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9305U -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9305U
CN203569305U CN201320754141.3U CN201320754141U CN203569305U CN 203569305 U CN203569305 U CN 203569305U CN 201320754141 U CN201320754141 U CN 201320754141U CN 203569305 U CN203569305 U CN 203569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arbon fiber
layer
ree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541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成
白羽
蒋秀明
李丹丹
刘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207541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69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9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93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压纱辊机构及经纱分层定位机构,所述经纱分层定位机构包括水平分层装置和垂直分层装置,所述水平分层装置包括金属丝、左右立板和连接板,所述左右立板沿轴向设有两排平行且等距的穿丝孔,所述穿丝孔依次贯穿绷紧的金属丝,所述垂直分层装置包括钢筘和支架,所述钢筘与支架固接。针对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拢纱部件与主机开口部分经纱高度范围不同的问题,设计的过渡装置,还能解决经纱之间的干涉问题。能较好配合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送经工作,占地面积少,安装调试方便,不仅可以应用在工厂进行连续化生产,而且还可以做实验用机械装置。

Description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是国内外新兴的一种织造设备。详见附图6,目前国内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编织工艺是将多股片状碳纤维分多层进行编织成有一定幅度和厚度的碳纤维织物。(现在碳纤维工艺20层,90条/层,共计1800条碳纤维)同时送入编织机主机入口。其中,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部分包括送经部件、张力部件以及拢纱部件,经纱由送经部件送出进入张力部件,最后由拢纱部件进入主机。经纱经过拢纱部件后,纱线所在高度范围要大于主机开口部分的范围要求,若经纱直接由拢纱部件进入主机开口部分,会导致开口部分开口不清晰,另外,经纱进入开口部分之前需要避免发生干涉,即每根经纱均应保证其在纵向以及横向的相对位置固定,由于送经部件幅宽要大于张力部件,若经纱直接由送经机构进入张力机构,碳纤维线与机构之间会发生干涉;同时,由于送经机构与张力机构距离较远,碳纤维由于自重问题会产生下垂,引起各纱层的碳纤维相互干涉,产生摩擦,导致碳纤维表面“起毛”。由于上述因素均会导致碳纤维严重磨损,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废品率加大,当前我国碳纤维仍依靠进口,因此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纺织或印染行业通常采用的收纱装置只是利用多组滚轮完成收纱功能。如专利申请号:201220595320.2公开了一种以非接触式干燥之浆纱设备,包括有:一出纱装置、一上浆装置、一烘干装置、一分纱装置及一收纱装置;其中,该出纱装置系用以放纱;该上浆装置系带领纱线浸入浆料;该烘干装置中设有一红外线加热器,其系利用该红外线加热器对浸过浆料之湿浆纱进行干燥的作业;该分纱装置系将纱线进行分纱的作业;该收纱装置系卷取分纱后之纱线。专利申请号:200720131370.4公开了一种连续冷染设备。包括高速经车、纱线浸轧机、烘干装置、轧染装置、冷染装置、皂洗烘干机、送纱装置、收纱装置等设备,这些设备依次配套生产。上述专利只适用于传统织机。在我国,由于碳纤维多层织物仍处于研发阶段,按照传统的织机无法实现。与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相比,纱线很轻彼此之间不会因摩擦而起毛,传统织机的普通纱线起毛也不会影响织物质量,故全部采用直接收纱装置,同时仅仅是单层纱线聚拢。多层织物基本是采用手工编织。碳纤维织物行业亟待开发一种由送经部件进入张力部件,从而保证碳纤维平展无干涉的收纱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通过水平分层机构和钢筘的协同作用,实现了从送经机构传送的数量众多的碳纤维(1800条碳纤维线)的多层分纱工艺。解决了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机构与张力机构幅宽不同导致的纱线与机构干涉问题,还可以对较长的自由经纱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因经纱下垂导致不同纱层摩擦引起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压纱辊机构及经纱分层定位机构,所述经纱分层定位机构包括水平分层装置和垂直分层装置,所述水平分层装置包括金属丝、左右立板和连接板,所述左右立板沿轴向设有两排平行且等距的穿丝孔,所述穿丝孔依次贯穿绷紧的金属丝,左右立板与连接板固接构成框式金属丝支架,所述金属丝支架与支架固接,所述金属丝在框式的金属支架自上到下依次均匀排列成排;所述垂直分层装置包括钢筘和支架,所述钢筘与支架固接。
所述左右立板上分别滑动连接有金属丝调紧机构,所述金属丝调紧机构包括调节板和调节螺钉,所述调节板与金属丝连接。
所述金属丝采用钨丝,所述钨丝倾斜设置,所述左右立板相邻两个穿丝孔的中心线与左右立板中心轴线呈钝角设置。
所述金属丝的工作幅宽与拢纱部件的工作幅宽相同;所述金属丝通过左右立板上的小孔按顺序绕过左右立板及金属丝调紧机构。
