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4760U -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44760U CN203344760U CN2013203090250U CN201320309025U CN203344760U CN 203344760 U CN203344760 U CN 203344760U CN 2013203090250 U CN2013203090250 U CN 2013203090250U CN 201320309025 U CN201320309025 U CN 201320309025U CN 203344760 U CN203344760 U CN 203344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rest
- stage casing
- length
- hypomere
- automotive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结构复杂、需定期更换等技术问题。本汽车座椅包括坐板、靠背上段、靠背中段和靠背下段,靠背下段的下端部和坐板相固定,靠背中段的下端部和靠背下段相插接且两者之间设有能够调整两者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一,靠背中段的上端部和靠背上段相插接且两者之间设有能够调整两者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二。本实用新型具有调节安装方便、强度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特别涉及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用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坐垫的坐具。目前的汽车用座椅基本可以实现前后、上下等方向的调节。但座椅的靠背长度无法调整,这导致不同体格的人面对同一个座椅的时候,无法得到最舒适的享受。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靠背无法调节的问题,一些厂家设计了一种可调的座椅,如专利(CN2601187Y)所公开的无级调节椅背高度的汽车后座座椅,包括座板和靠背,所述靠背由固定椅背和升降椅背构成,升降椅背和汽车之间以一组或一组以上相互配合的纵向导轨和滑块或导轮配装,升降椅背由升降调节装置控制。
[0004] 该无极调节座椅能够实现靠背的高度调节,但该装置结构比较复杂,通过纵向导轨或滑块等无法持久稳定,在汽车驾驶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需要定期更换,从这方面来讲提高了后续的维持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座椅的靠背调节和定位的稳定和可靠,同时降低成本和后续的维持费用。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包括坐板、靠背上段、靠背中段和靠背下段,所述的靠背下段的下端部和坐板相固定,所述靠背中段的下端部和所述靠背下段相插接且所述靠背中段和所述靠背下段之间设有能够调整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一,所述靠背中段的上端部和所述靠背上段相插接且所述靠背中段与所述靠背上段之间设有能够调整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二。
[0008]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汽车座椅的靠背中段的两端分别和靠背上段及靠背下段相插接,通过调节结构一、调节结构二来调节上述三者的插接深度就可以方便的调整汽车座椅靠背的长度,从而有效的满足不同身高体格的乘客的生理需求,有效的解决了乘客长时间乘坐汽车容易疲劳的情况。
[0009]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所述靠背中段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凹腔,所述靠背下段和靠背上段分别插接在相应的凹腔内。这种插接方式使得靠背中段作为主体,主要考虑到靠背中段和乘客的背部主要部位相接触,起到主要的支撑效果,靠背中段套设在其他两段的外侧后能够使其表面做的更加平整,有利于提高乘客背部的舒适度,同时可将靠背下段做的稍微短一点,这样就不会和乘客背部相接触,再在靠背上段架设头垫的话也使得靠背上段不用和乘客背部相接触,从而即使靠背上段和靠背下段的表面不平整,也不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
[0010]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作为一种方案,所述靠背下段的上端面具有向下的凹腔一,所述靠背上段的下端面具有向上的凹腔二,所述靠背中段的下端部与上端部分别插接在所述凹腔一和凹腔二内。本座椅的插接方式通过在靠背下段和靠背上段的端部开设凹腔,主要考虑到靠背下段和坐板直接相连,一般设计的比较粗大,在其端部容易开设凹腔,同时靠背上段也不宜设计的过窄,需要对乘客的头部和上背部进行支撑,因此在靠背上段的端部开设凹腔也比较容易,也使得凹腔能够形成更厚的侧壁,有利于靠背的强度。
[0011]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所述调节结构一包括开设在靠背下段上的贯穿所述的凹腔一的若干个定位孔一,所述的靠背中段的下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二,所述调节结构一还包括若干个能够同时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内的螺栓组件。通过螺栓组件和定位孔一及定位孔二的配合,能够牢固的将两者固定,也比较容易的通过拧紧或松开来调节两者的位置。
[0012]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所述若干个定位孔一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全部的定位孔二也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将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设计成有规律的排列,能够提高两者的契合度,方便装配。
[0013]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调节结构一包括固定在靠背中段下端部的齿条,所述靠背下段的侧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的齿条相啮合。这种通过齿轮和齿条相配合的调节,调节过程比较方便,能够实现微小距离的调节,另外可以增加电机或气缸来实现自动调节,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实现基础。
[0014]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所述的调节结构二包括开设在靠背上段上的贯穿所述凹腔二的若干个定位孔三,所述靠背中段的上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四,所述调节结构二还包括若干个能够同时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三和定位孔四内的螺栓组件。通过螺栓组件和定位孔三及定位孔四的配合,能够牢固的将两者固定,也比较容易的通过拧紧或松开来调节两者的位置。
[0015]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所述若干个定位孔三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全部的定位孔四也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
