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8328U - 一种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08328U CN203608328U CN201320650098.6U CN201320650098U CN203608328U CN 203608328 U CN203608328 U CN 203608328U CN 201320650098 U CN201320650098 U CN 201320650098U CN 203608328 U CN203608328 U CN 2036083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
- earphone
- bluetooth earphone
- people
- linkage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41000746998 Tragu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0624 Ear Auric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0883 Ear, Externa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其用于无线传输电子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语音信号,该蓝牙耳机包括一耳机壳体,一连接段与一耳塞,该连接段连接于耳机壳体与耳塞之间,该耳塞,连接段以及耳机壳体一体成型,蓝牙耳机表面为平滑过渡曲面,蓝牙耳机悬挂式盘附于耳朵上,耳塞由耳尖处延伸至耳道口。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采用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其主体一体成型,美观大方的同时佩戴稳定而舒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佩戴稳定舒适且结构合理的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在短距离的无线通信领域中,蓝牙技术使得多种设备之间的通信变得简单,方便,快捷。目前,蓝牙耳机已广泛应用在手机、车载、PC、MP3/DVD音乐播放等。
现有的蓝牙耳机为一长条状结构,该长条状结构的一端有一凸起的耳塞,用户通过将耳塞塞入耳朵内来实现耳机与人体之间的固定,该种固定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十分不稳定,容易在佩戴过程中脱落,此外,长时间的将耳塞塞在耳朵内,容易产生胀痛感而引起耳朵的不适,故,现市场上出售有另一种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上一弧形耳钩,用户在使用该蓝牙耳机时,可将耳勾挂在耳朵上,其虽然避免了前者的缺点,但此种结构的蓝牙耳机之耳勾容易松动,其同样存在佩戴不稳定的缺点,且由于耳勾与机体之间为非一体式设计,耳勾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蓝牙耳机在佩戴过程中易脱落,佩戴不舒适以及容易变形损坏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佩戴稳定,舒适且结构合理的一体化蓝牙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其悬挂在人耳上用于无线传输电子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语音信号,人体耳朵包括耳垂,耳尖与外耳屏以及耳道口,耳垂对应于人耳的最下方,耳尖对应于人耳与头部接触的最上端,外耳屏对应于耳道旁的突起部位,该蓝牙耳机包括一耳机壳体,一连接段与一耳塞,该连接段连接于耳机壳体与耳塞之间,该耳塞,连接段以及耳机壳体一体成型,蓝牙耳机表面为平滑过渡曲面,蓝牙耳机悬挂式盘附于耳朵上,耳塞由耳尖处延伸至耳道口。
优选地,该耳机壳体呈耳朵轮廓状,其对应于人耳的耳尖至耳垂处。
优选地,该耳机壳体的曲率变化范围为0.15-0.45。
优选地,连接段呈“3”字状,其包括一顶点,一连接点以及一拐点,顶点对应于人耳耳尖处,连接点对应于人耳外耳屏最高处,拐点对应于耳道口上方。
优选地,连接点至拐点的连接段位置对应于人耳外耳屏,其于人耳外耳屏最高处跨过外耳屏伸入耳道口。
优选地,连接点至拐点的连接段所在平面高于顶点至连接点的连接段所在平面。
优选地,对应于顶点至连接点的连接段曲率变化范围为0.65-1.52。
优选地,连接点处包括一转弯,该转弯处的曲率变化范围为1.35-2.32。
优选地,连接段在拐点处相对人耳往内凹,该拐点处包括一转弯,该转弯处的曲率变化范围为6.2-12.2。
