8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共同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变压器T1初级绕组一端;电阻R8和电容C10的另一端接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TVS1的阴极和二极管D7的阴极;变压器T1初级绕组另一端接二极管D7的阳极和NMOS管Q1的漏极,NMOS管Q1的源极通过两个并联的电阻R22和R23接输入地GND_H;NMOS管Q1的栅极接PWM控制器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器电路包括PWM控制器芯片U1,电阻R9,R10,R12,R15,R24,R30,R17,R25以及电容C23;
PWM控制器芯片U1的启动输入端VIN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15、R12、R10、R9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PWM控制器芯片U1的接地端接输入地GND_H,反馈端FB接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参考设置端RI通过电阻R24接输入地GND_H;
PWM控制器芯片U1的驱动输出端GATE通过电阻R30接功率变化电路中的NMOS管Q1的栅极;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流监测端CS通过电阻R17接功率变化电路中NMOS管Q1的源极和电阻R22、R23连接的节点;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流监测端CS通过电容C23接输入地GND_H,温度检测端RT通过电阻R25接输入地GND_H;
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源端从变压器T1的一个辅助绕组取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一端接输入地GND_H,另一端接二极管D9的阳极,二极管D9的阳极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PWM控制器芯片U1的电源端;电容C24、C21和C20并联在电阻R13的另一端和输入地GND_H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第一输出回路包括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绕组、电阻R7,电容C7,C8和C9,二极管D5,集成稳压块U2,电容C25和C26;
变压器T1第一次级绕组的一端接二极管D5的阳极,另一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二极管D5的阴极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9的正极,以及集成稳压块U2的输入端;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容C9的负极接第一输出地GND_1;电阻R7和电容C7串联后再并联在二极管D5的阳极和阴极间;
集成稳压块U2的输出端接电容C26的正极和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负极和电容C25的另一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集成稳压块U2的接地端接第一输出地GND_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第二输出回路包括带中间抽头的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和两个输出部分;
一个输出部分包括二极管D6和D11、电阻R11、电容C13、C14和C15、电感L1、电容C1、C12和C16、电阻R38;
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抽头接二极管D6和D11的阳极,以及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容C13的一端;二极管D6和D1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正极、电容C15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作为该输出部分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6的正极以及电阻R38的一端;电容C14的负极、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的负极、电容C12的另一端、电容C16的负极以及电阻R38的另一端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一端接第二输出地GND_2;
另一个输出部分包括二极管D10和D8,电阻R14,电容C17,C18和C19,电阻R34,PNP三极管Q4,电阻R33,NPN三极管Q5,电阻R36,R37和R35,基准稳压源芯片U4,电容C29,电阻R31和R32,电容C30和C31,电阻R39;
变压器T1第二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0和D8的阳极、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D10和D8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8的正极、电容C19的一端、电阻R34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35的一端;电容C18的负极和电容C19的另一端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第二输出地GND_2,三极管Q5的基极接电阻R37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36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7的另一端接电阻R35的另一端、电容C29的一端、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阴极;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阳极接地,参考极接电容C29的另一端;
电阻R31的一端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另一端通过电阻R32接第二输出地GND_2;电阻R31和R32构成分压电路,连接的节点接基准稳压源芯片U4的参考极;
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该另一个输出部分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0的正极、电容C31的一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容C30的负极、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阻R39的另一端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容C22,光电耦合器T2,电阻R18,R19,R20和R21,电容C28,基准电压源芯片P4;
电阻R19的一端和R2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并连接第二输出回路中二极管D6的阴极,用于获得反馈给PWM控制器电路的取样电压;
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18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T2的阳极;光电耦合器T2的阴极接电阻R18的另一端、电容C28的一端和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阴极;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参考端、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和基准电压源芯片P4的阳极均接第二输出地GND_2;
光电耦合器T2的发射极接电容C22的一端和输入地GND_H;光电耦合器T2的集电极接电容C22的另一端以及PWM控制器电路中PWM控制器芯片U1的反馈端FB。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器芯片U1采用PWM控制器芯片OB2269。
9.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成稳压块U2采用集成稳压块7805。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稳压源芯片U4和P4均采用基准稳压源芯片TL432。
CN201320854006.6U 2013-12-23 2013-12-23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4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54006.6U CN203674984U (zh) 2013-12-23 2013-12-23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54006.6U CN203674984U (zh) 2013-12-23 2013-12-23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4984U true CN203674984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7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5400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4984U (zh) 2013-12-23 2013-12-23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749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7454A (zh) * 2013-12-23 2014-03-19 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CN104917363A (zh) * 2015-05-04 2015-09-16 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输出电源稳压保护电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7454A (zh) * 2013-12-23 2014-03-19 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CN103647454B (zh) * 2013-12-23 2016-03-23 无锡隆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CN104917363A (zh) * 2015-05-04 2015-09-16 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输出电源稳压保护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5355Y (zh) 高压线路感应取电装置
CN103647454B (zh)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CN202475245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02594124B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02256087A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及电视机
CN202424526U (zh) 高压输入电源系统
CN204615647U (zh) 双向升降压直流变换电路
CN201830521U (zh) 离线式大功率led恒流驱动电源
CN102088811A (zh) 基于lcl谐振网络的无源大功率led恒流驱动电源
CN203674984U (zh) 光伏系统自供电电源电路
CN205081797U (zh) 一种多路电源供电电路
CN203722474U (zh) 一种准z源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电路
CN204517683U (zh) 非隔离ac/dc调整器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3180773U (zh) 一种无源型智能配电装置
CN203027014U (zh) 双电源供电电路及影音播放器
CN105578689A (zh) 一种具有电力载波单元的节电器
CN206237137U (zh) 基于自动组网技术的无功补偿系统
CN107154735A (zh) 一种电动车专用dc‑dc12v10a转换器
CN205123578U (zh) 一种组合式多路输出集成一体化电源变换器
CN201955393U (zh) 单相导轨式载波电能表
CN203457054U (zh) 适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宽输入电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103475074B (zh) 空载低损耗电池充电电路
CN202111631U (zh) 网络电力仪表用电源
CN201418067Y (zh) 一种带磁保持继电器的智能遥控开关
CN203368330U (zh) 具有五路输出的高效机顶盒电源供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