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75106U - 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75106U CN203275106U CN 201320283813 CN201320283813U CN203275106U CN 203275106 U CN203275106 U CN 203275106U CN 201320283813 CN201320283813 CN 201320283813 CN 201320283813 U CN201320283813 U CN 201320283813U CN 203275106 U CN203275106 U CN 2032751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ms
- layer
- vertical
- lining
- shield tu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中,横向反力梁为两个并置于底梁上,竖向反力梁位于两个横向反力梁之间的上方;横向滑移梁为两个,两个横向滑移梁置于底梁上并位于两个横向反力梁之间,横向千斤顶位于其中一个横向滑移梁与靠近的横向反力梁之间;管片衬砌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横向滑移梁的受力面上,竖向反力梁位于管片衬砌的正上方,竖向载荷传递梁置于管片衬砌中部的上表面上,竖向千斤顶置于竖向载荷传递梁和竖向反力梁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不同受力状态下管片衬砌结构的加载试验,能够通过弯矩、轴力精确导入加载的方式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进行加载,为理论分析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试验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弯矩、轴力精确导入加载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交通盾构隧道承载结构普遍使用单层装配式管片衬砌作为永久支护。而随着盾构隧道使用年限的增加,管片衬砌将会出现衬砌环错台、管片混凝土开裂、隧道局部渗漏水等病害现象,使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而产生损伤劣化,严重威胁隧道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和长期安全。
鉴于此,对管片衬砌长期力学特性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在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有原型管片整环加载力学试验装置和基于相似理论的卧式模型试验装置两种,其中原型试验因费用过高,无法考虑结构加固方面的影响,难以进行实际运用推广;基于相似理论的卧式模型试验装置过于简化,存在无法很好模拟管片衬砌接头、管片拼装等问题。
另外,在中国国内交通隧道向深埋化、超长化、超大断面化发展的形势下,单层装配式管片衬砌已经不能全方位、全寿命地满足其正常使用要求,盾构隧道单层管片衬砌裂损后施作二次衬砌加固维护的双层衬砌结构形式将逐渐赋予实际工程。上述传统的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均无法满足对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试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弯矩、轴 力精确导入加载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架、加载装置和管片衬砌,所述试验台架包括底梁、横向反力梁和竖向反力梁,所述横向反力梁为两个并置于所述底梁上,所述竖向反力梁位于两个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的上方;所述加载装置包括横向滑移梁、横向千斤顶、竖向载荷传递梁和竖向千斤顶,所述横向滑移梁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滑移梁置于所述底梁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所述横向千斤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梁与靠近的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所述管片衬砌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横向滑移梁的受力面上,所述竖向反力梁位于所述管片衬砌的正上方,所述竖向载荷传递梁置于所述管片衬砌中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竖向千斤顶置于所述竖向载荷传递梁和所述竖向反力梁之间。
上述结构中,试验台架对整个装置起支撑作用,加载装置用于实现对管片衬砌进行横向方向(本行业通常称为轴向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增减压力,并由横向滑移梁和竖向载荷传递梁将集中力荷载转换为分布于衬砌结构加载部位的均匀荷载。
进一步,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二次衬砌,所述二次衬砌置于所述管片衬砌的下方,所述管片衬砌与所述二次衬砌组合构成的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横向滑移梁的受力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千斤顶和所述竖向千斤顶均为液压千斤顶,便于实现自动控制;所述横向千斤顶和所述竖向千斤顶均为两个并分别并列排列,以实现更加均匀的荷载分布。
为了实现精确控制,所述竖向反力梁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监测所述管片衬 砌的位移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加载控制器的位移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载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横向千斤顶的控制输入端和所述竖向千斤顶的控制输入端对应连接。
为了便于实现试验用管片衬砌的移动及安放,所述横向滑移梁的底部安装有滑移小车,所述滑移小车置于所述底梁上;具体地,所述滑移小车包括小车面板、滚柱和滚柱挡板,所述滚柱设置在所述小车面板的下部并能够自由滚动,两个所述滚柱挡板用于对所述滚柱限位并分别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小车面板的两端。
