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05928U - 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 - Google Patents
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05928U CN202705928U CN 201220357856 CN201220357856U CN202705928U CN 202705928 U CN202705928 U CN 202705928U CN 201220357856 CN201220357856 CN 201220357856 CN 201220357856 U CN201220357856 U CN 201220357856U CN 202705928 U CN202705928 U CN 2027059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sliding
- permanent buttress
- buttress
- truss gir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包括旋转定位装置、滑移装置一和滑移装置二;需转体桥梁为在临时拼装平台上拼装完成且转体到位后两端支撑于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上的钢桁梁;旋转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永久支墩一墩顶上的转轴和套装在转轴上的旋转套筒;滑移装置一包括安装在钢桁梁前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一和供滑移件一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一;滑移装置二包括安装在钢桁梁后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二、搭设于临时拼装平台与永久支墩二间的轨道梁和铺装在轨道梁上且供滑移件二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平面转体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平面转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跨越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项目非常多,并且跨越既有线路的桥梁包括跨越既有铁路运营线、接有公路线路等的多种类型桥梁。其中,对于跨越既有线路的钢桁梁施工来说,实际在既有线路上进行桥梁架设时,不仅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而且易对既有线路的运营状况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对跨越既有线路的钢桁梁进行施工时,通常都采用拖拉法顶推或原位膺架法进行架设。其中,拖拉法顶推是指在施工现场周侧搭设一个临时支架,再利用所搭设的临时支架对需施工的钢桁梁进行拼装,最后利用拖拉装置将拼装好的钢桁梁拖拉到位的施工方法。
实际施工时,当所施工钢桁梁与所跨越的既有线路之间的空间狭小时,采用原位膺架法施工不仅对既有线路的行车干扰大,而且施工安全风险及隐患也很大。而采用拖拉法顶推架设时,由于现场场地又受限,无法在既有线间设置临时支墩,因而拖拉法顶推的施工方案也无法实施。并且,现如今也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的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的平面转体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的平面转体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的旋转定位装置、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一和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后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二;所述需转体桥梁为在临时拼装平台上拼装完成且转体到位后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上的钢桁梁,所述钢桁梁跨越既有线路且其与既有线路斜交,所述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分别位于既有线路的左右两侧,所述临时拼装平台位于既有线路一侧且其搭设于永久支墩一与临时支墩之间,所述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的墩顶上均设置有对钢桁梁进行支撑的支座垫石;所述旋转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永久支墩一的墩顶上且呈竖直向布设的转轴和由上至下套装在转轴上的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顶部固定在钢桁梁的前端部下方;所述滑移装置一包括安装在钢桁梁前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一和供所述滑移件一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一,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铺装在永久支墩一的墩顶上;所述滑移装置二包括安装在钢桁梁后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二、搭设于临时支墩与永久支墩二之间的轨道梁和铺装在轨道梁上且供所述滑移件二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二。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轨道梁为钢梁,所述临时支墩的墩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钢桁梁的支座垫石,且临时支墩和永久支墩二的墩顶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上均预埋有精轧螺纹钢,所述精轧螺纹钢呈竖直向布设,所述钢梁的前后端部均焊接有支撑于支座垫石上的钢质支撑件,所述钢质支撑件上留有供精轧螺纹钢穿过的通孔且精轧螺纹钢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钢质支撑件上。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的墩顶上所设置支座垫石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永久支墩一和永久支墩二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对称布设在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中心线左右两侧;步骤三中所述转轴固定在永久支墩一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之间,且转轴位于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中心线上;
所述钢桁梁的前端部下方安装有两个钢垫座一,两个所述钢垫座一分别位于永久支墩一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的正上方,且两个所述钢垫座一之间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体,所述旋转套筒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件上;所述滑移件一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钢垫座一底部的滑船一,两个所述滑船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垫座一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船一的滑移轨迹一致;
所述钢桁梁的后端部下方安装有两个钢垫座二,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对称布设在钢桁梁的梁体中心线左右两侧,且钢桁梁转体到位后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分别位于永久支墩二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的正上方;
