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3942U - 一种内开内倒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开内倒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13942U CN203613942U CN201320635972.9U CN201320635972U CN203613942U CN 203613942 U CN203613942 U CN 203613942U CN 201320635972 U CN201320635972 U CN 201320635972U CN 203613942 U CN203613942 U CN 203613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glass
- groove
- swallow
- cas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41000397426 Centroberyx lineat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10000000683 Abdominal Cav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内开窗扇、玻璃和内开窗挺,窗框通过压条连接上左玻璃,上左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到内开窗挺上,内开窗扇连接下左玻璃,下左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到内开窗扇上,上左玻璃的另一端还连接到内开窗挺上,内开窗挺连接上右玻璃,上右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到窗框上;内开窗扇连接下左玻璃,下左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到内开窗扇上,内开窗挺连接右下玻璃,右下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到窗框上;内开窗挺和内开窗扇之间、内开窗扇与窗框之间均通过隔热胶条形成密封腔,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高了节能性能和防水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隔热和抗风压性能良好,牢固,满足了使用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窗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开内倒窗。
背景技术
内开内倒窗窗型开启方便,用起来更是好用,尤其是内倒的功能,即能通风,又抗风,即节省室内空间,方便挂窗帘,又能很好的延长五金件的使用寿命。内开内倒窗是通过操作窗扇的执手手柄,带动五金件传动器的相应移动,使窗扇能向室内平开或向室内倾倒开启一定角度通风换气。
但是目前已有的铝合金窗型材表面线条简单,隔热效果不好,而且框体结构易变形,密封性不好,渗水严重,其中柱结构普遍存在耗材大,结构连接不牢固等特性,由于其结构不合理,导致窗扇等难以安装或者安装后的密封、隔热性能难以保证,同时也存在安装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内开内倒窗,该结构能够提高防水、隔热和密封性能,同时抗风压性能良好,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内开窗扇、玻璃和内开窗挺,所述窗框和内开窗挺互相连接构成窗户的框架结构,所述窗框通过压条连接上左玻璃,所述上左玻璃的另一端通过压条连接到内开窗挺上,所述内开窗挺和内开窗扇之间通过隔热胶条形成密封腔,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所述内开窗扇通过压条连接有下左玻璃,所述下左玻璃的另一端连接到内开窗扇上,所述内开窗扇与窗框上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所述上左玻璃的另一端还通过压条连接到内开窗挺上,所述内开窗挺通过压条连接上右玻璃,所述上右玻璃的另一端通过压条连接到窗框上;所述内开窗扇通过压条连接下左玻璃,所述下左玻璃的另一端通过压条连接到内开窗扇上,所述内开窗扇与内开窗挺之间通过隔热胶条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所述内开窗挺通过压条连接右下玻璃,所述右下玻璃的另一端通过压条连接到窗框上。
所述内开窗扇包括有内腹腔和外腹腔,所述内腹腔和外腹腔的内侧面上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外侧燕尾形卡槽和内侧燕尾形卡槽,所述内侧燕尾形卡槽内插入内侧隔热条,所述内侧隔热条的中部设置有加强弯折段,所述外侧燕尾形卡槽内插入外侧隔热条,所述外侧隔热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支撑条;所述内腹腔的外侧面向两侧延伸,其左侧延伸段端部设置有卡槽,右侧的延伸段端部与侧面卡勾形成限位槽;所述外腹腔的外侧面向左侧延伸,所述外腹腔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托条,所述托条的端部向两侧面延伸,其中右侧设置有弯弧支撑段,所述弯弧支撑段的端部设置有凹槽。
所述内侧燕尾形卡槽和外侧燕尾形卡擦之间的腹腔内壁上设置有突起。
所述内开窗挺包括内框和外框,所述内框和外框内侧面上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燕尾形卡槽,所述燕尾形卡槽内插入带弯折段隔热条,所述带弯折段隔热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卡条,所述燕尾形卡槽的两侧的内框内侧面向外延伸段端部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的一端和卡条形成密封胶条安装槽。
所述外框和内框的侧面均设置有工艺凹槽。
所述燕尾形卡槽之间内框和外框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中间突起。
所述上左玻璃、下左玻璃、上右玻璃和下右玻璃的端部均设置有隔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根据受力程度采用不同的壁厚的卡槽、凹槽及支撑条,以提高节能性能和防水性能,突起的设置节省了型材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隔热和抗风压性能良好,牢固,满足了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图3是图1B-B剖视图;
图4是图1C-C剖视图;
图5是内开窗扇结构图;
图6是内开窗挺结构图。
