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22260U -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22260U CN203522260U CN201320627506.6U CN201320627506U CN203522260U CN 203522260 U CN203522260 U CN 203522260U CN 201320627506 U CN201320627506 U CN 201320627506U CN 203522260 U CN203522260 U CN 203522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ance
- microcontroller
- output
- power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4859 Gamochaeta purpur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其中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池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微控制器和开关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通过开关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微控制器根据该控制信号输出中断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电源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池电压,控制双电源供电设备进入待机状态。从而双电源供电设备待机时,电池没有被消耗,降低双电源供电设备对电池的消耗,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Description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的双电源供电设备在电池供电模式下,当双电源供电设备待机时,双电源供电设备中的微控制器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但此时电池还是对微控制器供电,在待机过程中,微控制器检测到轻触开关被按下时,就会唤醒双电源供电设备启动工作。这就导致在电池供电模式下,双电源供电设备虽然待机,但还是对电池有消耗,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旨在降低双电源供电设备对电池的消耗,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该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池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是否输出电池电压的电源输出控制模块,该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导通或关断的微控制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微控制器工作状态的开关控制模块;
[0005] 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中断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均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0006]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中断信号至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池电压。
[0007] 优选地,所述微控制器处于休眠状态下,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启动信号至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输出电池电压。
[0008] 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轻触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0009]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经由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轻触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轻触开关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接地,且经由所述第三电阻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中断控制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且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连接。
[0010] 优选地,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
[0011]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轻触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中断控制端连接;
[0012]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
[0013]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和第八电阻;
[0014]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连接。
[0015] 优选地,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0016] 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经由所述第十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十电阻并联;
[0017]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
[0018] 优选地,所述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对电池电压进行取样的取样模块,以及用于将所述电池电压转换为所述微控制器所需的工作电压的稳压模块;
[0019] 所述电压取样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取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压检测端连接;所述电压取样模块将取样电压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取样电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导通或关断;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供电端连接。
[0020] 优选地,所述电压取样模块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
[0021]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压检测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十三电阻接地。
[0022] 优选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
[0023] 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并联;所述稳压芯片的电源输入脚和使能脚均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电源输出脚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接地脚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电源输出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第六电容并联。
[0024]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双电源供电设备,该双电源供电设备由电池和适配器供电,包括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该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池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是否输出电池电压的电源输出控制模块,该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导通或关断的微控制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微控制器工作状态的开关控制模块;
[0025] 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中断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均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0026]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中断信号至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池电压。
