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30592U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30592U
CN202930592U CN 201220545964 CN201220545964U CN202930592U CN 202930592 U CN202930592 U CN 202930592U CN 201220545964 CN201220545964 CN 201220545964 CN 201220545964 U CN201220545964 U CN 201220545964U CN 202930592 U CN202930592 U CN 202930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connector
hyoplastron
docking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5459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昌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5459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30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30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305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及与之相适配的一种插头,其中插座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前侧开设有一对接空间,沿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延伸有至少一扩展空间,扩展空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对接空间的高度;多个第一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裸露于对接空间内;多个第二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部分第二接触部裸露于对接空间内,部分第二接触部裸露于扩展空间内;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沿对接空间的前后以及高度方向错开排布,且位于对接空间内的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沿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错开排布。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原有插座高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功能扩充和共用连接器的目的。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今信息时代,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手持装置和便携式设备正朝着功能强大和超薄化的趋势发展,这就要求其中使用的电连接器也能够兼容不同规格的外接装置,同时保证其具有较小的高度。
    为实现多功能及提高连接器并用性,如中国专利CN200910158758.7中阐述的一种USB插座连接器100,其包括一连接座140,多个第一端子110、多个第二端子120以及多个第三端子130,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10是micro USB的连接端子,而所述第二端子120与所述第三端子130分别是用以传输影像或者声音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座140具有一对接空间用以容一纳标准micro USB插头,当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中时,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所占高度为凸起146a至金属壳体4顶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能兼容另一种特殊规格的插头连接器200,所述对接空间的下方还设有二扩展空间位于所述凸起146a两侧,所述第二端子120和所述第三端子130部分进入所述扩展空间内,所述扩展空间与所述对接空间共同供特殊规格的插头连接器200插入。
    该专利文件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一般常用的micro USB连接器中增加独立的功能性端子,以使不同端子数的外接装置均可共用该电连接器,达到功能扩充和共用连接器的目的。但是,由于该技术方案需要将原有规格的插座连接器(即与标准micro USB插头相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在高度方向增加所述扩展空间,导致插座连接器的整体高度加大,无法在扩充功能的同时满足超薄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超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前侧开设有一对接空间,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延伸有至少一扩展空间,所述扩展空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对接空间的高度;多个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裸露于所述对接空间内;多个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裸露于所述对接空间内,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裸露于所述扩展空间内;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前后以及高度方向错开排布,且位于对接空间内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错开排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扩展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舌板及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进入所述对接空间且位于所述第二舌板前方,所述第二舌板进入所述扩展空间及部分所述对接空间,且所述第一舌板低于所述第二舌板,所述第一接触部裸露于所述第一舌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凸出所述第二舌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舌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舌板的下表面共面。所述第一舌板的宽幅小于所述第二舌板的宽幅,且所述第一舌板自所述第二舌板的中部向前突出,所述第二接触部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舌板的旁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还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环绕所述对接空间及所述扩展空间的外围,所述外壳设有一限位部用以区隔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
其中,所述对接空间高于所述扩展空间,所述外壳包括一上壁、一下壁以及二侧壁,所述上壁对应位于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的上方,所述下壁对应位于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的下方,所述侧壁连通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且位于所述扩展空间的一侧,所述上壁于所述对接空间与所述扩展空间之间设有向下倾斜的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所述外壳设有一挡止部伸入所述对接空间,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后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中,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一挡墙位于所述对接空间与所述扩展空间之间,所述挡墙具有两侧面分别朝向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所述挡墙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挡墙位于相邻所述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前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以配接于前述的插座连接器的前侧,包括:一第一插接件对应所述对接空间,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一导接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至少一第二插接件向后凸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对应所述扩展空间,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导接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且各所述第一导接部与各所述第二导接部于高度方向上错开排列,且所述第二导接部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一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后端凸设有所述二第二插接件,且所述二所述第二插接件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插接件部分对应所述对接空间。