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4144U - 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 - Google Patents
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24144U CN203224144U CN 201320164863 CN201320164863U CN203224144U CN 203224144 U CN203224144 U CN 203224144U CN 201320164863 CN201320164863 CN 201320164863 CN 201320164863 U CN201320164863 U CN 201320164863U CN 203224144 U CN203224144 U CN 2032241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heat
- evaporimeter
- tube bank
- evapo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解决了现有系统管束布置沿程阻力大和抽真空困难的问题。包括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1),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1)与热泵蒸汽分配室(2)连通,热泵蒸汽分配室(2)与蒸发器顺流管束(3)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顺流管束(3)的出口与乏汽凝结水联箱(4)连通,乏汽凝结水联箱(4)与蒸发器逆流管束(5)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顺流管束(3)与蒸发器逆流管束(5)呈非对称V字形设置,蒸发器顺流管束(3)与水平面成15度倾斜角,蒸发器逆流管束(5)与水平面成30度倾斜角。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提升热泵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进而提高余热利用效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发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系统的蒸发器中的散热模件。
背景技术
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直接空冷机组设计背压及排汽温度相对较高,同时空冷机组背压便于运行调整,有利于乏汽余热的回收利用。目前回收余热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用于供热,吸收式热泵系统中蒸发器是重要的设备之一。应用于电站凝汽系统的蒸发器与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技术特点存在很大差异。吸收式热泵系统的蒸发器用于冷却汽轮机的部分乏汽,由于冷却量大、设备规模大、管束布置长,系统阻力大,且系统处在负压状态,存在漏空现象,常用的蛇型盘管或加热器管束布置方式,难以适用。应用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系统的蒸发器必须设法减小系统阻力,有着良好的真空度,以保持蒸发器的良好换热性能,提高系统余热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解决了现有系统管束布置沿程阻力大和抽真空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包括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与热泵蒸汽分配室连通,热泵蒸汽分配室与蒸发器顺流管束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顺流管束的出口与乏汽凝结水联箱连通,乏汽凝结水联箱与蒸发器逆流管束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逆流管束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连通,汽水分离器的B段和乏汽凝结水联箱均与疏水管道连通,疏水管道连接到主机凝结水热井,汽水分离器的A段上部设置有抽真空口。蒸发器顺流管束与蒸发器逆流管束呈非对称V字形设置,蒸发器顺流管束与水平面成15度倾斜角,蒸发器逆流管束与水平面成30度倾斜角。
蒸发器顺流管束中的单根管的直径与蒸发器逆流管束中的单根管的直径的比为70/100,壁厚比为4/3,长度比为80/20,换热面积比约为85/15。
蒸发器顺流管束和蒸发器逆流管束在各自的与管束垂直切面上呈正三角形的错排型式。
本实用新型可显著提升热泵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进而提高余热利用效能,与传统制冷用冷却盘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可减少系统的阻力,有利于真空的建立,提高了换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I-I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H-H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包括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1,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1与热泵蒸汽分配室2连通,热泵蒸汽分配室2与蒸发器顺流管束3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顺流管束3的出口与乏汽凝结水联箱4连通,乏汽凝结水联箱4与蒸发器逆流管束5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逆流管束5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6连通,汽水分离器6的B段和乏汽凝结水联箱4均与疏水管道7连通,疏水管道7连接到主机凝结水热井,汽水分离器6的A段上部设置有抽真空口。
蒸发器顺流管束3与蒸发器逆流管束5呈非对称V字形设置,蒸发器顺流管束3与水平面成15度倾斜角,蒸发器逆流管束5与水平面成30度倾斜角。