优选地,耳机壳体内集成了电池,电路板,麦克风与接收装置,耳机壳体上设置有透音孔,该透音孔对应于人耳耳垂处并与耳机壳体内麦克风位置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采用一体式设计,蓝牙耳机的主体一体成型,呈流线型,显得非常美观大方的同时避免了非一体式设计的蓝牙耳机容易产生的佩戴不稳定以及容易损坏的缺点。蓝牙耳机还采用了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其将蓝牙耳机设计成与耳朵相匹配的结构,使之在佩戴状态下与耳朵相贴附,即蓝牙耳机能够稳定地悬挂式盘附于用户的耳朵上,不易脱落,蓝牙耳机表面为光滑曲面,其在保证了佩戴稳定的同时,又保证了舒适度。又,该蓝牙耳机是通过悬挂式实现与耳朵之间的固定,其可长时间佩戴,避免了耳塞塞入耳道中的固定方式所带来的不舒适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的佩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10用于无线传输手机,播放器等电子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语音信号。该蓝牙耳机10包括一耳机壳体11、一连接段13与一耳塞15,连接段13连接在耳机壳体11与耳塞15之间,耳机壳体11与连接段13以及耳塞15一体成型,耳机壳体11对应于人耳的耳垂至耳尖处(耳垂对应于人耳的最下端,耳尖对应于人耳的最高点),连接段13对应于耳尖至耳道处,耳塞15对应耳道口。
耳机壳体11呈耳朵轮廓状,其包括一端点117与一顶点135,端点117与顶点135分别对应于人耳的耳垂处与人耳耳尖处,该耳机壳体11表面为平滑过渡曲面,其曲率变化范围为0.15-0.45。该耳机壳体11采用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其形状及尺寸大小与人体耳朵相匹配,故,耳机壳体11能够稳固地挂在人的耳朵上,当蓝牙耳机10挂在耳朵上时,耳机壳体11紧紧贴附于人耳,其一端对应于耳尖处,另一端对应于耳垂处。耳机壳体11内集成了电池、电路板、麦克风与接收装置(均未图示),电池为蓝牙耳机10供电,电路板集成了整个蓝牙耳机10的控制电路,麦克风用于输入用户表达的语音信号,接收装置接收电子终端传来的语音信号,并将该语音型号通过耳塞15传输到人耳,同时又将麦克风所输入的语音信号传递到电子终端。耳机壳体11上设置有两按键,按键均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其一为通话键111,其用于控制是否接收语音信号,譬如在与手机配对的蓝牙耳机10中,该通话键111用于控制通话的接听与挂断,在与播放器配对的蓝牙耳机10中,该通话键111充当播放键,控制音乐是否播放。耳机壳体11上的另一按键为音量键113,该音量键113用于调节音量。进一步,该耳机壳体11上设置有透音孔115,该透音孔115位于耳机壳体11远离连接段13的一端,透音孔115位置与麦克风位置相对应。通话键111与音量键113位于蓝牙耳机10佩戴状态下的外侧。
连接段13于耳尖处绕过外耳屏与耳塞15连接于耳道口。即连接段13在耳尖处与耳机壳体11一体成型,另一端在耳道处与耳塞15相连接,该连接段13近似为“3”字状,其表面均为平滑过渡曲面,并包括一顶点135,一连接点131与一拐点133,顶点135对应于耳尖处,连接点131对应于外耳屏顶部,拐点133靠近连接段13与耳塞15相接处,拐点133对应于耳道上方。顶点135至连接点131段对应于人耳耳尖至外耳屏顶部,其曲率变化范围为0.65-1.52;位于连接点131与拐点133之间的连接段13跨过外耳屏在耳道处与耳塞15相接,其相对于人耳之外耳屏往外凸,故,连接点131处包括一转弯1311,该转弯处1311的曲率变化范围为1.35-2.32;在拐点133处,连接段13相对人耳往内凹,故,拐点133处对应有另一转弯1331,该转弯1331的曲率范围为6.2-12.2,最后,连接段13与耳塞15于耳道口上万连接。
用户在使用时,直接将蓝牙耳机10挂在耳朵上,此时,蓝牙耳机10悬挂式盘附于耳朵上,其耳塞15由耳尖处延伸至耳道口。接收装置将从电子终端传输过来的语音信号传递至耳塞15,耳塞15位于耳道处,用户可清楚听到电子终端所传输过来的语音信号,用户通过通话键111可控制语音信号接收的通与断,通过音量键113即可控制音量大小,麦克风对应的透音孔115位于耳垂处,可清楚地接收用户所表达的语音信号并将接收的语音信号传输到接收装置,然后由接受装置将信号传递回电子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蓝牙耳机10采用一体式设计,蓝牙耳机11的主体一体成型,呈流线型,显得非常美观大方的同时避免了非一体式设计的蓝牙耳机容易产生的佩戴不稳定以及容易损坏的缺点。蓝牙耳机10还采用了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方法,其将蓝牙耳机10设计成与耳朵相匹配的结构,使之在佩戴状态下与耳朵相贴附,即蓝牙耳机10能够稳定地悬挂式盘附于用户的耳朵上,不易脱落,蓝牙耳机10表面为光滑曲面,其在保证了佩戴稳定的同时,又保证了舒适度。又,该蓝牙耳机10是通过悬挂式实现与耳朵之间的固定,其可长时间佩戴,避免了耳塞塞入耳道中的固定方式所带来的不舒适情况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实用新型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其悬挂在人耳上用于无线传输电子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语音信号,人体耳朵包括耳垂,耳尖与外耳屏以及耳道口,耳垂对应于人耳的最下方,耳尖对应于人耳与头部接触的最上端,外耳屏对应于耳道旁的突起部位,其特征在于:该蓝牙耳机包括一耳机壳体,一连接段与一耳塞,该连接段连接于耳机壳体与耳塞之间,该耳塞,连接段以及耳机壳体一体成型,蓝牙耳机表面为平滑过渡曲面,蓝牙耳机悬挂式盘附于耳朵上,耳塞由耳尖处延伸至耳道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该耳机壳体呈耳朵轮廓状,其对应于人耳的耳尖至耳垂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该耳机壳体的曲率变化范围为0.15-0.