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1654U - 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31654U CN203231654U CN2013201930634U CN201320193063U CN203231654U CN 203231654 U CN203231654 U CN 203231654U CN 2013201930634 U CN2013201930634 U CN 2013201930634U CN 201320193063 U CN201320193063 U CN 201320193063U CN 203231654 U CN203231654 U CN 2032316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iln
- treatment system
- tail gas
- exhaust
- combus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一种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有焚烧炉和尾气流通管道,其中焚烧炉包括有位于炉体内的燃烧室和位于燃烧室上方的加料通道,尾气流通管道连通的窑炉的排烟口和加料通道,燃烧室的下部具有烟气排出口,炉体上设置有带排风机的排气口,该排气口与燃烧室的烟气排出口之间的炉体内具有与被加热体进行换热的排气通道。使用时在排风机的作用下,加料通道内的空气和进入其内的窑炉尾气从上往下流动,下部尾气中的可燃物随着燃料下端的燃烧一起被点燃,且产生的火焰向下蹿动,即本实用新型采用是倒蜡烛燃烧方式,这种方式火势易于控制,燃料燃烧稳定、完全,且能使窑炉尾气中的可燃物得到充分燃烧,在排气口处不冒黑烟,节能效果好;同时还具有添加燃料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窑炉尾气中还包含有很多可燃气体,比如烧制保温陶瓷板的窑炉,在烧制时,工艺上需要加蜡,而蜡在烧制中会大量溢出,导致排放的窑炉尾气中冒黑烟,即还存在着较多的可燃物,如果这种尾气直接排放,则既会污染环境,同时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故人们设计出窑炉的烟气净化及热综合利用装置,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476597U的专利文献中所披露的结构,该装置在与陶瓷窑炉排烟口相连的烟气流通管道上,依烟气流动方向顺序地设置有烟气焚烧净化装置、热风换热器、高低水位热能调节器,、引风机和散热管,其中的烟气焚烧净化装置是一个设置于烟道内的焚烧炉,焚烧炉内设有火焰分流装置和多孔陶瓷蓄热体,在焚烧炉侧墙下部设有高速喷射烧嘴。采用上述烟气净化及热综合利用装置,在保证不影响炉内绕成制度前提条件下,对陶瓷燃气窑炉热能进行综合利用,使窑炉烟气热能回收率得到明显地提高。
但上述焚烧炉是通过下部高速烧嘴喷射产生的高温约750℃火焰,对分流后的烟气进行焚烧,即烟气在引风机的牵引下水平地穿过该火焰,以作进一步燃烧,可这种蜡烛式燃烧方式,难以使窑炉尾气中的可燃物做到完全燃烧,因此这样的尾气处理系统,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以使窑炉尾气中的可燃物进行充分燃烧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有焚烧炉和一端与窑炉的排烟口相连通的尾气流通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包括有炉体、位于炉体内的燃烧室和与燃烧室相连通且位于燃烧室上方的加料通道,所述尾气流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的加料通道,所述燃烧室的下部具有烟气排出口,同时在炉体上设置有带排风机的排气口,该排气口与燃烧室的烟气排出口之间的炉体内具有与被加热体进行换热的排气通道。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的被加热体为气管,该气管的一端连于窑炉的空气进口,另一端接于鼓风机的出风口,该鼓风机的进风口露于所述炉体。这样焚烧炉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使进入窑炉内的空气事先成为热空气,以有助于窑炉烧制,并能节省烧制所使用的燃料。
在上述优选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的气管设计成波纹状结构,且有多个,依次并列间隔分布,这样的结构可延长换热行程,确保充分换热。
在上述各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加料通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45°≤α≤135°,使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顺利下移。
在上述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较佳的是,所述的α为90°,燃料下移的效果最好。
在上述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邻近所述烟气排出口的排气通道内可以安装有过滤网,以防止进入排气通道内的灰粉积存在排气通道的内壁上,确保排气通道排气的顺畅性以及与被加热体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改进方案中,在所述过滤网至烟气排出口之间的排气通道的底部开有排灰槽,所述的炉体上开有与该排灰槽相连通的排灰口,以便于及时清除该段排气通道内的灰粉。
在上述各方案中,再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气通道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使该排气通道始终保持在高温状态下,有利于进入该排气通道中的未完全燃烧的颗粒物再作进一步的燃烧。