所述第二插接件低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导接部低于所述第二导接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底面向上凹设有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高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顶面,且所述第一导接部凸出所述抵接面,所述第二导接部裸露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顶面。所述第一插接件的顶面沿宽度方向呈中间高两侧低的阶梯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凹设有一让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插座连接器(与标准micro USB插头相适配)的所述对接空间的基础上,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一侧增设所述扩展空间,将所述第二端子部分设置于所述对接空间内、部分设置于所述扩展空间内,并保证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前后、高度以及宽度方向均有错开排布,使得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高度不会额外增大,有利于整体的薄型化,保证插座连接器的宽度增加保持在尽可能小的幅度,以及各端子与对应插头能够准确对接。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标准micro USB插头的基础上往两侧增加了所述第二插接件及所述第二接脚,并将所述第二导接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设置成前后、高度以及宽度方向错开排布的结构,以形成一种新的、具有特殊规格的所述插头连接器,使之可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匹配,其结构在实现功能扩充的同时可确保所述插头连接器不会大于标准micro USB插头的高度。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原有插座连接器高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功能扩充和共用连接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特殊规格的插头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图2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图2中插头连接器的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标准micro USB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标准micro USB插头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与标准micro USB插头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插座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第一端子 2 第二端子 3
外壳 4 基部 11 第一舌板 12 第二舌板 13
第一接触部 20 第二接触部 30 第一端子槽 120 第二端子槽 130
上壁 41 下壁 42 侧壁 43 限位部 44
挡止部 45 挡墙 46 对接空间 A 扩展空间 B
侧面 460 插头连接器 200 塑胶座体 5 第一接脚 6
第二接脚 7 壳体 8 基座 51 第一插接件 52
第二插接件 53 抵接面 520 第一收容槽 521 第二收容槽 531
第一导接部 60 第二导接部 70 让位部 80 标准micro USB插头 300
USB端子 9 接触部 9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将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X方向定义为向前,Y方向为向右,Z方向为向上,在本实施例中,表示方向的词语如上、下、前、后、左和右,以便于说明对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各个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关系等。当定义方向发生变化时,这些词语表示的方向应当解释为表示相应的不同方向。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多个第一端子2和多个第二端子3,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的一外壳4。
请参照图1和图4,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部11,所述基部11的前侧开设有一对接空间A及一扩展空间B,沿所述对接空间A的宽度方向延伸有至少一所述扩展空间B,且所述扩展空间B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对接空间A的高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11的前侧具有所述对接空间A,其大小可恰好容纳标准micro USB插头300(见图8),为了不增加高度,在所述对接空间A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有一所述扩展空间B,且所述扩展空间B的高度小于所述对接空间A的高度,所述对接空间A和所述扩展空间B共同供具有特殊规格的一插头连接器200插入。
如图1中所示,所述基部11向前方延伸一第一舌板12和一第二舌板13,其中所述第二舌板13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舌板12自所述第二舌板13向前延伸形成。
如图1和图4中所示,在宽幅上,所述第二舌板13的宽幅与所述基部11的宽幅大致相等,而所述第一舌板12的宽幅小于所述第二舌板13的宽幅,且所述第一舌板12自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中部位置处向前延伸。相应地,所述第一舌板12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所述二第二舌板13则对应进入两侧的所述扩展空间B内,且所述第二舌板13上靠近所述第一舌板12的部分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在厚度上,所述第二舌板13的厚度小于所述基部11的厚度,而所述第一舌板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舌板13的厚度,且所述第一舌板12低于所述第二舌板13。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共面,而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下表面向下凸出于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舌板12向后延伸至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经由所述第二舌板13下方与所述基部11相连。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成低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只要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以便节约二者整体所占高度。
所述第一舌板12和所述第二舌板13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120和多个第二端子槽130。其中,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凹陷设有五个所述第一端子槽120,所述第一端子槽120向后延伸贯穿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中部,并最终贯穿所述基部11至所述基部11后端面;所述第二舌板13上于所述第一端子槽120的两侧分别设有四个所述第二端子槽130,所述第二端子槽130贯通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二端子槽130同样向后贯穿至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