[0016]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调节结构二包括固定在靠背中段上端部的齿条,所述的靠背上段的侧部设有齿轮,所述的齿轮和所述的齿条相哨合。
[0017] 在上述的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中,所述的螺栓组件包括相配套的螺栓、垫片和螺母。增加垫片后使得螺栓组件的受力效果更好。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0019] 1、本汽车座椅的靠背中段的两端分别和靠背上段及靠背下段相插接,通过调节结构一、调节结构二来调节上述三者的插接深度就可以方便的调整汽车座椅靠背的长度,从而有效的满足不同身高体格的乘客的生理需求,有效的解决了乘客长时间乘坐汽车容易疲劳的情况。[0020] 2、本专利通过螺栓组件和定位孔一及定位孔二的配合,能够牢固的将两者固定,也比较容易的通过拧紧或松开来调节两者的位置。
[0021] 3、本专利将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设计成有规律的排列,能够提高两者的契合度,方便装配。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本座椅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实施例一中靠背上段、靠背中段和靠背下段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24]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靠背中段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实施例一中的靠背下段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是实施例一中的靠背上段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是实施例一中的螺栓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是实施例二中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是是实施例二中靠背上段、靠背中段和靠背下段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30] 图9是实施例二中的靠背中段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0是实施例二中的靠背下段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1是实施例二中的靠背上段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坐板;2、靠背上段;3、靠背中段;4、靠背下段;5、凹腔一 ;6、凹腔二 ;7、定位孔一 ;8、定位孔二 ;9、螺栓组件;10、定位孔三;11、定位孔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5] 实施例一:
[0036]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不,本汽车座椅包括坐板1、靠背上段2、靠背中段3和靠背下段4,靠背下段4的下端部和坐板I相固定,靠背中段3的下端部和靠背下段4相插接且两者之间设有能够调整两者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一,靠背中段3的上端部和靠背上段2相插接且两者之间设有能够调整两者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二。作为一种方案,靠背下段4的上端面具有向下的凹腔一 5,靠背上段2的下端面具有向上的凹腔二 6,靠背中段3的下端部与上端部分别插接在凹腔一 5和凹腔二 6内。本座椅的插接方式通过在靠背下段4和靠背上段2的端部开设凹腔,主要考虑到靠背下段4和坐板I直接相连,一般设计的比较粗大,在其端部容易开设凹腔,同时靠背上段2也不宜设计的过窄,需要对乘客的头部和上背部进行支撑,因此在靠背上段2的端部开设凹腔也比较容易,也使得凹腔能够形成更厚的侧壁,有利于靠背的强度。
[0037] 具体来说,调节结构一包括开设在靠背下段4上若干个贯穿凹腔一 5的定位孔一7,靠背中段3的下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二 8,本调节结构一还包括若干个能够同时穿设在定位孔一 7和定位孔二 8内的螺栓组件9。通过螺栓组件9和定位孔一 7及定位孔二8的配合,能够牢固的将两者固定,也比较容易的通过拧紧或松开来调节两者的位置。全部的定位孔一 7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全部的定位孔二 8也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将定位孔一 7和定位孔二 8设计成有规律的排列,能够提高两者的契合度,方便装配。螺栓组件9包括相配套的螺栓、垫片和螺母。增加垫片后使得螺栓组件9的受力效果更好。调节结构二包括开设在靠背上段2上若干个贯穿凹腔二 6的定位孔三10,靠背中段3的上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四11,本调节结构二还包括若干个能够同时穿设在定位孔三10和定位孔四11内的螺栓组件9。通过螺栓组件9和定位孔三10及定位孔四11的配合,能够牢固的将两者固定,也比较容易的通过拧紧或松开来调节两者的位置。全部的定位孔三10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全部的定位孔四11也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
[0038]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汽车座椅的靠背中段3的两端分别和靠背上段2及靠背下段4相插接,通过调节结构一、调节结构二来调节上述三者的插接深度就可以方便的调整汽车座椅靠背的长度,从而有效的满足不同身高体格的乘客的生理需求,有效的解决了乘客长时间乘坐汽车容易疲劳的情况。
[0039] 实施例二:
[0040] 如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大致内容和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方案,靠背中段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凹腔,靠背下段4和靠背上段2分别插接在相应的凹腔内。这种插接方式使得靠背中段3作为主体,主要考虑到靠背中段3和乘客的背部主要部位相接触,起到主要的支撑效果,靠背中段3套设在其他两段的外侧后能够使其表面做的更加平整,有利于提高乘客背部的舒适度,同时可将靠背下段4做的稍微短一点,这样就不会和乘客背部相接触,再在靠背上段2架设头垫的话也使得靠背上段2不用和乘客背部相接触,从而即使靠背上段2和靠背下段4的表面不平整,也不会影响乘客的舒适度。
[0041] 实施例三:
[0042] 本实施例大致内容和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为另一种方案,调节结构一包括固定在靠背中段3下端部的齿条,靠背下段4的侧部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相啮合。这种通过齿轮和齿条相配合的调节,调节过程比较方便,能够实现微小距离的调节,另外可以增加电机或气缸来实现自动调节,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实现基础。
[0043] 实施例四:
[0044] 本实施例大致内容和实施例一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作为另一种方案,调节结构二包括固定在靠背中段3上端部的齿条,靠背上段2的侧部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相啮合。