所述滑移件二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底部的滑船二,两个所述滑船二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垫座二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二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轨迹相同,且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二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轨迹一致。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梁前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钢质支撑件,且所述临时支墩和永久支墩二的墩顶上所设置精轧螺纹钢的数量均为两个。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临时支墩与永久支墩二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顶面均铺装有一层钢板。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质支撑件为与精轧螺纹钢相配合使用的牛腿。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滑船一和滑船二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包括MGE滑板和将所述MGE滑板固定于钢桁梁上的滑板固定件,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和弧形滑移轨道二均为供所述MGE滑板前后滑移的不锈钢复合板。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MGE滑板套装于呈竖直向布设的钢套管内,所述滑板固定件为固定在钢套管上部的平直钢板,所述钢套管通过平直钢板固定在所述钢垫座一或钢垫座二;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和弧形滑移轨道二的宽度不小于钢套管的外径。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梁为箱型钢梁,且所述箱型钢梁的内部布设有多道横向支撑板,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板沿所述箱型钢梁的梁体中心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板均与所述钢梁的梁体中心线呈垂直布设,且前后相邻两道所述横向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滑船二的直径。
上述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箱型钢梁包括底部面板、位于所述底部面板正上方的上部面板以及安装在上部面板与底部面板之间左右两侧的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且所述底部面板、上部面板、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纵向加劲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布设方便且投入成本低。
2、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主要包括安装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的旋转定位装置、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一和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后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二。
3、所采用的旋转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且施工方便,采用两根钢管便能简便完成水平旋转过程。
4、所采用的滑移装置一和滑移装置二结构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布设于钢桁梁前端部的滑移装置一中的两个滑船一以钢桁梁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线左右对称布设,分别与两个滑船一相对应的两个弧形滑移轨道一的结构相同,且两个弧形滑移轨道一呈对称布设;布设于钢桁梁后端部的滑移装置二中的两个滑船二以钢桁梁的纵向中心线为对称线左右对称布设,并且平面转体过程中,两个滑船二的移动轨迹相同,因而只需布设一个弧形滑移轨道二即可,不仅转体方便,而且所需轨道梁的横向宽度较小。
5、滑移装置二中所采用的轨道梁结构设计合理,其内部沿梁体中心线由前至后布设有多道横向支撑板,前后相邻两道横向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滑船二的直径,实际滑移过程中,滑船二在每个滑移位置都能压在至少一道横向支撑板上,避免了滑道梁的面板局部屈曲变形。由于转体过程中钢桁梁每端由两个滑船支撑,荷载大且集中度高,横向支撑板对控制轨道梁上部面板的应力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且安全地完成钢桁梁的平面转体过程,并且对既有线的干扰少,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滑船一或滑船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轨道梁的端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轨道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轨道梁与弧形滑移轨道二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旋转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既有线路; 2—永久支墩一; 3—永久支墩二;
4—临时拼装支架; 5—临时支墩; 6—钢桁梁;
7—旋转定位装置; 7-1—转轴; 7-2—旋转套筒;
7-3—混凝土固定座; 8—轨道梁; 8-1—横向支撑板;
8-2—上部面板; 8-3—底部面板; 8-4—左侧面板;
8-5—右侧面板; 8-6—钢管一; 8-7—竖向加劲肋板;
8-8—纵向加劲肋; 9—弧形滑移轨道二; 10—支座垫石;
11—精轧螺纹钢; 12—锁紧螺母; 13—牛腿;
14—钢套管; 15—平直钢板; 22—螺栓安装孔;
23—MGE滑板; 24—弧形滑移轨道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的旋转定位装置7、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一和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后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二。
所述需转体桥梁为在临时拼装平台上拼装完成且转体到位后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的钢桁梁6,所述钢桁梁6跨越既有线路1且其与既有线路1斜交,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分别位于既有线路1的左右两侧,所述临时拼装平台位于既有线路1一侧且其搭设于永久支墩一2与临时支墩5之间,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均设置有对钢桁梁6进行支撑的支座垫石10。
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定位装置7包括安装在永久支墩一2的墩顶上且呈竖直向布设的转轴7-1和由上至下套装在转轴7-1上的旋转套筒7-2,所述旋转套筒7-2顶部固定在钢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7-1和旋转套筒7-2均为钢管。实际安装时,所述转轴7-1的底部固定在永久支墩一2顶部所设置的预埋件上。