[0027]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开关控制模块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电源输出端输出电池电压;同时,开关控制模块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微控制器根据该控制信号输出中断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电源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池电压,控制双电源供电设备进入待机状态。从而双电源供电设备待机时,电池没有被消耗,降低双电源供电设备对电池的消耗,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较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特点及优点的实现,将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0033]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较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0034]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双电源供电设备,该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电源输出端Vsys、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微控制器20和开关控制模块30。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用于控制电源输出端Vsys是否输出电池电压,微控制器20用于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导通或关断,开关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微控制器20的工作状态。
[0035] 其中,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输入端与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连接,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输出端与电源输出端Vsys连接;开关控制模块30的输入端与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连接,开关控制模块30的第一输出端与微控制器20的中断控制端连接,开关控制模块30的第二输出端、微控制器20的电源控制端均与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控制端连接。
[0036] 开关控制模块30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20,微控制器2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微控制器20根据控制信号输出中断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以控制电源输出端Vsys停止输出电池电压。
[0037] 在双电源供电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若开关控制模块30导通,则开关控制模块30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控制端,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导通,电源输出端Vsys输出电池电压进行供电。同时,开关控制模块30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20的中断控制端,此时微控制器20控制双电源供电设备由开机进入待机状态,并且输出中断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控制端,微控制器20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关断,电源输出端Vsys没有电池电压输出。由此可知,双电源供电设备待机时没有消耗电池的电量。
[0038]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在双电源供电设备待机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关断,电源输出端Vsys没有电池电压输出,电池没有被消耗,从而降低了双电源供电设备对电池的消耗,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20处于休眠状态下,微控制器20根据控制信号输出启动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以控制电源输出端Vsys输出电池电压。
[0040] 在双电源供电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下,若开关控制模块30导通,则开关控制模块30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控制端,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导通,以控制电源输出端Vsys输出电池电压进行供电,微控制器20得电。同时,开关控制模块30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微控制器20的中断控制端,此时微控制器20启动工作,微控制器20输出启动信号至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控制端,在开关控制模块30关断后,微控制器20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持续导通,电源输出端Vsys持续输出电池电压进行供电,实现开机,双电源供电设备由待机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0041] 本实施例中,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压取样模块40和稳压模块50。取样模块40用于对电池电压进行取样,电压取样模块40的输入端与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连接,电压取样模块40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20的电压检测端连接;电压取样模块40将取样电压输出至微控制器20,微控制器20根据该取样电压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导通或关断。稳压模块50用于将电池电压转换为微控制器20所需的工作电压,稳压模块50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Vsys连接,稳压模块50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20的供电端连接,电源输出端Vsys输出的电池电压经过稳压模块50的电压转换处理后,转换为微控制器20工作时所需的工作电压,给微控制器20供电。
[0042] 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输入电池电压时,电压取样模块40对电池电压进行取样,并将取样所得的取样电压反馈给微控制器20,微控制器20将检测到的取样电压与一预设电压比较,当微控制器20检测到的取样电压小于预设电压时,判断电池处于电压状态,则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关断,电源输出端Vsys没有电压输出,使得电池不在低压状态下供电,避免电池由于经常在低压状态下供电而容易损坏,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当微控制器20检测到的取样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判断电池处于电压状态,则在开关控制模块30关断后,微控制器20控制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持续导通,电源输出端Vsys持续输出电池电压进行供电。
[0043] 一并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44] 本实施例中,开关控制模块30包括轻触开关SW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
[0045] 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与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经由第一电阻Rl与轻触开关SWl的第一端连接;轻触开关SWl的第二端经由第二电阻R2接地,且经由第三电阻R3分别与微控制器20的中断控制端MCU_IT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控制端连接,且与微控制器20的电源控制端MCU_CON连接。
[0046] 具体地,开关控制模块30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一电容Cl。第四电阻R4的一端经由第三电阻R3与轻触开关SWl的第二端连接,且第四电阻R4的一端经由第五电阻R5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器20的中断控制端MCU_IT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微控制器20的电源控制端MCU_C0N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的控制端连接,且经由第七电阻R7接地,第一电容Cl与第七电阻R7并联。
[0047] 本实施例中,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包括三极管Q1、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和第八电阻R8 ;三极管Ql为NPN三极管,第一 MOS管Ml和第二 MOS管M2均为PMOS管。
[0048] 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一 MOS管Ml的栅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第二 MOS管M2的漏极与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连接,第二 MOS管M2的源极与第一 MOS管Ml的源极连接;第一 MOS管Ml的漏极与电源输出端Vsys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第一 MOS管Ml的源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一 MOS管Ml的栅极连接。
