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05931U -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05931U
CN203005931U CN 201220620185 CN201220620185U CN203005931U CN 203005931 U CN203005931 U CN 203005931U CN 201220620185 CN201220620185 CN 201220620185 CN 201220620185 U CN201220620185 U CN 201220620185U CN 203005931 U CN203005931 U CN 203005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annular
little
compound type
annular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201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USHINE AND TT COTTAGE CULTURE AND 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USHINE AND TT COTTAGE CULTURE AND 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USHINE AND TT COTTAGE CULTURE AND 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USHINE AND TT COTTAGE CULTURE AND AR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201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05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05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059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及使用方法,包括有顶无底的上收纳盒(1)与有底无顶的下收纳盒(2);所述上收纳盒(1)的下端设置有方环形凸部(11),相对应于方环形凸部(11),在下收纳盒(2)的上端设置有方环形内缺口(21)。

Description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子,尤其是一种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物质生活丰富之余,对各种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了商品本身体验的感觉上,还有商品的外包装,对于有精致的外包装的产品势必比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外包装来的受欢迎。
而现在的外包装由于最求精致美观,单个的外包装造价越来越高;而由于各种产品的规格并不一样,所以一个包装盒不适合所有的同类型产品的包装,这样的话,每一个产品都需要重新定制一个包装盒,更进一步的增加了产品外包装的生产成本。
而现有的一些组合式包装盒都采用了直上直下的包装方法,即将盖直接插入盒内,但是这种方法的盒子,开启一般都比较费力,且一般适合将盖直接向上提起的开启方式,所以,如果开启的时候一般都会用比较大的力气,如果包装盒里面的东西是比较精密的东西,则很可能将包装盒里面的东西甩坏,十分的不方便。
而这种包装盒一般包装完密封的时候,需要四面均匀的密封,对于包装企业来说,即增加了人工的成本,也增加了物料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包括有顶无底的上收纳盒与有底无顶的下收纳盒;所述上收纳盒的下端设置有方环形凸部,相对应于方环形凸部,在下收纳盒的上端设置有方环形内缺口。
做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的改进:所述方环形凸部上端的横边与方环形凸部左侧的竖边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如下: 0°<α<90°。
做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环形凸部左侧最上端为左支撑点,方环形凸部左侧最下端为左移动点;方环形凸部右侧最上端为右支撑点,方环形凸部右侧最下端为右移动点;方环形内缺口左侧面到方环形内缺口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值为L,左支撑点到左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d的取值范围如下:0<d≤cot α·L。
做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支撑点到右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D>0。
做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收纳盒的上端设置有方环形内企口,相对应于方环形内企口,在下收纳盒的下端设置有方环形外企口。
做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环形内缺口上端的横边与方环形内缺口左侧的竖边之间的角度α'的值与角度α的值相等。
