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90620U - 低能耗送风箱 - Google Patents
低能耗送风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90620U CN203190620U CN 201320209134 CN201320209134U CN203190620U CN 203190620 U CN203190620 U CN 203190620U CN 201320209134 CN201320209134 CN 201320209134 CN 201320209134 U CN201320209134 U CN 201320209134U CN 203190620 U CN203190620 U CN 2031906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release pipe
- wind pushing
- heat release
- pushing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低能耗送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箱及热能回收系统,送风箱内设有风机及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从送风箱中露出;热能回收系统包括保温水箱及空压机,保温水箱的进水口与加热盘管的出口端连接,出水口与加热盘管的进口端连接;保温水箱与吸热管循环连接;空压机与放热管循环连接,吸热管与放热管均设于热能交换器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热回收系统的送风箱,增加了加热盘管的面积,冷热媒介共用盘管;通过热回收系统中的热交换器回收生产辅助设备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将热量存储于保温水箱内并用管道输送到加热盘管内释放热量加热空气,达到减少能耗损失的目的,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涂装系统的喷房送风箱加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低能耗送风箱。
背景技术
在涂装系统中一般喷房要求恒温及一万级的净化级别。为了保证喷房恒温喷房送风箱一般采用全新风电加热系统。如图1所示,为目前使用的喷房送风箱结构示意图,由依次连接的风机段1、加湿段2、加热段3、表冷段4、中效段5、初效段6及进风段7组合而成。室外空气进入送风箱后经过粗效及中效过滤器过滤尘埃后到电加热盘管加热到工艺要求温度并通过风机送入喷房。为了达到喷房空气恒温要求,需要配置大功率的电加热设备对空气加热,大量的电力投入到加热系统中,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并使企业成为高能耗企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喷房送风箱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一种低能耗送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箱及热能回收系统,送风箱内设有风机及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从送风箱中露出;热能回收系统包括保温水箱及空压机,保温水箱的进水口与加热盘管的出口端连接,出水口与加热盘管的进口端连接;保温水箱与吸热管循环连接;空压机与放热管循环连接,吸热管与放热管均设于热能交换器内。
优选地,所述的加热盘管由一根以上并列设置的加热单管依次连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吸热管的一端与保温水箱之间设有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出口与吸热管连接,循环水泵的进口分别连接保温水箱及自来水。
优选地,所述放热管包括第一放热管、第二放热管;所述空压机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与螺杆压缩机连接,螺杆压缩机与油气分离器的进口端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与第一放热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温控阀连接冷却扇的进口端,冷却扇的出口端连接温控阀后与螺杆压缩机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出水口与第二放热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放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空冷器与气水分离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热回收系统的送风箱,增加了加热盘管的面积,冷热媒介共用盘管;通过热回收系统中的热交换器回收生产辅助设备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将热量存储于保温水箱内并用管道输送到加热盘管内释放热量加热空气,达到减少能耗损失的目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喷房送风箱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送风箱中送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送风箱中热能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送风箱包括送风箱及热能回收系统两部分,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送风箱中送风箱的结构示意图,送风箱内设有风机8及加热盘管9,加热盘管9由5根竖直并列设置的加热单管依次连接而成。加热盘管9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从送风箱中露出。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能耗送风箱中热能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保温水箱12及空压机26,保温水箱12与吸热管14循环连接,吸热管14的一端与保温水箱12之间设有循环水泵13,循环水泵13的出口与吸热管14连接,循环水泵13的进口分别连接保温水箱12及自来水17。空压机26分别与第一放热管15、第二放热管16循环连接,吸热管14、第一放热管15、第二放热管16设于热能交换器18内。空压机26包括空气过滤器19,空气过滤器19与螺杆压缩机20连接,螺杆压缩机20与油气分离器21的进口端连接,油气分离器21的出油口与第一放热管15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热管15的另一端通过温控阀22连接冷却扇23的进口端,冷却扇23的出口端连接温控阀22后与螺杆压缩机20连接;油气分离器21的出水口与第二放热管16的一端连接,第二放热管16的另一端通过空冷器24与气水分离器25连接。
将保温水箱12的进水口10与加热盘管9的出口端连接,出水口11与加热盘管9的进口端连接。
上述低能耗送风箱工作时:1)空压机26中的螺杆压缩机20将经过空气过滤器19过滤后的空气和油的混合物通过螺杆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油气混合物进入油气分离器21进行分离,分离后的高温油和压缩空气分别经第一放热管15和第二放热管16释放热量,第一放热管15内的油经释放热量后变成低温油经管道到冷却扇23处再次冷却后,通过温控阀22回流到螺杆压缩机20处再次吸收热量,开始新的循环程序;