[0049] 具体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10还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九电阻R9 —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且经由第十电阻RlO接地,第二电容C2与第十电阻RlO并联。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Ml的栅极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八电阻R8并联。
[0050] 本实施例中,电压取样模块40包括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电池电源输入端VBAT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器20的电压检测端MCU_DET连接,且经由第十三电阻R13接地。
[0051] 本实施例根据双电源供电设备在电池供电模式下电池的数量,适应地调整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参数,确保电池电压BAT_VCC经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分压后所得的取样电压BAT_VSAM小于微控制器20工作时所需的工作电压,以满足微控制器20检测取样电压BAT_VSAM所需的条件,即若微控制器20工作时所需的工作电压为3.3V,则电池电压BAT_VCC经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分压后所得的取样电压BAT_VSAM要小于3.3V。
[0052] 具体地,稳压 模块50包括稳压芯片U1、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
[0053] 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电源输出端Vsys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容C5与第四电容C4并联;稳压芯片Ul的电源输入脚Vin和使能脚CE均与电源输出端Vsys连接,稳压芯片Ul的电源输出脚Vout与微控制器20的供电端连接MCU_VCC,稳压芯片Ul的接地脚Vss接地;第六电容C6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l的电源输出脚Vout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容C7与第六电容C6并联。
[0054] 双电源供电设备在电池供电模式下,本实用新型电池供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具体描述如下:
[0055] 双电源供电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轻触开关SWl被按下时,电池电压BAT_VCC经由轻触开关SW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输入到微控制器20的中断控制端MCU_IT,此时电池电压BAT_VCC作为开关控制模块3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微控制器20通过其中断控制端MCU_IT检测到该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后,控制双电源供电设备进入待机状态,同时微控制器20的电源控制端MCU_C0N输出中断信号,即开关控制信号0N/0FF变为低电平,此时电源开关信号P0WER_EN变为低电平,从而三极管Ql截止,第一 MOS管Ml也截止,切断电池的供电,电源输出端Vsys没有电池电压输出,微控制器20也待机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0056] 由此可知,双电源供电设备待机时,微控制器20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而且微控制器20以及整个双电源供电设备的工作负载都没有消耗电池的电量,降低了双电源供电设备对电池的消耗,电池也不会由于充放电频率高或经常处于低压状态等原因而容易损坏,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
[0057] 双电源供电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下,轻触开关SWl被按下时,电池电压BAT_VCC作为开关控制模块30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由轻触开关SW1、第三电阻R3、第二二极管D2、第九电阻R9输入到三极管Ql的基极,即此时电源开关信号P0WER_EN为高电平,驱动三极管Ql导通,由于三极管Ql导通,第一 MOS管Ml的栅极被拉低,从而第一 MOS管Ml也导通,则电池电压BAT_VCC从电源输出端Vsys输出,电源输出端Vsys输出的电池电压BAT_VCC输入到稳压芯片Ul的电源输入脚Vin和使能脚CE,稳压芯片Ul将电池电压BAT_VCC转换为微控制器20工作时所需的工作电压(如3.3V),给微控制器20供电。同时,电池电压BAT_VCC经由轻触开关SW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输入到微控制器20的中断控制端MCU_IT,此时电池电压BAT_VCC作为开关控制模块3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微控制器20通过其中断控制端MCU_IT检测到该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后,微控制器20通过其电源控制端MCU_C0N输出启动信号,即开关控制信号0N/0FF为高电平,此时电源开关信号P0WER_EN持续为高电平,使得三极管Ql持续导通,第一 MOS管Ml持续导通,这样就实现中断唤醒,微控制器20启动工作。
[0058] 微控制器20启动工作后,电池电压BAT_VCC经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分压后所得的取样电压BAT_VSAM输入到微控制器20的电压检测端MCU_DET,微控制器20通过其检测端MCU_DET对取样电压BAT_VSAM进行检测。若微控制器20检测到的取样电压BAT_VSAM小于预设电压时,则判断此时电池处于低压状态,微控制器20的电源控制端MCU_C0N输出中断信号,即开关控制信号0N/0FF为低电平,此时电源开关信号P0WER_EN变为低电平,三极管Ql截止,第一 MOS管Ml也截止,电源输出端Vsys没有电池电压输出。若微控制器20检测到的取样电压BAT_VSAM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则判断此时电池处于正常状态,微控制器20的电源控制端MCU_C0N持续输出启动信号,即开关控制信号0N/0FF持续为高电平,此时电源开关信号P0WER_EN持续为高电平,使得三极管Ql持续导通,第一 MOS管Ml也持续导通,电池电压BAT_VCC经过第二 MOS管M2、第一 MOS管Ml从电源输出端Vsys输出,给双电源供电设备的工作负载供电,且经过电压转换后转换为微控制器20的工作电压持续给微控制器20供电。从而在双电源供电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下,当按下轻触开关SWl时,可实现双电源供电设备开机,双电源供电设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0059] 例如,双电源供电设备使用两节电池供电,两节电池满电时输出的电压为8.4V,若预设电池电压BAT_VCC小于6.8V时电池属于低压,则上述预设电压等于电池电压BAT_VCC为6.8V时经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分压后所得的取样电压BAT_VSAM。
[0060] 若第十二电阻R12的阻值为82ΚΩ、第十三电阻R13的阻值为47ΚΩ,则电池电压BAT_VCC=6.8V时,预设电压为2.48V (此时预设电压等于取样电压BAT_VSAM,取样电压BAT_VSAM==6.8V/(82+47) *47=2.48V)。当电池满电,即电池的电压 BAT_VCC=8.4V 时,取样电压BAT_VSAM=8.4V/ (82+47) *47=3.06V,当电池电压BAT_VCC下降到6V时,取样电压BAT_VSAM=6V/ (82+47) *47=2.19V。从而微控制器20检测到的取样电压BAT_VSAM为2.19V时,判断此时电池处于低压状态,微控制器20输出中断信号,即开关控制信号0N/0FF为低电平,三极管Ql和第一 MOS管Ml截止,电源输出端Vsys没有电池电压输出;当微控制器20检测到的取样电压BAT_VSAM为3.06V时,判断此时电池处于正常状态,微控制器20持续输出启动信号,即开关控制信号0N/0FF持续为高电平,三极管Ql和第一 MOS管Ml持续导通,电池能够持续供电。
[006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双电源供电设备,该双电源供电设备由电池和适配器供电,该双电源供电设备包括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该电池供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均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池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是否输出电池电压的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导通或关断的微控制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微控制器工作状态的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中断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均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开关控制 