做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方环形内缺口上端与下端的距离值与右支撑点到右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D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通过使用不同容积的上收纳盒与下收纳盒之间配合,即可以组装出若干种不同容积的收纳盒,以便于不同规格的产品使用;对于各种大小规格不一样的产品,就不需要为每一种产品都定制不一样的外包装收纳盒,只需要挑选合适大小的上收纳盒与下收纳盒配合使用,既节约产品包装的生产成本,又能节省产品定制外包装收纳盒的时间。
而方环形凸部上端的横边与方环形凸部左侧的竖边之间的角度α的范围如下: 0°<α<90°;方环形凸部左侧最上端为左支撑点,方环形凸部左侧最下端为左移动点;方环形凸部右侧最上端为右支撑点,方环形凸部右侧最下端为右移动点;方环形内缺口左边的内侧面到方环形内缺口右边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值为L,左支撑点到左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d的取值范围如下:0<d<cot α·L;右支撑点到右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D的取值范围如下:D>0。由于0°<α<90°,则方环形凸部的横边为左侧高右侧低,而由于0<d≤cot α·L ,且D>0,则右支撑点与左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大于L,但是左移动点位于右支撑点的水平线以上,则左移动点可以围绕右支撑点做向上的运动。即,在上收纳盒1的左侧受力的时候,可以将上收纳盒和下收纳盒轻松的分离。而如果d=cot α·L,则右支撑点与左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等于L,而由于两点间的距离最短,所以此时,左移动点可以围绕右支撑点做向上的运动。即,在上收纳盒1的左侧受力的时候,可以将上收纳盒和下收纳盒轻松的分离。而如果d>cot α·L,则右支撑点与左移动点之间的距离值大于L,但是左移动点位于右支撑点的水平线以下,所以左移动点不可以围绕右支撑点做向上的运动。即,在上收纳盒的左侧受力的时候,不可以将上收纳盒和下收纳盒轻松的分离。
而如果在上收纳盒的左侧受力的时候,就可以将上收纳盒和下收纳盒轻松的分离的情况下,在包装的时候,只需要将上收纳盒的左侧面和下收纳盒的左侧面相互固定,就可以将整个包装盒固定,包装的时候,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包装的时间。在运输的时候,通过上收纳盒上端设置的方环形内企口和下收纳盒下端设置的方环形外企口之间相互配合,即可以将两套不同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卡住,在运输的途中,没有其他的固定装置也能牢牢的固定,不用当心在途中,由于交通工具的颠簸而导致包装盒损坏,或者装载整齐的包装盒由于颠簸而被打散。
而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结构简单,组合方便快捷,开启的时候,也同样方便快捷,且开启的时候,不需要像一般的盒子一样需要较大的力气,只需要轻轻的在上收纳盒1的左侧面施加一个力的作用,即不会对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内的物品产生震动,也不会因打开的时候,因用力过大,而将盒内的物品甩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主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上收纳盒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下收纳盒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右移动点202的运动轨迹;
图8是左移动点201的运动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8给出了一种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包括有顶无底的上收纳盒1与有底无顶的下收纳盒2;在上收纳盒1的下端设置有方环形凸部11,相对应于方环形凸部11,在下收纳盒2的上端设置有方环形内缺口21。如图五所示,方环形凸部11上端的横边与方环形凸部11左侧的竖边之间的角度α的取值范围如下: 0°<α<90°;方环形内缺口21上端的横边与方环形内缺口21左侧的竖边之间的角度α'的值与角度α的值相等;方环形凸部11左侧最上端为左支撑点101,方环形凸部11左侧最下端为左移动点201;方环形凸部11右侧最上端为右支撑点102,方环形凸部11右侧最下端为右移动点202;方环形内缺口21左边的内侧面到方环形内缺口21右边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值为L,左支撑点101到左移动点201之间的距离值d的取值范围如下:0<d≤cot α·L;右支撑点102到右移动点202之间的距离值D>0;方环形内缺口21上端与下端的距离值与右支撑点102到右移动点202之间的距离值D相等。上收纳盒1的上端设置有方环形内企口12(即类似于地下水管的阴企口,形状即方环形内缺口),相对应于方环形内企口12,在下收纳盒2的下端设置有方环形外企口22(即类似于地下水管的阳企口,形状即方环形凸部)。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在使用的时候的原理如下:
依靠左支撑点101为圆心,右移动点202到左支撑点101之间的距离值大于L,由于方环形内缺口21的限制作用,L为右支撑点102和右移动点202能不能做相应移动的临界值,即如果左支撑点101到右移动点202之间的值或者右支撑点102和左移动点201之间的值小于等于L,则右移动点202或者左移动点201必定能够做相应的移动。如果左支撑点101到右移动点202之间的值或者右支撑点102和左移动点201之间的值大于L,则若是右移动点202位于经过左支撑点101的水平线的上方,则右移动点202能够围绕左支撑点101向上做相应的运动;若是右移动点202位于经过左支撑点101的水平线的下方,则右移动点202能够围绕左支撑点101向下做相应的运动;但是由于角度α的范围为: 0°<α<90°,所以方环形凸部11的横边为左侧高右侧低,即右移动点202必定位于经过左支撑点101的水平线的下方,而方环形凸部11和方环形内缺口21相互配合使用的时候,方环形内缺口21在下方托住方环形凸部11,所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中,右移动点202必定是不会围绕左支撑点101做任何的运动。右移动点202的移动轨迹如图8所示,右移动点202不能以左支撑点101为圆心随意转动,即不能将上收纳盒1从右到左打开。
依靠右支撑点102为圆心,左支撑点101到左移动点201之间的距离值d的取值范围如下:0<d≤cot α·L,左移动点201围绕右支撑点102向上运动,则右移动点202的移动轨迹如图7所示,即可以以右支撑点102为点,在上收纳盒1的左侧受力的时候,可以轻松的将上收纳盒1与下收纳盒2分离,当包装完毕的时候,也仅仅需要在左侧面将盒子密封,就能通过左侧面的封条,将整个盒子全部封住,而不必要向传统的盒子一样需要四面皆封住。
要开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仅仅需要将左侧的封条揭掉,从上收纳盒1的左侧面用力,就可以轻易的将上收纳盒1和下收纳盒2分离,简单,便捷,而上收纳盒1和下收纳盒2的分离过程中,由于用力很轻,所以不会对包装在上收纳盒1和下收纳盒2内的物品产生振动,若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内的是精密的物品,则可以对物品进行有效的保护,确保不会由于打开的时候用力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际使用的时候,步骤如下:
1、将方环形凸部11的左端对准方环形内缺口21的左端,将方环形凸部11的右端对准方环形内缺口21的右端,再将方环形凸部11卡入方环形内缺口21内;
2、在上收纳盒1左侧面和下收纳盒2的左侧面上使用胶带密封。
如果使用的时候,要使用比较大容积的盒子,则可以选择不同的上收纳盒1与下收纳盒2配套使用:
如选择容积比较小的上收纳盒1与容积比较小的下收纳盒2配套,则可以组合出一种小容积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如选择容积比较大的上收纳盒1与容积比较大的下收纳盒2配套,则可以组合出一种大容积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选择容积比较大的上收纳盒1与容积比较小的下收纳盒2配套,则可以组合出一种中等容积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选择容积比较小的上收纳盒1与容积比较大的下收纳盒2配套,则可以组合出另外一种中等容积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通过使用不同容积的上收纳盒1与下收纳盒2之间配合,即可以组装出若干种不同容积的收纳盒,以便于不同规格的产品使用;对于各种大小规格不一样的产品,就不需要为每一种产品都定制不一样的外包装收纳盒,只需要挑选合适大小的上收纳盒1与下收纳盒2配合使用,既节约产品包装的生产成本,又能节省产品定制外包装收纳盒的时间。
具体的原理如下:右支撑点102与左移动点201之间的距离值等于L的时候(即d=cot α·L),为左移动点201在方环形内缺口21的内侧壁限制下,能够以右支撑点102为圆心移动的临界点,当然右支撑点102与左移动点201之间的距离值小于L的时候,左移动点201必定能够以右支撑点102为圆心移动,但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方环形凸部11和方环形内缺口21相互配合的时候,方环形凸部11的外侧壁紧贴方环形内缺口21的内侧壁,所以右支撑点102与左移动点201之间的距离值不可能达到小于L的时候;而当右支撑点102与左移动点201之间的距离值大于L的时候,如果当左移动点201位于经过右支撑点102的水平线段以上的区间的时候(即0<d≤cot α·L),左移动点201可以以右支撑点102为圆心向上移动(左移动点201的移动轨迹如图7所示);但如果当左移动点201位于经过右支撑点102的水平线段以下的区间的时候(即d>cot α·L),左移动点201可以以右支撑点102为圆心向下移动,但是由于方环形内缺口21的支撑作用,所以左移动点201不可以以右支撑点102为圆心向下移动,即左移动点201在这个时候是不能随意移动,此时的斜口盒仅与平时所见的一般盒子一样,不具备快速及方便的开启的作用,在包装的时候,也无法像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一样节省物料和工人的工作时间。
而如果在上收纳盒1的左侧受力的时候,就可以将上收纳盒1和下收纳盒2轻松的分离的情况下,在包装的时候,只需要将上收纳盒1的左侧面和下收纳盒2的左侧面相互固定,就可以将整个包装盒固定,包装的时候,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包装的时间。
在运输的时候,通过上收纳盒1上端设置的方环形内企口12和下收纳盒2下端设置的方环形外企口22之间相互配合,即可以将两套不同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卡住,在运输的途中,没有其他的固定装置也能牢牢的固定,不用当心在途中,由于交通工具的颠簸而导致包装盒损坏,或者装载整齐的包装盒由于颠簸而被打散。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采用了斜口的方式,制造出一种只能从左到右开启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结构简单,组合方便快捷,开启的时候,也同样方便快捷,且开启的时候,不需要像一般的盒子一样需要较大的力气,只需要轻轻的在上收纳盒1的左侧面施加一个力的作用,即不会对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内的物品产生震动,也不会因打开的时候,因用力过大,而将盒内的物品甩出。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其特征是:包括有顶无底的上收纳盒(1)与有底无顶的下收纳盒(2);