图1~图6中,1.窗框,2.隔条,3.隔热条,4.隔热胶条,5.内开窗扇,501.卡槽,502.内腹腔,503.外腹腔,504.弯弧支撑段,505.凹槽,506.外侧隔热条,507.外侧燕尾形卡擦槽,508.内侧燕尾形卡槽,509.内侧隔热条,510.支撑条,511.突起,512.限位槽,513.托条,6.内开窗挺,601.内框,602.工艺凹槽,603.中间突起,604.胶条安装槽,605.带弯折段隔热条,606.卡条,607.卡勾,608.压条安装槽,609.燕尾形卡槽,610.外框,611.密封胶条安装槽,7.上左玻璃,8.压条,9.下左玻璃,10.上右玻璃,11.下右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1、内开窗扇5、玻璃和内开窗挺6,窗框1和内开窗挺6互相连接构成窗户的框架结构。窗框1通过压条8安装上左玻璃7,上左玻璃7的端部设置有隔条2,上左玻璃7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安装到内开窗挺6上,内开窗挺6和内开窗扇5之间通过隔热胶条4形成密封腔,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3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这样的结构使得窗体具有更好的隔热保温性能,门窗的水密性、气密性、隔音、隔热效果更佳。内开窗扇5通过压条8安装有下左玻璃9,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安装到内开窗扇5上,内开窗扇5与窗框1上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3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
请参见图3,窗框1通过压条8安装上左玻璃7,上左玻璃7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安装到内开窗挺6上,内开窗挺6通过压条8安装上右玻璃10,上右玻璃10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安装到窗框1上。
请参见图4,窗框1与内开窗扇5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3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内开窗扇5通过压条8安装下左玻璃9,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安装到内开窗扇5上,内开窗扇5与内开窗挺6之间通过隔热胶条4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3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内开窗挺6通过压条8安装右下玻璃11,右下玻璃11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安装到窗框1上。
如图5所示,内开窗扇5包括有内腹腔502和外腹腔503,内腹腔502和外腹腔503的内侧面上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外侧燕尾形卡槽507和内侧燕尾形卡槽508,内侧燕尾形卡槽508和外侧燕尾形卡擦507之间的腹腔内壁上设置有突起511,节省了材料,外侧燕尾形卡槽507内插入外侧隔热条506,外侧隔热条50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支撑条510,内侧燕尾形卡槽508内插入内侧隔热条509,内侧隔热条509的中部设置有加强弯折段。内腹腔502的外侧面向两侧延伸,其左侧延伸段端部设置有卡槽501,右侧的延伸段端部与侧面卡勾形成限位槽512。外腹腔503的外侧面向左侧延伸,外腹腔50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托条513,托条513的端部向两侧面延伸,其中右侧设置有弯弧支撑段504,弯弧支撑段504的端部设置有凹槽505。
如图6所示,内开窗挺6包括有内框601和外框610,内框601和外框610的内侧面上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燕尾形卡槽609,燕尾形卡槽609的两侧的内框601内侧面向外延伸段端部设置有卡勾607,燕尾形卡槽609之间内框601和外框61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中间突起603,节省了材料,燕尾形卡槽609内插入带弯折段隔热条605,带弯折段隔热条60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卡条606,卡条606和卡勾607的一端形成密封胶条安装槽611。内框601的外侧面向两侧延伸,端部延伸段与卡勾607的另一端形成压条安装槽608;外框610的外侧面向左侧延伸,延伸段端部设置有胶条安装槽604。
为了节省材料,在外框610和内框601的侧面均设置有工艺凹槽602。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根据受力程度采用不同的壁厚的卡槽、凹槽及支撑条,以提高节能性能和防水性能,突起的设置节省了型材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隔热和抗风压性能良好,牢固,满足了使用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
Claims (7)
1.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1)、内开窗扇(5)、玻璃和内开窗挺(6),所述窗框(1)和内开窗挺(6)互相连接构成窗户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通过压条(8)连接上左玻璃(7),所述上左玻璃(7)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连接到内开窗挺(6)上,所述内开窗挺(6)和内开窗扇(5)之间通过隔热胶条(4)形成密封腔,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3)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所述内开窗扇(5)通过压条(8)连接有下左玻璃(9),所述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连接到内开窗扇(5)上,所述内开窗扇(5)与窗框(1)上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3)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所述上左玻璃(7)的另一端还通过压条(8)连接到内开窗挺(6)上,所述