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3515U -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 Google Patents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3515U
CN203613515U CN201320706954.5U CN201320706954U CN203613515U CN 203613515 U CN203613515 U CN 203613515U CN 201320706954 U CN201320706954 U CN 201320706954U CN 203613515 U CN203613515 U CN 203613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es
dam
irrigation canals
drainage
lid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069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木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207069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3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3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35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ID型雨水沟渠,适用于边坡、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农田排水沟、排洪沟等各类雨水排水沟渠。本实用新型由沟渠体、蓄水坝、溢流口、粗石层、砂土层以及生态边坡等组成。该砂土层铺设在沟渠体床面上,该粗石层铺设在砂土层的上方,该蓄水坝沿沟渠体纵向每隔一段距离连续设置,使沟渠沿程形成一系列连续分布的蓄水池。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蓄水,下渗,去污”多重功能,是仅有排水功能的硬化雨水沟渠所不能比拟的;其蓄水量大、排水速度快,则是湿地床型的雨水沟渠所不能具备的。本实用新型可减少雨洪径流量,增强地下水补给,削减雨水面源污染物质,还可美化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背景技术
传统的硬化雨水沟渠其建造目的仅是为了快速将周边的雨水径流排入受纳水体,其功能单一仅具有“排水”作用。这种单一功能在发挥排水优势的同时,也带来如下问题:加剧了雨季受纳水体的行洪压力与洪涝灾害的发生,雨水难于通过沟渠床面下渗补给地下水导致河流在旱季容易出现干枯,此外还加剧了雨水面源污染问题。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河流大多发源于山区,流经的大部分地区为农村地带。降雨期间,农村地面上的泥土、畜禽粪便、农田化肥等大量雨水面源污染往往通过雨水沟渠随同雨水径流一同快速排入河流,严重影响了河流、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水质安全。因此,如何改良传统的单一功能的排水沟渠,缓解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所面临的三大水危机问题即水污染、洪涝灾害与水资源枯竭是一个重要课题。
1990年代末期在欧美等国家开始发展起一种新型的暴雨管理与面源污染控制策略,那就是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策略,简称LID。从字面上解释,LID就是在开发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综合采用蓄流、渗透、过滤等方式来减少暴雨径流排水量和截污,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如果能够基于LID策略建造一种LID型雨水沟渠,使之不仅具有排水功能,而且还具有蓄流、渗透和去污等多重功能,则可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减排、缓排从而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增强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减轻雨水面源污染。
对现有所有专利和受保护的技术资料查询,目前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最密切的专利或专利申请有2个。一个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0620003976.5、申请日2006.2.15、授权公告号CN 2866592Y、授权公告日2007.2.7、专利名称为:沟渠型湿地床。该专利将沟渠建成湿地以削减雨水面源污染物质,其主要不足之处:1)不适用于排水量大、排水速度快的排水沟,首先暴雨期间当排水量大流速快时湿地表面的土壤介质很容易被冲走,其次水流在湿地植物之间穿梭而行,遭受阻力大,难于顺畅排水,容易造成壅水漫出湿地床;2)蓄水功能不强,为了保证湿地植物的生长,蓄水位一般设计较低以免淹没湿地植物致其死亡,因此蓄水空间十分有限。虽然湿地下方的卵石层中设有集水管,但雨水只有下渗通过砂土层后才能进入卵石层再进入集水管,由于砂土层的下渗系数不大,暴雨期间大部分雨水将来不及下渗汇集到集水管,而是被排走,当来不及排走时则会发生壅水漫出湿地床。