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00616U - 烟气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烟气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00616U
CN203400616U CN201320390469.1U CN201320390469U CN203400616U CN 203400616 U CN203400616 U CN 203400616U CN 201320390469 U CN201320390469 U CN 201320390469U CN 203400616 U CN203400616 U CN 203400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me pipe
flue gas
gas
gas cooler
adsorption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904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Qinghuan Neng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KONG NOROTAEIL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KONG NOROTAEIL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KONG NOROTAEIL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3904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00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00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006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涉及一种用于活性炭或活性焦干法脱硫吸附塔烟气冷却降温系统及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烟气冷却系统及方法,能够控制进入吸附塔的烟气的温度,避免活性炭或活性焦产生局部热点。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包括烟气冷却器、外气冷却器、第一、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烟气管,第一烟气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吸附塔的进气口,吸附塔的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挡板,第一烟气管的另一端与排烟口连通,外气冷却器、烟气冷却器均安装在第一烟气管上,且烟气冷却器位于外气冷却器与吸附塔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外气冷却器和烟气冷却器之间,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烟气冷却器与吸附塔之间,外气冷却器上安装有能够调节进气量的挡板。

Description

烟气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活性炭或活性焦干法脱硫吸附塔烟气冷却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焦或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属于干式回收法脱硫工艺,依靠活性焦或活性炭对二氧化硫的吸附和解析完成烟气脱硫循环。因活性焦或活性炭具有光谱吸附性,该技术能同时脱除多种有害物质。在脱硫过程中基本上不消耗水,没有废水、废渣产生,具有优异的环保性能。脱硫产物为高浓度二氧化硫气体,可生产硫酸、硫磺、液体二氧化硫、化肥等产品,能有效缓解资源缺乏的问题。
当使用具有活性焦或活性炭的吸附塔来净化炼铁厂以金属制造为目的的炼铁烧结工艺、火力发电设备的化石燃料(煤炭)、焦炭或其化合物的燃烧过程中产生、排放的烟气中,或者工业/生活废料焚烧炉中排放的烟气中,所含有的污染源时,由于烟气本身具有较高的温度,再加上烟气通过风机绝热压缩后被二次加热,当进入吸附塔的烟气温度超过150℃时,会使吸附塔内的活性炭或活性焦产生局部热点,如果烟气温度持续超过150℃,使热点产生火点,活性炭或活性焦会继续氧化,使活性炭或活性焦失效甚至燃烧,从而造成吸附塔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气冷却系统,能够控制进入吸附塔的烟气的温度,避免吸附塔内的活性炭或活性焦产生局部热点。
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包括烟气冷却器、外气冷却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烟气管,第一烟气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吸附塔的进气口,所述吸附塔的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挡板,第一烟气管的另一端与排烟口连通,所述外气冷却器安装在第一烟气管上,所述烟气冷却器也安装在第一烟气管上,且烟气冷却器位于外气冷却器与吸附塔之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安装第一烟气管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外气冷却器和烟气冷却器之间,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烟气冷却器与吸附塔之间,外气冷却器的外气进气口上安装有能够调节进气量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烟气管,所述第二烟气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烟气管上,第二烟气管与第一烟气管的连接处位于排烟口与外气冷却器之间,所述第二烟气管的另一端与烟囱连接,所述第二烟气管上安装有主挡板,所述第一烟气管上也安装有主挡板,所述第一烟气管上的主挡板位于外气冷却器与第一、第二烟气管连接处之间。
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烟气冷却器包括壳体、喷淋管,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进气口,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喷淋管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喷淋管上安装有若干喷嘴,喷嘴的出口均朝下,所述喷嘴能够喷出水滴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所述水滴的直径小于60微米。
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吸附塔内。
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向吸附塔内通入烟气的第一烟气管上安装烟气冷却器、外气冷却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进入第一烟气管内的烟气温度,并通过烟气冷却器和外气冷却器对温度过高的烟气进行冷却,然后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后的烟气温度,保证进入吸附塔内的烟气不超过活性炭或活性焦工作的临界温度,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吸附塔内的活性炭或活性焦产生局部热点,避免活性炭或活性焦失效、燃烧,损坏吸附塔。
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通过设置第二烟气管,当烟气经烟气冷却器和外气冷却器降温后,仍然超过临界温度时,直接通过第二烟气管将过热烟气排出,避免过热烟气进入吸附塔。通过在烟气冷却器的喷淋管上设置喷嘴,喷嘴将水滴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向下喷出,冷却水形成小于60微米的水滴,与从上端的进气口进入烟气混合,混合物中的水滴能够起到给烟气降温的作用,水滴在给烟气降温的同时,受热后完全蒸发,从而不会与硫氧化物化合形成硫酸而导致吸附塔或烟气输送管道受到腐蚀。通过在吸附塔内安装第三温度传感器,能够直接检测到活性炭或活性焦的温度,避免活性炭或活性焦出现热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烟气以150°C以上的温度连续进入吸附塔7时,在吸附塔中从某一处开始活性炭变得过热并形成小火种,该火种又开始转移到模块中的其他活性炭,该模块长时间会处于无法进行吸附及催化活动的停止状态。因此,为了活性炭在150℃以下保持其正常的最佳功能,而且吸附塔不会因“热点”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转及效率,需要采用如下系统对进入吸附塔中的烟气温度进行冷却,使其维持在150℃以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烟气冷却系统包括烟气冷却器1、外气冷却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烟气管6和第二烟气管9。