2)吸热管14通过吸收第一放热管15和第二放热管16释放的热量将流过吸热管14的低温水加热成高温水,热量存贮于保温水箱12内蓄能,通过热水泵将热水经出水口11送入加热盘管9释放热量加热空气,释放热量的水经加热盘管9的出口端输送至保温水箱12的进水口10回到保温箱12内吸收热量后通过循环水泵13开始新的循环程序,如此反复加热空气(图2中黑色箭头为水流方向);
3)送风机保持原有功能:外气从送风机的一侧进入,经加热盘管9加热后,通过风机8进入洁净室(图1中空心箭头为空气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送风箱及热回收系统的合理设计,采用3次循环方式将螺杆压缩机20产生的热量,通过多重释放热量系统加热空气,取消了电加热恒温系统衰减了加热电力消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低能耗送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箱及热能回收系统,送风箱内设有风机(8)及加热盘管(9),加热盘管(9)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从送风箱中露出;热能回收系统包括保温水箱(12)及空压机(26),保温水箱(12)的进水口(10)与加热盘管(9)的出口端连接,出水口(11)与加热盘管(9)的进口端连接;保温水箱(12)与吸热管(14)循环连接;空压机(26)与放热管循环连接,吸热管(14)、放热管设于热能交换器(18)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送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盘管(9)由一根以上并列设置的加热单管依次连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送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14)的一端与保温水箱(12)之间设有循环水泵(13),循环水泵(13)的出口与吸热管(14)连接,循环水泵(13)的进口分别连接保温水箱(12)及自来水(1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送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管包括第一放热管(15)、第二放热管(16);所述空压机(26)包括空气过滤器(19),空气过滤器(19)与螺杆压缩机(20)连接,螺杆压缩机(20)与油气分离器(21)的进口端连接,油气分离器(21)的出油口与第一放热管(15)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热管(15)的另一端通过温控阀(22)连接冷却扇(23)的进口端,冷却扇(23)的出口端连接温控阀(22)后与螺杆压缩机(20)连接;油气分离器(21)的出水口与第二放热管(16)的一端连接,第二放热管(16)的另一端通过空冷器(24)与气水分离器(25)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09134 CN203190620U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低能耗送风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09134 CN203190620U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低能耗送风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90620U true CN203190620U (zh) | 2013-09-11 |
Family
ID=4910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0913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90620U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低能耗送风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906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30856A (zh) * | 2019-05-31 | 2019-09-13 |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厂房空压空调系统 |
-
2013
- 2013-04-23 CN CN 201320209134 patent/CN2031906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30856A (zh) * | 2019-05-31 | 2019-09-13 |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厂房空压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34111U (zh) | 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 |
CN101858626A (zh) | 太阳能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 | |
CN206352878U (zh) | 一种回收机房液冷散热量的供暖系统 | |
CN203443287U (zh) | 一种可尾气余热回收的气流干燥机 | |
CN204678576U (zh) | 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单风机压入式波节管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202350377U (zh) | 太阳能热泵制热与光伏发电一体化装置 | |
CN203949271U (zh) | 一种家用采暖与生活水一体水系统 | |
CN207674642U (zh) | 一种多源中央空调热水一体化装置 | |
CN203190620U (zh) | 低能耗送风箱 | |
CN204063229U (zh) | 利用工业余废热供热能的可移动式储热节能系统 | |
CN203533757U (zh) | 低温天然气冷量回收制冷系统 | |
CN202648340U (zh) | 高温热泵除湿烘干机 | |
CN203586608U (zh) | 一种利用矿井乏风热回收热泵装置 | |
CN207162501U (zh) | 一种储能蒸汽装置 | |
CN206583339U (zh) | 一种发电机定子绕组热回收装置 | |
CN202432682U (zh) | 矿用热风器 | |
CN214249983U (zh) | 厨房补风的加热系统 | |
CN205135815U (zh) | 分布式能源站冷却循环水的系统 | |
CN206531317U (zh) | 一种高效热回收空调机组 | |
CN209068652U (zh) | 低温空气源热机 | |
CN210267726U (zh) | 一种高效的空气热泵热水机组 | |
CN204986391U (zh) | 一种空浴式液氧气化器余冷回收系统 | |
CN207951076U (zh) | 一种余热零气耗再生干燥器 | |
CN218123461U (zh) | 中冷器与氢燃料电池系统 | |
CN103697588A (zh) | 一种低温蓄水的双能热泵热水器及其实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