[004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6]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坐板;2、靠背上段;3、靠背中段;4、靠背下段;5、凹腔一 ;6、凹腔二 ;7、定位孔一 ;8、定位孔二 ;9、螺栓组件;10、定位孔三;11、定位孔四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包括坐板(I)、靠背上段(2)、靠背中段(3)和靠背下段(4),所述靠背下段(4)的下端部和坐板(I)相固定,所述靠背中段(3)的下端部和所述靠背下段(4)相插接且所述靠背中段(3)与所述靠背下段(4)之间设有能够调整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一,所述靠背中段(3)的上端部和所述靠背上段(2)相插接且所述靠背中段(3)与所述靠背上段(2)之间设有能够调整相对位置的调节结构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中段(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凹腔,所述靠背下段(4)和靠背上段(2)分别插接在相应的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下段(4)的上端面具有向下的凹腔一(5),所述靠背上段(2)的下端面具有向上的凹腔二(6),所述靠背中段(3)的下端部与上端部分别插接在所述凹腔一(5)和凹腔二(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一包括开设在靠背下段(4)上的贯穿所述凹腔一(5)的若干个定位孔一(7),所述靠背中段(3)的下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二(8),所述调节结构一还包括若干个能够同时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一(7 )和定位孔二( 8 )内的螺栓组件(9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定位孔一(7)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所述若干个定位孔二(8)也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一包括固定在靠背中段(3)下端部的齿条,所述靠背下段(4)的侧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二包括开设在靠背上段(2)上的贯穿所述凹腔二(6)的若干个定位孔三(10),所述靠背中段(3)的上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四(11),所述调节结构二还包括若干个能够同时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三(10 )和定位孔四(11)内的螺栓组件(9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定位孔三(10 )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所述若干个定位孔四(11)也形成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横排和若干沿竖直方向的纵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二包括固定在靠背中段(3)上端部的齿条,所述靠背上段(2)的侧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组件(9)包括相配套的螺栓、垫片和螺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090250U CN203344760U (zh) | 2013-05-30 | 2013-05-30 |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090250U CN203344760U (zh) | 2013-05-30 | 2013-05-30 |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44760U true CN203344760U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974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3090250U Active CN203344760U (zh) | 2013-05-30 | 2013-05-30 |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4476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0885A (zh) * | 2015-09-11 | 2015-12-16 | 张家港市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靠背高度可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 |
CN107802077A (zh) * | 2017-12-15 | 2018-03-16 | 芜湖酷哇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带婴儿座椅功能的旅行箱 |
-
2013
- 2013-05-30 CN CN2013203090250U patent/CN2033447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0885A (zh) * | 2015-09-11 | 2015-12-16 | 张家港市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靠背高度可调节的智能汽车座椅 |
CN107802077A (zh) * | 2017-12-15 | 2018-03-16 | 芜湖酷哇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带婴儿座椅功能的旅行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44760U (zh) | 一种靠背长度可调的汽车座椅 | |
CN202128158U (zh) | 沙发靠背改进结构 | |
CN203876605U (zh) | 一种自调式汽车座椅的升降定位机构 | |
CN203876602U (zh) | 一种自调式汽车座椅 | |
CN203974596U (zh) | 一种可调节座椅 | |
CN2811058Y (zh) | 一种带可隐藏式头枕的副驾驶座 | |
CN203637620U (zh) | 汽车座椅与床转换装置 | |
CN201347014Y (zh) | 头枕高度可调节的高靠背乘客座椅 | |
CN203046946U (zh) | 腰部震动按摩可调节车辆座椅骨架 | |
CN202966009U (zh) | 一种下肢残疾者使用的汽车驾驶椅座 | |
CN104097543A (zh) | 一种汽车座椅 | |
CN202106873U (zh) | 调节座椅 | |
CN203186149U (zh) | 头枕角度可调节的汽车座椅 | |
CN201856675U (zh) | 座椅靠枕的升降锁定结构 | |
CN204774844U (zh) | 一种具有腿托的三人座椅 | |
CN203046983U (zh) | 带颈部磁疗的可调节车辆座椅骨架 | |
CN203020118U (zh) | 一种汽车的后排座椅 | |
CN202345439U (zh) | 座椅头靠高度调节器 | |
CN203046945U (zh) | 带红外线理疗仪的可调节车辆座椅骨架 | |
CN104986084A (zh) | 一种具有腿托的三人座椅 | |
CN203186133U (zh) | 可调式汽车座椅底盘 | |
CN102673429A (zh) | 一种改进的汽车座椅 | |
CN105947032A (zh) | 一种可以前后移动的电动三轮车的座椅 | |
CN203046982U (zh) | 带颈部按摩的可调节车辆座椅骨架 | |
CN203460739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