实际施工时,所述旋转定位装置7布设在永久支墩一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支座垫石1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对称布设在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中心线左右两侧。所述转轴7-1固定在永久支墩一2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之间,且转轴7-1位于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中心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7-1采用壁厚为10mm直径为Φ415mm的无缝钢管,旋转套筒7-2采用壁厚为10mm且直径为Φ465的无缝钢管,所述转轴7-1和旋转套筒7-2以阴阳扣套接方式形成一个旋转支点,其中阴口与所述预埋件焊接固定,且阴口的下半部分用斜撑角钢加固并用C 30混凝土(2.0×2.0×1.0m)包裹并相应形成混凝土固定座7-3;阳头的钢管内灌注C 30混凝土以提高其强度(此旋转支点只受水平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支墩5位于永久支墩一2后侧,所述临时拼装平台包括多个临时拼装支架4,所述临时支墩5、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永久支墩一2均位于既有线路1的同一侧,且临时支墩5、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和所述永久支墩一2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临时支墩5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支撑高度均与永久支墩一2的支撑高度相同。所述钢桁梁6由多个钢桁梁节段拼装组成,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布设于永久支墩一2与临时支墩5之间,所述临时支墩5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数量之和与拼装组成钢桁梁6的多个所述钢桁梁节段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的布设位置分别与钢桁梁6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梁节段之间的拼接位置一一对应。拼装完成后拆除多个所述临时拼装支架4,所述钢桁梁6转换成左右两端分别支撑在永久支墩一2和临时支墩5上的简支结构。
所述滑移装置一包括安装在钢桁梁6前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一和供所述滑移件一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一24,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铺装在永久支墩一2的墩顶上。所述滑移装置二包括安装在钢桁梁6后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二、搭设于临时支墩5与永久支墩二3之间的轨道梁8和铺装在轨道梁8上且供所述滑移件二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二9。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安装有两个钢垫座一,两个所述钢垫座一分别位于永久支墩一2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的正上方,且两个所述钢垫座一之间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体,所述旋转套筒7-2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件上。这样,既可以对整个钢桁梁6的纵向位移进行限位,也可以确保钢桁梁6两端的钢垫座一和钢垫座二位移同步。
所述滑移件一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钢垫座一底部的滑船一,两个所述滑船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垫座一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船一的滑移轨迹一致。
综上,两个所述钢垫座一的顶部支承钢桁梁6,且两个所述钢垫座一的底部设置滑船一与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作为旋转滑移面。将两个所述钢垫座一横向连接后,将阳头夹在两个所述钢垫座一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梁6的后端部下方安装有两个钢垫座二,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对称布设在钢桁梁6的梁体中心线左右两侧,且钢桁梁6转体到位后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分别位于永久支墩二3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的正上方。
所述滑移件二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底部的滑船二,两个所述滑船二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垫座二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二9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轨迹相同,且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二9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轨迹一致。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滑船一和滑船二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包括MGE滑板23和将所述MGE滑板23固定于钢桁梁6上的滑板固定件,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和弧形滑移轨道二9均为供所述MGE滑板23前后滑移的不锈钢复合板。其中,所述MGE滑板23为工程塑料合金MGE材料,所述不锈钢复合板由Q235钢板和覆盖在所述Q235钢板上的不锈钢板压制而成。
所述MGE滑板23套装于呈竖直向布设的钢套管14内,所述滑板固定件为固定在钢套管14上部的平直钢板15,所述钢套管14通过平直钢板15固定在所述钢垫座一或钢垫座二上。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和弧形滑移轨道二9的宽度不小于钢套管14的外径。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直钢板15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所述钢垫座一或钢垫座二上,且平直钢板15上对应开有螺栓安装孔22。
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二9的半径为R,其中R为所述钢垫座二与转轴7-1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两个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的半径为r,其中r为所述钢垫座二与转轴7-1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8为钢梁,所述临时支墩5的墩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钢桁梁6的支座垫石10,且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10上均预埋有精轧螺纹钢11,所述精轧螺纹钢11呈竖直向布设,所述钢梁的前后端部均焊接有支撑于支座垫石10上的钢质支撑件,所述钢质支撑件上留有供精轧螺纹钢11穿过的通孔且精轧螺纹钢11通过锁紧螺母12固定在所述钢质支撑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梁前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钢质支撑件,且所述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精轧螺纹钢11的数量均为两个。
也就是说,实际对轨道梁8进行安装时,所述轨道梁8通过其两端所设置的所述钢质支撑件安装在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具体是安装在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10上,并且所述钢质支撑件与支座垫石10之间通过精轧螺纹钢11和锁紧螺母12进行连接。因而,实际对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进行施工时,需在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设置用于安装轨道梁8的精轧螺纹钢11。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质支撑件为与精轧螺纹钢11相配合使用的牛腿13。