所述上收纳盒(1)的下端设置有方环形凸部(11),相对应于方环形凸部(11),在下收纳盒(2)的上端设置有方环形内缺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其特征是:所述方环形凸部(11)上端的横边与方环形凸部(11)左侧的竖边之间的角度α的取值范围如下: 0°<α<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其特征是:所述方环形凸部(11)左侧最上端为左支撑点(101),方环形凸部(11)左侧最下端为左移动点(201);方环形凸部(11)右侧最上端为右支撑点(102),方环形凸部(11)右侧最下端为右移动点(202);
方环形内缺口(21)左侧面到方环形内缺口(21)右侧面之间的距离值为L,左支撑点(101)到左移动点(201)之间的距离值d的取值范围如下:0<d≤cot α·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其特征是:所述右支撑点(102)到右移动点(202)之间的距离值D>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其特征是:所述上收纳盒(1)的上端设置有方环形内企口(12),相对应于方环形内企口(12),在下收纳盒(2)的下端设置有方环形外企口(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其特征是:所述方环形内缺口(21)上端的横边与方环形内缺口(21)左侧的竖边之间的角度α'的值与角度α的值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其特征是:所述的方环形内缺口(21)上端与下端的距离值与右支撑点(102)到右移动点(202)之间的距离值D相等。
CN 201220620185 2012-11-20 2012-11-20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05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0185 CN203005931U (zh) 2012-11-20 2012-11-20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20185 CN203005931U (zh) 2012-11-20 2012-11-20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05931U true CN203005931U (zh) 2013-06-19

Family

ID=48597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20185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005931U (zh) 2012-11-20 2012-11-20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05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3588A (zh) * 2012-11-20 2013-03-13 杭州朴上寸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3588A (zh) * 2012-11-20 2013-03-13 杭州朴上寸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及使用方法
CN102963588B (zh) * 2012-11-20 2015-03-25 杭州朴上寸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06052U (zh) 具有密封结构的容器
CN203005931U (zh)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
CN205998190U (zh) 防倾倒封杯机
CN202944627U (zh) 四面抽拉礼品盒
CN102963588B (zh) 组合式斜口收纳盒及使用方法
CN202603267U (zh) 一种独株花卉的暂存容器
CN202728710U (zh) 卡扣纸箱
CN208119691U (zh) 香水包装盒
CN202807261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3079031U (zh) 一种手表盒
CN202244500U (zh) 方底袋
CN203638429U (zh) 水果包装盒
CN205131863U (zh) 一种月饼包装盒
CN203047724U (zh) 一种带嘴的液体软包装袋
CN201816855U (zh) 一种新型茶叶盒
CN202807432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2016605U (zh) 一种包装罐
CN202272251U (zh) 上拉侧斜开小盒
CN203652236U (zh) 一种可固定羊毛衫的包装盒
CN202499337U (zh) 具有构成式联动装置的礼盒
CN201390446Y (zh) 药品包装盒
CN201424237Y (zh) 一种用于水果运输的塑料篮
CN207618219U (zh) 一种包装盒
CN202124182U (zh) 立体压缩收纳袋
CN209023321U (zh) 一种正多边形式巧克力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