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56323U -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56323U
CN203056323U CN 201220507553 CN201220507553U CN203056323U CN 203056323 U CN203056323 U CN 203056323U CN 201220507553 CN201220507553 CN 201220507553 CN 201220507553 U CN201220507553 U CN 201220507553U CN 203056323 U CN203056323 U CN 203056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terminal
switching
jack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075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添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205075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56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56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563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具有一本体,本体具有配合转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形成母端结构,第一接口内设有针状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公端结构,第二接口设有插孔,插孔内收容有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为一体结构或者通过一转接电路板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朝向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使用方便,体积小巧,利于分布,可适合内接式USB3.0的19PIN信号转接,可改善因板孔过密、产品在上板使用时堆栈及造成空间不足无法同时使用产生的困扰,另还可扩展连接出其它多种接口,以实现转接信号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插拔使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具有快速插拔功效,因而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的电连接器,由于其只能对应既定型号类型的对接,这就局限了使用,尤其是在箱内连接时,经常需要转接,方能达到信号传输或满足布局需要;由此需要设计出方便、实用的转接方式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具有一本体,本体具有配合转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形成母端结构,第一接口内设有针状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公端结构,第二接口设有插孔,插孔内收容有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朝向不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具有一本体,本体具有配合转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形成母端结构,第一接口内设有针状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接口形成公端结构,第二接口设有插孔,插孔内收容有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通过一转接电路板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置在转接电路板的两侧,且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朝向不同。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接结构为适合USB3.0电连接器转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使用方便,体积小巧,利于分布,可适合内接式USB3.0的19PIN信号转接,可改善因板孔过密,产品在上板使用时堆栈,造成空间不足无法同时使用产生的困扰,另还可扩展连接出其它多种接口,以实现转接信号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的立体外形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二实施的立体外形示意图;
附图5为图4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图4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7为图4之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示意图;所述的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尤其是适合USB3.0电连接器转接使用。其具有一本体100,本体100具有配合转接的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第一接口1形成母端结构,第一接口1内设有针状的第一端子3;所述第二接口2形成公端结构,第二接口2设有插孔21,插孔21内收容有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为一体结构,结构性好,一体式可减少了信号转接的阻隔及衰减,使信号传输更真实。所述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朝向不同,如呈90度角或180度角关系,以方便插接使用,减少干涉。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采用同一料带冲制获得,第一端子3为针状,均匀布设在第一接口1内,可适合多PIN信号转接;第二端子4则为叉口形式,布设在第二接口2的插孔21内,可适合多PIN针脚插入转接。如图3所示,第一接口1匹配一公插头插入,使第一端子3与该公插头电性导通,而第二接口2匹配一母插头插入,使第二端子4与该母插头电性导通,由此实现转接信号。
参阅图4~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其二实施例示意图;所示的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尤其是适合USB3.0电连接器转接使用。其具有一本体100,本体100具有配合转接的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第一接口1形成母端结构,第一接口1内设有针状的第一端子3;所述第二接口2形成公端结构,第二接口2设有插孔21,插孔21内收容有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通过一转接电路板5连通。所述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分置在转接电路板5的两侧,且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朝向不同,如呈90度角或180度角关系,以方便插接使用,减少干涉。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采用分体制作,方便冲制成型,而通过转接电路板5连通,方便组合焊接,如图5、6,先是组合好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后,再利用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的焊接脚插入转接电路板5后焊接固定即可。如图7所示,第一接口1匹配一公插头插入,使第一端子3与该公插头电性导通,而第二接口2匹配一母插头插入,使第二端子4与该母插头电性导通,由此实现转接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结构简单,科学合理,使用方便,体积小巧,利于分布,可适合内接式USB3.0的19PIN信号转接,可改善因板孔过密,产品在上板使用时堆栈,造成空间不足无法同时使用产生的困扰,另还可扩展连接出其它多种接口,以实现转接信号作用。
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本体(100),本体(100)具有配合转接的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第一接口(1)形成母端结构,第一接口(1)内设有针状的第一端子(3);所述第二接口(2)形成公端结构,第二接口(2)设有插孔(21),插孔(21)内收容有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朝向不同。
3.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本体(100),本体(100)具有配合转接的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第一接口(1)形成母端结构,第一接口(1)内设有针状的第一端子(3);所述第二接口(2)形成公端结构,第二接口(2)设有插孔(21),插孔(21)内收容有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通过一转接电路板(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分置在转接电路板(5)的两侧,且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的朝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为适合USB3.0电连接器转接。
CN 201220507553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56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07553 CN203056323U (zh)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07553 CN203056323U (zh)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6323U true CN203056323U (zh) 2013-07-10

Family

ID=4873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0755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56323U (zh) 2012-09-29 2012-09-29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56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4569U (zh) 一种可正反面插接的usb母座
CN204088648U (zh) 双面插口的usb母座连接器
CN205178154U (zh) 一种公母两用连接器
CN203056323U (zh) 一种内接式电连接器转接结构
CN201044269Y (zh) 一种电源线的改良结构
CN203218499U (zh) 一种usb电连接器
CN201515132U (zh) 防误插转接头
CN203218498U (zh) 双向插接型usb电连接器
CN203242836U (zh) 可便于拆接的防水电源连接线
CN203826726U (zh) 一种弧形插槽的电器插座
CN202405490U (zh)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CN206301990U (zh) 一种插头
CN105449448B (zh) 一种公母两用连接器
CN203339341U (zh) Usb双面插头
CN202167734U (zh) 充电、通讯用转接器
CN201663331U (zh) 电源转接器
CN204289851U (zh) 一种组合式可自发电插线板
CN202042749U (zh) 具有防呆结构的插头
CN202474491U (zh) 双usb转换插头
CN203813170U (zh) 充电指示板与电源板连接线的接口排线
CN202563431U (zh) 一种可通用的电源背板装置
CN202872130U (zh) 一种两用型插座
CN202651557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01732891U (zh) 一种改进型插板式usb连接器
CN201450201U (zh) 组合式拖线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