实际施工时,由于临时支墩5为轨道梁8的支撑点,且临时支墩5的墩顶为受压构件,因而在临时支墩5的墩顶共设三层钢筋网片。
由于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为轨道梁8的支撑点,因而实际对轨道梁8进行安装之前,还需对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10做加强处理。同时,所述临时支墩5与永久支墩二3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10顶面均铺装有一层钢板,铺装钢板后,由轨道梁8所传压力便可均匀传至支座垫石10的整个平面。
实际施工时,需在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10顶面预留固定滑道梁8的精轧螺纹钢11。所述滑道梁8安装完成后,在滑道梁8的前后端部焊接固定用的牛腿13,并用锁紧螺母12将精轧螺纹钢11固定在滑道梁8上的牛腿13上,这样,既对滑道梁8进行了固定,又允许滑道梁8在受力的情况下,可以有一定的变形量,有利于整个滑道梁8受力状态的改善。
如图6所示,所述钢梁(即所述轨道梁8)为箱型钢梁,且所述箱型钢梁的内部布设有多道横向支撑板8-1,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沿所述箱型钢梁的梁体中心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均与所述钢梁的梁体中心线呈垂直布设,且前后相邻两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滑船二的直径。
由于前后相邻两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滑船二的直径,因而实际滑移过程中,所述滑船二在每个滑移位置都能压在至少一道横向支撑板8-1上,避免了滑道梁8的面板局部屈曲变形。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呈均匀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8为一个直线梁。实际使用时,所述轨道梁8也可以为由两道直线梁拼装组成的曲线梁,其结构详见图6。
结合图5,所述箱型钢梁包括底部面板8-3、位于所述底部面板8-3正上方的上部面板8-2以及安装在上部面板8-2与底部面板8-3之间左右两侧的左侧面板8-4和右侧面板8-5。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面板8-3、上部面板8-2、左侧面板8-4和右侧面板8-5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纵向加劲肋8-8。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纵向加劲肋8-8能有效增强所述箱型钢梁中四个面板的稳定性,有效提高了滑道梁8的局部稳定性,确保了正式转体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的旋转定位装置(7)、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前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一和转体过程中带动需转体桥梁后端部进行滑移的滑移装置二;所述需转体桥梁为在临时拼装平台上拼装完成且转体到位后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的钢桁梁(6),所述钢桁梁(6)跨越既有线路(1)且其与既有线路(1)斜交,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分别位于既有线路(1)的左右两侧,所述临时拼装平台位于既有线路(1)一侧且其搭设于永久支墩一(2)与临时支墩(5)之间,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均设置有对钢桁梁(6)进行支撑的支座垫石(10);所述旋转定位装置(7)包括安装在永久支墩一(2)的墩顶上且呈竖直向布设的转轴(7-1)和由上至下套装在转轴(7-1)上的旋转套筒(7-2),所述旋转套筒(7-2)顶部固定在钢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所述滑移装置一包括安装在钢桁梁(6)前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一和供所述滑移件一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一(24),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铺装在永久支墩一(2)的墩顶上;所述滑移装置二包括安装在钢桁梁(6)后端部下方的滑移件二、搭设于临时支墩(5)与永久支墩二(3)之间的轨道梁(8)和铺装在轨道梁(8)上且供所述滑移件二向前滑移的弧形滑移轨道二(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8)为钢梁,所述临时支墩(5)的墩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钢桁梁(6)的支座垫石(10),且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10)上均预埋有精轧螺纹钢(11),所述精轧螺纹钢(11)呈竖直向布设,所述钢梁的前后端部均焊接有支撑于支座垫石(10)上的钢质支撑件,所述钢质支撑件上留有供精轧螺纹钢(11)穿过的通孔且精轧螺纹钢(11)通过锁紧螺母(12)固定在所述钢质支撑件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支座垫石(1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永久支墩一(2)和永久支墩二(3)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对称布设在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中心线左右两侧;所述转轴(7-1)固定在永久支墩一(2)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之间,且转轴(7-1)位于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中心线上;
所述钢桁梁(6)的前端部下方安装有两个钢垫座一,两个所述钢垫座一分别位于永久支墩一(2)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的正上方,且两个所述钢垫座一之间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体,所述旋转套筒(7-2)的顶部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件上;所述滑移件一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钢垫座一底部的滑船一,两个所述滑船一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垫座一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船一的滑移轨迹一致;
所述钢桁梁(6)的后端部下方安装有两个钢垫座二,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对称布设在钢桁梁(6)的梁体中心线左右两侧,且钢桁梁(6)转体到位后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分别位于永久支墩二(3)上所设置的两个支座垫石(10)的正上方;