模块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中断信号至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停止输出电池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处于休眠状态下,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启动信号至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以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端输出电池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轻触开关、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经由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轻触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轻触开关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第二电阻接地,且经由所述第三电阻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中断控制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且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轻触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中断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和第八电阻;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九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且经由所述第十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十电阻并联;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对电池电压进行取样的取样模块,以及用于将所述电池电压转换为所述微控制器所需的工作电压的稳压模块; 所述电压取样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取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压检测端连接;所述电压取样模块将取样电压输出至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取样电压控制所述电源输出控制模块导通或关断;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供电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取样模块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电压检测端连接,且经由所述第十三电阻接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芯片、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 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并联;所述稳压芯片的电源输入脚和使能脚均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电源输出脚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接地脚接地;所述第六电 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芯片的电源输出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第六电容并联。
10.一种双电源供电设备,由电池和适配器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供电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27506.6U CN203522260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27506.6U CN203522260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22260U true CN203522260U (zh) | 2014-04-02 |
Family
ID=5038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2750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22260U (zh) | 2013-10-11 | 2013-10-11 |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2226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10668A (zh) * | 2015-10-23 | 2017-05-03 | 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电动自平衡车平衡性能的装置 |
CN107678336A (zh) * | 2017-09-27 | 2018-02-09 |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零功耗电路 |
CN107887937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型控制断电的电路及方法 |
CN111474871A (zh) * | 2019-01-23 | 2020-07-31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家电控制系统的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2843491A (zh) * | 2021-02-08 | 2021-05-28 | 深圳天基权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开关机电路、半导体激光治疗设备及电源开关机控制方法 |
-
2013
- 2013-10-11 CN CN201320627506.6U patent/CN2035222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10668A (zh) * | 2015-10-23 | 2017-05-03 | 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电动自平衡车平衡性能的装置 |
CN106610668B (zh) * | 2015-10-23 | 2019-10-29 | 深圳格林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电动自平衡车平衡性能的装置 |
CN107887937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型控制断电的电路及方法 |
CN107887937B (zh) * | 2016-09-30 | 2021-03-09 |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型控制断电的电路及方法 |
CN107678336A (zh) * | 2017-09-27 | 2018-02-09 |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零功耗电路 |
CN111474871A (zh) * | 2019-01-23 | 2020-07-31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家电控制系统的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2843491A (zh) * | 2021-02-08 | 2021-05-28 | 深圳天基权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开关机电路、半导体激光治疗设备及电源开关机控制方法 |
CN112843491B (zh) * | 2021-02-08 | 2021-10-08 | 深圳天基权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开关机电路、半导体激光治疗设备及电源开关机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22260U (zh) | 电池供电控制电路和双电源供电设备 | |
CN205051931U (zh) | Led的驱动电源 | |
CN103699200A (zh) | 一种关机控制电路及电子产品 | |
CN203456897U (zh) | 一种手持终端的供电切换电路及手持终端 | |
CN203851022U (zh) | 一种待机省电的直流电源适配器 | |
CN204243812U (zh) | 移动设备电池的快速充电装置 | |
CN103973101B (zh) | 一种dc-dc电源适配器 | |
CN105262183A (zh) | 一种省电型usb充电结构 | |
CN202333936U (zh) | 一种使用超电容的环保电源适配器 | |
CN203014439U (zh) | 一种充电器自动识别装置 | |
CN203522318U (zh) | 三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和消费类电子设备 | |
CN203658944U (zh) | 一种关机控制电路及电子产品 | |
CN203423527U (zh) | 一种移动电源的待机零功耗电路 | |
CN111077980A (zh) | 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自锁电路 | |
CN207339408U (zh) | 低功耗待机电路 | |
CN201570898U (zh) | 断电数据保护电路 | |
CN201467324U (zh) | 一种低功耗cpu待机切换电路 | |
CN104393629A (zh) | 一种数字示波表的智能电源管理电路 | |
CN205123392U (zh) | Onu设备的电源管理装置 | |
CN203933057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 |
CN204465336U (zh) | 一种低功耗带负载直流电源转换控制模块 | |
CN203747473U (zh) | 一种集成线性充电和恒压输出的专用芯片 | |
CN202634045U (zh) | 带m-bus总线供电的智能球阀 | |
CN203574420U (zh) | 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装置 | |
CN213152029U (zh) | 拨动式开关机电路、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