所述垂直分层装置的钢筘通过钢筘夹固定在上下两块连接板上。
所述钢筘夹数量为六组,上下各三组,所述钢筘夹分别与上下两块连接板固接。
所述压纱辊机构包括过纱辊、左右支撑板及支架,所述过纱辊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左右支撑板固接,所述过纱辊上下各布置一根,所述左右支撑板与支架固定。
所述过纱辊的工作幅宽与拢纱部件的工作幅宽相同。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最大特点是通过水平分层机构和钢筘的协同作用,实现了从送经机构传送的数量众多的碳纤维(1800条碳纤维线)的多层分纱工艺。针对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拢纱部件与主机开口部分经纱高度范围不同的问题,设计了一套过渡装置,并能解决经纱之间的干涉问题。成本较低,结构简单,能较好配合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送经工作,占地面积少,安装调试方便,便于推广应用,不仅可以应用在工厂进行连续化生产,而且还可以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用机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的局部B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经纱分层定位机构的轴测图;
图5是水平分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工艺流程参考图。
图中:1、压纱辊机构,2、经纱分层定位机构,3、支架,4、水平分层装置,5、垂直分层装置,11、过纱辊,12、左右支撑板,21、钨丝,22、左右立板,23、连接板,24、金属丝调紧机构,25、钢筘,26、钢筘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收纱装置,包括
包括压纱辊机构1及经纱分层定位机构2,所述经纱分层定位机构包括水平分层装置4和垂直分层装置5,所述水平分层装置包括金属丝、左右立板22和连接板23,所述左右立板沿轴向设有两排平行且等距的穿丝孔,所述穿丝孔依次贯穿绷紧的金属丝,所述金属丝采用钨丝21,所述钨丝倾斜设置,所述左右立板相邻两个穿丝孔的中心线与左右立板中心轴线呈钝角设置。左右立板与连接板固接构成框式的金属丝支架,所述金属丝支架与支架3固接,钨丝在框式金属丝支架自上到下依次均匀排列成排;所述左右立板上分别滑动连接有金属丝调紧机构24,所述金属丝调紧机构采用常规技术,包括调节板(图中未示)和调节螺钉(图中未示),所述调节板与金属丝连接。左右立板上螺接导柱(图中未示),调节板与导柱滑动连接,在调节板设有螺纹孔,螺接调节螺钉,当调节螺钉拧紧或松开时,即可带动调节板前后移动,可以调整钨丝张紧程度。所述垂直分层装置包括钢筘25和支架3,所述钢筘与支架固接。本实施例的垂直分层装置的钢筘通过钢筘夹26固定在上下两块连接板上。本实施例的钢筘夹数量为六组,上下各三组,钢筘夹分别与上下两块连接板固接。本实用新型的经纱分层定位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压纱辊机构引出的碳纤维线分行分列的排列在统一幅宽之内。
所述压纱辊机构1包括过纱辊11、左右支撑板12及支架3,所述过纱辊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左右支撑板固接,所述过纱辊上下各布置一根,可以将多层碳纤维线全部分层规整到上下过纱辊之间区域。所述左右支撑板与支架固定。所述支架上沿纵向设有固定长槽(图中未示),所述过纱辊沿固定长槽调节安装高度。所述过纱辊的工作幅宽与拢纱部件的工作幅宽相同。
本实施例过纱辊采用常规使用的固定轴和活动套管,活动套管与固定轴滑动连接构成可自由转动的复合管,或活动套管与固定轴通过轴承连接构成可自由转动的复合管。压纱辊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拢纱部分送出的多层碳纤维线集中在一定高度范围内。
本实施例以六层织物为例,根据工艺设计需要20层碳纤维线进行编织,90条碳纤维线/层,共计1800条碳纤维线。准确来说,如果每一层纤维均从对应的金属丝上方穿过,那么一组钨丝可穿过9小层纤维,10组即为90小层。而上述的1800根碳纤维线,即20小层,只用到其中的20根钨丝即可,其余的并不参与分层。
水平分层装置和垂直分层装置构成的经纱分层定位机构的协同工作过程:如图6所示,从左至右即为整个机构。20小层碳纤维线由经轴送出,经过聚纱装置到达张力辊,然后到达拢纱装置,在这之前纱线一直保持至20小层的相对顺序,而后进入拢纱装置的压纱辊,收拢在两个压纱辊之间,随后进入由金属丝来回缠绕所形成的水平分层装置,从最顶层开始,20层纱按对应顺序穿过金属丝所形成的20个分层间隙,然后进入垂直分层装置。在垂直分层装置中,即,钢筘中,是从第1个至第360个筘眼,每4个筘眼一个循环。具体来说,某个循环的第一个筘眼的五根纱线代号分别是54、44、24、14、34;第二个筘眼:53、43、23、13、33;第三个筘眼:52、42、22、12、32;第四个筘眼:51、41、21、11、31.至此一个循环完成,按找同样的模式进入下一个循环。另外补充一点,从经轴送出的20层纱至上而下代号依次为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51、52、53、54。经过90个循环,即穿过360个筘眼之后,1800根纱(20小层)即完成了水平竖直的分层。最后,每个筘眼里的5条碳纤维线再按照5-4-2-1-3的顺序穿过聚纱装置与其位置对应的5个过纱瓷环后进入织口。具体解释上述碳纤维线穿过钢筘:按照编织工艺:这个54213的顺序也就是每个筘眼里的5条碳纤维线第一个数字的顺序,全部穿完后,将所有条碳纤维线拉紧,在拢纱部件与主机之间的条碳纤维线便按照预定的顺序形成五大层纱,最终织物是6层,但是只用到5层经纱,另外一层是由纬纱构成的,这是工艺决定的,也就是说,需要经轴提供5大层纱即可。