另一个相关的专利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256167.0、申请日2011.09.01、申请公布号CN 102351316 A、申请公布日2012.02.15,专利名称为: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该专利申请同样将排水沟建成湿地以削减雨水面源污染物质,虽然该专利申请在砂土层上覆盖了一层砾石层、增加了湿地对水流的耐冲刷性,并将设置在湿地下方的集水管改成了集水槽,但依然无法克服上述两个主要不足之处,因为排水时水流同样需要在湿地植物之间穿梭而行,遭受阻力大,难于顺畅排水,蓄水位同样需设计较低以免淹没湿地植物致其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LID型雨水沟渠,使其不仅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能适用于排水量大流速快的各类雨水沟渠,而且具备良好的蓄水与下渗功能,能有效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减排缓排以及对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具有较好的去污功能以削减雨水面源物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构造由沟渠体、蓄水坝、溢流口、粗石层、砂土层以及生态边坡组成;该沟渠体床面自下而上铺设砂土层与粗石层,该蓄水坝沿沟渠体纵向每隔一段距离连续设置,使沟渠沿程形成一系列连续分布的蓄水池;每个蓄水坝上设置溢流口。
所述蓄水坝上所设置的溢流口其形状为梯形、或矩形、或倒三角形、或圆形。
所述的溢流口底宽是蓄水坝坝顶全宽或者小于蓄水坝坝顶宽度。
所述的粗石层为粗砾石-沸石层。
所述的生态边坡为非硬化的边坡,而是采用生态护岸技术的绿色边坡。
所述的蓄水坝坝脚附近的沟渠床面上抛掷有一些乱石作为坝脚护石。
所述沟渠体的沟渠床上设置有配有雨水口的渗透井或渗透管。
所述的渗透井或渗透管四周铺设有碎石保护墙。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水沟渠具有“排水、蓄流、下渗、去污”等多重功能,与现有的硬化排水沟渠仅具有的排水功能相比,该雨水沟渠多出了如下功能:a)可减少径流排水量从而减轻受纳水体的压力;b)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对地下水进行补给从而减轻枯季的干旱;c)可削减雨水面源污染物质从而保护受纳水体的水环境;d)具有生态景观性,硬化沟渠在非雨水季节成为干沟渠,景观效果很差,本实用新型通过生态边坡使沟渠具有绿意,美化了环境。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雨水沟渠与现有的采用湿地技术的沟渠相比,具有蓄水量大,排水速度快,沟渠床不易被冲毁等优点。首先由于沟渠沿程设置了一系列蓄水坝,形成了一系列蓄水池,因此可以大大增强蓄水空间。其次,当沿程蓄水池均蓄满之后,水流从设置于蓄水坝顶部的溢流口流向下游时,水流所受的阻力仅来自于底层死水层以及两边坡附近死水层的阻力,不会直接受到粗糙床面与生态边坡植被的阻力,因此所受阻力小排水速度快。同时,一旦蓄水池内蓄上一层水后,从溢流口排泄下来的水流将不会直接冲击床面,从而使沟渠床不易被冲毁。
3.本实用新型所述沟渠的床面为非硬化床面,床面上铺设了渗透性良好且能去污的两层填料层,自下而上分别是砂土层和粗石层(粗砾石-沸石层),从而使该雨水沟渠具备了下渗与去污功能。与通常的湿地床填料层上细下粗特征相反,该LID型雨水沟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填料层上粗下细,从而增强了雨水沟渠排水时床面的耐冲性。
4.该雨水沟渠同时即是排水沟又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蓄水池,两者合二为一,节约了单独建设的占地面积与工程量。蓄水池内的雨水,暴雨过后将继续下渗补给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等用途,雨水得到资源化利用。
5.该雨水沟渠结构简单、施工容易、建设成本低,适用于边沟、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农田排水沟、排洪沟等各类雨水排水沟渠,应用面宽广。
总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ID型雨水沟渠具有的“排水,蓄水,下渗,去污”等多重功能,是现有仅有排水功能的硬化雨水沟渠所不能比拟的;其蓄水量大、排水速度快,则又是现有湿地床型的雨水沟渠所不能具备的。且本实用新型可减少雨洪径流量,降低雨洪灾害发生概率,增强地下水补给,削减雨水面源污染物质,还可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雨水沟渠包括沟渠体1、蓄水坝2、溢流口3、粗石层4、砂土层5以及生态边坡6,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坝脚护石7以及配有雨水口的渗透井或渗透管8。其中:
所述的沟渠体1床面上先铺设一层砂土层5,该砂土层5上方再铺设一层粗石层4,所述的蓄水坝2沿沟渠体1纵向每隔一段距离连续设置,使沟渠沿程形成一系列连续分布的蓄水池9。每个蓄水坝2上设置有溢流口3。
当地表径流流入所述的雨水沟渠时,一部分径流通过下渗作用补给地下水,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径流蓄在沟渠的蓄水池9内,当蓄水位超过溢流口3的高程时,雨水径流通过溢流口3向下游流去。另一方面,蓄在沟渠蓄水池9中的雨水径流经过生态边坡6中的植物层、土壤层、沟渠床面中的粗石层4、砂土层5的渗透过滤、植物吸收、土壤吸附、微生物吸收分解等作用,水质得到了净化。
所述沟渠体1的断面形状可以是人工渠道的矩形或梯形,也可以是自然沟渠的无规则下凹式形状。蓄水坝2顶部的溢流口3形状可以是梯形、矩形、倒三角形或圆形等,且该溢流口3的底宽可以是蓄水坝2坝顶全宽,也可以小于蓄水坝2坝顶宽度。所述的生态边坡6为采用生态护坡技术的非硬化的绿色边坡,植被以耐旱耐淹的草皮为主,可配合种植一些对氮磷吸收能力强的水陆两栖植物。
所述的粗石层4可以是粗砾石-沸石层。该粗砾石-沸石层其组成材料为砾石和沸石,为了具备耐冲性,要求其粒径为大于10mm的粗砾石与粗沸石,两种基质材料的配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配,由于砾石远比沸石价格低廉,当工程预算不足且氮磷等污染物质含量不高时,滤料可以主要采用砾石,反之则主要采取沸石。
所述砂土层5的组成材料为砂子和土壤,一般砂土层5中的砂粒含量可以在60%以上,其饱和渗透系数Ks最好是                                               
Figure 2013207069545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太大了持不住水分,不宜植物生长,太小了影响了雨水沟渠的下渗功能。