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连接段呈“3”字状,其包括一顶点,一连接点以及一拐点,顶点对应于人耳耳尖处,连接点对应于人耳外耳屏最高处,拐点对应于耳道口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连接点至拐点的连接段位置对应于人耳外耳屏,其于人耳外耳屏最高处跨过外耳屏伸入耳道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连接点至拐点的连接段所在平面高于顶点至连接点的连接段所在平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对应于顶点至连接点的连接段曲率变化范围为0.65-1.52。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连接点处包括一转弯,该转弯处的曲率变化范围为1.35-2.32。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连接段在拐点处相对人耳往内凹,该拐点处包括一转弯,该转弯处的曲率变化范围为6.2-12.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耳机壳体内集成了电池,电路板,麦克风与接收装置,耳机壳体上设置有透音孔,该透音孔对应于人耳耳垂处并与耳机壳体内麦克风位置相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50098.6U CN203608328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一种蓝牙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50098.6U CN203608328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一种蓝牙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08328U true CN203608328U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72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500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08328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一种蓝牙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083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23687A (zh) * | 2019-11-20 | 2021-05-21 | 成都牧云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交互的智能耳环 |
-
2013
- 2013-10-11 CN CN201320650098.6U patent/CN2036083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23687A (zh) * | 2019-11-20 | 2021-05-21 | 成都牧云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交互的智能耳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12886B2 (en) | Earpiece | |
KR101755320B1 (ko) | 교체 가능한 넥밴드 구조를 갖는 블루투스 헤드셋 | |
KR101542598B1 (ko) | 교체 가능한 텐션바를 갖는 블루투스 이어폰 | |
KR101745898B1 (ko) | 사용자단말기와의 일체형 충전구조를 갖는 유무선 겸용 블루투스 이어폰 | |
CN107113486A (zh) | 声音输出设备 | |
KR100962720B1 (ko) | 근거리 무선통신용 헤드셋 | |
CN203608328U (zh) | 一种蓝牙耳机 | |
CN106454597A (zh) | 一种头戴式多功能耳机 | |
CN204669581U (zh) | 一种骨传导蓝牙耳机 | |
CN205213012U (zh) | 一种车载蓝牙耳机 | |
KR20210088201A (ko) | 블루투스 안테나를 포함한 귀걸이형 무선이어폰 실리콘커버 | |
CN101773320A (zh) | 耳坠蓝牙 | |
CN204425593U (zh) | 一种运动式耳机 | |
CN205847507U (zh) | 一种无线耳机 | |
CN205017524U (zh) | 穿戴式蓝牙耳机 | |
CN204697256U (zh) | 一体式防辐射手机耳机棒 | |
CN218387834U (zh) | 蓝牙耳机 | |
CN209089232U (zh) | 无线骨传导助听器 | |
CN209823952U (zh) | 一种具有旅行导游介绍、语言翻译功能的耳机 | |
CN208609150U (zh) | 一种无线耳机 | |
CN204887346U (zh) | 双入耳式蓝牙耳机 | |
CN212649679U (zh) | 一种悬挂式耳机 | |
CN213426403U (zh) | 可穿戴式无线音箱 | |
CN208798164U (zh) | 多用途单耳蓝牙耳机 | |
CN210725270U (zh) | 热塑型入耳式蓝牙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