对应地,所述第一端子槽120和所述第二端子槽130内分别容设有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均呈前后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为micro USB端子,所述第二端子3是用以传输音频或者视频或者其它信号的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2具有呈平板状的一第一接触部20裸露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并裸露于所述对接空间A内。每一所述第二端子3的前端向下弯折形成呈圆弧状、具有弹性的一第二接触部30,所述第二接触部30凸出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为充分利用空间,特将部分所述第二端子3设置于所述对接空间A后方,另一部分所述第二端子3设置于所述扩展空间B后方,使得其中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30裸露于所述对接空间A内,而剩下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30则裸露于所述扩展空间B内。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一接触部20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0错开排布。具体而言,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30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0的后方;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30低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0;在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30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左右两侧,进而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0的左右两侧。如此设置,可使得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内的所述第二接触部30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0有错位,从而保证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在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对接时,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端子不会触碰到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内的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30。因为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仅占据所述对接空间A的宽度,并不会进入所述扩展空间B,因此,位于所述扩展空间B内的所述第二接触部30始终是安全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环绕于所述对接空间A以及所述扩展空间B的外围,其包括一上壁41、一下壁42以及二侧壁43:所述上壁41对应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和所述扩展空间B的上方;所述下壁42则对应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和所述扩展空间B的下方;所述侧壁43连通所述上壁41与所述下壁42,且位于所述扩展空间B的一侧。所述上壁41于所述对接空间A与所述扩展空间B之间设有一限位部44,用以区隔所述对接空间A和所述扩展空间B。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壁41设有向下倾斜的所述二限位部44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的外围。所述限位部44的倾斜内壁面正对着所述对接空间A,且所述限位部44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与所述扩展空间B之间。如此设置,使整个所述对接空间A大致为一矩形上方叠加一梯形的形状,且所述对接空间A高于所述扩展空间B,以配合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外形,实现所述限位部44的导引和防呆作用。另外,还可在所述限位部44的内壁面设置凸包(未标号),以增强所述限位部44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之间的干涉作用。
如图5和图9中所示,进一步,为控制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的深度,以保护所述第二端子3,在所述下壁42还设有一挡止部45,所述挡止部45凸伸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且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0的后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4可等同地设置在所述下壁42,同时所述挡止部45也可以选择设置在所述上壁41,或者在所述上壁41和所述下壁42均设置所述挡止部45,只要该挡止部45不会挡住端子即可。
请参照图2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特殊规格的插头连接器200,其包括一塑胶座体5、设置于所述塑胶座体5内的多个第一接脚6和多个第二接脚7,以及包覆所述塑胶座体5外围的一壳体8。
所述塑胶座体5具有一基座51,自所述基座51向后延伸有一第一插接件52对应所述对接空间A,以及一第二插接件53向后凸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52对应所述扩展空间B。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后端凸设有所述二第二插接件53,且所述二第二插接件53沿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宽幅上,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宽幅与所述基座51的宽幅大致相等,而所述第二插接件53的宽幅小于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宽幅,且所述第二插接件53自所述第一插接件52后端靠近两侧位置处向后延伸。相应地,所述第一插接件52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所述二第二插接件53则对应进入两侧的所述扩展空间B内,且所述第二插接件53上靠近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部分会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在厚度上,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厚度小于所述基部11的厚度,而所述第二插接件5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厚度,且所述第二插接件53低于所述第一插接件52。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插接件52中部的底面向上凹设有一抵接面520,所述抵接面520高于所述第二插接件53的顶面。为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所述限位部44相对应,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顶面沿宽度方向设置成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的阶梯状,且阶梯的过渡部分为倾斜面。
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相对应,所述第一插接件52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五个第一收容槽521,所述二第二插接件53分别设有四个第二收容槽53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21的两侧,所述第一收容槽521贯通所述抵接面520,且所述第一收容槽521向前贯穿至所述基座51的前端面,而所述第二收容槽531贯通所述第二插接件53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收容槽531向前贯穿所述第一插接件52及所述基座51直至所述基座51的前端面。
每一所述第一收容槽521内对应收容有一第一接脚6呈前后向延伸,所述第一接脚6的后端弯折成圆弧状且具有弹性的一第一导接部60凸出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所述抵接面520。每一所述第二收容槽531内对应设有一第二接脚7呈前后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接脚7具有呈平板状的一第二导接部70裸露于所述第二插接件53的上表面。如图2、及图6中所示,为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上的端子排布相对应,所述第一导接部60与所述第二导接部70也呈错开排布,具体而言,在沿所述塑胶座体5的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接部70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60的后方;在沿所述塑胶座体5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导接部60低于所述第二导接部70;在沿所述塑胶座体5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导接部70位于所述第一插接件52的左右两侧,进而所述第一导接部60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脚6为micro USB端子,而第二接脚7是用以传输音频或者视频或者其它信号的端子。
同样地,所述塑胶座体5的外围也包覆有一壳体8,所述壳体8的外形与所述塑胶座体5的外形一致,其顶面也沿宽度方向设置成中间高、左右两侧低的阶梯状,且阶梯的过渡部分为倾斜面。从而所述壳体8的外形能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所述外壳4内壁所限定的形状基本一致。