此外,为了减轻从溢流口3排泄下来的水流对蓄水坝2的坝脚附近沟渠床面的冲刷,在蓄水坝2坝脚附近的沟渠床面上可以抛掷一些乱石作为坝脚护石7。
另外,为了增强沟渠的渗透功能,可在沟渠床上设置带有截污筐的渗透井式雨水口的渗透井或渗透管8,同时为了避免渗透井或渗透管8堵塞,可以在渗透井或渗透管8四周铺设碎石子或砾石或沸石等粒径较大的材料形成碎石保护墙10。但是否使用渗透井/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项不是必需的,当地下水位较浅时,渗透井或渗透管末端距地下水位不具备1m以上的保护土层时不建议设置渗透井或渗透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沟渠的施工过程为:
第一步:首先开挖沟渠体1,沟渠体是指开挖成如图2短斜线所围成的断面形状的沟渠,虽然图2所示意的沟渠断面上半部为规则的梯形,但可根据实际用地情况,选择矩形或保留自然沟渠无规则的下凹式,但无论沟渠上半部断面形状是规则还是非规则,床面均需进一步深挖一定深度以铺设两层填料层;
第二步:如图1所示,沟渠体1开挖完成后,沿沟渠体1每隔一段距离建设一个蓄水坝2,坝顶高程与岸边高程持平或略低,并如图2所示在蓄水坝2顶部设置溢流口3;
第三步:如图1所示在沟渠床上沿程设置若干个渗透井或渗透管8(非必需),并在渗透井或渗透管8顶部设置带有截污筐的渗透井式雨水口;
第四步:如图2所示,在深挖的沟渠床上先沿程铺设一层砂土层5,然后在砂土层5上再覆盖铺设一层粗砾石-沸石层4;
第五步:如图1所示在沿程蓄水坝2的坝脚附近的床面上抛掷一些乱石;
第六步:如图2所示,根据边坡缓急程度,采用相应的生态护坡技术对边坡进行护坡使边坡铺满植被。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是:a)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渗透井或渗透管8的空隙被堵塞,在沟渠底部铺设两层填料时如遇到有埋设渗透井或渗透管8时,可以在渗透井或渗透管8四周铺设碎石子或砾石或沸石等粒径较大的材料形成碎石保护墙10。b)上下游蓄水坝2相隔距离不宜太近或太远,太近影响排水功能又浪费蓄水坝建设工程量,太远可能造成下游蓄水坝溢流口高程比上游蓄水坝的坝底高程还低,不仅影响沟渠的蓄水功能,而且上游溢流口排水时水流将一直冲击在其正下方的沟渠床面上,带来床面易被冲毁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其构造由沟渠体、蓄水坝、溢流口、粗石层、砂土层以及生态边坡组成;该沟渠体床面自下而上铺设砂土层与粗石层,该蓄水坝沿沟渠体纵向每隔一段距离连续设置,使沟渠沿程形成一系列连续分布的蓄水池;每个蓄水坝上设置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坝上所设置的溢流口其形状为梯形、或矩形、或倒三角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口底宽是蓄水坝坝顶全宽或者小于蓄水坝坝顶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石层为粗砾石-沸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边坡为非硬化的边坡,而是采用生态护岸技术的绿色边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坝坝脚附近的沟渠床面上抛掷有一些乱石作为坝脚护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体的沟渠床上设置有配有雨水口的渗透井或渗透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井或渗透管四周铺设有碎石保护墙。
CN201320706954.5U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3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6954.5U CN203613515U (zh)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6954.5U CN203613515U (zh)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3515U true CN203613515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6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069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3515U (zh)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3515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3320A (zh) * 2013-11-11 2014-02-2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104129889A (zh) * 2014-07-15 2014-11-05 重庆大学 一种山地城市小区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CN105544696A (zh) * 2016-01-20 2016-05-04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
CN106368288A (zh) * 2016-11-15 2017-02-01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浅碟型串珠状波浪式排土场截排水系统
CN106865776A (zh) * 2017-03-17 2017-06-20 四川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106968320A (zh) * 2017-05-25 2017-07-21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截污渗透功能的线性排水沟