具体地,所述底梁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梁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梁连接;两个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通过横向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反力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梁之间通过竖向拉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加载装置能够通过弯矩(竖直方向力)、轴力(水平方向力)精确导入加载的方式对盾构隧道单层及双层衬砌结构进行加载,能够模拟加载状态下管片衬砌结构损伤劣化全过程以及在加载状态下对既有裂损管片衬砌结构进行加固补强或施作二次衬砌,并可通过继续加载对加固效果、二次衬砌力学特性及管片衬砌与二次衬砌间相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理论分析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试验数据;通过设置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管片衬砌的位移量,并由加载控制器自动控制千斤顶对管片衬砌施加不同的荷载,实现精确控制,使试验加载过程与理论加载受力趋于一致,加快并完善了盾构隧道单层管片衬砌裂损后施作二次衬砌加固维护的双层衬砌结构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 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横向滑移梁和滑移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滑移小车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三角测量法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架、加载装置和管片衬砌8,所述试验台架包括两个底梁13、两个横向反力梁4和一个竖向反力梁1,两个底梁13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梁36用连接螺栓15连接,横向反力梁4为两个并置于底梁13上,两个横向反力梁4之间通过四根横向拉杆6固定连接,竖向反力梁1位于两个横向反力梁4之间的上方,竖向反力梁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底梁13之间通过四根竖向拉杆7固定连接;所述加载装置包括两个横向滑移梁5、两个液压横向千斤顶10、一个竖向载荷传递梁3和两个液压竖向千斤顶2,两个横向滑移梁5置于底梁13上并位于两个横向反力梁4之间,两个液压横向千斤顶10并列排列于其中一个横向滑移梁5(图1中右边的横向滑移梁5)与靠近的横向反力梁4之间;管片衬砌8的两 端分别置于两个横向滑移梁5的受力面上,本例中横向滑移梁5采用“L”形的受力面,竖向反力梁1位于管片衬砌8的正上方,竖向载荷传递梁3置于管片衬砌8中部的上表面上,两个液压竖向千斤顶2并列排列于竖向载荷传递梁3和竖向反力梁1之间。图1中还示出了下垫板12和螺帽14。
如图2所示,竖向反力梁1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监测管片衬砌8的位移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16,激光位移传感器16的信号输出端与加载控制器(采用常规控制器即可,图中未示出)的位移信号输入端连接,加载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液压横向千斤顶10的控制输入端和液压竖向千斤顶2的控制输入端对应连接。如图6所示,激光位移传感器16采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位移,精度极高,图6中的结构为常规结构,在这里重点提出将激光位移传感器16应用于本装置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图6中示出了半导体激光器34、镜片35、镜片31、线性CCD矩阵30、信号处理器33、被测物体32,图中L1代表起始距离,L2代表量程,具体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横向滑移梁5的底部安装有滑移小车11,滑移小车11置于底梁13上;滑移小车11包括小车面板18、滚柱19和滚柱挡板17,滚柱19设置在小车面板18的下部并能够自由滚动,两个滚柱挡板17用于对滚柱19限位并分别通过螺钉20安装于小车面板18的两端。
如图1所示,在将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安装好后,根据设计需求由加载控制器分别控制液压横向千斤顶10和液压竖向千斤顶2的压力输出,从而控制传递给管片衬砌8的荷载大小,并结合激光位移传感器16测量的管片衬砌8的位移量,精确地实时监测管片衬砌8的长期力学特性,为理论分析提供更为真实、准确的试验数据。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二次衬砌9,二次衬砌9置于管片衬砌8的下方,管片衬砌8与二次衬砌9组合构成的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5横向滑移梁的受力面上。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本实施例能够精确地实时监测管片衬砌8的长期力学特性及裂损后二次衬砌9的组合受力特性,为盾构隧道单层管片衬砌裂损后施作二次衬砌加固维护的双层衬砌结构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明:上述实施例1为盾构隧道单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实施例2为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Claims (9)
1.一种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架、加载装置和管片衬砌,所述试验台架包括底梁、横向反力梁和竖向反力梁,所述横向反力梁为两个并置于所述底梁上,所述竖向反力梁位于两个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的上方;所述加载装置包括横向滑移梁、横向千斤顶、竖向载荷传递梁和竖向千斤顶,所述横向滑移梁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滑移梁置于所述底梁上并位于两个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所述横向千斤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梁与靠近的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所述管片衬砌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横向滑移梁的受力面上,所述竖向反力梁位于所述管片衬砌的正上方,所述竖向载荷传递梁置于所述管片衬砌中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竖向千斤顶置于所述竖向载荷传递梁和所述竖向反力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二次衬砌,所述二次衬砌置于所述管片衬砌的下方,所述管片衬砌与所述二次衬砌组合构成的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横向滑移梁的受力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千斤顶和所述竖向千斤顶均为液压千斤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千斤顶和所述竖向千斤顶均为两个并分别并列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千斤顶和所述竖向千斤顶均为两个并分别并列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反力梁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监测所述管片衬砌的位移量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加载控制器的位移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加载