参照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200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后的示意图。当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和所述插座连接器100插接在一起时,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同时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以及所述扩展空间B。如图4、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插接件52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方,所述抵接面520抵接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分别与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多个所述第一接脚6接触,即所述第一接触部20与所述第一导接部60电性接触。如图4、图6中所示,所述第二插接件53部分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另一部分则进入所述扩展空间B,且所述第二插接件53位于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方,所述第二插接件53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下表面;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分别与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多个所述第二接脚7接触,即所述第二接触部30与所述第二导接部70电性接触;所述外壳4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限位所述壳体8。
请参照图7至图9,当插入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时,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仅进入所述对接空间A;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USB端子9具有一接触部90与所述第一端子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0电性导接;所述外壳4的所述上壁41和所述下壁42于上下方向限位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金属外壳91;而向下倾斜的所述限位部44恰抵接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所述金属外壳91外缘,则可于左右方向限位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且设置在所述限位部44内壁面的凸包(未标号)可加强所述限位部44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所述金属外壳91之间的干涉;所述挡止部45则挡止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后端面,可于前后向限位所述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以控制其插入深度。
参照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与上文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100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为防止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在所述对接空间A内左右晃动,所述外壳4还凸设有一挡墙46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与所述扩展空间B之间,所述二挡墙46分别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左右两侧的外缘,且所述挡墙46具有两侧面460分别朝向所述对接空间A和所述扩展空间B。为了不挡住端子,以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准确的电性连接,所述挡墙46设置于相邻所述所述二第二接触部30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30前方。当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插入所述对接空间A时,其中朝向所述对接空间A 的所述侧面460恰挡止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左右两侧。
参照图11,对应地,在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200的所述壳体8凹设有一让位部80与所述挡墙46的位置对应。当插入所述插头连接器200时,所述第二接脚7可绕开所述挡墙46以与所述第二端子3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对接空间A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相适配,而所述扩展空间B沿所述对接空间A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一侧,且所述扩展空间B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对接空间A的高度,因此跟原有所述插座连接器100(与标准micro USB插头300300相适配)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的高度不会额外增大,有利于整体的薄型化。
2.由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中,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30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内,剩下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30位于所述扩展空间B内,该种排布方式充分利用了所述对接空间A来设置所述第二端子3以实现功能扩充和共用连接器的目的,同时保证插座连接器100的宽度增加保持在尽可能小的幅度。
3.由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0与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内的所述第二接触部30在前后、高度以及宽度方向均有错开排布,因此当插入标准micro USB插头300时,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不会触及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内的所述第二接触部30,能够有效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4.由于所述外壳4上还设置有所述挡止部45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0的后方,其可有效控制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插入深度。
5.由于所述外壳4上设置的向下倾斜所述限位部44沿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对接空间A外围,当插入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时,所述限位部44既可以起防呆和导引作用,又可于宽度方向限位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保证其在所述对接空间A内的准确定位。
6.由于所述对接空间A与所述扩展空间B之间设置有所述挡墙46,所述挡墙46的朝向所述对接空间A的侧面可于宽度方向限位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能够进一步加强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在所述对接空间A内的准确定位,防止其左右晃动。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特殊规格的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可与所述插座连接器100相匹配,其结构在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基础上往两侧增加了所述第二插接件53及所述第二接脚7,在实现功能扩充的同时所述插头连接器200不会大于所述标准micro USB插头300的高度。对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插头连接器200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内的电连接器组合其整体高度也未增加,有利于薄型化发展。
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不增加原有连接器高度的前提下,实现功能扩充和共用连接器的目的。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前侧开设有一对接空间,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延伸有至少一扩展空间,所述扩展空间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对接空间的高度;
    多个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裸露于所述对接空间内;