第一烟气管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吸附塔7的进气口,吸附塔7的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挡板,第一烟气管6的另一端与排烟口8连通,外气冷却器2安装在第一烟气管6上,烟气冷却器1也安装在第一烟气管6上,且烟气冷却器1位于外气冷却器2与吸附塔7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均安装第一烟气管6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3位于外气冷却器2和烟气冷却器1之间,第二温度传感器4位于烟气冷却器1与吸附塔7之间,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吸附塔7内。外气冷却器2的外气进气口上安装有能够调节进气量的挡板。第二烟气管9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烟气管6上,第二烟气管9与第一烟气管6的连接处位于排烟口8与外气冷却器2之间,第二烟气管9的另一端与烟囱10连接,第二烟气管9上安装有主挡板,第一烟气管6上也安装有主挡板,所述第一烟气管6上的主挡板位于外气冷却器2与第一、第二烟气管6、9连接处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烟气冷却器1包括壳体、喷淋管,壳体的下端开设有进气口,壳体的上端开设有出气口,喷淋管安装在壳体内,壳体的上端开设有进气口,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出气口,喷淋管安装在壳体内,喷淋管上安装有若干喷嘴,喷嘴的出口均朝下,喷嘴能够喷出水滴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水滴的直径小于60微米。
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冷却方法,使用上述烟气冷却系统对烟气进行冷却,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使烟气从第一烟气管6进入吸附塔7内;
2、当第一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烟气温度不超过150℃时,关闭外气冷却器2的外气进气口,同时烟气冷却器1不对烟气进行冷却;
3、当第一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烟气温度超过150℃时,烟气冷却器1启动,使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烟气温度不超过150℃;
4、当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烟气温度超过150℃时,继续启动烟气冷却器,并同时打开外气冷却器2的进气口向第一烟气管6内补充外气,对烟气稀释降温,使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烟气温度不超过150℃。
在步骤4中,通过控制外气冷却器2进气口的挡板的开启大小,来控制进入第一烟气管6的外气,使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烟气温度低于150℃。如果烟气冷却器1与外气冷却器2均开启后,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温度仍然持续150℃时,关闭第一烟气管6上的主挡板,打开第二烟气管9上的主挡板,使烟气从第二烟气管9直接排入烟囱10,同时打开外气冷却器2、关闭烟气冷却器1,使外气通过第一烟气管6进入吸附塔7。
附图2中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冷却系统对烟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实例。
以炼铁厂烧结烟气为例,温度上升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烧结机中因做工时的设备运转及原材料条件而导致温度上升,第二种,由烧结机排出的烟气在经过静电集尘器12及袋式除尘器11的过程中由两台送风机13、14绝热压缩,导致温度上升。
通常,烟气温度最高上升至150°C的时候,第一温度传感器3检测出异常温度,烟气冷却器1通过喷水滴与压缩空气的混合物来降低烟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4确认,保证送到吸附塔7中的烟气温度已降到150°C以下之后,使烟气经过正常的烟气处理过程。喷射用水通过烟气冷却器1内安装的高压输送泵在喷嘴内与压缩空气混合后,靠此压力以小于60微米的水滴喷出来,并冷却烟气,然后完全蒸发掉,而且不会导致吸附塔7或烟气输送管路受到腐蚀等影响。
如果烟气冷却系统检测到进入吸附塔7的烟气温度最高达到200°C的情况时,也能通过烟气冷却系统将其冷却到正常温度。该冷却系统通过烟气冷却器1初步(第一次)降低温度,然后第二次通过外气冷却器2进一步降低温度。
对炼铁厂烧结烟气来讲,做功时本系统的进气温度条件通常是90-180°C,最高200°C。为了有效应对不同的温度条件并有效地运用本烟气冷却系统,使用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吸附塔7前端的烟气冷却器1中的水冷过程。吸附塔7前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超过150°C时,作为第一步骤,用吸附塔前端的烟气冷却器1开始喷射气水混合物。设计目的是,通过喷微小的水滴将烟气温度冷却至150°C以下。耗水量的变化与实际温度和设计温度之间的温差成比例。
步骤二:为与步骤一同步的、袋式除尘器11后端的外气稀释过程。烟气冷却器1中经过喷射冷却过程后,吸附塔7前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温度却始终没有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二步骤,用袋式除尘器11后端的外气冷却器2补充进行外气稀释作业。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温度超过150°C时,立即对外气冷却器2的进气挡板进行调整,以便通过外气冷却器2引进外气并与烟气进行混合。
步骤三:通过第二烟气管9直接从烟囱排出高温烟气,并且只许外气引入吸附塔中。经过喷射冷却及外气稀释过程后,吸附塔前端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温度下降还是不够充分,继续维持在150°C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袋式除尘器11前方的第二烟气管9将高温烟气直接从烟囱排出,而且只许外气通过外气冷却器2引入吸附塔7中,以保护吸附塔不被损坏。
步骤四:恢复至正常运行。吸附塔前端第二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温度低于150°C时,旁路运行模式将恢复至正常运转方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烟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冷却器(1)、外气冷却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和第一烟气管(6),所述第一烟气管(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吸附塔(7)的进气口,所述吸附塔(7)的进气口上安装有进气挡板,第一烟气管(6)的另一端与排烟口(8)连通,所述外气冷却器(2)安装在第一烟气管(6)上,所述烟气冷却器(1)也安装在第一烟气管(6)上,且烟气冷却器(1)位于外气冷却器(2)与吸附塔(7)之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均安装第一烟气管(6)上,且第一温度传感器(3)位于外气冷却器(2)和烟气冷却器(1)之间,第二温度传感器(4)位于烟气冷却器(1)与吸附塔(7)之间,所述外气冷却器(2)的外气进气口上安装有能够调节进气量的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烟气管(9),所述第二烟气管(9)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烟气管(6)上,第二烟气管(9)与第一烟气管(6)的连接处位于排烟口(8)与外气冷却器(2)之间,所述第二烟气管(9)的另一端与烟囱(10)连接,所述第二烟气管(9)上安装有主挡板,所述第一烟气管(6)上也安装有主挡板,所述第一烟气管(6)上的主挡板位于外气冷却器(2)与第一、第二烟气管(6、9)连接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冷却器(1)包括壳体、喷淋管,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进气口,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喷淋管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喷淋管上安装有若干喷嘴,所述喷嘴的出口均朝下,所述喷嘴能够喷出水滴和压缩空气的混合物,所述水滴的直径小于6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吸附塔(7)内。
CN201320390469.1U 2013-07-02 2013-07-02 烟气冷却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00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90469.1U CN203400616U (zh) 2013-07-02 2013-07-02 烟气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390469.1U CN203400616U (zh) 2013-07-02 2013-07-02 烟气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00616U true CN203400616U (zh) 2014-01-22