在上述各方案中,较好是,所述加料通道的上端设置有调节风量的主风门或主挡板,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加料通道风量的控制,进而可以控制火势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焚烧炉内的加料通道位于燃烧室上方,使得从加料通道进入的燃料从下端开始燃烧,并在排风机的作用下,使加料通道内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进而使进入加料通道内的窑炉尾气随之向下流动,下部尾气中的可燃物随着燃料下端的燃烧一起被点燃,并且所产生的火焰向下蹿动,即本实用新型采用是倒蜡烛燃烧方式,通过试验表明,这种方式,火势易于控制,燃料燃烧稳定,且能使窑炉尾气中的可燃物得到充分燃烧,并使燃料燃烧完全,在炉体的排气口处不冒黑烟,节能效果好。同时,当下部的燃料燃尽后,上部燃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自动下坠补充到燃烧室内继续进行燃烧,故这样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还具有添加燃料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有焚烧炉10和一端与窑炉20的排烟口相连通的尾气流通管道30,其中焚烧炉10包括有炉体1、位于炉体内的燃烧室11和与燃烧室相连通的加料通道12,该加料通道12由炉体直接砌成,它直立位于燃烧室11的上方,即加料通道12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90°,尾气流通管道30的另一端连通该加料通道12;燃烧室11的下部具有烟气排出口13,同时在炉体上设置有排气口14,该排气口内安装有排风机2,该排气口14与燃烧室的烟气排出口13之间的炉体1内具有与被加热体进行换热的排气通道15。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被加热体为气管3,且该气管3有多个,其数量的选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在这里,气管3有三个,各气管均设计成波纹状结构,依次并列间隔分布。该气管3的一端通过炉体内的热空气通路16连通于窑炉的空气进口,另一端通过炉体内的冷空气通道17连接于鼓风机4的出风口,该鼓风机4的进风口露于所述炉体1。
考虑到热气中夹带的烟灰会积存在排气通道15的内壁上而影响热交换效率,在邻近烟气排出口13的排气通道内安装有过滤网5。邻近烟气排出口的排气通道的底部开有排灰槽18,在本实施例中,排灰槽18位于过滤网5至烟气排出口13之间的排气通道的底部,炉体1上开有与该排灰槽相连通的排灰口,以便于及时清除该段排气通道内的灰粉。
为了防止进入排气通道内的热气中仍带有未完全燃烧的颗粒物,所述的排气通道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图中示视),通过增设保温层,使该段排气通道始终保持在高温状态,使未完全燃烧的颗粒物能在该段排气通道内作进一步的燃烧,同时防止了热量的损失。
为了方便地调节加料通道12的进气量,所述加料通道12的上端设置有调节风量的主风门6或主挡板。
使用时,柴草、煤炭或塑料垃圾等燃料从加料通道的上端进入到加料通道内,燃料从下端开始燃烧,同时窑炉产生的尾气通过尾气流通管道送入加料通道内,此时在排风机的作用下,加料通道内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同时使尾气也自上而下流动,当燃料下端燃烧时,下部尾气中的可燃物也随着燃料下端的燃烧一起被点燃,并且所产生的火焰向下蹿动,即燃烧所产生的热气在负压的作用下,直接从烟气排出口进入到排气通道内,不会加热上部未燃烧的燃料。排气通道内的热气再与气管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排气通道内冷却后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于炉体外,而气管中被换热后的热空气进入到窑炉内参与燃烧,可以节省烧制使用的燃料。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如上述实施例中,烟气排出口是由燃烧室11的侧面与底部之间的间隙或燃烧室侧面底部上设计的缺口形成,但也可以是燃烧室下部侧面上开设的窗口形成;或者是在燃烧室底面上开设的通孔形成。或者,加料通道可以适当倾斜,也就是加料通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优选的是,夹角α取值如下:45°≤α≤135°,确保加料通道内的燃料能顺利地下移。或者,上述加料通道设计成两段结构,上段设计成倾斜状,下段为垂直分布。或者,被加热体不仅仅为气管,也可以是水箱;或者是其它需要换热的盛有液体或气体的容器。即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有焚烧炉(10)和一端与窑炉(20)的排烟口相连通的尾气流通管道(30),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10)包括有炉体(1)、位于炉体内的燃烧室(11)和与燃烧室相连通且位于燃烧室上方的加料通道(12),所述尾气流通管道(3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的加料通道(12),所述燃烧室(11)的下部具有烟气排出口(13),同时在炉体上设置有带排风机(2)的排气口(14),该排气口(14)与燃烧室的烟气排出口(13)之间的炉体内具有与被加热体进行换热的排气通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加热体为气管(3),该气管(3)的一端连于窑炉(20)的空气进口,另一端接于鼓风机(4)的出风口,该鼓风机(4)的进风口露于所述炉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管(3)设计成波纹状结构,且有多个,依次并列