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88184U - 双炉膛茶叶炒干机 - Google Patents
双炉膛茶叶炒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88184U CN203388184U CN201320407037.7U CN201320407037U CN203388184U CN 203388184 U CN203388184 U CN 203388184U CN 201320407037 U CN201320407037 U CN 201320407037U CN 203388184 U CN203388184 U CN 2033881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itchen range
- tea
- barrel
- shell
- cylindrical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以解决现有滚筒式茶叶炒干机使用不方便、炒茶品质差的问题,涉及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筒体,筒体一端连接动力装置,另一端连接八角出口圈,所述筒体下方设置在炉体上,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灶门,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炉体上盖,所述筒体两端通过托轮组件支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八角筒体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可提高茶叶品质,喇叭口状的出口裙边便于茶叶出料;其炉体具有两个以上灶堂,加热效率高,而且可以分段控制滚筒内的温度,炉体上盖保温效果好,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以茶饮料为主的产品越来越多,对原材料茶叶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时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高。这就对茶叶加工机械的功能性、可靠性提出很高的要求。
在整个制茶工艺中,将茶叶烘干或者炒干抛光是一个必要的工序,茶叶在杀青后通常采用平板式烘干机进行烘干,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以下不足:1、茶叶受热不均匀,热效率低,容易造成茶叶叶绿素被破坏,使茶叶发黄,影响了茶叶的质量;2、在使用中须人工进行不停地翻动茶叶,使得茶叶破碎率较高。
目前茶叶炒干还采用滚筒式茶叶炒干机,现有滚筒式茶叶炒干机结构设计存在缺陷,通风不佳,茶叶炒干后的品质差,滚炒过程中茶叶容易破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以解决现有滚筒式茶叶炒干机使用不方便、炒茶品质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茶叶炒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筒体,筒体一端连接动力装置,另一端连接八角出口圈,所述筒体下方设置在炉体上,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灶门,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炉体上盖,所述筒体两端通过托轮组件支撑。
所述八角出口圈包括出口裙边和与出口裙边固定连接的出口环,所述出口裙边的开口为正八角形,所述出口裙边的开口半径逐渐变大,所述出口环为圆形。
所述出口环上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炉体包括前灶堂和后灶堂,所述前灶堂和后灶堂两侧设置共同的侧灶板,所述前灶堂的前端设置前灶板,所述后灶堂的后端设置后灶板,所述前灶堂与后灶堂之间通过灶隔板隔开,所述前灶堂的底部设置前灶底板,所述后灶堂的底部设置后灶底板,所述前灶底板和后灶底板上分别设置有炉栅。
所述炉栅包括栅框,栅框内设置有炉条,所述炉条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型,相邻两炉条之间的间隙上小下大。
所述炉体上盖为半圆形,所述炉体上盖包括上盖保温板和固定上盖保温板的上盖保温固定框,还包括端盖保温板和固定端盖保温板的端头保温固定框,所述炉体上盖上端设置有排气囱。
所述灶门包括方形的灶门挡板,灶门挡板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在炉体上,所述灶门挡板另一侧通过转轴连接锁舌板,锁舌板为“L”型。
所述锁舌板上还设置有与锁舌板垂直的手柄,手柄包括与锁舌板固定连接的中心轴,以及套在中心轴上的辊套。
所述托轮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托轮座,托轮座上安装有拖轮轴,拖轮轴上安装有托轮壳,所述托轮壳内安装有轴承和密封圈,所述拖轮壳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拖轮盖。
所述托轮壳为光辊面或限位辊面,所述限位辊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U”型限位槽或“V”型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八角筒体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可提高茶叶品质,喇叭口状的出口裙边便于茶叶出料;其炉体具有两个以上灶堂,加热效率高,而且可以分段控制滚筒内的温度,炉体上盖保温效果好,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口圈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口圈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灶门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灶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上盖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上盖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托轮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托轮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的俯视图;
图11为图9的B-B向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栅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炉栅的左视剖视图;
图14为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的出口圈,包括出口裙边1和与出口裙边1固定连接的出口环2,出口裙边1的开口为正八角形,出口裙边的开口半径逐渐变大,出口环2为圆形,出口环2上设置有固定孔,便于安装在茶叶炒干机的筒体上。
如图3、图4所示,