所述滑移件二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钢垫座二底部的滑船二,两个所述滑船二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钢垫座二的正下方;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二(9)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轨迹相同,且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二(9)的结构和布设位置均与两个所述滑船二的滑移轨迹一致。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前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钢质支撑件,且所述临时支墩(5)和永久支墩二(3)的墩顶上所设置精轧螺纹钢(11)的数量均为两个。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墩(5)与永久支墩二(3)上所设置的支座垫石(10)顶面均铺装有一层钢板。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质支撑件为与精轧螺纹钢(11)相配合使用的牛腿(13)。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船一和滑船二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包括MGE滑板和将所述MGE滑板固定于钢桁梁(6)上的滑板固定件,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和弧形滑移轨道二(9)均为供所述MGE滑板前后滑移的不锈钢复合板。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GE滑板套装于呈竖直向布设的钢套管(14)内,所述滑板固定件为固定在钢套管(14)上部的平直钢板(15),所述钢套管(14)通过平直钢板(15)固定在所述钢垫座一或钢垫座二;所述弧形滑移轨道一(24)和弧形滑移轨道二(9)的宽度不小于钢套管(14)的外径。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为箱型钢梁,且所述箱型钢梁的内部布设有多道横向支撑板(8-1),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沿所述箱型钢梁的梁体中心线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均与所述钢梁的梁体中心线呈垂直布设,且前后相邻两道所述横向支撑板(8-1)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滑船二的直径。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钢梁包括底部面板(8-3)、位于所述底部面板(8-3)正上方的上部面板(8-2)以及安装在上部面板(8-2)与底部面板(8-3)之间左右两侧的左侧面板(8-4)和右侧面板(8-5);且所述底部面板(8-3)、上部面板(8-2)、左侧面板(8-4)和右侧面板(8-5)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道纵向加劲肋(8-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57856 CN202705928U (zh) | 2012-07-22 | 2012-07-22 | 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57856 CN202705928U (zh) | 2012-07-22 | 2012-07-22 | 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05928U true CN202705928U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758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57856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05928U (zh) | 2012-07-22 | 2012-07-22 | 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05928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8421A (zh) * | 2013-12-11 | 2014-03-12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简支钢桁梁平转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166400A (zh) * | 2018-02-12 | 2018-06-15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悬臂平面转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487704A (zh) * | 2018-10-29 | 2019-03-19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转体桥二次转体施工方法 |
CN113818360A (zh) * | 2021-08-25 | 2021-12-21 | 成都高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简支桥梁结构水平转体设计、施工新方法 |
-
2012
- 2012-07-22 CN CN 201220357856 patent/CN2027059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28421A (zh) * | 2013-12-11 | 2014-03-12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简支钢桁梁平转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3628421B (zh) * | 2013-12-11 | 2016-04-13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简支钢桁梁平转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166400A (zh) * | 2018-02-12 | 2018-06-15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悬臂平面转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487704A (zh) * | 2018-10-29 | 2019-03-19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转体桥二次转体施工方法 |
CN113818360A (zh) * | 2021-08-25 | 2021-12-21 | 成都高源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简支桥梁结构水平转体设计、施工新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33317B (zh) | 跨越既有线路桥梁施工用钢桁梁平面转体施工工艺 | |
CN202705928U (zh) | 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走行结构 | |
CN203334730U (zh) | 施工现场用拼装式钢结构移动厂房 | |
CN105484162B (zh) |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及方法 | |
CN201695321U (zh) | 多功能自行式隧道仰拱栈桥 | |
CN103215894B (zh) | 移动式临时预应力张拉锚块 | |
CN202325556U (zh) | 隧道多功能作业车 | |
CN102410030A (zh) | 隧道多功能作业车 | |
CN111038940A (zh) | 一种轨道式用于吊装运输的牵引系统 | |
CN103552800B (zh) | 大型罐状设备平移方法 | |
CN202705927U (zh) | 跨越既有线桥梁平面转体施工用临时支撑结构 | |
CN201087323Y (zh) | 一种移动式整体施工平台 | |
CN205257790U (zh) | 固定高低腿提梁龙门吊 | |
CN206873495U (zh) | 一种便携移动式管廊侧墙模板台车 | |
CN204385629U (zh) | 一种用于悬索桥主塔上横梁施工的支架 | |
CN203452009U (zh) | 一种钢梁安装用自行走装置 | |
CN203961317U (zh) | 可滑移单榀及多榀桁架胎架 | |
CN207919265U (zh) | 适用于钢桁梁桥上套轨板式无砟轨道铺板机 | |
CN205205687U (zh) | 大悬臂盖梁施工中的移动门架 | |
CN205711757U (zh) | 节段拼装桁架双梁式架桥机 | |
CN202880701U (zh) | 无轨门式起重机 | |
CN104775521A (zh) | 一种装配整体式正交斜放混合型钢网格盒式结构 | |
CN205256477U (zh) | 一种桥梁伸缩缝安装运输装置 | |
CN202157271U (zh) | 一种架桥机辅助支腿结构 | |
CN205116776U (zh) | 支架通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