CN106988286A (zh) * 2017-03-30 2017-07-28 合肥金同维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水沟的修筑方法
CN110127888A (zh) * 2019-06-18 2019-08-16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矿山修复选择性渗透排水系统
CN110776106A (zh) * 2019-12-12 2020-02-11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3320A (zh) * 2013-11-11 2014-02-26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103603320B (zh) * 2013-11-11 2015-12-09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104129889A (zh) * 2014-07-15 2014-11-05 重庆大学 一种山地城市小区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CN104129889B (zh) * 2014-07-15 2016-03-30 重庆大学 一种山地城市小区雨水处理回用系统
CN105544696B (zh) * 2016-01-20 2017-09-12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
CN105544696A (zh) * 2016-01-20 2016-05-04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山丘区水土保持坡面截流促渗方法
CN106368288A (zh) * 2016-11-15 2017-02-01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浅碟型串珠状波浪式排土场截排水系统
CN106865776A (zh) * 2017-03-17 2017-06-20 四川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106865776B (zh) * 2017-03-17 2020-05-01 四川大学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106988286A (zh) * 2017-03-30 2017-07-28 合肥金同维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水沟的修筑方法
CN106968320A (zh) * 2017-05-25 2017-07-21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截污渗透功能的线性排水沟
CN110127888A (zh) * 2019-06-18 2019-08-16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矿山修复选择性渗透排水系统
CN110127888B (zh) * 2019-06-18 2023-12-29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矿山修复选择性渗透排水系统
CN110776106A (zh) * 2019-12-12 2020-02-11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3515U (zh)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
CN103603320A (zh)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104196277B (zh) 一种适用于上海城市社区绿地内部的功能型雨水花园
CN20510036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CN102071697A (zh) 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1560757A (zh) 大型渠道非过水坡面截渗除污系统
CN112695586A (zh)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CN204741964U (zh) 一种雨水花园
CN103938518A (zh) 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系统构建方法
CN105297872A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206256524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
CN112112172A (zh) 一种分段式拦截净水生态护坡系统
CN208701842U (zh) 绿地缓冲带系统
CN206052850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203782519U (zh) 浅草沟
CN206667420U (zh) 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110776106A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204875850U (zh) 一种雨水花园
CN207700330U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
CN207167170U (zh) 一种生态环保的干式植草沟
CN206971036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地排水系统
CN206015460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1181368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205223761U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