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的灶门,包括方形的灶门挡板6,灶门挡板6一侧通过铰链7连接在炉体上,灶门挡板6另一侧通过转轴3连接锁舌板4,锁舌板4为“L”型,锁舌板4上还设置有与锁舌板4垂直的手柄5,手柄5包括与锁舌板固定连接的中心轴,以及套在中心轴上的辊套。
如图5、图6所示,
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的炉体上盖,炉体上盖为半圆形,炉体上盖包括上盖保温板11和固定上盖保温板11的上盖保温固定框12,还包括端盖保温板8和固定端盖保温板8的端头保温固定框9,炉体上盖上端设置有排气囱10。
如图7、图8所示,
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的托轮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托轮座19,托轮座19上安装有拖轮轴16,拖轮轴16上安装有托轮壳18,托轮壳18内安装有轴承14和密封圈17,拖轮壳18一侧通过螺栓15固定拖轮盖13,托轮壳18为光辊面或限位辊面,限位辊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为“U”型限位槽或“V”型限位槽。
如图9-11所示,
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的炉体,包括前灶堂28和后灶堂29,前灶堂28和后灶堂29两侧设置共同的侧灶板22,前灶堂28的前端设置前灶板21,后灶堂29的后端设置后灶板27,前灶堂28与后灶堂29之间通过灶隔板25隔开,前灶堂28的底部设置前灶底板24,后灶堂29的底部设置后灶底板26,前灶底板24和后灶底板26上分别设置有炉栅23。
如图12、图13所示,
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的炉栅,包括栅框31,栅框31内设置有炉条30,炉条30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型,相邻两炉条30之间的间隙32上小下大,便于炉渣能够顺利落下,避免出现炉渣卡在相邻两炉条之间的间隙32内的情况。
如图14所示,
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包括固定在机架38上的筒体35,筒体35一端连接动力装置33,另一端连接八角出口圈37,筒体35下方设置在炉体36上,炉体36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灶门39,筒体35上端设置有炉体上盖34,筒体35两端通过托轮组件支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
1.一种双炉膛茶叶炒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筒体,筒体一端连接动力装置,另一端连接八角出口圈,所述筒体下方设置在炉体上,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灶门,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炉体上盖,所述筒体两端通过托轮组件支撑,所述托轮组件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托轮座,托轮座上安装有拖轮轴,拖轮轴上安装有托轮壳,所述托轮壳内安装有轴承和密封圈,所述拖轮壳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拖轮盖,所述托轮壳为光辊面或限位辊面,所述限位辊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U”型限位槽或“V”型限位槽,所述灶门包括方形的灶门挡板,灶门挡板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在炉体上,所述灶门挡板另一侧通过转轴连接锁舌板,锁舌板为“L”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07037.7U CN203388184U (zh) | 2013-07-09 | 2013-07-09 | 双炉膛茶叶炒干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07037.7U CN203388184U (zh) | 2013-07-09 | 2013-07-09 | 双炉膛茶叶炒干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88184U true CN203388184U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989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0703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88184U (zh) | 2013-07-09 | 2013-07-09 | 双炉膛茶叶炒干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88184U (zh) |
-
2013
- 2013-07-09 CN CN201320407037.7U patent/CN2033881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58467A (zh) | 一种药材烘干机 | |
CN205718281U (zh) | 一种高效的谷物烘干机 | |
CN205482197U (zh) |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滚筒 | |
CN205425665U (zh) | 一种新型中药晾晒烘干装置 | |
CN203388184U (zh) | 双炉膛茶叶炒干机 | |
CN203388183U (zh) | 温控型八角茶叶炒干机 | |
CN204268825U (zh) | 烘干设备 | |
CN203388181U (zh) | 八角茶叶炒干机的托轮组件 | |
CN203388186U (zh) | 八角茶叶炒干机的限位托轮 | |
CN203388179U (zh) | 八角茶叶炒干机的灶门 | |
CN203388188U (zh) | 八角茶叶炒干机 | |
CN203388187U (zh) | 八角茶叶炒干机的炉体上盖 | |
CN104315817B (zh) | 双锥干燥机 | |
CN203388180U (zh) | 节能型八角茶叶炒干机 | |
CN203501719U (zh) | 八角茶叶炒干机的炉栅 | |
CN203501689U (zh) | 八角茶叶炒干机的炉体 | |
CN204240731U (zh) | 一种药材烘干设备 | |
CN203327835U (zh) | 一种远红外智能烤鸭炉 | |
CN103404623A (zh) | 节能型八角茶叶炒干机 | |
CN205536977U (zh) | 一种经济安全的木屑烘干机 | |
CN203407454U (zh) | 茶叶杀青机的进料口 | |
CN203399662U (zh) | 一种改进的电式茶叶杀青机 | |
CN112344691A (zh) | 一种茶叶加工节能烘干设备 | |
CN203207086U (zh) | 茶叶炒干机的八角筒体 | |
CN204090916U (zh) | 一种茶叶干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