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37841U - 一种恒温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温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37841U
CN202937841U CN 201220684238 CN201220684238U CN202937841U CN 202937841 U CN202937841 U CN 202937841U CN 201220684238 CN201220684238 CN 201220684238 CN 201220684238 U CN201220684238 U CN 201220684238U CN 202937841 U CN202937841 U CN 202937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valve plate
main body
water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6842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银春
欧明建
潘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EYI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EYI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EYI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EYI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68423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37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37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378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水龙头,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的左侧的恒温阀、通过内部流道与恒温阀连通的分流阀及与分流阀连接的第一手轮;分流阀包括动阀片、定阀片和阀芯底座,阀芯底座一端与主体密封配合,另一端与定阀片密封配合;定阀片另一侧与动阀片端面转动密封配合;动阀片上设置有第五进水口和导通盲孔;定阀片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去掉了止回阀这个部件,内部结构更为简单,控制动阀片的转动,实现对水龙头水路的控制;在分流阀关闭出恒温水同时闭合冷水以有效防止串流,实现分流阀控制整个水路,可大大简化龙头内部结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且不会溢水或者慢漏。

Description

一种恒温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厨房或者卫浴的恒温水龙头。
背景技术
恒温水龙头用于家庭、酒店、公共浴室的淋浴设施,以及理发店等水压经常变化的环境,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但是目前,普通的恒温水龙头通常采用安装止回阀的方式来防止冷热水回流,一旦遇到止回阀失效或配合不到位便会出现冷热水回流,通常致使高压冷水至低压太阳能热水器一侧溢水、慢漏;止回阀及相关配合部件成本高;带止回阀的龙头产品装配较不带止回阀的龙头复杂,且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低;再者此种龙头质量受止回阀质量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恒温水龙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龙头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低,易溢水、慢漏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水龙头,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左侧的恒温阀、通过内部流道与所述恒温阀连通的分流阀及与所述分流阀连接的第一手轮;所述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入口和冷水入口;所述主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所述分流阀包括动阀片、定阀片和阀芯底座,所述阀芯底座一端与所述主体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定阀片密封配合;所述定阀片另一侧与所述动阀片端面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动阀片上设置有第五进水口和导通盲孔;所述定阀片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阀芯底座设置有第三进水口、第四进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四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入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进水口与所述恒温阀连通;所述热水入口与所述恒温阀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上出水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水口与所述下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分流阀还包括铜杆、驱动块和阀芯主体;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动阀片卡接配合;所述阀芯主体与所述阀芯底座卡接固定;所述定阀片、动阀片和驱动块设置在所述阀芯主体内;所述铜杆一端与所述驱动块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阀芯主体外与所述第一手轮连接;所述阀芯主体外圈设置有第六进水口和第七进水口,所述第六进水口与所述第七进水口对称。
进一步,所述分流阀还包括一个用于顶紧所述阀芯主体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主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定阀片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对称设置且形状成喇叭状,一端是扇形端口,另一端是第一圆形端口。
进一步,所述2个扇形端口设置在所述定阀片的内圈。
进一步,所述定阀片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对称设置且形状成喇叭状,一端是圆弧形端口,另一端是第二圆形端口。
进一步,所述2个圆弧形端口设置在所述定阀片的外圈。
进一步,所述恒温阀与所述热水入口相靠近。
进一步,所述上出水口和下出水口位于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恒温水龙头,去掉了止回阀这个部件,内部结构更为简单,控制动阀片的转动,实现对水龙头水路的控制,即控制恒温水水流从上出水口出水、下出水口出水或者关闭水流;冷、热水到恒温阀出恒温水之前,冷水须先经过分流阀,在分流阀关闭出恒温水同时闭合冷水以有效防止串流,冷水出入于分流阀左右两侧,实现分流阀控制整个水路,可大大简化龙头内部结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且不会溢水或者慢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的主体截去一部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中分流阀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中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中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后视图;