内开窗挺(6)通过压条(8)连接上右玻璃(10),所述上右玻璃(10)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连接到窗框(1)上;所述内开窗扇(5)通过压条(8)连接下左玻璃(9),所述下左玻璃(9)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连接到内开窗扇(5)上,所述内开窗扇(5)与内开窗挺(6)之间通过隔热胶条(4)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通过中部的隔热条(3)把密封腔分为两部分,所述内开窗挺(6)通过压条(8)连接右下玻璃(11),所述右下玻璃(11)的另一端通过压条(8)连接到窗框(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窗扇(5)包括有内腹腔(502)和外腹腔(503),所述内腹腔(502)和外腹腔(503)的内侧面上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外侧燕尾形卡槽(507)和内侧燕尾形卡槽(508),所述内侧燕尾形卡槽(508)内插入内侧隔热条(509),所述内侧隔热条(509)的中部设置有加强弯折段,所述外侧燕尾形卡槽(507)内插入外侧隔热条(506),所述外侧隔热条(506)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支撑条(510);所述内腹腔(502)的外侧面向两侧延伸,其左侧延伸段端部设置有卡槽(501),右侧的延伸段端部与侧面卡勾形成限位槽(512);所述外腹腔(503)的外侧面向左侧延伸,所述外腹腔(50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托条(513),所述托条(513)的端部向两侧面延伸,其中右侧设置有弯弧支撑段(504),所述弯弧支撑段(504)的端部设置有凹槽(5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燕尾形卡槽(508)和外侧燕尾形卡擦(507)之间的腹腔内壁上设置有突起(5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窗挺(6)包括内框(601)和外框(610),所述内框(601)和外框(610)内侧面上分别开有相互对应的燕尾形卡槽(609),所述燕尾形卡槽(609)内插入带弯折段隔热条(605),所述带弯折段隔热条(60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卡条(606),所述燕尾形卡槽(609)的两侧的内框(601)内侧面向外延伸段端部设置有卡勾(607),所述卡勾(607)的一端和卡条(606)形成密封胶条安装槽(6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610)和内框(601)的侧面均设置有工艺凹槽(60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形卡槽(609)之间内框(601)和外框(61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中间突起(6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玻璃(7)、下左玻璃(9)、上右玻璃(10)和下右玻璃(11)的端部均设置有隔条(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35972.9U CN203613942U (zh) | 2013-10-15 | 2013-10-15 | 一种内开内倒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35972.9U CN203613942U (zh) | 2013-10-15 | 2013-10-15 | 一种内开内倒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13942U true CN203613942U (zh) | 2014-05-28 |
Family
ID=5076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3597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3942U (zh) | 2013-10-15 | 2013-10-15 | 一种内开内倒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13942U (zh) |
-
2013
- 2013-10-15 CN CN201320635972.9U patent/CN20361394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13941U (zh) | 一种带摩擦铰链外开窗 | |
CN103590704A (zh) | 一种内开内倒窗 | |
CN202467526U (zh) | 一种隔热铝合金推拉节能门窗 | |
CN103590703B (zh) | 一种节能内开内倒窗 | |
CN103643858A (zh) | 一种平齐门 | |
CN203613940U (zh) | 一种节能内开内倒窗 | |
CN204199975U (zh) | 防水隔热外开窗 | |
CN204199977U (zh) | 防水隔热外开窗 | |
CN203613942U (zh) | 一种内开内倒窗 | |
CN211115414U (zh) | 一种内倒推拉窗结构 | |
CN203285253U (zh) |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的平开铝合金窗 | |
CN203613953U (zh) | 一种节能型内开内倒窗窗框铝型材 | |
CN205477195U (zh) | 一种节能门窗玻璃外防水密封胶条 | |
CN203613954U (zh) | 一种节能型内开内倒窗窗挺铝型材 | |
CN203008672U (zh) | 一种三密封节能塑料平开窗 | |
CN204212617U (zh) | 一种加固型隔热铝合金内开窗窗扇型材 | |
CN204728919U (zh) | 一种上悬窗门窗结构 | |
CN205153948U (zh) | 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 | |
CN103643856B (zh) | 一种内对开门 | |
CN103643860A (zh) | 一种中悬窗 | |
CN204199989U (zh) | 防水隔热提升推拉门 | |
CN204199986U (zh) | 防水隔热提升推拉门 | |
CN203515152U (zh) | 一种节能注胶平开窗 | |
CN203613955U (zh) | 一种平齐门外开门扇铝型材 | |
CN208441748U (zh) | 新型窗户密封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