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横向千斤顶的控制输入端和所述竖向千斤顶的控制输入端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移梁的底部安装有滑移小车,所述滑移小车置于所述底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小车包括小车面板、滚柱和滚柱挡板,所述滚柱设置在所述小车面板的下部并能够自由滚动,两个所述滚柱挡板用于对所述滚柱限位并分别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小车面板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梁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梁连接;两个所述横向反力梁之间通过横向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反力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梁之间通过竖向拉杆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83813 CN203275106U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83813 CN203275106U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75106U true CN203275106U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950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8381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75106U (zh) | 2013-05-23 | 2013-05-23 | 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7510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7080A (zh) * | 2013-05-23 | 2013-08-21 | 西南交通大学 | 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及二次衬砌浇筑装置 |
CN106501014A (zh) * | 2016-09-21 | 2017-03-15 | 同济大学 | 用于整环隧道结构的竖直加载试验装置 |
CN112595533A (zh) * | 2020-11-25 | 2021-04-02 | 山东大学 | 一种盾构隧道地层作用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2013
- 2013-05-23 CN CN 201320283813 patent/CN2032751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7080A (zh) * | 2013-05-23 | 2013-08-21 | 西南交通大学 | 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及二次衬砌浇筑装置 |
CN103257080B (zh) * | 2013-05-23 | 2015-10-14 | 西南交通大学 | 二次衬砌浇筑装置 |
CN106501014A (zh) * | 2016-09-21 | 2017-03-15 | 同济大学 | 用于整环隧道结构的竖直加载试验装置 |
CN112595533A (zh) * | 2020-11-25 | 2021-04-02 | 山东大学 | 一种盾构隧道地层作用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57080B (zh) | 二次衬砌浇筑装置 | |
CN107525726B (zh) | 框架结构梁板柱节点斜向加载装置 | |
CN103499487B (zh) | 一种复杂荷载试验机 | |
CN102706734B (zh) | 不对称抗侧力结构的加载试验装置采用的加载试验方法 | |
CN106680095B (zh) | 装配式异形柱结构加载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CN103033385B (zh) | 一种自平衡便携式自动控制剪力墙水平竖向荷载共同作用性能试验装置及方法 | |
CN201716239U (zh) | 一种重力加载试验装置 | |
CN107782606A (zh) | 一种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板局部屈曲行为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101361U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大挠度破坏试验装置 | |
CN206920100U (zh) | 一种矩形‑圆形钢管转换柱连接结构双向荷载测试装置 | |
CN205642868U (zh) | 一种人字柱节点双向荷载共同作用性能测试装置 | |
CN110398429B (zh) | 一种考虑施工过程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205049423U (zh) | 一种管材全尺寸评价的四点弯曲试验装置 | |
CN203275106U (zh) | 盾构隧道单层/双层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
CN203519436U (zh) | 钢管混凝土柱压扭试验加载装置 | |
CN207181186U (zh) | 框架结构梁板柱节点斜向加载装置 | |
CN105865939A (zh) | 一种桩土界面剪应力测试方法 | |
CN104458243A (zh) | 用于矩形盾构管片的水平试验加载装置 | |
CN110274802A (zh) |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制备方法以及抗剪性能检测方法 | |
US11808904B2 (en) |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out-of-plan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masonry block wal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using same | |
CN204919633U (zh) | 一种有限土体刚性挡墙土压力模型试验装置 | |
CN104677540A (zh) | 一种测量管道侧向土抗力的试验装置 | |
CN215374832U (zh) | 一种反力井中适用不同尺寸管片的竖向加载装置 | |
CN202502009U (zh) | 位移和力双控制柱压弯性能自平衡测试装置 | |
CN203037530U (zh) | 一种圆截面钢管混凝土径向倾斜受压强度试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9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two, section 111, North Ring Road, Jinniu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FUZHOU METRO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31 north section of two ring road,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