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中阀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中阀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中主体上表面截取小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中主体上表面截取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当水流处于关闭状态时定、动阀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当水流从上出水口出水时定、动阀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恒温水龙头当水流从下出水口出水时定、动阀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体,2为热水入口,3为冷水入口,4为上出水口,5为下出水口,6为恒温阀,7为分流阀,8为第一手轮,9为动阀片,10为定阀片,11为阀芯底座,12为第一进水口,13为第二进水口,14为第一出水口,15为第二出水口,16为第三进水口,17为第四进水口,18为第三出水口,19为第四出水口,20为第五进水口,21为导通盲孔,22为铜杆,23为驱动块,24为阀芯主体,25为第六进水口,26为第七进水口,27为扇形端口,28为第一圆形端口,29为圆弧形端口,30为第二圆形端口,31为螺母,32为第一流道,33为第二流道,34为薄壁,35为第三流道,36为第二手轮,37为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恒温水龙头,本实施例导通盲孔21的个数为1个。
包括主体1、设置在上述主体1的左侧的恒温阀6、通过内部流道与上述恒温阀6连通的分流阀7及与上述分流阀7连接的第一手轮8;上述主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入口2和冷水入口3;上述主体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出水口4和下出水口5;
上述分流阀7包括动阀片9、定阀片10和阀芯底座11,上述阀芯底座11一端与上述主体1密封配合,另一端与上述定阀片10密封配合;上述定阀片10另一侧与上述动阀片9端面转动密封配合;
上述动阀片9上设置有第五进水口20和导通盲孔21;上述定阀片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2、第二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
上述阀芯底座11设置有第三进水口16、第四进水口17、第三出水口18和第四出水口19;上述第一进水口12与上述第三进水口16连通,上述第二进水口13与上述第四进水口17连通,上述第一出水口14与上述第三出水口18连通,上述第二出水口15与上述第四出水口19连通;
上述冷水入口3与上述第三进水口16连通;上述第四进水口17与上述恒温阀6连通;上述热水入口2与上述恒温阀6连通;上述第三出水口18与上述上出水口4连通;上述第四出水口19与上述下出水口5连通。
上述分流阀7还包括铜杆22、驱动块23和阀芯主体24;上述驱动块23与上述动阀片9卡接配合;上述阀芯主体24与上述阀芯底座11卡接固定;上述定阀片10、动阀片9和驱动块23设置在上述阀芯主体24内;上述铜杆22一端与上述驱动块2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阀芯主体24外与上述第一手轮8连接;上述阀芯主体24外圈设置有第六进水口25和第七进水口26,上述第六进水口25与上述第七进水口26对称。即上述第六进水口25与上述第七进水口26分别通过内部流道与上述恒温阀6连通.
上述分流阀7还包括一个用于顶紧上述阀芯主体24的螺母31,上述螺母31与上述主体1螺纹连接。螺母31的作用是防止漏水,密封性更加好。
上述定阀片10的第一进水口12和第二进水口13对称设置且形状成喇叭状,一端是扇形端口27,另一端是第一圆形端口28。喇叭状设计可以加快流量。上述2个扇形端口27设置在上述定阀片10的内圈。
上述定阀片10的第一出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对称设置且形状成喇叭状,一端是圆弧形端口29,另一端是第二圆形端口30。上述2个圆弧形端口29设置在上述定阀片10的外圈。
上述2个第一圆形端口28和2个第二圆形端口30均匀设置在上述定阀片10的另一端。
上述恒温阀6与上述热水入口2相靠近。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主体1不会发烫,防止烫伤。上述上出水口4和下出水口5位于上述主体1的中间位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水压更加稳定可靠。
为了防止上述动阀片9不被上述铜杆22磨损,在上述铜杆22和上述动阀片9之间设置有一个垫片37。
上述主体1内,由一薄壁34将第一流道32和第二流道33隔开,上述薄壁34正对上述分流阀7。
本水龙头的工作原理是:控制对动阀片9的转动,实现对水龙头水路的控制,即控制恒温水水流从上出水口4出水、下出水口5出水或者关闭水流。第二手轮36与上述恒温阀6连接,第二手轮36的转动可以调节恒温水的温度。
如图13所示,当水流处于关闭状态时:定阀片10与动阀片9的配合关系为:第一进水口12、第一出水口14及第二出水口15被动阀片9密封遮盖,第二进水口13与导通盲孔21连通,第五进水口20没有孔连通。当然,动阀片9再旋转180°,也同样是关闭状态。
如图14所示,当水流从上出水口4出水时:相对于水流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手轮8逆时针转动90°,定阀片10与动阀片9的配合关系为:第一进水口12、导通盲孔21和第二进水口13相互连通,第一出水口14与第五出水口20连通,第二出水口15被动阀片9密封遮盖。水流如下:冷水从冷水入口3流入,进入第一流道32,再依次流入第三进水口16、第一进水口12、导通盲孔21、第二进水口13、第四进水口17及第二流道33,流向恒温阀6;同时热水从热水入口2流入,进入第三流道35,流向恒温阀6;冷、热水在恒温阀6交汇,形成恒温水;恒温水流向分流阀7,即恒温水进入第六进水口25、第五出水口20、第一出水口14及第三出水口18,最终流向上出水口4,从而实现向上出恒温水。
如图15所示,当水流从下出水口5出水时:相对于水流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手轮8顺时针转动90°,定阀片10与动阀片9的配合关系为:第一进水口12、导通盲孔21和第二进水口13相互连通,第二出水口15与第五出水口20连通,第一出水口14被动阀片9密封遮盖。水流如下:冷水从冷水入口3流入,进入第一流道32,再依次流入第三进水口16、第一进水口12、导通盲孔21、第二进水口13、第四进水口17及第二流道33,流向恒温阀6;同时热水从热水入口2流入,进入第三流道35,流向恒温阀6;冷、热水在恒温阀6交汇,形成恒温水;恒温水流向分流阀7,即恒温水进入第七进水口26、第五出水口20、第二出水口15及第四出水口19,最终流向下出水口5,从而实现向下出恒温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恒温水龙头,去掉了止回阀这个部件,内部结构简单,控制动阀片的转动,实现对水龙头水路的控制,即控制恒温水水流从上出水口出水、下出水口出水或者关闭水流;冷、热水到恒温阀出恒温水之前,冷水须先经过分流阀,在分流阀关闭出恒温水同时闭合冷水以有效防止串流,冷水出入于分流阀左右两侧,实现分流阀控制整个水路,可大大简化龙头内部结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且不会溢水或者慢漏。
实施例二
如图16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导通盲孔21的个数为2个。2个导通盲孔21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恒温水龙头,导通盲孔的个数为2个,加快冷水的水流流速,效率更加高。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9)