    多个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裸露于所述对接空间内,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裸露于所述扩展空间内;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前后以及高度方向错开排布,且位于所述对接空间内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错开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扩展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舌板及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进入所述对接空间且位于所述第二舌板前方,所述第二舌板进入所述扩展空间及部分所述对接空间,且所述第一舌板低于所述第二舌板,所述第一接触部裸露于所述第一舌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凸出所述第二舌板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舌板的下表面共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的宽幅小于所述第二舌板的宽幅,且所述第一舌板自所述第二舌板的中部向前突出,所述第二接触部沿所述对接空间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舌板的旁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环绕所述对接空间及所述扩展空间的外围,所述外壳设有一限位部用以区隔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空间高于所述扩展空间,所述外壳包括一上壁、一下壁以及二侧壁,所述上壁对应位于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的上方,所述下壁对应位于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的下方,所述侧壁连通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且位于所述扩展空间的一侧,所述上壁于所述对接空间与所述扩展空间之间设有向下倾斜的所述限位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一挡止部伸入所述对接空间,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后方。
9.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挡墙位于所述对接空间与所述扩展空间之间,所述挡墙具有两侧面分别朝向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扩展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挡墙位于相邻所述二第二接触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前方。
11.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以配接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的前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插接件对应所述对接空间,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一导接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
    至少一第二插接件向后凸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对应所述扩展空间,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导接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
    且各所述第一导接部与各所述第二导接部于高度方向上错开排列,且所述第二导接部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后端凸设有所述二第二插接件,且所述二第二插接件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部分对应所述对接空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低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导接部低于所述第二导接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底面向上凹设有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高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顶面,且所述第一导接部凸出所述抵接面,所述第二导接部裸露于所述第二插接件的顶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顶面沿宽度方向呈中间高两侧低的阶梯状。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凹设有一让位部。
CN 201220545964 2012-10-12 2012-10-24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0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545964 CN202930592U (zh) 2012-10-12 2012-10-24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20702 2012-10-12
CN201220520702.9 2012-10-12
CN 201220545964 CN202930592U (zh) 2012-10-12 2012-10-24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0592U true CN202930592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2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4596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0592U (zh) 2012-10-12 2012-10-24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CN 20122054596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0644U (zh) 2012-10-12 2012-10-24 模组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54596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0644U (zh) 2012-10-12 2012-10-24 模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2930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4478A (zh) * 2017-07-31 2017-11-24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733A (zh) * 2014-05-08 2014-08-06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微型插头电连接器、微型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4478A (zh) * 2017-07-31 2017-11-24 环胜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0644U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95223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6225620U (zh)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105322340A (zh) 电连接器
CN204243294U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105322341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67540U (zh) 电连接器
CN102723641A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CN10424194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2544796A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2930592U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配合的插头连接器
CN205693075U (zh) 电子连接器
CN204103154U (zh) 电连接器
CN104037548A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4927598U (zh) 电连接器
CN201994447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2749615U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CN204424494U (zh) 一种双向高速usb母座连接器
CN203192973U (zh) 卡连接器
CN203850552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3972730A (zh) 电连接器
CN206401626U (zh) 电连接器
CN203589309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5319433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