Family

ID=4993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9046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00616U (zh) 2013-07-02 2013-07-02 烟气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006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5988A (zh) * 2013-07-02 2013-11-27 香港诺曼泰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烟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6422646A (zh) * 2016-11-10 2017-02-22 江苏科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废气预冷吸附工艺及其装置
CN108107157A (zh) * 2017-12-19 2018-06-01 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5988A (zh) * 2013-07-02 2013-11-27 香港诺曼泰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烟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3405988B (zh) * 2013-07-02 2015-08-26 香港诺曼泰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烟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6422646A (zh) * 2016-11-10 2017-02-22 江苏科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废气预冷吸附工艺及其装置
CN108107157A (zh) * 2017-12-19 2018-06-01 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
CN108107157B (zh) * 2017-12-19 2020-06-16 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环境仓用有毒气体检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4146B (zh) 一种链篦机-回转窑sncr/scr脱硝与活性焦脱硫组合系统及工艺
CN205007792U (zh) 湿法脱硫烟气处理机构
CN105944564A (zh) 焦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脱硫及脱硝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CN103557529B (zh) 裂解废气焚烧热能循环及烟气净化系统
CN202109499U (zh) 在线低辐射镀膜废气处理装置
CN103405988B (zh) 烟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04996310U (zh) 一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联合净化装置
CN103446872B (zh) 一种低温烧结烟气的脱硫净化方法及设备
CN106861415B (zh) 烟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4548931A (zh) 一种采用高温烟气作为热源的尿素热解制氨气装置
CN103446873B (zh) 一种高浓度so2烧结烟气的脱硫净化方法及设备
CN205216582U (zh) 钢铁烧结烟气综合脱硫、脱硝及去除二噁英的装置
CN203400616U (zh) 烟气冷却系统
CN114151817A (zh) 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9647544A (zh) 一种干湿法复合再生回收废旧铜铋催化剂的工艺
CN101261011B (zh) 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残渣处理方法
CN105771612A (zh) 一种高污染因子低温烟气环保综合治理系统及工艺
CN109321258B (zh) 一种干熄焦预存段循环烟气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CN203330097U (zh) 一种药渣类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装置
CN208852689U (zh) 一种新型烟气脱硫系统
CN209276442U (zh) 一种干熄焦预存段循环烟气脱硫除尘净化系统
CN204563859U (zh) 一种焙烧烟气治理系统
CN207049972U (zh) 吸附脱硝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6535421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两段式烟气净化系统
CN107238093A (zh) 吸附脱硝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7

Address after: 102200, room 21, 420 torch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ORDMANN'S FI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0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Road No. 19 Xiao Ying Yu Building Room 311

Co-patentee before: Wang Jianhui

Patentee before: Hongkong Norman Taiy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0

Address after: 030006 B1 zone 3, block B, 402 South Central Street, Taiyuan hi tech Zone, Shanxi

Patentee after: SHANXI QINGHUAN NENGCH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room 21, 420 torch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ORDMANN'S FI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