1.一种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左侧的恒温阀(6)、通过内部流道与所述恒温阀(6)连通的分流阀(7)及与所述分流阀(7)连接的第一手轮(8);
所述主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入口(2)和冷水入口(3);所述主体(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出水口(4)和下出水口(5);
所述分流阀(7)包括动阀片(9)、定阀片(10)和阀芯底座(11),所述阀芯底座(11)一端与所述主体(1)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定阀片(10)密封配合;所述定阀片(10)另一侧与所述动阀片(9)端面转动密封配合;
所述动阀片(9)上设置有第五进水口(20)和导通盲孔(21);
所述定阀片(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2)、第二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
所述阀芯底座(11)设置有第三进水口(16)、第四进水口(17)、第三出水口(18)和第四出水口(19);所述第一进水口(12)与所述第三进水口(16)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13)与所述第四进水口(17)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4)与所述第三出水口(18)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15)与所述第四出水口(19)连通;
所述冷水入口(3)与所述第三进水口(16)连通;所述第四进水口(17)与所述恒温阀(6)连通;所述热水入口(2)与所述恒温阀(6)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18)与所述上出水口(4)连通;所述第四出水口(19)与所述下出水口(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7)还包括铜杆(22)、驱动块(23)和阀芯主体(24);所述驱动块(23)与所述动阀片(9)卡接配合;所述阀芯主体(24)与所述阀芯底座(11)卡接固定;所述定阀片(10)、动阀片(9)和驱动块(23)设置在所述阀芯主体(24)内;所述铜杆(22)一端与所述驱动块(2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阀芯主体(24)外与所述第一手轮(8)连接;所述阀芯主体(24)外圈设置有第六进水口(25)和第七进水口(26),所述第六进水口(25)与所述第七进水口(26)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阀(7)还包括一个用于顶紧所述阀芯主体(24)的螺母(31),所述螺母(31)与所述主体(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10)的第一进水口(12)和第二进水口(13)对称设置且形状成喇叭状,一端是扇形端口(27),另一端是第一圆形端口(2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扇形端口(27)设置在所述定阀片(10)的内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阀片(10)的第一出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对称设置且形状成喇叭状,一端是圆弧形端口(29),另一端是第二圆形端口(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圆弧形端口(29)设置在所述定阀片(10)的外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阀(6)与所述热水入口(2)相靠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恒温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水口(4)和下出水口(5)位于所述主体(1)的中间位置。
CN 201220684238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恒温水龙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37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84238 CN202937841U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恒温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684238 CN202937841U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恒温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7841U true CN202937841U (zh) 2013-05-15

Family

ID=48322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684238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37841U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恒温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378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857A (zh) * 2012-12-10 2013-03-27 宁波洁谊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水龙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857A (zh) * 2012-12-10 2013-03-27 宁波洁谊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水龙头
WO2014089946A1 (zh) * 2012-12-10 2014-06-19 宁波洁谊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水龙头
CN102996857B (zh) * 2012-12-10 2015-07-08 宁波洁谊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水龙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6857B (zh) 一种恒温水龙头
CN102913645B (zh) 一种水龙头
CN202091555U (zh) 一种滑阀式两位三通换向阀
CN105156718A (zh) 一种双路出水的恒温水龙头
CN204176034U (zh) 一种恒温分水阀芯和恒温淋浴龙头
CN105736752A (zh) 一种装有机械控制水龙头的净水器
CN202937841U (zh) 一种恒温水龙头
CN204328076U (zh) 净水阀芯结构
CN203743500U (zh) 上下分水阀芯
CN205908834U (zh) 一种家用电控水阀
CN202901479U (zh) 一种先导式防腐电磁阀
CN104110512B (zh) 组合阀、热水系统及热水系统控制方法
CN204477321U (zh) 一种高压精密流量锥形控制阀门
CN203686256U (zh) 一种水龙头
CN103075544B (zh) 防烫恒温水龙头
CN206206703U (zh) 一种多用淋浴龙头
CN202834203U (zh) 一种水龙头
CN204062008U (zh) 一种三出水恒温龙头
CN105972256B (zh) 旋转式水路三通切换装置
CN202082428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恒温调节器
CN204477429U (zh) 一种易安装的环保可饮用的零重金属龙头主体
CN205745449U (zh) 一种装有机械控制水龙头的净水器
CN2888210Y (zh) 超低压超大流量的水嘴阀芯
CN205715810U (zh) 一种机械控制的用于净水器中的水龙头
CN203880141U (zh) 具有关闭净水器出水功能的分支转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708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