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料通道(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45°≤α≤1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烟气排出口(13)的排气通道内安装有过滤网(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网(5)至烟气排出口(13)之间的排气通道的底部开有排灰槽(18),所述的炉体上开有与该排灰槽相连通的排灰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通道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炉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通道(12)的上端设置有调节风量的主风门(6)或主挡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930634U CN203231654U (zh) | 2013-04-16 | 2013-04-16 | 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930634U CN203231654U (zh) | 2013-04-16 | 2013-04-16 | 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31654U true CN203231654U (zh) | 2013-10-09 |
Family
ID=49287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1930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1654U (zh) | 2013-04-16 | 2013-04-16 | 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3165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248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塔城市昊祥三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燃煤锅炉 |
CN107525417A (zh) * | 2017-09-29 | 2017-12-29 | 张跃 | 一种带排气换热器的炉体 |
-
2013
- 2013-04-16 CN CN2013201930634U patent/CN20323165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248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塔城市昊祥三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燃煤锅炉 |
CN106016248B (zh) * | 2016-07-11 | 2018-11-27 | 塔城市昊祥三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燃煤锅炉 |
CN107525417A (zh) * | 2017-09-29 | 2017-12-29 | 张跃 | 一种带排气换热器的炉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90418U (zh) | 一种新型垃圾热解焚烧设备 | |
CN202546811U (zh) | 一种复合炉拱和复合二次风结构 | |
CN107603646A (zh) | 一种移动式内外组合加热生物质热解炭油联产系统 | |
CN204345612U (zh) | 生物质链条锅炉新型炉膛结构 | |
CN105276566A (zh) | 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锅炉的方法 | |
CN203231654U (zh) | 窑炉尾气处理系统 | |
CN203757694U (zh) | 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燃烧生物质锅炉 | |
CN2864378Y (zh) | 煤炭气化多段多室燃气锅炉 | |
CN103175224B (zh) | 节能炉 | |
CN104879788A (zh) | 一种节能高效环保型回风炉 | |
CN204901741U (zh) | 一种运用全反烧鳍片式水管炉排的两级调风炉膛 | |
CN204693800U (zh) | 一种高效能吸热锅炉 | |
CN203629009U (zh) | 生物质半气化燃烧常压热水锅炉 | |
CN202938499U (zh) | 一种褐煤煤粉的专用热烟气发生炉 | |
CN103335400B (zh) | 节能锅炉 | |
CN203215981U (zh) | 生物质燃料环保节能炉 | |
CN203231342U (zh) | 节能炉 | |
CN101900418B (zh) | 生物质有机热载体炉 | |
CN204880685U (zh) | 一种四循环水道锅炉 | |
CN103644649A (zh) | 生物质半气化燃烧常压热水锅炉 | |
CN204665229U (zh) | 改进型单锅筒卧式燃煤蒸汽锅炉 | |
CN203375683U (zh) | 一种新型锅炉 | |
CN202938363U (zh) | 组合式煤转气燃烧供暖炉 | |
CN103234265A (zh) | 生物质燃料环保节能炉及余热回收方法 | |
RU2399845C1 (ru) | Способ сжигания топлива и коте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юш-01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