蒸发器顺流管束3中的单根管的直径与蒸发器逆流管束5中的单根管的直径的比为70/100,壁厚比为4/3,长度比为80/20,换热面积比约为85/15。
蒸发器顺流管束3和蒸发器逆流管束5在各自的与管束垂直切面上呈正三角形的错排型式。
充分将散热器结构型式与被冷却汽体在各阶段冷凝特点相结合,该蒸发器顺逆流管束的管径均比现有蛇型盘管管径要大,且逆流管束的管径较顺流管径大30%、管壁要薄25%,布置型式呈非对称V字型,这样减小了流程的阻力,有利于真空度的建立,增强了换热能力,改进后的管束结构使得蒸发器具有更高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可有效改善蒸发器换热性能,进而提高系统余热利用效能。
Claims (2)
1.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包括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1),汽轮机乏汽进口管道(1)与热泵蒸汽分配室(2)连通,热泵蒸汽分配室(2)与蒸发器顺流管束(3)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顺流管束(3)的出口与乏汽凝结水联箱(4)连通,乏汽凝结水联箱(4)与蒸发器逆流管束(5)的入口连通,蒸发器逆流管束(5)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6)连通,汽水分离器(6)的B段和乏汽凝结水联箱(4)均与疏水管道(7)连通,疏水管道(7)连接到主机凝结水热井,汽水分离器(6)的A段上部设置有抽真空口,其特征在于,蒸发器顺流管束(3)与蒸发器逆流管束(5)呈非对称V字形设置,蒸发器顺流管束(3)与水平面成15度倾斜角,蒸发器逆流管束(5)与水平面成30度倾斜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其特征在于,蒸发器顺流管束(3)和蒸发器逆流管束(5)在各自的与管束垂直切面上呈正三角形的错排型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64863 CN203224144U (zh) | 2013-04-06 | 2013-04-06 | 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64863 CN203224144U (zh) | 2013-04-06 | 2013-04-06 | 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24144U true CN203224144U (zh) | 2013-10-02 |
Family
ID=49251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6486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24144U (zh) | 2013-04-06 | 2013-04-06 | 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241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4753A (zh) * | 2016-03-24 | 2017-03-08 | 梅丽中 | 一种卤水结晶干燥装置 |
-
2013
- 2013-04-06 CN CN 201320164863 patent/CN2032241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4753A (zh) * | 2016-03-24 | 2017-03-08 | 梅丽中 | 一种卤水结晶干燥装置 |
CN106474753B (zh) * | 2016-03-24 | 2019-01-29 | 青岛果子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卤水结晶干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52663U (zh) | 热回收热泵空调系统 | |
CN102777961A (zh) | 直接空冷机组高效供暖系统 | |
CN101776400A (zh) | 强制通风直接水膜蒸发空冷凝汽系统 | |
CN102022145A (zh) |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 | |
CN202195715U (zh) | 一种带乏汽换热系统的电厂汽水系统 | |
CN103837027B (zh) | 一种可双向传热的微阵列热管气-液换热装置 | |
CN204962942U (zh) | 二氧化碳热泵加热装置 | |
CN204830120U (zh) | 二氧化碳热泵加热装置 | |
CN203224144U (zh) | 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散热模件 | |
CN201917140U (zh) | 太阳能热泵饮用水设备 | |
CN203964693U (zh) | 高效冷凝装置 | |
CN203798034U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1637108U (zh) | 居住建筑废水水源热泵热水机 | |
CN208075327U (zh) | 一种冷凝加热装置 | |
CN208312769U (zh) | 一种空调专用管翅式换热器 | |
CN203231590U (zh) | 一种新型微通道换热器 | |
CN207247966U (zh) | 热壁式换热器 | |
CN202547448U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的换热器 | |
CN105080177A (zh) | 不凝性气体高效分离真空冷凝系统 | |
CN206094279U (zh) | 一种屠宰场用制冷机组多级全热回收热水装置 | |
CN105299962A (zh) | 基于仿生设计的微细通道太阳能集热蒸发器 | |
CN104214997A (zh) | 两端分流引气的管式蒸发器 | |
CN204513857U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 |
CN101818938B (zh) | 居住建筑废水水源热泵热水机 | |
CN203533974U (zh) | 一种自然水源热交换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