至此,20小层纱完成了到5大层纱的转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压纱辊机构及经纱分层定位机构,所述经纱分层定位机构包括水平分层装置和垂直分层装置,所述水平分层装置包括金属丝、左右立板和连接板,所述左右立板沿轴向设有两排平行且等距的穿丝孔,所述穿丝孔依次贯穿绷紧的金属丝,左右立板与连接板固接构成框式金属丝支架,所述金属丝支架与支架固接,所述金属丝在框式的金属支架自上到下依次均匀排列成排;所述垂直分层装置包括钢筘和支架,所述钢筘与支架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右立板上分别滑动连接有金属丝调紧机构,所述金属丝调紧机构包括调节板和调节螺钉,所述调节板与金属丝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金属丝采用钨丝,所述钨丝倾斜设置,所述左右立板相邻两个穿丝孔的中心线与左右立板中心轴线呈钝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金属丝的工作幅宽与拢纱部件的工作幅宽相同;所述金属丝通过左右立板上的小孔按顺序绕过左右立板及金属丝调紧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垂直分层装置的钢筘通过钢筘夹固定在上下两块连接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钢筘夹数量为六组,上下各三组,所述钢筘夹分别与上下两块连接板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纱辊机构包括过纱辊、左右支撑板及支架,所述过纱辊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左右支撑板固接,所述过纱辊上下各布置一根,所述左右支撑板与支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纱辊的工作幅宽与拢纱部件的工作幅宽相同。 
CN201320754141.3U 2013-11-25 2013-11-25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9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4141.3U CN203569305U (zh) 2013-11-25 2013-11-25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4141.3U CN203569305U (zh) 2013-11-25 2013-11-25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9305U true CN203569305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3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5414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9305U (zh) 2013-11-25 2013-11-25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693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0172A (zh) * 2013-11-25 2014-02-19 天津工业大学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CN111129800A (zh) * 2020-01-06 2020-05-08 深圳市品川能源电气有限公司 笼式簧片、笼式簧片制作方法以及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0172A (zh) * 2013-11-25 2014-02-19 天津工业大学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CN111129800A (zh) * 2020-01-06 2020-05-08 深圳市品川能源电气有限公司 笼式簧片、笼式簧片制作方法以及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4317B (zh) 菱形布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CN106544775B (zh) 一种生产全棉色织泡泡提花织物的工艺方法
CN103614846B (zh) 一种经剪花布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7313148B (zh) 一种功能性双层透孔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05714452A (zh) 一种新型多孔中空棉纱及其织物及其加工工艺
CN103774321A (zh) 汉麻-吸湿排汗涤纶长丝布的织造工艺
CN203569305U (zh)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CN107299446A (zh) 一种变色抗菌防紫外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03590172B (zh)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的收纱装置
CN106567173B (zh) 一种六层布织物的织造工艺
CN102002800A (zh) 喷气织机织造化纤长丝织物捕纬装置
CN208501204U (zh) 一种固定碳纤维经纱通道装置
CN104514063A (zh) 嵌入式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CN101182664A (zh) 环保面料天丝布生产方法
CN201347475Y (zh) 纯棉强捻提花织物
CN203113019U (zh) 麂皮绒仿皮面料
CN106757745A (zh) 应用于多轴向经编设备展平碳纱无捻衬入系统
CN207419039U (zh) 一种经编上浆机
CN101397718A (zh) 高柔软性的拉舍尔毛毯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46266B (zh) 能实现自动排花的浆纱机及其自动排花方法
CN106757636B (zh) 一种短纤纱经编整经机
CN212451826U (zh) 一种可用于三维正交织物织造的纺织装置
CN109468723A (zh) 一种棉涤满天星双层平布织物及其织造工艺
CN208219072U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防绞纱装置
CN109056155B (zh) 一种纤维布斜纹织造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